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星星合唱团》教学设计与思考[名师].docx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4/a4eeadbc-110b-4701-811c-350f4b37abf0/a4eeadbc-110b-4701-811c-350f4b37abf01.gif)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星星合唱团》教学设计与思考[名师].docx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4/a4eeadbc-110b-4701-811c-350f4b37abf0/a4eeadbc-110b-4701-811c-350f4b37abf02.gif)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乘车、星星合唱团》教学设计与思考[名师].docx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14/a4eeadbc-110b-4701-811c-350f4b37abf0/a4eeadbc-110b-4701-811c-350f4b37abf03.gif)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车、星星合唱团教学设计与思考课题名称:练一练:乘车(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年级:二年级上学期设计者:位惠女 河南省实验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乘车”这一课是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学习百以内加减混合计算的,学生在前两节课刚学过百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学习本单元的基础是两位数的加减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经验。把解决问题与学习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节课结合“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对于这个情境,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在上学期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时,学生算过“72+3”,当时只要求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教学中,除了要体现上述教材编写的特点与意图外,还要考虑如何挖掘“乘车”情境潜在的教育价值:一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复习前面刚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积累过程。二、 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入学即将一年,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及100以内的加法、减法、连加和连减运算。学生不仅有了一定的计算技能,同时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有关的生活经验,能初步体会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的时候,容易受到图片其他信息的干扰。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根据情境组合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则是他们缺乏这种经验,二则是他们很难组合信息为己所用。因此,应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思考机会获得更多的经验,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会到做题的过程和有效性,一要结合具体情境,二要教师要示范怎样提出问题,如何组合信息?同时,要帮助学生分辨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积极的模仿会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的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习的质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自觉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思维。我认为这种学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三、 学习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尝试提出问题,在解决“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活动设计思路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时,呈现乘车的情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采用同伴互助的情况,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交流有困难、思路有障碍时,给予及时点播和协助,不是给出具体的答案,而是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2.结合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意识的教学要渗透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时,估算与计算是相互联系的。如,“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这个问题估算的策略和经验,有助于学生后续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算法。3.让学生在解决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时,进行这样的思考:在计算车上还有多少人时,除了教材呈现的方法外,还能怎么列式呢?当学生列出27-19=8(人)、56-8=48(人)时,应该让学生描述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特别是算式“56-8=48(人)”,为什么要减去8而不是加上8呢?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不同呢?逐步让学生体会,你会用什么算法,取决于你先提出和解决一个什么样的简单问题。从中体会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中重要的部分。预设过程1. 结合“乘车”的具体情境,学习怎样提问。(1)观察情境,尝试提问。利用课件出示隐藏估算问题的情境图。让学生提出估算的问题。我的思考:很多老师喜欢给学生一个很宽泛的话题让学生交流,比如,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等。在这样的一些话题中,学生的思路会飘得很远,而且一些非数学信息会干扰学生。在这里,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提出特定的问题,一是为学习活动定向,二是避免因盲目提问而耗费时间。(2)提出估算的问题:估计现在车上的人数比56多还是比56少?先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估算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我的思考:在学生磕磕绊绊的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提供示范,用来启迪思路,帮助学生分析他的提问和“我”的有何不同,来促进学生的反思。(3)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并订正估算的过程。学生的思路可能是:2719,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所以车上的人比56人少。我的思考:学生借助的是生活经验和比大小的知识。(4)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思路,对问题进行板书活动:2719,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所以车上的人比56人少。我的思考:这里的板书可以作为后面计算结果的一种检验。(5)回顾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回顾如何提出问题:上面的问题根据车上原有56人,上车19人,下车20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先自己想,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我的思考:一般来说提出问题需要两个已知条件,这里面的却需要三个已知条件,这些教师一定要清楚。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一个完整的问题包含条件和问题。我想在这里没必要给学生讲什么是已知条件,重要的是根据情境让学生理解。2. 结合“乘车”的具体情境,经历解决加减混合问题的过程。(1)估计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与同桌说说你的估算过程。学生的思路可能是:把56看作60,27看作30,19看作20,60-30=30(人),30+20=50(人)。所以,车上现在大约有50人。我的思考:现在学生借助的还是百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础在估算这个问题,其实思路已经是加减混合运算的雏形了。板书:把56看作60,27看作30,19看作20,60-30=30(人),30+20=50(人)。我的思考:这里面的板书主要是为下面的计算做准备,可以沟通计算与估算的联系。(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车上原有56人,下车27人,上车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3)交流算法。解法1:5627( ) 解法2:5619( ) ()+19? ( )27? 列竖式计算(略) 列竖式计算(略)答案:车上还有48人。我的思考:学生计算的经验是百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4)如果要列成一个综合算式,该怎么列式?学生的思路:A:56-27+19=? B:56+19-27=?这两个算式都能得到结果,它们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充分表达)我的思考:让学生结合情境体会:一方面是运算顺序的问题;一方面理解无论是先减去下车的人,还是先加上上车的人再减去下车的人,都是一个道理。(5)还有别的列式方法吗?学生的思路:27-19=8(人),56-8=48(人)。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要合理就应给予肯定。(6)算法与估算过程的对应。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板书,沟通估算与计算的联系,体会估算的合理性。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7)反思解题思考的过程。刚才我们是怎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后小结:解题要根据已知条件,实现解题的目标。)和学生一起回顾根据问题如何寻找条件。把结果带回原题中进行检查。我的思考:这个反思过程很重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即读懂题目,提出问题;进行解答;进行检查等。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一个完整的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都很重要!3.练习。(1)算一算: 8549+27 92-47+36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分别演算(每人一题)。其他同学可以上黑板订正或补充不同的算法。大家一起回顾做题的方法。(2)解决问题: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了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要求:a.认真读题,理解题意。b.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c.请你回到原题目进行检查。交流与评价:a.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哪些条件?b.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是:52-9+15=58(人);52+15-9=58(人);15-9=6(人),52+6=58(人)。c.回到原题目进行检查。(3)数学游戏:用19九张卡片,每人拿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用这三个两位数做加减法的运算。师生示范:两名学生和老师组成的两位数分别是15,21,60。那么可以做的题目有15+21+60=?,60-21-15=?,60+15-21=?,60-21+15=?,60-15+21或60+21-15。然后三人一起做题目,最后进行交流。同学三人一个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在这个时后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结果超过了100的算式,鼓励学生进行结果或者放在问题银行里。我的思考:这个小游戏的设计,主要提供一个人人做数学的机会。因为数学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动手做才能转化成学生学习的技能,所以创造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很有必要。同时,也在这里面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总结。不仅如此,因为学生人人可以做、可以写和算,兴趣还很高,真是一举几得。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p80“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层安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聚焦2025年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市场拓展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研究报告
- 2025-203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研究报告
- 农药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智慧城市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手册与案例
- 2025湖南娄底市残疾人联合会所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组考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储能电池碳足迹评估与减排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主题公园沉浸式体验设计在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报告
- 2025-2030工业软件产业现状及投资回报周期评估研究报告
- 2024年新高考Ⅰ卷英语真题(原卷+答案)
- 2025山东东营公安招录辅警39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临聘人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考语文 热点04 现代文阅读II之理论与文本互证类题(解析版)
- 预制混凝土检查井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中小学《国庆节、中秋节》放假通知及安全提示
- 致敬 9.3:一场阅兵一部民族精神史诗
- (完整版)室外散水专项方案
- 智能物流行业智能化运输装备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招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