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移动通信机房接地设计及设备接地暂行技术规定_第1页
浙江移动通信机房接地设计及设备接地暂行技术规定_第2页
浙江移动通信机房接地设计及设备接地暂行技术规定_第3页
浙江移动通信机房接地设计及设备接地暂行技术规定_第4页
浙江移动通信机房接地设计及设备接地暂行技术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移动通信机房 接地设计及设备 接地 暂行 技术规定 ( 试行 V1.0) 2005 年 4 月 2 关于制定 浙江移动通信机房接地设计及 设备接地技术暂行规定 的说明 一、 问题的提出 2004 年我公司某 ALCATEL 设备机房,四楼 BSC 收三楼 部分 传输设备的2M 信号 误码告警,经查,两端设备与 2M传输电缆均完好,传输设备接成工作地与保护地合一的方式; BSC 设备本身为工作地与保护地隔离,但 BSC 机房的JZ00 电源分配架为工作地与保护地合一设备, JZ00 与 BSC 之间由安装设备铝导轨和架间防震连接螺栓将 JZ00 机壳的保护地,也即工作地传递给 BSC 保护地,而原机房直流配电接地模式是按工作地与保护地只在接地总汇集线一点相连。传输设备与 BSC 的电源直流回流导体 ( 48V) 分别从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单独引入,由于两设备的直流回流导体的截面积、长度、电流有差异,两直流回流导体上的电位差是不同的,造成传输设备与 BSC 的直流工作地的电位不一致。连接传输设备与 BSC 的 2M 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分别和两端设备的外壳相连,而在本案例中,演变成 2M 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存在电位差的两设备工作地相连,而该电位差又通过两端设备中的 2M电缆接口变 压器的低阻绕组加在 2M电缆的芯线上,并在芯线上产生直流电流,该电流引起 BSC 接口变压器磁饱和,造成误码,影响正常通信。 二、 国际、国内有关机房接地的规范和建议 1990 年原邮电部批准试行 YDJ 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后该规定以 YDJ 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规范发布施行。该规范是我国通信机房接地设计的依据。规范规定:综合通信大楼的接地方式,应按单点接地的原理设计,即: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包括屏蔽接地和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联合接地方式。数字 通信设备的机架保护接地,应从接地总汇集线或机房内的分接地汇集线上引入,并应防止通过布线引入机架的随机接地。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 ITU-T)在 1991 年制订、并于 1996 年修订后推出了建议 K.27电信大楼内的连接结构和接地。该建议从模拟到综合数字通信系统的转变,加强了对机房连接和接地技术以及对电磁兼容性( EMC)的 3 关注。在该建议中,对机房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定义了隔离直流回路( DC-I)和共直流回路( DC-C)两种模式。为适应上述二两种模式有对应的 DC-I 设备和DC-C 设备。在使用时,其直流配电接 地模式必须与设备的 接地模式一致。建议K.27 还对机房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互连提出了建议。 ITU-T在 2001 年 11 月推出了建议 G.703数字终端设备 总则:分层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该建议指出,在输入和输出两端,同轴电缆或对称电缆屏蔽层的外导体必须连接至接地网络。同时该条文的注解中又提到,在发端和收端接口,同轴电缆外导体与地网直接连接后,可能由于电缆每一端地电位不同,结果通过连接体在外导体上出现无用的电流,并通过收信输入回路。这可能会产生误码或甚至永久性故障。为防止这个问题,在收端接口外导体 与地网两者之间可以采用直流隔离,但直流隔离的方法必须不影响该设备和所有设施仍符合电磁兼容性。 三、制定本规定的说明 根据原邮电部 YDJ 26-89 标准,对数字通信设备机房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只限于 ITU-T 定义的 DC-I 模式,因而只能使用 DC-I 设备。目前国际、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厂商生产的设备,从 接地模式分有 DC-I 设备、 DC-C 设备及 DC-I、DC-C 兼容设备三种。