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研究摘要现有的物流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非绿色的因素,尤其是在包装的子系统中。随着运输包装的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物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包装模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绿色包装。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很多国家都利用WTO规范去达到实际限制进口的目的。于是绿色壁垒、环境壁垒就代替了之前的技术壁垒,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商品包装、运输包装的绿色化就成为突破新壁垒的通行证。本文基于绿色物流,研究我国运输包装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要求企业的物流活动改变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燃料和产生噪音、废弃物污染环境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由此本文引入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的核心是环保和降低资源的消耗。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剖析了贯穿物流始终的运输包装给物流带来的影响,用生命周期理论来评价包装的绿色性。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包装;可持续发展;可重复使用。Based on studies of green logistics, green packagingSummary Existing logistics systems, there are many non-green factor, especially in the packaging sub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packag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getting worse. In order to achieve economic, soci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must change its traditional packag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en packaging. In December 2001, China formally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many countries use WTO rules to achieve the actual purpose of import restrictions. So green barriers, environmental barriers to replace the previous technical barriers to become new trade barriers. Packaging, transport packaging has become a green pass break new barriers. Based on green logistics, transport packaging of our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s compani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s activities, consump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energy, fuel and noise and wast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get out of troub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green logistics. Green Logistics is the co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ower resource consumption.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must give priority to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green logistics, logistics has always been analyzed through the logistics of transport packaging to the impact of life-cycle theory to evaluate with the green of the packaging.Key words; green logistics; green packag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reused. 目录1 引言。1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2 国内相关研究简介。11.2.1 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11.2.2 绿色包装的研究现状。21.3 研究内容。22 绿色物流。3 2.1 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3 2.1.1 绿色物流的产生和概念。3 2.1.2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3 2.2 绿色物流的特征分析。4 2.3 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53 绿色包装。6 3.1 包装。6 3.1.1 包装产生的环境污染。6 3.2 绿色包装的内涵。7 3.2.1 绿色包装的概念。7 3.3 发展绿色包装的必要性分析。74 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策略。9 4.1 包装对物流的影响。9 4.2 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9 4.3 我国绿色物流包装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 4.3.1 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10 4.3.2 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包装存在的问题。10 4.4 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建议。11 4.4.1 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11 4.4.2 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绿色物流包装产业发展。11 4.4.3 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125 结论。14 参考文献。15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经过工业革命以来近300年的消耗,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显得越来越匮乏。以包装为例:包装产品70以上属于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即成废弃物,产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故消耗资源量大。仅在2010年,包装工业总产值12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的产品将成为包装废弃物。2010年,我国塑料包装工业总产值3800亿元,共消耗塑料包装材料1740.8万吨,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4600吨;2010年金属容器(不包括集装箱)工业总产值约1200亿元,共消耗600万吨原材料,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5000吨。2010年玻璃包装产品工业总产值约1190亿元,消耗材料约3200万吨,平均每亿元产值需要消耗材料25800吨。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耗用其他材料,每吨玻璃实际需要耗标煤4125公斤,耗碱1553公斤;2010年包装盒共用纸130万吨,相当于砍掉850万株碗口粗的树木。资源的消耗严重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消耗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空前的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垃圾为500吨以上。其中,我国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约为7亿吨,城市垃圾1.2亿吨,其中包装废弃物年排放量在重量上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的1520,而在体积上则占2530,而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包装废弃物所带来的污染已成为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和空气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源。随着全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绿色浪潮也随之出现,绿色物流应运而生。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品竞争除了价格、质量等传统因素外,环境指标正在变成一个重要因素。包装与运输是物流活动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两个主要环节。