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纲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 斯大林模式 3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标 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 列举 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1 背景 1 政治上 十月革命胜利后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疯狂反扑 2 军事上 1918年 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3 经济上 粮食严重缺乏 经济极端贫困 2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 财力 支持红军 巩固苏维埃政权 3 内容 1 农业 实行 2 工业 实行 将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4 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4 特点兼有 战时 和 共产主义 的特色 5 影响 1 积极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2 消极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 细节点拨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主要是在战争时期发挥作用 战争结束后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二 新经济政策1 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继续执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标志 年 俄共 布 十大召开 标志着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1 3 内容 1 农业方面 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 2 工业方面 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 森林 油田等 政府以 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 贸易方面 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 恢复货币流通和 交换 4 分配方面 废除实物分配制 实行按劳分配 粮食税 租让 商品 4 特点 1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 2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细节点拨 新经济政策 新 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作用 来巩固工农联盟 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 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和与时俱进 5 影响 1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3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 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1 苏联成立 年 俄罗斯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联 2 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 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 1922 2 社会主义工业化 1 目的 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2 特点 优先发展 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3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1 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 排斥市场经济 2 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重工业 计划经济 4 农业集体化运动 1 目的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 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2 内容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3 结果 到1937年 超过90 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 5 特点 1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 重工业 苏联解体 易混易错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在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到了后期 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四 赫鲁晓夫改革1 背景 1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2 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 3 1956年 苏共 二十大 召开 打破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迷信 玉米 3 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对其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1964年 赫鲁晓夫下台 改革随之告终 五 勃列日涅夫改革1 主要内容 1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运用 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 特点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模式 经济手段 3 结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年以后 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易混易错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不同 赫鲁晓夫改革重在农业 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在工业 1975 六 戈尔巴乔夫改革1 背景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 苏联社会动荡 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2 年 戈尔巴乔夫执政 1985 2 主要内容 1 承认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2 政府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 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 通过一系列法规 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4 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 还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5 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 结果 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市场 归纳小结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 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 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是由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当时苏俄国内实际情况决定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主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然性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 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战胜国内外敌人功不可没 但战后继续推行 其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为了从根本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 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 与时俱进 要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规律 要有利于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涵及其积极作用 内涵 战时 说明此政策不是经济发展常态下出现的 共产主义 体现了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理解 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史料一有学者认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 战时 和 共产主义 的特征 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 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 主题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本史料表明列宁认识到了现实问题的重要性 史料二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 叛乱席卷了全国 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 要苏维埃 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 参与叛乱 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 我们计划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史料1921 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年度减少43 3 1922年 政府通过 土地法令大纲 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哈默是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1921年 列宁同哈默交谈时说 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我们是个落后国家 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 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 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 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 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主题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史料1923年 列宁有过这样的描述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 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主题4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重大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从内容上看是对立的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特点是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 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从它们出现的历史背景看 都是无产阶级政党实事求是地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范例 对比如下 主题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 特点 经济方面 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用行政命令手段管理经济 实行高积累 多投资 片面发展重工业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 党政不分 民主法制不健全 2 成就 1928 193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1933 1937年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斯大林模式 主题1 斯大林模式 的特点 成就 教训及评价 3 教训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注意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 评价 积极作用 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 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长期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本史料充分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苏联建起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史料经过苏联人民艰苦奋战 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 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 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 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 5 主题2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史料 大国的崛起 中的一段材料 在世界历史上 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 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 所有的生产 运输 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 那么700千米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 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对于苏联而言 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主题3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消极影响 史论面对社会发展的困境 改革是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不能急于求成 脱离了具体的国情 史料有人说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主题1赫鲁晓夫改革的启迪 史论勃列日涅夫改革把军事工业 军备竞赛放在战略高度层次上发展 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影响 但它使苏联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发展 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工程 任重而道远 史料据美国国务院计算 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 1975年上升到53 主题2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认识 史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是苏联的解体 我们不能把解体的责任完全归结于戈尔巴乔夫改革 事实上 改革缺乏理论指导 戈尔巴乔夫对改革目标的急于求成 把改革引入歧途 其许多做法源于个人对问题的思考 并且受到西方国家 和平演变 政策的影响 史料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主题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史料苏联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 主题4苏联经济发展趋势及变化的根源 例1 2013 广东高考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 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 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 那它和 正当 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 推行农业集体化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 实行余粮征集制答案a 审题突破分析材料的意思 该领导人认为 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并非投机倒把活动 而是 正当 的贸易行为 这说明该领导人认同农民出售农产品的行为 即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故选a项 其余三项皆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均排除 例2 2014 全国新课标卷 文综 34 1928年 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 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 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 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 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 审题突破本题以1928年苏联工业建设为切入点 考查苏联的工业化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苏联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 不涉及技术基础 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 故排除a b项 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 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 故排除c项 例3 2014 福建文综 22 1952年到1964年 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 48倍 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 69倍 这是 a 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 适应 加速发展战略 的需要c 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 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答案d 审题突破农业集体化就是降低农产品价格 牺牲农业利益 满足工业的需求 而材料体现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 故排除a项 1953年到1964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加速发展战略 是勃列日涅夫时期 故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农产品价格背景材料 故排除c项 1953年到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故选d项 1 1991年8月19日 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 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 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 主要由于 a 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b 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c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d 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答案 c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形势下才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政治领域 故a项不符合史实 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放弃苏联传统做法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故b d项错误 选择c项 2 20世纪30年代 苏联的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 按照西方的标准 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引自 全球通史 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 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 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强制劳动d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 苏联经济政策 答案 b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a项错误 针对 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指的是民生问题受到损害 符合题意的是b项 c项是1918 1921年春天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d项是1921 1928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故应该排除c d项 选b项 3 1920年初 莫斯科郊区的农民科洛夫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附近的一个集市上出售 结果被处以罚款 粮食也被没收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 科洛夫逃避了应缴的税额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实行余粮收集制c 科洛夫出售了集体农庄的粮食d 斯大林模式下禁止商品自由贸易 题点 核心概念 余粮收集制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0年初 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推行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株洲茶陵县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河北保定市定兴县国有公司领导人员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专用X射线机项目建议书
- 2025湖北恩施来凤县星熠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财务人员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辽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能源投资集团拟聘人员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南平武夷山市公安局公开招聘铁骑女性警务辅助人员6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市盘龙职业高级中学烹饪教师招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船用推进电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黄骅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真题
- 2025北京化工大学化办公室(中心)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技术试题(含答案)
- 2025贵州盐业(集团)遵义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EMS供应商对比方案报告
- 神奇的加密术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 《现代施工工程机械》课件(共十四章)
- 价格波动对利润影响分析-洞察及研究
- 金属圆锯机操作安全规程标准版
- 广西检测协会试题(钢结构检测综合)判断题(1-375)
- 医院感染判定标准与流程
- 我的祖国音乐教学课件
- 中医学课件幻灯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