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l511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图l511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c整体性 d差异性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c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发生频率比以前高。据此回答 34题。3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4上述材料说明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读藏羚羊生存环境与数量变动示意图(图l512),完成56题。图l5125图中字母a、b、c、d表示的内容为上升或增加的是()aa、b bc、dca、c db、d6藏羚羊的数量波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 d改造功能古代诗歌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映的主要物质循环是()a大气环流 b水循环c生物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图l513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910题。图l5139对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10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约18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是相连的,现在岛上有许多独有的动植物。图l514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及该岛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1112题。图l51411该岛拥有许多独有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 b长期与大陆隔离c动植物的天敌少 d垂直地带性明显12该岛植被景观图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c高温干燥 d高温多雨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l515,完成1314题。图l515早第三纪红色碎屑岩系分布示意图13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及该温度带的纬度分别是()a温带,35n45nb热带,5n15nc寒带,35n55nd亚热带,25n35n 14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1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滨海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并绘制了该地区自然环境剖面图(图l516甲)和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示意图(图l516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甲乙图l516(1)研究发现,滨海地区是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 a为_圈,b为_圈,c为_圈,d为_圈,e为土壤。(2)图乙中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性,其中,和的交换主要是通过_作用进行的。(3)近些年来,该地区海边工厂抽取的地下水中盐分含量越来越高,目前已不能饮用,原因是_,控制措施有_、_等。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图l517中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就地带性而论,该地适宜树木生长,但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被称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图l517(1)从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的角度分析a地成为无林草原的原因。 (2)简要分析a地沿河两岸为什么有“走廊式”林木。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c 解析 读图可知,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景观上总是保持统一的,所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b 解析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河流欠发育,径流量小,且多内流河。b项符合题干要求。3c 解析 水库蓄水,明显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将流动的水变为相对静止的水。水流速度放慢,导致库区泥沙淤积。4d 解析 河流的水文状况改变,从而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反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5a 解析 当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时,藏羚羊的存活率会上升、数量增加,之后对环境的影响加大,可能导致环境退化;在退化后的较差环境条件下,藏羚羊的存活率会下降,导致其数量减少。6b 解析 藏羚羊的存活率和数量波动与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对的平衡和稳定,这是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平衡功能。7a 解析 花瓣脱落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各种营养物质,供植物吸收、利用,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功能。8b 解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描写的是地表径流,其属于水循环的一个环节。9b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生物循环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10a 解析 “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1b 解析 索科特拉岛为印度洋西部一岛屿,其位置在阿拉伯半岛以南约350千米,“非洲之角”以东,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相接处;该岛与大陆已经隔绝约1800万年,长期的地理隔离使该岛形成了很多特有动植物。12c 解析 据图,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该岛植被景观图反映了该岛气候炎热干燥,所以c项正确。13d 解析 由题干内容可知早第三纪红色碎屑岩系形成于气候干燥的副热带地区;西北地区有大片的红色碎屑岩系分布,故在早第三纪时位于亚热带地区,其纬度为25n35n。14d 解析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隆起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早第三纪相比,青藏高原隆起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以东其他地区变暖、变湿,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15(1)大气 生物 水 岩石 (2)整体 光合(3)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 停止开采地下水 雨季人工回灌解析 第(1)题,读图甲可知,a处于陆地上空,为大气圈;b 处于森林带,应为生物圈;c 处于海洋中,为水圈;d 处于沉积岩中,为岩石圈。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反映植物与a(大气)圈之间的物质联系,主要具体表现为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第(3)题,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可能形成地下水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