在绿色物流的道路上,发展绿色包装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包装界的共识。随着绿色包装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以国际环保公约和环境保护为由,制定了一些包括绿色包装在内的环境法规。绿色包装成为了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进入市场的“绿色壁垒”,有些已经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绿色包装对绿色物流的影响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除由于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将有利于我国进一步适应WTO要求,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基于绿色物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发展绿色包装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发展绿色包装的对策,这对于保护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介121 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绿色物流的研究起自20世纪90年代。在此期间,许多学者也进行了逆向物流的研究,主要是制造商如何回收自己的产品和包装物。综合国外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限制物流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日本在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明确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积极扶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动,如施乐、柯达、美孚、惠普等大型跨国公司都实施了逆向物流的项目,并且收益显著。国内在近几年才开始对绿色物流进行相关的研究。目前,对绿色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物流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定性研究,提出构建绿色物流以减少环境排放的设想,即宏观层次上的研究;二是从各物流要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入手,提出以控制物流要素的污染来实现绿色物流,即微观层次上的研究。122 绿色包装的研究现状我国绿色包装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也比较慢,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不过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大了包装工业的发展速度,到了90年代,我国商品的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落后面貌得到了改善。包装行业由我国国民经济40个主要行业的最后一位,如今已经跃升到第15位。仅在运输包装方面就有22类商品的包装得到了改善。我国先后制定过一些相关法律规定,并成立了不少相关组织机构。如:1993年9月2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规定禁止假冒包装;1994年5月,我国正式成立了认证委员会;1995年3月,认证委员会宣布首批环保产品,其中有一种是包装产品;1999年1月,ISO绿色环保标志在全球施行;2002年6月29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规定包装物的设计、使用和回收。目前我国的环保包装已经有了初步的法律规范,包装减肥、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等均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对于绿色包装的研究基本从包装选材的绿色化,包装可重复使用,包装的大型化,包装废弃物易于回收且可循环使用着手,使之实现较少的消耗资源,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目的。13 研究内容包装和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极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的两个重要环节,减少其中的任何一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都可以减少物流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包装与物流的各个运作环节都有关系,因此文章分析了包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实施绿色包装的措施,从而达到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本文从绿色物流的角度出发,首先总结和阐述了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和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和实施绿色物流的措施;随后分析绿色包装对环境和物流的影响,分析了绿色物流和绿色包装之间的关系,论证绿色包装是实现绿色物流的基础和有力工具,并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评价绿色包装;接着分析了目前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状况并根据国外绿色包装发展的经验,提出我国发展绿色包装的建议。最后,通过好运周转箱在物流中的运用,来证明包装的集装化和可重复性是运输包装绿色化的出路。2绿色物流21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绿色物流是一种融合了环境保护观念的物流决策模式,是连接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纽带,也是企业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提高竞争优势的一项具有长远利益的“战略选择”。211绿色物流的产生与概念现代物流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如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包装所带来的包装废弃物污染,运输和流通加工所带来的噪音污染、资源浪费、城市交通堵塞等。基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是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阀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也称为环保物流。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称不损害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的物流叫绿色物流。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专业的物流企业,同时也涉及生产企业和消费者。212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提交给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rundland,1987)。这个定义在国际社会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引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物流业作为流通环节中一个重要的产业形态,其发展也必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问题。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虽然强调发展是重点,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达到经济、会和自然环境以及人本身的共生和协调发展。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问的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绿色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2)生态经济学学理论所谓生态经济学就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在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中,各自存在着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生态经济学则主要研究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以及在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平衡与生态之间达到的平衡。物流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环节,不仅包含了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包括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成为架起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彼此联系的桥梁。经济效益关系到当前和局部更密切相关的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更宏观和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是对立统一的。现代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先进技术条件下的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及协调发展。