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卷九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卷九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卷九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卷九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卷九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单元检测卷九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读下图完成1-2题。1. 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土壤2. 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 近年来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据此完成3-4题。3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a. 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b. 市场定位更加精准c. 农业布局日趋集中 d.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4互联网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a. 气候条件 b. 劳动力 c. 淡水资源 d. 科技水平 图1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图3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5. 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养羊业、养牛业、乳畜业分别分布在a. 甲、乙、丙、丁 b. 丙、甲、丁、乙c. 丁、乙、丙、甲 d. 乙、丁、甲、丙6. 澳大利亚小麦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是a. 热量 b. 水分 c. 劳动力 d. 交通7. 有关乙农业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 b. 劳力充足,机械化水平低c. 降水充沛,农产品产量高 d. 旱涝频发,水利工程量大下图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 从图示看,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点是a所有的沿海地区 b大部分沿海平原地区c多数低纬度丘陵地区 d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上游9. 为保证该地域类型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培育良种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改良土壤 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的地区。读图回答10-11题。10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最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11对四地区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b. 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c. 丙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大力植树种草d. 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压碱 南安大略地区在该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读图完成12-13题。12. 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商品谷物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乳畜业13. 引起该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国际市场 b. 劳动力价格 c. 气候变化 d. 城市化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阴影部分为该地的典型农业区。读图,完成14-15题。14. 图中所示区域a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b丙地沿岸流经的洋流为寒流c乙地受季风影响,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15. 图中阴影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该农业生产类型最可能是a. 粮草结合混合农业 b. 人工草地畜牧业c. 多元开发立体农业 d. 温带草原畜牧业17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社会经济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a. 减轻了天然草场压力 b. 保持土壤肥力c. 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 d. 增加农民的收入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8-19题。18. 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a. 3月 b.5月 c. 9月 d. 11月19. 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 上市较迟 b. 水源丰富 c. 离市场近 d. 病虫害少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下图中,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20-22题。20. 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21. 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22. 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第卷(非选择题,共56分)23.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带,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图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4分)(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3)上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6分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以扩大产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2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略图(16分)(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4分)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乙(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6分)(4)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_,乙是:_。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6分)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东部地区小麦分布图及澳大利亚某农场分布图。材料二 2016年国务院1号文件指出,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支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1)简述我国东部小麦分布的地区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2)图中我国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其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4分)(3)据我国小麦分布特征推断,澳大利亚该农场的小麦类型是,该地农业生产的特点是。(6分)(4)依据材料二,借鉴外国经验,请你谈谈我国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6分)【全国百强校word】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单元检测卷九参考答案15 aabdc 610 babbb 1115 cbabd 1620 bdcdc 2122 ac23. (1)沟壑地形,地势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2分)沙棘林带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2分)(2)该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强,干旱严重;(2分)夏秋季多雨,秋季土壤墒情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幼株易成活。(2分)(3)保鲜技术差,储运成本高;(2分)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2分)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2分)(4)赞同:(2分)质优高产,经济效益高;提升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不赞同:(2分)可能破坏本地生物链的稳定,影响生物多样性;引进品种可能不适应本地环境,不宜盲目扩种;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4. (1)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主要制约因素:低温(热量条件较差)(2分) 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2分)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2分)(3)季风水田农业(2分)商品谷物农业(2分)优势区位条件:水热条件充足,劳动力丰富;开始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25.(1) 冬小麦分布在南部,春小麦分布在北部;(2分)原因:南北方的热量差异(北方热量少于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