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 工 进 展 20 1 1 年第 30 卷第 9 期 C H E M IC A L IN D U STR Y A N D EN G IN E ER IN G PR O G R E SS 1889 氨水溶液 降膜 蒸发实验 骆超 龚宇烈 2 马伟斌 中 国科学 院广州 能源研 究所 广东 广 州 510640 中国科学 院可 再生能源 与天然气水合物重 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 发生器和吸收器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制冷机组和X L Y 质发 电机组做功效率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 高中低温 地热 余热 在热泵机组和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中的利用效率 本文选用 50 和 60 的氨水溶液作为循环工质 对约 6 1TI 长的竖管降膜蒸发器的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分别讨论喷淋密度和热水温度对垂直降膜蒸发器的传 热系数 氨蒸气量和蒸发压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降膜蒸发器的传热 系数和氨蒸气量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先增大 后减 小 传热系数和蒸发压力随着热源温度 的增大而增加 50 和 60 的氨水溶液喷淋 密度 最佳值分别在 0 2200 0 2500 kg m s 和 0 2600 0 2900 kg m s 传热 系数 和热源温度呈 线J陛关 系 氨水溶 液的实验传热 系数 明显 高于现有 文献 中水 的实验传 热 系数 通过 两种 不 同浓度 的溶 液对比发现 60 的氨水溶液传 热性能明显优 于 50 的氨水溶液 关键词 氨 水溶液 降膜 蒸发 传 热性 能 中低温地 热 余热 利用 中图分类号 T Q 0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6613 2011 09 1889 05 E x p eri m en t o f a m m o n i a w ater fal l i n g fil m ev a p o ra ti o n L U O C ha o 2 G O N G Yul i e M A W ei b i n G u an g zh ou In sti tute o f E nerg y C on versi o n C A S G uan gzh ou 5 10 64 0 G uan gd on g C hi na K ey L ab of R en ew ab l e E n ergy an d N atural G as H ydrate C A S G ua ng zh ou 5 10 64 0 G u an g don g C hi na A b stra c t A n exp erim ental i n vesti gati on of verti c al out tub e fal l i n g fil m h eat transfer w i th di ff erent i n l et spray densi ti es of am m on i a w ater m i xture an d i nl et h ot w ater tem p eratu res w as c on duc ted T he fall i n g fil m ev ap orator h ad a total hei gh t o f 600 0m m an d th e c yc l i ng w orki n g flui d s w ere hi g h c on c entrati on 60 an d 50 am m on i a w ater W e m ai nl y stu di ed th e i n flu en c e of spray d en si ty and i nl et tem p erature of h ot w ater o n heat transfer c o effi c i ent am m o ni a v ap or am ou nt and evaporati on pressure T h e ex p e ri me n t sh o w e d th at h e a t tra n sfe r c o e ffi c i e n t a n d a m m o n i a v a p o r amo u n t i n c re a se d fi rst an d th en d ec reased w i th i nc reasi n g i nl et spray densi ty T he h i gh er the ho t w ater tem