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3 神经调节学案.doc_第1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3 神经调节学案.doc_第2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3 神经调节学案.doc_第3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3 神经调节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神经调节班级 姓名 学号【夯实基础】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2)反射需要经过 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4)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首先看该反射活动是不是“先天具有”的,若是,则为 ;若不是,则为 。其次看该反射活动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若需要,则为 ;若不需要(如由脑干、脊髓等参与),则为 。2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1)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主要是由 导致的。(2)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b点),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 ,原因主要是 。(3)cd段,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4)d点以后,恢复为静息电位。3. 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 (2)传导特点: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 ,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 。4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 末梢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膜或 膜。单向传递的原因: 。(2)兴奋传递引起的效应: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氨基丁酸),所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3)兴奋传递与细胞器之间的关系:神经递质的形成与 (细胞器)有关,运出突触前膜的方式是 ,并需要 (细胞器)提供atp(供能)。(4)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 的特点和 的功能,兴奋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 的功能。(5)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兴奋传递过程中,在整个突触上的信号转换是 ,但仅在突触前膜上的信号转换是 ,仅在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 。5.判断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上传导方向的三大方法(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题组练习】1.神经调节的相关判断 (1)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14海南,11a)()(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2013海南,19c)()(4)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5)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课标全国,5d改编)()(6)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7)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9c)()(8)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9)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2014江苏,11a)()(10)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014江苏,11c)()(1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2012新课标,4d)()2.(2012新课标全国,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3右面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c在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4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计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5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6下图1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图2是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b图2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c图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只能由左到右d图1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7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c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8将离体神经标本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向其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后,对其进行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并测定其膜电位,结果如图。推断该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a抑制细胞呼吸 b降低k的通透性c增大na的通透性 d降低na的通透性9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如果如下: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针刺激较小刺痛较弱较大较强热刺激较低热感较弱较高较强(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4)有些人由于外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小便失禁,最可能是_受损。 神经调节答案【夯实基础】1.反射 反射弧 完整 不属于 不属于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2.外正内负 k外流 外负内正 na内流3.局部电流(电信号) 双向传导 相同 相反4.(1)突触间隙 轴突 树突 细胞体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2)兴奋或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