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 隋唐 宋元 魏晋南北朝 220 581年 隋唐时期 581 907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 1368年 考点导图 1 阶段特征 1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 589年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过渡时期 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但三省制形成及选官制度的变化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但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人群体的形成 推动了书法 绘画 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历史特征 2 隋唐 581 907年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 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农耕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都取得了辉煌 但是商业发展仍受时空限制 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 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3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 1368年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 在隋唐基础上 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农耕经济全面繁荣 农业 手工业 商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特别是商业打破时间 空间的限制 城市商品经济兴盛 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宋代 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 主要表现 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因素 重点知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内容 前期 均田 三长 整吏治 租调制后期 迁都 易俗 改汉制 二 影响 1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顺应了时代潮流 封建生产方式的扩展 促进了鲜卑族社会的封建化 3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重点知识二 隋唐的中央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工明确 互相牵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削弱了 加强了 提高了 科举制 隋炀帝时创立 唐朝发展完善中央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繁荣 重点知识三唐诗的繁荣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经济 2 政治 3 文化交流 风格流派 边塞诗 高适 岑参山水田园诗 王维 孟浩然浪漫主义 李白现实主义 杜甫 白居易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 以诗取士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 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 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1 北魏实行均田制 主要是a 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 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 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 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2 10年江苏卷 诗人左思在其 咏史 中沉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解析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 而真正有才学 但出身低微的人 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 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 故正确答案为c c 3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 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 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 秦代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 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 明朝的内阁制度4 唐朝后期 文武将吏 擅自署置 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 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b b 5 史学家钱穆指出 在此制度下 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 新陈代谢 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钱穆所说的 制度 是 a 荐举制b 封邦建国制c 科举制d 三省六部制6 唐诗 宋词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句子有长有短 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 是一种在诗 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 音乐 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经济的发展b 社会环境的变化c 统治政策的调整d 主流思想的演变 c a 10年浙江卷 16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 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 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解析 抓住时间信息 唐朝 和关键信息 科举制 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 排除a项 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 与时间信息不符 排除b项 四书为儒家经典 南宋学者朱熹将 礼记 中 大学 中庸 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 和 论语 孟子 合为四书 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与时间信息不符 排除d项 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10年福建卷 14 朱子语类 云 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 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 体现三省分权制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 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 abc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 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10年广东卷 1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 文献中出现了 庄园 一词 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 井田制得以恢复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 c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10年福建卷 13 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怀素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 解法一 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 材料中点出平假名 故受草书影响 怀素是狂草名家 选d 解法二 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 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意图 解法三 排除法 王羲之非唐朝 颜真卿和刘公权擅长楷体 故选d 材料一元光元年 汉武帝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 自董仲舒以来 皆对策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 对策者皆被选 但有高下尔 此后 郡国每岁荐举孝廉 由朝廷加以考核 任命为官 成为定制 阎步克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 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 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 以定其选 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 第其高下 通典 卷一四 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 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 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 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 投牒自进 按科应试 共同竞争 试后有黜落 中试者举用之 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 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 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 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 根据材料 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 概括察举制和科举制有何不同 说明两者的关系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福建购房合同范本
- 2025现代合同管理与招投标操作++电子教案
- 红酒倒酒知识培训内容总结
- 2025【各行各业合同协议模板】【各行各业合同协议模板】商业类合同参考格式(3)
- 2025农产品销售合同标准范本
- 农业渔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协议
- 诗经国风周南关淮课件
- 2025年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力评估报告
- 红楼梦第12回课件
- 红楼梦探春课件
- 2025年北师大版新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课件
- GB/T 3690-2017织物芯输送带全厚度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参考力伸长率试验方法
- GB/T 18743-2002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 企业降本增效培训课件
- 八大员培训计划
- 托幼机构消毒课件
- 河北省危险性较大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审查专家库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 焊研威达埋弧焊机小车A系列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