peratu re the h i gh er th e e v ap o rati o n p re ssu re H e a t tra n sfer c o e ffi c i e n t i n c re a se d l i n e a n y w i th i n c re a si n g h o t w a ter tem p erature T h e ex perim ental heat tran sfer c o effi c i ent o f am m o ni a w ater so l uti o n w as si g ni fi c an tl y hi gher th an th at of w ater report ed i n l i terature F or 5 0 w ater op ti m um sp ray den si ty w as b etw een 0 2 200 an d 0 25 00 kg m s for 60 am m on i a w ater op ti m um sp ray d ensi ty w as betw een 0 260 0 an d 0 2900 kg m s In thi s experi m ent heat transfer perform anc e of 60 am m oni a w ater w as better than 5 0 a m m o n i a w ater K e y w o r d s ammo n i a w a ter fa l l i n g fil m e v ap o ra ti o n h e at tran sfe r p erfo rm an c e m i d l o w te m p e ratu re g e o th e rm a l w a ter w a ste h ea t u ti l i z ati o n 收稿 日期 20 11 03 23 修改稿 日期 20 11 05 05 基金项 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 863 计划 2009A A 05Z433 及 中 国科 学 院可再生 能源 与天然 气 水合物 重 点实验 室基金 项 目 y l O7j2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 骆超 1982一 男 研究助理 主要从事地热 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工作 E m ai l l uoc hao m s gi ec ac c 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化 工 进 展 2011 年第 30 卷 降膜式 蒸发具有传热 效率高 传热温差损失 小 无静压头引起 的沸点升高及物料停 留时间短等 特点 广泛应用于化工 轻工 化纤 食品加工 海水淡化和医药等工业部 门 1 21 发生器和吸收器 是制冷机组和双工质发 电机组的重要设备 研究 高效的降膜蒸发器和吸收器对于提 高中低温地热 余热 在热泵机组和发 电系统中的利用效率有重 要意义 降膜蒸发器在理论研究方面 主要研究液膜的 流动状态 液膜传热传质的机理及液膜传热传质的 数值模拟 并在实验的基础 上利用实验数据得到经 验或半经验的实验关联式 在实际应用领域 主要 是对降膜蒸发设各及系统进行优化 利用各种节能 技术 提高蒸发器的传热和传质系数 研究高效的 降膜蒸发器 Chun 等 6 以水为工质 在 电加热竖管 外进行常压降水膜蒸发 根据实验得出了经验公式 很多研 究者 在验 证理 论 模拟 的准 确 性 时也 多 以 C hun 等的实验数据为准 G ropp 等 以 R 1l R 113 混合物为工质对垂直管外 降膜蒸发的传热特性进行 了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 明 在表面蒸发情况下 传质阻力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可 以忽略 由于传质造 成传热系数的下降在工程应用中也可以忽略 齐和发等 8 选用在工业 中较有代表性的物料 如甘油 葡萄糖和硫氰化钠的水溶液 在水平光滑 管中进行了实验 结果表明 不同工质具有不同的 蒸发特性 而且混合物浓度对传热系数有明显的影 响 Z eng 等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喷淋密度 下 研究表明随着热通量的增加 氨水溶液降膜蒸 发的总传热系数是逐渐增加的 fang 等u ul采用盐水 热水 出 一 出口4 而f T P P 为工质 对 2 m 高的光滑管进行 了降膜蒸发实验 在喷淋密度一定 的情况下 随着传热温差 的加大 降膜蒸发的总传热系数增大 Shi等 111对溴化锂溶 液管内降膜蒸发进行 了实验研究 指出随着进 口溶 液浓度的加大 降膜管的总传热系数加大 有关水 平管降膜和竖管降膜的对 比状态也有人做了实验 X i a 等l 1 J以水 为工质通过对管外降膜蒸发 的数值 模拟和实验研究 指出竖管降膜的传热系数要明显 