我公司机房设计是按照原邮电部 YDJ 26-89 标准设计的,即按 DC-I 直流配电接地模式设计的;但是在 ALCATEL 机房使用的交换机和JZ00 电源 分配架是 DC-C 设备,与机房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不一致。(注:ALCATEL 已在研制 DC-I 模式的电源分配架。)因此,出现了如同 ITU-T 建议G.703 所述的问题:由于设备两端地电位不一致,在连接设备两端的 2M 电缆上出现无用直流电流,并通过收信输入回路产生误码,影响正常通信。考虑到今后无法完全避免使用 DC-C 设备可能性,参照国外一些通信营运有自己公司的接地和配电相关规范的做法,制订了 浙江移动通信机房接地设计及设备接地 暂行 技术规定 。本规定以原邮电部 YDJ 26-89 标准为基础,参考 ITU-I 建议 K.27、 建议 G.703 等资料,结合移动通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将逐步修改、完善。今后若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和集团公司颁布新的相关规范、规定有冲突时,以新颁布规范、规定为准,届时酌情取消本规定或并对本规定进行补充、修改。 4 目 录 一、 总 则 . 5 二、术 语 . 6 三、直流配电接地模式和设备接地模式 . 8 四、机房直流配电接地模式的确定和设备接地模式的选配 . 8 五、机房的联合接地 系统 . 9 1、地网的组成 . 9 2、接地汇集线 . 9 3、接地电阻值 . 9 六、机房接地系统与设备互连 .10 1、一般原则 .10 2、 DC-I 区域接地方式 . 11 3、 DC-C 区域接地方式 . 11 4、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界面接地方式 . 11 5、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网元设备间 2M 电缆的连接方式 . 11 6、数字配线架的安装和接地 .12 7、数字配线架上电缆外导体的接地 .12 8、 UPS 输出中心线的接地 .12 5 一、 总 则 1. 本规定是根据原邮电部标准 YDJ26 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规范 等相关规范 ,参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的有关建议,结合移动通信机房实际情况制定。 2. 移动通信机房的接地系统设计,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确保通信设备正常工作、满足电磁兼容性及设备间信号的正常传输。 3. 在进行新建移动通信机房接地系统设计 和设备技术选型 时, 尤 其 是设备接地和互连中的原则问题 , 按本规定 执行。对于扩建、改建、整治移动通信机房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对 原已使用机房整改有困难 的,可 参照本规定做好防范工作。 4. 在机房中安装的设备应符合本 规定对设备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要求。 5. 外单位租用我公司机房或在我机房放置设备,其接地方式必须符合本规定要求。 6. 本规定是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将逐步修改、完善。今后若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和集团公司颁布新的相关规范、规定有冲突时,以新颁布规范、规定为准,届时酌情取消本规定或并对本规定进行补充、修改。 7. 本规定解释权属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网络部。 6 二、 术 语 1、 直流配电接地模式 直流配电系统电源回流导体与保护 地 间的连接方式,亦即直流电源供配电系统的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的连接方式。 直流回流导体也就是与直流电源工作接地相连的导体。 2、 隔离直流回路 (DC-I) 当直流回流导体 除在 接地汇集线 与 保护地 单点 短接外,在从电源柜 总 输出到用电 设备沿线其它所有地方 ,全程与 保护地保持 绝缘 隔离的 供电方式。 3、 共直流回路 (DC-C) 当直流回流导体除在电源系统总 输出侧和保护地短接外, 还 在从电源柜输出到用电设备沿线 和保护地 存在 多点 连接 的供电方式。 4、 设备 接地模式 设备 的工作地与 保护地间的连接方式。 5、 DC-I 设备 和 DC-C 设备 在 DC-I 设备中,设备 的工作地与保护地 保持隔离 ; 在 DC-C 设备中, 设备的工作地与保护地 是短接的。 