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2_第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2_第2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2_第3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2_第4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的波长有什么特点?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个区? 知识铺垫 太阳辐射波长分布图 占太阳辐射 总量的 50% 7% 43% 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 物体的辐射原理: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的最大能量的部分的波长越长。 太阳温度高,辐射波长短,称短波辐射; 地面和大气温度低,辐射波长较长,称长波辐射 知识铺垫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 阅读教材讨论 2、太阳辐射到达地表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把热量传给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环节? P32 反 射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空气分子细小尘埃 散射 地 面 3、吸收作用 可见光 可见光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具有选择性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能把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 没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或细小尘埃能把可见光向四面八方散射出去,主要是蓝色光 具有选择性 1、反射作用 2、散射作用 臭氧 (O3) 学以致用 1、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3、日出前的黎明或日落后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吗? 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太阳虽然在地平线之下,但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散射作用,将部分太阳光散射到地平线以上。 参与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反射 散射 吸收 小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 二氧化碳、 水汽 紫外线 红外线 有选择性:红、紫 外线被强烈吸收; 可见光被吸收少, 大部分可到达地面 云层、较 大尘埃 所有波段 无选择性 空气分子、 细小尘埃 蓝色光最 易散射 有选择性 大气吸收 19% 大气和地面反 射、散射 34% 太阳 大气上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47% 如果把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作为 100%, 则有: 思考 :早晨气温低于中午的原因 ? 早晨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辐射弱 中午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 太阳辐射强 N 赤 道 S 太 阳 光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 ( 1)纬度低: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地面得到能量多 ( 2)纬度高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地面得到能量少 大 气 上 界 大 气 圈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 气 增 温 大气逆辐射 地 面 吸 收 反射 散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 想一想: (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 2)根本来源是什么? 地面 太阳辐射 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 -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本课小结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三个环节) 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 2、太阳辐射到达地表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再把 热量传给大气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 2、散射 3、吸收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6000米 气压 605 百帕 3000米 气压 701 百帕 海拔 0米 气压 1013百帕 气压是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第 2课时 大气运动 (知识铺垫) A B C 等压面 海拔升高 气压降低 等压面 A B C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一、热力环流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冷却 冷却 受热 B A C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B A C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小结: 热力环流 陆地 海洋 白 天 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海陆间热力环流 海风 夜 晚 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陆地 海洋 陆风 市区 郊区 郊区 城市与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阅读教材 35页思考: (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怎样形成的? ( 2)其方向是怎样的? 1、气压梯度力 只要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便会产生一种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这种力叫做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 1020 1010 ( hPa)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力越大 方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特点 1030 1020 1010 ( hPa) 风向 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该怎样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 风的直接原因。 2、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结 论 左 右 关于左右 :顺着箭头方向的看,左手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在的一边是右边。 关于偏向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初始方向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南半球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 百帕 )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2、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3、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 (百帕) 1004 1006 1008 1010 摩擦力 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 产生气压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