高于水平管 牛晓峰等l 1 J以工业过程中大量应用的 氨水工质为研究对象 在 H arri ot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一 种新的垂直降膜吸收传质模型 并通过实验得出 了传质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曲线 本 文作者前期对管外液体 降膜 的流态和蒸发 器进行 了实验研究l 1引 研制了一种竖管降膜效果较 好的蒸发器 在此基础上 本研究针对不同浓度的 氨水溶液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喷淋密度和热水进 口温度对传热系数 氨气量 以及蒸发压力的影响 1 实验 流程和 方法 1 1 实验装置和方法 实验流程如 图 1 所示 因为实验工质为氨水 溶液 故全部的实验装置 连接 管 附属材料均 为不锈钢 而且 为了防止泄漏 实验设备的连接 部分使用 了四氟 Tefl on 垫 实验系统主要 由发 生装置 吸收装置 加热装置 冷却装置和测量 系 统 组 成 浓氨水溶液从氨水储液罐 9 中经过溶液泵 7 加 压 电磁流量计 5 测量和调节阀调节后 进入换热 器 6 与降膜蒸发器 1 降膜蒸发后的稀溶液换热 然 掣 P P 4 5 T l 囤一1 I l l 一 8 厂 10 3 l l 5 7 6 图 1传热实验流程图 1 降膜蒸发器 2一视镜 3一热水泵 4一减压阀 5一流量计 6一换热器 7一溶液泵 8一降膜吸收器 9一氨水储罐 1O 冷却塔 1 1一热水箱 T P 一分别表示温度和压力测点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9 期 骆超等 氨水溶液 降膜蒸发 实验 后 送入 降膜 蒸 发器 的布 膜装 置 在 降膜蒸 发器 管 外 形成均匀的液膜 液膜和管内的热水形成逆向流 液膜吸收热量后在套管 内蒸发 氨蒸气经过减压阀 4 减压 被送入 降膜吸收器 的布膜装置 与降膜蒸 发后的稀溶液一起进入降膜吸收器 8 从而氨水溶 液形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循环系统 浓氨水和稀氨水 流量 由流量计积算仪测量 压力和温度通过二次仪 表被送入计算机中保存 降膜蒸发器 降膜管管长 6 Il l 材质为不锈钢 降膜管规 格为直径 5 ra m 2 m m 套管为直径 7 m m x3 m m 固定热水流量和 温度 调节进入降膜蒸发器 的浓氨水流量 待系统 稳定后 记录数据 实验采集了不同热水工况下的 数据进行分析对 比 系统平衡时 进入 降膜蒸发器 的浓氨水溶液量和流出的稀氨水溶液量 的差值恒定 并且蒸发器和吸收器 的压力变化波动在允许 的误差 范 围 内 1 2数据处理和计算 高浓度氨 水溶液 的配 制方法 已经 申请 并授权 专利 实验初始条件如表 1 所示 喷淋密度 表示单位 时间 内沿 降膜 管圆周方 向 单位长度 的降液流量 计算式见式 1 i 7 3 6 1 以测得 的实验数据计算 得到 的热水放 热量为 计算和作图依据 为了验证热水 的热损失 以实验 数据 间接计算得 到的氨 水溶液 的吸热量 为 比较对 象 通过计算热水和氨水溶液的热负荷发现 两者 的误差小于 5 这主要是 由于热水侧有热损 失以 及氨水热物性存在误差造成 基于热水放热量的降膜蒸发器热负荷 Q G 由式 2 计 算 Q c c p pw 1 T1 T2 2 降膜蒸发器的热平衡见式 3 Q G l A G 3 降膜蒸发器基于外表面的总传热系数见式 4 1000Q o A G 4 式中 h 为外表面的总传热系数 W m 2 K 表 1实验条件 名称 数值 氨水溶液进口浓度 热 水进 口温 度 T K 喷淋密度 Tkg Ill 1 s一 6 5 O 34 3 15 3 5 8 15 O 15 O O O 35 0 0 Q G 为蒸发器的热负荷 kW A 为蒸发器降膜管的 外 表 面积 i n 为 热水 的 定压 比热容 kJ kg K P 为 热水 的密 度 kg m W 为热水 的体 积流 量 m s 为平均对数温差 K 见式 5 Atl A t2 A n A t1 Ate 5 式 中 Atl T1一T4 At2 T2一T3 rl T2分别为 热水进 出口温度 K 分别为降膜蒸发器溶 液 进 出 口温 度 K 降膜蒸发器氨水溶液的质平衡如式 6 所示 m i n W m 0uI 6 基于氨 水溶液吸热量 的降膜蒸发器热平衡 如 式 7 所示 Q G m Inhi n m h nuf 7 氨水溶液的热平衡如式 8 所示 h G A m th0uI W h 一 m i hi 8 发生器基于外表面的总传热系数如式 9 所示 hG m th叭 n W h 一m i h A 瓦 9 式 中 m i m W 分别为进入 降膜蒸发器浓 氨水流量 流出蒸发器稀氨水流量和蒸发的氨蒸气 量 kg h hi h h 分别为进入蒸发器 的浓氨水 焓值 流 出蒸发 器稀氨水焓值和蒸发 的氨焓值 H kg 2结果与讨论 2 1 喷淋密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图 2 给 出了在热水进 口温度 T 353 