6、 DC-I/DC-C 兼容设备 在 DC-I/DC-C 兼容设备中,设备内部 的 工作地与保护地 之间可以隔离、也可以 连接 , 从而满足 CD-I 或 CD-C 的运行模式选择 。 7、 接地 连接 线 通信设备与 水平 接地 分 汇集线 之间的连 接 线。 8、 接地引入线 接地 总 汇集线与接地体 或地网 之间的连接线。 9、 接地汇集线 通信机房建筑内分布设置的,可与各通信机房接地连接线相连的一组接地干线的总称,可分为垂直接地总汇集线和水平接地分汇集线。 7 垂直接地总汇集线:垂直贯穿通信局(站)建筑各楼层的接地主干线。 一段与接地引入线相连,另一端与各层机房的水平接地分汇集线相连。 水平接地分汇集线:分层设置,供各通信设备的接地线连接。 10、 均压环 连接垂直接地体的水平的等电位环。 8 三、 直流配电接地模式和设备 接地模式 1、 通信机房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包括隔离直流回流( DC-I)和共直流回路( DC-C)两种模式。 2、 对于 DC-I 直流配电接地模式,机房的 直流回流导体 和保护地只允许 在 接地总汇集线 和保护地一处短接。 在其它任何部位工作地与保护地严禁短接。 3、 对于 DC-C 直流配电接地模式, 机房的 直流回流导体除在 接地总汇集线与 保护地短接外,从电源柜输出到用电设备沿线和保护地 应 广泛 短接 (即采用接地连接格删方式,使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多点相连) 。 4、 设备整机接地模式可分为 CD-I 设备、 CD-C 设备及 CD-C/CD-C 兼容设备。 四、 机房直流配电接地模式的确定和设备接地模式的选配 1、 通信机房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必须与设备接地模式相一致。 2、 通信机房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一般采用 DC-I 模式,应选配 DC-I 设备 。 对于必须采用 DC-C 设备时,应将安装 DC-C 设备的区域按 DC-C 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设计。 3、 机房同时存在 DC-I直流配电接地模 式和 DC-C直流配电接地模式两个区域时,每个区域应相对完整、独立,区域的界面应简捷,宜将两个区域分设于机房的两侧。 9 五、 机房的联合接地系统 1、 地网的组成 1) 移动通信机房应按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 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 机房内 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 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2) 移动通信机房 的 建筑防雷接地是大楼接地系统的一部分。 地网应充分利用大楼基础的柱、梁 内的钢筋 作为地网的接地体,并加以 扩展、互连 成为机房的联合接地系统 。对通信大楼 院内设有 铁塔或专有变压器 的 ,且其地网外沿 与机房地网 外沿 或 铁塔地网与变压 器地网 外沿之间 相距 30m以内时 , 彼此之间应每隔 35m 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至少有两处 连通),以相互组成一个周边封闭的地网 。 2、 接地汇集线 1) 接地汇集线一般设计成环形 或排状 ,材料为铜材 , 截面积 不应小于 120mm。 2) 机房内的 垂直 接地总汇集线应从地网的中心,通过接地引入线多根就近引出。 3) 机房内的 水平 接地 分 汇集线可安装在墙面或走线架上, 接地汇集线应与建筑钢筋保持绝缘。 3、 接地电阻值 移动通信大楼的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 1 欧。 10 六、 机房接地系统与设备互连 1、 一般原则 1) 新建通信机房大楼,宜设置 多处垂直接地总汇集线 ,用于大楼直流工作接地、设备保护接地、光缆加强筋接地、 UPS 交流中性线接地。 2) 移动通信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机房的防雷地、保护地和工作地均接至 联合接 地 网 (以下简称地网 ) 。建筑物防雷装置中的雷电流应利用外围各房柱的外侧主钢筋和塔楼主钢筋(指对大楼顶 有塔楼的机房)作为雷电流的引下线。大楼保护地和工作地可以在接地 汇集线汇合接往 地网 ,也可以分别接往地网 。 接地汇集线 与雷电流 引下线 在地网的 引 接点 相互距离 应 不小于 5m,条件允许时, 宜满足 1015m。 为使机房的保护地、工作地以 较短的途径与均压环相连, 宜从远离雷电流 引下 处 的 均压环上多点 引出 ,作为机房保护地、工作地 的接地汇集线。 3) 机房的防雷地由建筑物柱内及楼面内的钢筋等组成,通过立柱地基 与 地网 相连。