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而美——莱辛《拉奥孔》读后感.docx_第1页
为美而美——莱辛《拉奥孔》读后感.docx_第2页
为美而美——莱辛《拉奥孔》读后感.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美而美莱辛拉奥孔读后感 法学院国际经济法1304班 20130803156赵聪美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奇怪的概念。人们在吵闹叫嚣的社会里辛辛苦苦地、尽心竭力地追求着美。浮躁的社会让美的概念也变得心浮气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标榜以过度表现的形式作为内心美学体系的外化,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夸张、用力被称作艺术的张力和强烈,各种过度夸张华丽的造型出现在秀场,作为流行趋势被时尚爱好者追捧;各种极尽夸张之能事的艺术作品堂而皇之地被供奉为新艺术的先锋,而无数新锐艺术家更是致力于追求外化形式的夸张表现而显得十分用力过猛却没有足以相匹的内涵。甚至于文学创作也被熏染得以无限度放大故作呻吟的苦痛和悲伤为风气受到无数自以为是的文艺爱好者的追捧,创作者们更是享受这种追捧而继续把发丝一样细小的情绪无限度放大,以文艺先驱自居而沾沾自喜。总之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美学观念实在是有失偏颇的。读过拉奥孔后,我个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莱辛的功力之深。因为如果对于初读者来说,光是为了通透他信手拈来的一个个经典,所涉及到要参考的资料就已经远远超过这本书本身之浩瀚了。作为在艺术史和文艺理论课堂上一定会被老师们极力推荐的作品,莱辛这本拉奥孔在美学理论发展的建树和作为新古典主义教科书一样的存在也是大众化读者没法想象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能够完全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给不同时代不同是空的人以不同的灵魂启迪。那么拉奥孔给现代的读者带来的,除了犀利的表述,神秘生涩的经典和艺术理念,在我看来最为有益的应当是对艺术的界定和对审美观的重建。看到了这样的观点:”莱辛将拉奥孔和维吉尔的伊尼特之较作为画和诗的比较是有失偏僻的,因为拉奥孔是雕像群而不是画。“请原谅我看到这句话之后忍不住笑出了声。读拉奥孔我认为有一点是一定要清晰的,就是莱辛在书中所作比较的其实不只是诗和画这两种形式,而是由文字表达和由直观具体可感的图像表达这两种方式,正如莱辛在前言中提及的:”我还得提醒读者,我用画这个词来指一般的造形艺术,我也无须否认,我用“诗”这个词也多少考虑到其它艺术,只要它们的摹仿是承续性的。“所以这也是经典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内涵所揭示的规律或思想可以被广泛适用。以诗和画为代表的不同符号对美的诠释也是莱辛在书里讨论的重点之一。在这本书里第一句给我醍醐灌顶之感的就是第三章,”造形艺术家为什么要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时刻?“莱辛是这样解释的:”艺术由于材料的限制,只能把它的全部摹仿局限于某一顷刻.我们愈看下去,就一定在他里面能想出更多的东西来,我们在它里面鱼能想出更多的东西来,也就一定愈相信自己看到了这些东西。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上述那一顷刻得到一种常住不变的持续性,所以凡是可以让人想到只是一纵即逝的东西就不应在那一顷刻中表现出来。“文字和造形是殊途同归的艺术,他们共同的目的是竭尽所能表现并留住美,但给受众的体验却是不尽相同的,即使表现的属于同一美学体系也需要受众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并获得自己的认识。通俗地讲,以拉奥孔为例,维吉尔的伊尼特为例,以”可怕的哀号“、”像一头公牛受了伤“、”放声狂叫“等极具表现力的语句形容与大蟒殊死搏斗中的拉奥孔,正因为文字无法给人直观的感受,所以要通过具象的描述帮助受众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情形,即以文字的表现力塑造形象的过程;而造形则是某种程度上的相反,受众可以对创作者的构思有直观具体的感受,自然而然会在脑海中出现相应的情形,并以创作者在细微之处的表现和自己的想象帮助丰富脑海中的情形,即以想象填充造形的表现力。读到这里忍不住想起梵高。在他笔下走遍全世界都见不到也买不到的太阳一般熊熊燃烧、怒放的向日葵,他是任意而为的艺术家,致力于夸大渲染想要表现的事物,甚至为其中一朵向日葵加上光环,力图为每样东西加上与底色互补的对比色让花朵更加突出。而以梵高为首的现代印象派都极其一致地致力于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实现新艺术的构想,所谓的”突破古典“。所以其实对于艺术而言,物体只是描述的对象或符号,绘画或造形的最终目标也不应该只是直接呈现事实或者反映自然,而是通过特殊的手法或符号,将事实或自然的美转译成为艺术语言难以达到的理想,这又恰好与莱辛的理念相符。关于美丑塑造,莱辛谈到,首先”美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在表现痛苦中避免丑“,这一点在拉奥孔雕塑群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拉奥孔的雕塑细节。”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表现出最高难度的美。身体苦痛情况下的激烈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他不得不把身体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那副痛苦的样子会引起反感”。在雕像群中我们看到的拉奥孔便是略显痛苦地缄默的,但是又能够通过生动的肌肉以及血管的雕刻感受到那份忍受不住的痛苦,拉奥孔明晰的胸中缝、胸下轮廓、流畅的背部线条、像是附着在背阔上的清晰的前锯肌,美到极致的左臂,还有堪称点睛的血管。而在网上也看到过一些恶搞图片,一些人将拉奥孔恶搞成各种啼笑皆非的版本,在一笑过后不禁有种看到严肃之物受到不严肃对待,无视那份严肃的崇高感的心痛。看到很多指责莱辛矫枉过正、言辞过激、缺乏历史发展观点的言论。诚然要承认其不足之处,确有过激,但是我依然从心底尊敬并且认同他对于美的极致追求。温克尔曼注意到了雕像的拉奥孔的表情并没有像维吉尔在史诗中描写的那样的悲惨哀号,他称之为“静穆的伟大”:“拉奥孔发出的不是哀号,毋宁是一种节制住的焦急的叹息.他的困苦打动了我们灵魂深处;但是我们愿望自己也能像这位伟大的人物一样忍受困苦.尽管莱辛像曾经嘲讽充斥着英雄主义气息的文学创作一样不赞同温克尔曼的静穆论,但为了追求极致的美他事实上还是选择了静穆论。读过拉奥孔觉得莱辛实在是有趣的人。文艺理论不小心就会写成枯燥无味苍白堆砌的作品,莱辛分明在这本拉奥孔里极尽口舌之能,在嬉笑怒骂里表达了一众犀利的观点。对于做艺术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寻求灵感和树立艺术价值观的不二读物,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读来也一定获益匪浅。毕竟至高的美学体系总是相通,对于每一个追求美的人来说都能通过这本书感受到纯艺的崇高感和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