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空城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有关知识和一般特点。 2、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学会概括,要善于从繁杂的情节中理出故事层次。 2、把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2、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诸葛亮的“三笑”和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2、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局、客观、公正的评价。【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静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 有一首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诸葛亮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三国演义)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足智多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三国演义中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空城计。 二、走进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背景链接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三、预习检测: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读准字音,注意查检工具书。 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字词与现代汉语的不同。重点词语释意及难句选析示例: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送的消息送到。 “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 “尽皆失色”:脸上全都吓得变了颜色。色,脸色。 “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 “旁若无人”:旁边好像没有人。 “抚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必不能远遁”:遁,逃跑,逃离。“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2、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交流活动 关于故事 熟悉情节复述故事梗概。(如: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 概括情节情节的概括,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序即可,注意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开端(第1段)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五、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空城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情势的,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A开头写诸葛亮退去西城。“先”字交代诸葛亮离开大部队的原因;“西城县”交代了“空城计”的地点;“搬运粮草”暗伏下文军队“已分一半”。“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忽然”表现了这次遭遇的突然性。平生谨慎的诸葛亮,若事前略有估计,决不会来此冒险;深通韬略的司马懿,若事前有所探测,也不会放着空城不进。遭遇的突然性导致了司马懿对蜀军虚实的不清,为“空城计”提供了条件。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孔明当时危急的情势。一是魏兵来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气势盛:“蜂拥而来”,“尘土冲天”,“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二是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是用众官“尽皆失色”侧面烘托。众官跟随诸葛孔明,也都是身经百战,这时竟然也“尽皆失色”,可见情势确实是万分危急。 B写孔明摆下空城之计。作者从“孔明传令”和孔明自身的举动两个方面加以描写。 “孔明传令”一句紧接“杀来”而出,诸如“孔明略一沉思”、“孔明沉思片刻”之类的话,足见孔明是急中生智,当机立断。作者详细地叙写了孔明传令的内容,有两个作用:一是具体展示了空城的方法;二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孔明过人的胆识,“大开四门”和“吾自有计”岂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孔明自身的举动则是“空城计”中的又一关键。鹤氅纶巾,焚香操琴,何等悠闲自在!城门大开,孔明则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不能不使司马懿生疑。孔明的举动不仅表现了大勇,而且表现了大智。2、小说上下两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通过司马懿的眼睛写孔明的“空城计”的状况。这一侧面描写和上一部分写孔明摆“空城计”的方法同中有异。基本内容相同,但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度不同。上段写士兵洒扫是“孔明传令”,孔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这里全是司马懿眼中的客观事实。二是叙述的详略不同。上段详写孔明的部署,突出他的大智大勇,这里详写孔明的神态,突出他在强敌面前的镇定自若。三是上段以叙述为主,这里则增加了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写孔明“笑容可掬”;写二小童一“手捧宝剑”,一“手执麈尾”;写洒扫街道者“低头”“旁若无人”。这些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闲、镇定的气氛,使得“空城计”的场面更加生动、传神。从这些描写中,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座空城,正因为如此,才能使得司马懿“大疑”。3、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这是司马懿退兵的依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认识也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他只是考虑了在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的性格,而没有考虑到在特殊情况下诸葛亮的胆识,所以导致了他判断的失误。 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委。“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孔明这次冒险实为形势所迫。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诸葛亮急中生智,设置了空城计,使司马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指挥,有效地转变了敌我的优劣形势。应该看到,诸葛亮解西城之危,决不是侥幸取胜,而是有它的基础的,这基础就是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平时的认识,在危急的情势下,机智果断地设置了“空城计”,解了西城之危。司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诸葛亮却利用了司马懿的“知彼”,这就比司马懿要高明得多了。从现象上看,这一次是军事上的较量,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从行文上看,诸葛亮的叙述和司马懿的叙述,内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写说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地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作者把孔明用计的想法写在最后,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情节的惊险性和奇特性,使情节带有传奇色彩。六、精读品析:1、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2、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其他角色,请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3、交流活动 关于人物 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孔明、司马懿、司马昭。 写到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文章里面有关笑的词语。 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手法 课文还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计”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拍手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4、孔明的这三次笑具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 第一次笑是“笑容可掬”,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 第二次笑是“抚掌而笑”,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是“拍手大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5、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 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6、那司马懿是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呢?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他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亮平生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的。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7、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司马懿输在他的大意,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孔明赢在他的临危不惧,司马懿输在他的生性多疑。司马懿输在孔明的出奇计、用奇招,因为孔明“计”高一筹,知道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孔明“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七、拓展延伸: 展示收集的三国故事。板书设计:空城计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故做轻松侥幸自豪 故做姿态如释重负嘲笑 孔明: 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 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 出“奇”不意教学反思激发阅读兴趣1“空城计”为什么能施展成功?相机点拨:神机妙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等。2若有时间训练小练笔,运用掌握到的写作方法。3可推荐学生搜集有关“智慧”的名言,去读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等。4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时幻灯出示三国中人物图片,如:关羽、张飞、刘备、曹操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反馈检测:1.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为中心,通过_的叙述和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提示:这实际是小说三要素的考查,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案: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2.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时期小说家_。答案: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众官无不骇然。( )(2)言讫,拍手大笑。(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提示:结合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完全可以推测出加点词的意思。答案:(1)惊惧的样子;(2)完结,终了;(3)拍;(4)逃跑,逃走。4.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1)温酒斩华雄( ) (2)威震长坂坡( )(3)赔了夫人又折兵( ) (4)白帝城托孤( )提示:这些都属于著作中的精彩片段,必须熟悉。答案:(1)关羽;(2)张飞;(3)周瑜;(4)刘备。5.联合国秘书长即将改选之际,人们都想方设法打听“小道消息”。在联合国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突然问当时任秘书长的加利:“明年是秘书长选举年,你是否考虑过将竞选连任下届秘书长?”只见加利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答道:“古埃及有一句谚语:旧鞋好穿。”全场当即为之一震。针对记者的提问,加利的回答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得体,他主要表达了两种信息:_提示:巧妙地运用语言,一语双关。参考答案:参加竞选,希望连任;表达自己的优势与自信。阅读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岗前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管理校招考试试题分析与解答
- 2025年市场营销岗位校招笔试技巧与模拟题集锦
- 基础预应力桩施工方案
-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学设计-5.1.2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
- 2025年公司保洁试题及答案
- 小区健身指导方案范本
- 2025年日丰人才测评题目及答案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5年-202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第三节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浙科版
- 2025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民法概述》课件
- 景观设计客户需求洞察
- 2023年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DB11 1488-2018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译林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2024年卷烟封装设备操作工职业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 中职机械专业《变压器》单元测试题
- 2024年四川省大竹县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考调人员7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风电场在役叶片维修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