机房的走线架、槽道、上线柜、金属支撑物 、安装机架导轨、机座及设备外壳等在电气上可靠连接组成机房的保护地。机房的工作地是指设备直流供电系统的回流导体。 4) 机房的走线架、槽道、上线柜、金属支撑物 、安装机架导轨、机座及直接固定在地面的设备等,在安装时应与建筑物内,包括立柱、梁、地板内的钢筋绝缘。对竖井内安装垂直走线架等难以确保与建筑物内钢筋绝缘时,可在外部采取隔离措施,确保走线架等与建筑物内 钢筋绝缘。 5) 大楼外侧 的 金属门窗宜与 柱内钢筋相连 ;对于有封闭走廊 的 机房内侧金属门窗宜与 机房的走线架、槽道、上线柜、金属支撑物等保护接地系统 相连。 11 2、 DC-I区域接地方式 机房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为 DC-I,也即为 DC-I 区域时,无论是某一楼层整个机房或某一楼层局部机房,其保护地与工作地只能在接地汇集线或地网中 一处 相连 接 。 3、 DC-C区域接地方式 1) 机房的直流配电接地模式为 DC-C,也即为 DC-C 区域时,在该区域内, 不设接地 汇集线 , 其保护地与工作地应多点互连。 2) DC-C 区域内的所有设备机架均接至一个连接栅网上, 该连接栅网与周围非本区域金属构件, 其中 包括保护地、防雷地、工作地均应隔离。 3) 为减小 DC-C 区域内设备间工作地电位差,应在设备列架的工作地,也即保护地之间,用专用直流电位差均压线互连。 4) DC-C 区域内的空调、照明等设备可按 DC-C 区域外的设备考虑。 5) DC-C 区域内设备 的直流供电 必须单独从电力室 配电屏引出, 其直流回流导体也必须与 沿途周边的金属物 隔离,也不允许与 任何接地汇集线相连。 4、 DC-I区域与 DC-C区域界面接地方式 1)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界面接地连接 应 采取单点连接。 其连接点为 两区域设备的直流回流导体 在电源柜输出侧和保护地短接 的公共 连接 处。 2) 连接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 的走 线架、槽道,应在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的界面上采取隔离措施;此外 ,在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之间,不允许有任何金属物搭接。 5、 DC-I区域与 DC-C区域网元设备 间 2M电缆的连接方式 1)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间网元设备采用 2M 同轴电缆连接的,其收端设备必须具有 2M 同轴电缆外导体对地隔离的功能,在实际使用是,将其置隔离状态。 12 2)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间网元设备采用 2M 对称电缆连接时,对电缆屏蔽层须采取以下其中一项措施: 1、 电缆屏蔽层在其发端或收端对地隔离; 2、在配线架处,将电缆屏蔽层断开。 6、 数字 配线架的 安装和 接地 1) 当 数字 配线架电缆两端的设备分别在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时,配线架应建在 DC-I 区域。 2) 数字 配线架 的安装 视同 普通设备一样,机架与保护地 相连,底座与地面 内 钢筋绝缘。 7、 数字 配线架 上电缆外导体的 接地 1) 数字 配线架电缆两端的设备均在 DC-C 区域内时,配线架上的 2M 电缆的外导体应接地。 2) 当 数字 配线架电缆两端的设备均在 DC-I 区域时,配线架上的 2M 电缆的外导体宜接地。当 数字 配线架电缆两端的设备分别在 DC-I 区域与 DC-C 区域时,配线架上的 2M 电缆的外导体也不应接地。 8、 UPS输出 中心线的接地 UPS 输出中心线应 单独 设立垂直接地总汇集线, 引接至地网 均压环处。 13 通信设备的 接地 与互连的 技术规定 ( 试行 ) 条文说明 14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 3 直流配电接地模式和设备的接地模式 4 机房直流配电接地模式的确定和设备 接地模式的选配 15 1 总 则 我公司某 ALCATEL 设备机房, BSC 收传输设备的 2M 出现误码告警,经查为连接 BSC 和 传输设备的 2M 电缆的两端外导体电位不一致引起,本规定对移动通信机房的接地设计原则提出:除满足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和人员安全外,还必须确保设备间 2M 信号的正常传输。 2 术 语 1) DC-I 是英语 DC-Return Isolate (with Ground) 缩写。此时设备的直流供电采用 48V、工作地、保护地三线方式,有些厂商称之为三线方式。 2) DC-C 是英语 DC-Return Common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