(3)生态伦理学原理生态伦理学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学揭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学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而且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行为必须在不危害后代人发展的前提下,谋求满足当代人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的需要。生态伦理学理论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当代人不仅要承担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且要承担对后代人发展的道义上的义务。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资源的消耗和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不仅影响了后代人发展所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本。而绿色物流的提出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上取得了道义上的理论支持。22 绿色物流的特征分析绿色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所具有的特性外,还具有多目标性、多层次性、时域性和地域性等特征。(1)学科交叉性。由于物流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发展物流时必须考虑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又由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系统也必然会对经济系统的子系统物流系统产生作用和影响。因此,必须结合环境科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管理、控制和决策。(2)多目标性。绿色物流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等4个目标的统一。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念看,生态环境效益是前三者效益得以持久保证的关键。(3)多层次性。从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控制主体看,可分为社会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次等三个层次的绿色物流活动。其中,社会决策层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传播绿色理念;企业层的任务则是从战略高度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协同,共同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绿色物流系统,建立有利于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作业层主要是指物流作业环节的绿色化,如运输的绿色化、包装的绿色化、流通加工的绿色化。其次,从系统的观点看,绿色物流系统是由多个单元(或子系统)构成的,如绿色运输子系统、绿色仓储子系统、绿色包装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又可按空间或时间特性划分成更低层次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层次结构,不同层次的物流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绿色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4)时域性和地域性。时域特性指的是绿色物流管理活动贯穿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内部物流,产成品的分销、包装、运输,直至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绿色物流的地域特性体现在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特性和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参与和响应。23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进入2l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三大危机,物流业要得到进一步繁荣,就必须将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首位,建立从生产到回收的全新的绿色物流体系。(1)发展绿色物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取得长久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正逐步淡化,但同时环境壁垒正在悄然兴起,以预防和持续改进为基本思想的IS014000环保认证标准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另外,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和环保问题的日益严峻,相关的环保法规也会越来越全面及严格。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是一个大势所趋、正确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新的竞争优势所在。(2)发展绿色物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绿色物流正是从环保的角度对传统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与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是在抑制现代物流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损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设计建立的一个闭环的物流系统。3绿色包装包装在保护产品、提高物流效率、促进销售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商品流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包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引起了公众的高度重视,因此发展绿色包装是一种必然的趋势。31包装商品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工作的总和。简而言之,商品包装就是包装物包装操作的总称。包装具有七大功能:保护商品、美化商品、节约成本、便于储运、利于计量、引导消费、提高附加值。包装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物流过程中的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产品包装分为商业包装和物流包装,前者主要是从促进销售的目的考虑,后者是以方便物流操作为目的。包装是物流的起点也是产品制造的终点,包装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311包装产生的环境污染(1)固体废弃物污染.大量地包装、大量地消耗资源,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从世界范围来看,包装产生的废弃物是固体垃圾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全球每年的固体废弃物大约为1O亿吨,包装废弃物约占总量的l3。据资料统计,在城市垃圾构成中,包装废弃物所占比例是:美国约为33;日本约为40:欧盟各国各占30一50;我国大中城市约为30一40。废弃的包装材料中包含纸、塑料、金属、玻璃等成分。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造成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目前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置70以上是通过填埋来处理,也有少部分是焚烧处理。填埋的主要问题是要占用土地,并对土壤成分造成污染破坏;焚烧的主要问题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设施,很多材料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例如,新开发的化学合成材料PVC塑料难以自然降解,在被当作废弃物加以焚烧时会污染空气。因此,在许多国家,PVC塑料已经被作为非绿色包装材料而禁止使用。物流包装容器废弃处置存在很大的问题,因其尺寸大,在许多国家(如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托盘属于被禁止填埋的产品,而且废弃处置还要花费额外的税费。如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很多建材产品生产商因为焚烧处置废弃托盘而被处罚金额高达170万美元。固体废弃物污染还表现在,目前使用的不少包装材料是不可降解和难以综合利用的,这些包装废弃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永久的、严重的污染,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2)液体污染和气体污染。尽管液体和气体排放不是包装产品的主要问题,但有时也会产生严重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某城市,废弃的化学品盛装桶中的残留物被雨水冲进了附近的村庄和农田,造成周围大片水、土壤严重污染,连生长的植物也受到污染,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污染一旦发生,其影响是长期的。(3)细菌和害虫的传播。在国际物流中,传统的天然包装材料有可能携带各种作物害虫,也可能传播各类细菌,危害当地的森林和农作物,甚至影响人、畜的安全。例如,木材、棉花等天然包装材料和填充材料,可能将危害生态环境和经济作物的红铃虫、线虫等害虫带入进口国,对当地森林和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32绿色包装的内涵包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于是,以有效解决资源危机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绿色包装应运而生。