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中语文第三册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教学过程:迢迢牵牛星一、 导入: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我们学过“初七及下九”这个文化知识,其中“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之为“七夕”。“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美丽传说,它就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故事内容是怎样的呢? 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帝,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那么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什么?(最早是见于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但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则当推北宋秦观的鹊桥仙一词了。二、解题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三、研习课文 1、学生初读诗文,消除文字障碍。 2、联系时代背景分析诗的内容。 东汉桓帝、灵帝时,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 3、再读,具体研习诗的内容及形式特点,突出难重点。 迢诗共10句,分三层研习。 前四句,由远及近,由景(牵牛、织女星)到人(织女)。注意对“迢迢”“皎皎”和“纤纤”等词的分析。 明确: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字“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这是诗人遥望银河中的牵牛星、织女星,从远景写起。“纤纤”状素手之修长。这是多好的一双手啊!它柔软雪白、纤细修长。“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一状形,一摹声,由远而近,先人后物,形声生情。中间两句,由事(不成章)而人(零如雨)。 最后四句重点品味。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的情貌,含情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近在咫尺,若隔天涯。别离之情最是难以排遣,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遂成为哲学上文学上永恒悲剧的意象。难怪有人评价,这两句揭示矛盾之鲜明,表情之深切,景物之交融,声情之并茂,雅俗之兼得,堪为诗歌上乘。 4、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四、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归园田居 一、导语设计 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厌恶官场的他归隐田园后,又将是怎样的生活图景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二、解题 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通过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品味。 1、学生初读诗文,消除文字障碍。 2、让学生找出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希望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然后自行欣赏、品味,在点拨中板书:误落尘网、鸟、池鱼、樊笼等词。3、学生再读诗文,找出描绘平平常常农村生活图景的诗句,领会其美之所在。 重点品味:“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轻快而自由。房前屋后,桑绕房舍,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着声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振翅高飞,引长鸣于桑数之巔,多么怡人的风景。多么悠闲的生活啊! 4、特色探究。再次读全诗,讨论、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首尾相应。诗的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抒发了回归园田的乐趣,与开头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抒写自己的本性遥相呼应,使全诗有击首尾应,击尾首应之妙。 2)语言朴实。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展现了田园生活和农家景象的画卷。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四、课外拓展 饮酒、归园田居(其三)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 第二课时 一、 导语设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火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可依?”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刺死了他。播放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 二、初识诗歌。 1、播放短歌行朗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诵全诗。 2、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破黄三匝,何枝可依?” 三、领悟思想情感。 1、让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理解“忧”和“求贤”的思想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讨论:作者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为什么? 明确:不然。作者的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3)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明确: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示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帖,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讨论、拓展: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还要去“周公吐哺”,做什么“统一大业”呢?曹操何许人也?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事迹,包括作为政治家、作为军事家、作为文学家的事迹。教师归纳:在中国历史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质量却是上乘的诗篇,是“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其诗歌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结论: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上,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个人的文治武功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四、再读诗文,探究特色 1、全诗融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把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绘与主观思想上苦闷忧郁情绪的抒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气韵沉雄,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不愧为难得的上乘之作。 2、用典贴切。事典语典交互使用,均能切合诗之主旨。事典如周公吐哺,语典如诗经语句的引用和化用,均能贴切自然。 五、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