15 K 时 60 与 50 的氨 水 溶 液在 热 水 流速V I 0 m s 和 V 2 0 m s 时喷淋密度 厂和传热系数 h 的曲线 曲 线的变化趋势一致 h 随着 厂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不同之处在于 h 达到最大 时 最佳喷淋密度 厂 0的 取值范围不 同 曲线趋势变化的原因是 在 厂 to时 液 膜厚度 的增 加 使管壁面与液膜之问的传热和传质阻力增加 膜厚 阻碍传热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同时液体在管壁表面 呈一股一股的下降 迫使管外壁出现液膜变薄 甚 至出现干壁的现象 使有效传热面积减少 导致传 热量降低 h 随着 Jr1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由于热水 工况和氨水浓度不同 大致实验中出现 厂 n的范围不 一 致 工程中 应根据使用条件选择最佳的氨水浓 度和热水工况 60 的氨 水溶 液 的传 热 系数 在1800 1900 W m K 此时 厂 0在 0 26 0 29 kg m S 50 的氨 水溶液的传热系数在 1500 W m 2 K 左右 但是 厂 0 受热水工况的影响较大 V I 0 m s 时 厂 n在 0 21 0 24 kg m S V 2 0 m s 时 在0 24 0 27 kg m s 同样实验条件下 高浓度氨水溶液的传热 性能 明显优于低浓度的传热效果 传热系数越大所 对应的最佳喷淋密度范围也较大 2 2 喷淋密度对氨气量的影响 图 3 给 出了 T 353 15 K 时 60 与 5O 的氨水 溶液在 V I 0 m s和 V 2 0 m s 时喷淋密度厂和产生 氨气量 的曲线 与图 2 比较 两者变化趋势类似 先增大后减小 厂 0出现的范围也一致 不 同之处在 于 60 氨水溶液产生的氨气量的变化幅度要远远 大于 50 的氨水溶液 说 明在实验范围内的热源温 度和喷淋密度内 氨气量受浓度的影响较大 王长 庆等 l 叫 解释 了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 对于氨水溶液 厂 m s 图 3氨气量和喷淋密度 的关系 降膜式蒸发器来说并不是 厂越大越好 厂太大 蒸 发器的放气范围 小 溶液发生的氨气量少 但 是 厂太小也不好 尽管降膜蒸发器的 大 但溶 液量少 因此产生的氨蒸气量也少 故氨水溶液的 喷淋密度有一个最佳值 60 的氨水溶液在最佳喷淋密度范围内产生的 氨气量约为 12 kg h 50 的氨水溶液在最佳喷淋密 度范围内产生的氨气量约为 5 8 kg h 60 的氨水溶 液产生的循环倍率可达 6 3 而 50 的氨水的循环 倍率为 11 说明在相同的热源温度下 浓度对产生 氨气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2 3热水温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 图 4 给出了F 0 2500 kg m s 60 和 50 的 氨水溶液在 V I 0 m s和 V 2 0 m s 时热水进 口温度 和传热系数 h 的曲线 由于实验系统的平衡 比较 难调节 实验只采集了 4 种温度工况下的数据 4 条 曲线都随着温度的变化近似呈线性变化 热水流 速相 同的曲线变化趋势更为相近 当 T 355 K 时 h 随 的变化趋势增加的较慢 热水进 口温度越大 传热系数越大 但热水温差减小 热水 的利用效率 降低 因此 热水 的进 口温度是地热 余热 利用 的先决条件 当 T 355 K 时 h 的曲线趋于平缓 上升幅 度很小 固定实验条件下 也进一步验证 了高浓度 氨水溶液 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低浓度氨水溶液 2 4热水温度和蒸发压力的关系 图 5 给出了F 0 2500 kg m s 60 与 50 的 氨水溶液在 V I 0 m s和 V 2 0 m s时热水进 口温度 和蒸发压力 P 的关系图 由图可见 P 随着 的 增加而增大 越高 P 越大 产生的氨蒸汽量也 图 4传热系数和热源温度 的关系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9 期 骆超等 氨水溶液降膜蒸发实验 1893 山 图 5 蒸发压力和热源温度 的关系 越大 说明能够从热源 中获得 的功越多 从而动力 循环能够利用 的功也就越多 对 比图 4 可 以看 出 传热系数随着蒸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60 的氨水溶液在热源温度为 358 K 时的蒸发 压力可 以达到 1 2 M Pa 固定实验条件下 高浓度 氨水溶液的蒸发压力明显大于低浓度氨水溶液 的压 力 热水流速对蒸发压力的影响较小 热源温度和 溶 液浓 度 是蒸 发压 力 的决 定 因素 3 结 论 通 过对两种不 同浓度 的氨水溶液 降膜蒸发 实 验对 比 得 出以下结论 1 在相 同的热源温度和喷淋密度下 高浓 度氨水溶液 的传热性 能明显优于低浓度 