32.1 绿色包装的概念绿色包装起源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l世纪议程,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绿色浪潮。绿色包装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复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绿色包装的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包装的发展还将有新的内涵。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也称为“生态包装”(Ecological Package)或“环境友好包装”(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是指完全以天然植物或有关矿物质为原料制成的、能循环和再生利用、易于降解、可促进持续发展的,且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无害的一种环保型包装。简而言之,绿色包装就是即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 33发展绿色包装的必要性 目前,国际社会一般是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则该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就越发达。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331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物流领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危害加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实现了产品转移和产品存储),也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运输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集中库存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破坏生态。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仓储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但仓储过程中也存在着非绿色因素,一是商品仓储中心必须对之进行养护,采取的一些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和便于销售等进行的加工处理。它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 (4).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在物流体系中,需要包装来保护产品。但是包装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一次性难降解包装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度包装或重复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 (5).装卸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装卸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有:装卸不当和商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则污染大气。4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策略41包装对物流的影响现代物流是将物质的包装、装卸、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多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包装作为现代物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包装技术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其向智能化、标准化、系统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方便化、合理化发展。另一方面包装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实践证明,包装作为物流起点的意义比作为生产终点的意义要大得多。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包装始终存在。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采用何种包装材料(如纸张、玻璃、塑料铁制品)、包装容器(纸盒、塑料制品、瓦棱纸箱)、包装技术(如:防潮包装、收缩包装、真空包装等)和包装结构(管式盒、盘式盒、功能性纸箱等),都将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中的装卸、搬运、存储、配送和运输等基本功能实现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整个物流的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物流信息管理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关键和核心。产品的各种信息都会在产品的各种包装上得以反映和体现。所以在不同层次的包装上应该设置哪些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标签条形码射频技术等),对于物流信息管理整个物流供应链管理乃至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是物流网络控制的根本依据和决策依据,只有在掌握了物流系统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后才能保证物流网络的可控性。因此,包装与物流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可以说,绿色物流系统的所有构成因素均与绿色包装有关。要想实现物流的绿色化就必须实现包装的绿色化绿色包装。42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商业包装的绿色化主要是从材料上考虑的。而运输包装的绿色化除了绿色材料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包装方式的重复利用。运输包装占用了大量的资源。物流包装容器(比如托盘、存储罐等)在每年全球所用的总包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在美国每年需要约16亿个托盘,木材是目前最常用的托盘材料,因此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资源。再比如,美国每年有价值150亿美元的波纹纤维被销售用于生产物流包装容器,这些材料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超过24亿吨。由于全球物流运输距离长、运量大,运输过程中产品需要堆积、存放、多次装卸导致商品损伤的可能性很大,造成破损率过高,运输成本提高,包装物的废弃也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运输包装尤为重要。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从目的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最少:从原则上看,要符合4R1D原则,Reduce: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反对过分包装;Reuse:提倡重复使用;Recycle:重视回收再生;Recover:利用包装废气物获取能源料;Deradable:能降解腐化,有利于消除白色污染。43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31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废弃物对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我国每年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占工业和生活垃圾重量的35,但体积上却占生活垃圾的35-40,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可供填埋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无法消纳越来越多的包装废弃物,尤其是塑料包装物,造成不少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的严重问题,从而使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节省有限的资源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被人们接受。有的企业已经着手在确保包装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些新型的绿色包装已经出现,并且投入使用。432我国实施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据权威调查,我国现有包装印刷企业12万家,产值在4000亿元以上,在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中排名12位。其中包装企业大多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且污染高,耗费严重。业内人士指出:“绿色包装是包装工业的未来”。虽然近些年我国绿色包装有所发展,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1)绿色包装概念模糊。绿色包装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包装产品的绿化,错误地将易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视为绿色包装,而不重视包装产品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不关心包装产品在使用后的再利用效果如何。