的传热效 果 传热系数越大所对应 的最佳喷淋密度范 围也较 大 60 的氨水溶液传热系数约为 1800 W m 2 K 50 氨水溶液约为 1500 W m 2 K 2 在相同的热源温度 时 353 15 K 浓度 对产生的氨气量有显著的影响 60 N 50 的氨水 溶液在 最佳喷淋密度范 围 内产生 的氨气量 分别为 12 k g h 和5 8 k g h 3 传热系数 随着温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 大 热 水流速 相 同的曲线变化趋 势更为相近 当 T 355 K 时 h 随 丁的变化趋势增加的较快 热源 温度超过 355 K 时 氨水溶液的降膜蒸发传热系数 趋于平缓 上升 的幅度很小 4 同样实验条件 下 高浓度氨水溶液的蒸 发压力明显大于低浓度氨水溶液的压力 热水流速 对蒸发压力的影响较小 热源温度和溶液浓度是蒸 发 压 力 的决定 因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 16 参考文献 路慧霞 马晓建 水平管外降膜蒸发的传热实验 J1 化工进展 2009 28 2 203 205 杜亮坡 孙会朋 张继军 水平管外降膜蒸发的传热性能的实验 研究 J1l 化工机械 2006 33 6 329 331 C h oi Y J Y a m ag uc hi T N ak ao S A no v el se pa ra ti o n sy ste m usi n g porous therm osensiti ve m em branes J Ind Eng C hem Res 2000 39 7 249 1 2495 M a W B D en g S M T he oretic al a na l y si s of l o w tem p eratu re h ot sourc e driven tw o stage L i B r H 20 absorption refr i gerati on system J Int Refri g 1996 19 2 14 l 一 146 K l i na A I C om bi ned c yc l e system w i th novel bottom i ng c yc l e J A SM E Jou rnal of E ngi neeri ng for G as Turbi ne and Pow er 1984 10 6 7 3 7 7 4 2 C hun K R S eban R A Heat transfer t0 evaporati ng l i qui d fil m J A SM E H eatTransfer 1971 11 39 1 396 P al en J W W ang Q Heat transfer to evaporati ng l i qui d fil m J A IC hE J o u rn a l 1 99 4 4 0 20 7 齐和发 沈吟秋 影响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性能的因素 J 高校 化 学 工程 学报 1995 9 3 270 274 Z en g X C h y u M C A yu b Z H E x p erim e ntal i n v esti g ati o n ON am m o m a sp ray ev ap o ra to r w i th tri a n gu l ar p i tc h p l ai n tub e b u n dl e Part evaporator perf orm anc e J I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H eat and M ass Transfer 200 1 44 2081 2092 Y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6271-2025钢丝绳吊索插编索扣
- 心脏按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合作协议书
- 端午节趣味知识课件
- 端午节粽子介绍课件
- 心理健康锦囊课件
- 水上交通和解协议书范本
- 条件约定协议书范本
- 闲置老房转让协议书范本
- 钟点工协议书范本
- 化学实验室安全风险识别、控制与事故应急处置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起诉状【模版】
- 时速公里动力集中鼓形电动车组培训设备中车唐山机车车辆
- DB54T 0431-2025藏鸡林下养殖技术规范
- 工伤保险条例(全文)
- 混凝土台阶工程施工方案
- 《牙列拥挤的矫治》课件
- 基于COMSOL的导管架平台阴极保护研究
- 全国身份证前六位、区号、邮编-编码大全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探索神奇的幻方三阶幻方中课件
- 介入导管室护士进修汇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