如将纸包装视为绿色包装,将塑料包装置于绿色包装的对立面。塑料包装对世界包装工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耐用、防水、防潮、加工定型容易且成本低的优点,得到全世界广泛的使用,但是由于其不可分解性,确实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所谓的“白色污染”。但只要做好回收降解工作,塑料仍然是最好的包装。我国森林匮乏,且造纸污染严重,纸质包装虽然能降解,但并不见得很好,完全以纸代塑,可能污染更严重。因此,在什么是绿色包装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直观的。(2)发展不平衡。首先,不同企业实施绿色包装的时间不同。最早实施绿色包装的企业大多是出口型企业。这类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对绿色包装认识比较早,理解也比较深刻,发展较快。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对绿色包装反应相对迟缓。其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绿色包装发展迅速,中西部则未得到足够重视,发展缓慢。加之各地政策法规不一致,造成包装污染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3)绿色消费需求不足。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高,研发成本较大等原因,较一般包装价格高一些,这制约了它的大面积使用。据统计,目前我国绿色餐具年产量大约60亿只,其中80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只有20内销到铁路航空运输系统,在快餐业则难以推广。这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规模,难以形成规模经济。(4)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不足。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并受规模经济等因素制约,绿色包装成本高,与传统包装相比尚无价格优势,故迫切需要资金扶持。同时,我国在包装技术及管理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需要加快人才培养。44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建议441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1)开征包装物污染税 包装物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并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绿色包装业”作为环保产业,必须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为此,国家必须加强引导,经济刺激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开征或即将开征包装物污染税。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州禁止不能分解的食品塑料包装上市。许多欧洲国际对包装废弃物会造成环境影响的产品收取包装污染税。这样,可以筹集资金用于包装物的污染之路,体现税负公平和效率的原则,提高那些包装废弃物特别处理或不易回收的商品成本,相对降低了那些使用易于再生利用包装的产品的价格,用市场价格机制激励、迫使产品生产者从设计生产的最初环节就考虑包装使用后能否易于回收,从而减少环境污染。442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绿色包装产业发展(1)收取包装押金。对于一些易于直接重复使用的包装,可采用包装押金制。销售商向生产商交付押金,而顾客向销售商交付押金,以经济利益趋势驱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美国一些州和几个欧洲国家对饮料瓶罐采用了政府给予经济补贴的方法。保证金归还计划最佳用途被认为是鼓励人们回收一些有必要安全处理的重要材料,比如汽车上蓄电池和发动机上的润滑油等在我国,以前市场销售的瓶装酱油、醋和啤酒汽水等都基本采用收取包装押金的方式。以啤酒为例,一瓶啤酒2元,其中瓶子押金05元,买啤酒时,用相同的瓶子或换或押金都可以。这样在销售啤酒的同时也保证了啤酒瓶的回收。不过现在由于人们的消费方式(超市购物)和啤酒包装方式(易拉罐)的改变,超市不再回收啤酒包装废弃物,这就需要通过收取包装押金的手段促使包装废弃物的回收。(2)资源回收奖励制度。这种办法在日本许多城市较为通行,目的是要鼓励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例如,日本大阪市对社区、学校等集体回收报纸、硬纸板、旧布等发给奖金。欧洲一些国家通过垃圾收费的方式来鼓励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居民区和公共场所都设有专门的回收箱,便于人们把包装废弃物投入。将包装废弃物投入回收箱是免费的,但是要是当作垃圾投入垃圾箱就要收费。目前,我国废弃物资回收体系的源头主要是个体回收户,经过中介商再转移到大型的回收企业;规模较大的回收户也可直接将回收物资运送到回收企业。根据废旧物资的分类情况,再分别送往不同的原料再生企业,最后进入不同的原料使用企业。在这种回收模式下,经济利益是主要目的。因此,个体回收者只接收传统的价值高的废旧物资,对于回收价值不明显的废旧物资拒绝接收,导致大量难以回收的有用资源被当作垃圾随意丢弃或者填埋,也就使像电池、塑料包装袋等废弃物碍不到有效回收,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解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法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美国就曾经以环境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起补贴起诉。443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1)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是绿色包装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当务之急是大力开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取代原有的污染性材料。绿色包装材料研发应贯彻执行绿色包装制度的“4R1D”原则。重点开发天然绿色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和生态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代替传统塑料包装的技术,有效地解决包装材料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重视天然绿色包装材料的使用,天然绿色包装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进行无污染,少耗能加工,废弃物能有效回收或迅速分解的材料。这是从材料角度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由于绿色材料具有环保协调性,选用绿色包装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而且在包装生产、使用及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 (2)加强包装科技开发 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易降解、无污染的新型塑料及提高废旧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等技术水平,从生产源头开始抓起,实行“绿色包装”,实现“白色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我国的出口包装上看,存在的问题是材质差、衬垫不良、运输捆扎不合理和外观不清洁以及卫生标准不过关等。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的开发。提高包装行业中的科技含量以改进包装实现“绿色包装”,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第一,节约和简化包装。包装的用料与设计主要以保护商品和便于运输等为目的。节约、简化包装可以通过改进设计和采用新技术来实现。如欧共体国家的一些大公司都相继开发了重量轻、强度高的玻璃瓶、玻璃罐,设计了节约铝材的薄壁啤酒容器。在美国已开始流行简化包装。1994年上半年,美国超级市场上简化包装产品的销售额增加了2.6%。第二,包装回用和回收再生利用。包装的回用和回收再生利用是合理利用包装材料的有效方法,目前世界上玻璃、铝、纸等包装材料的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第三方协议书签订
- 护士协议书申请
- 协议书名词解释
- 协议书形婚吧
- 2025生姜买卖合同模板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家具购销合同范本范文
- 2025江苏南通鑫汇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石港颐养中心招聘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日照科技职业学院公开招聘教师4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车库车位停车协议书8篇
- 2025至2030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必刷试题库及答案
- 城市智能感知系统-洞察及研究
- 中储粮损耗管理办法
- 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新修订课件
- 【课件】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 透析患者血磷控制健康宣教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十三)(含答案)
- 项目制用工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SaaS市场行业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税务信息化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