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第04课 新题一、(广东省肇庆市2017年高三年级三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虞美人周邦彦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细雨蒙蒙、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看”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b“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c下片开头二句,描写美酒飘香、杨花飞絮的饯别情景,然而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伤别之情更显凄婉悲凉。d“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烦意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羁思烦乱的无端无序勾画出来。e这首词,以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描绘寻常人物情事,却也别具一种朴实、厚重的感人力量。15词的结句“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与上片哪一句相呼应?这两句怎样表达离人深致的情愁?答:_【答案】14ac15词的结句与上片“一双燕子守朱门”呼应。“一双燕子守朱门”一句,描写黄昏细雨之中,深院里是一对固守朱门的燕子;“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一句,描写离别之际,灯下是相对而立的一对零落身影。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两个意象的遥相呼应(映衬),令即将分离的情景格外凄恻哀伤。二、(广东省汕头市2017年高三年级三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莎衣(宋)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睛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莎衣:即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直饶:犹纵使,即使。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软绿柔蓝”是写出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软”“柔”点明质地轻柔。b. “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c. 颔联中“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d. 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e. 颈联写渔人赏景饮酒,洒脱豪放,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15. 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诗句简要赏析。答:_【答案】14. be 15. “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官员的服饰(金印)极其尊贵,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15.解答这道试题要注意“伊”代指“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不换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诗人心境的淡泊带来了生活上的快意,也就能充分享受生活,享受自然。正是在这碧绿如玉的河畔,作者倚船吟钓,畅意诗文山水之间,是何等的惬意悠闲。这样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也是诗人想要的生活,而与此相比,那些穿金戴紫的王侯将相,荣华富贵的享乐生活,并不是诗人所追求的。“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就充分地说明了作者的态度,所谓千金不换一蓑衣,所换的并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三、(广东省揭阳市2017年高三年级二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李处士故居王建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芳筵想象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14下列对本诗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草萋萋”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萋萋”语意相同,感情也相同。b“树映阑干柳拂堤”意谓茂盛的树木映衬着阑干,垂柳拂掠堤岸,衬出景色优美。c三四句描写落花满地,无人醉酒,再现半窗残月、树间莺啼的景致,凸显环境寂寥。d五六句想象李处士当年在故居大张筵席,欢快畅饮的情景,流露出欣喜羡慕之情。e七八句把景色依旧与人心已改、故居冷落与门外热闹进行对比,强化了悲凉感情。15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14ce 15本诗表达了作者的物是人非之感。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遍地等凄凉景色,不禁想到与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席、宾主畅饮的情形,而如今,原来的人都不在了,只剩下故榭荒路,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15. 作者对李处士的情感流露在全诗的字里行间,开篇便是“露浓烟重”四字,可想而知,草木定然一副脉脉低垂之态,似是也在为李羽的亡故而垂头伤悼,全诗沉郁的调子由此而定。飞卿于夜阑天将晓之时经过李羽故居,这个时间选择得极好,正是阴冷凄清之时,配上五更残月、落花满院、野草萋萋、露浓烟重、荒凉台榭诸景,直教人感觉如同走在阴森的墓地间。虽然堪称“有声有色”,但这种几近恐怖的画面着实让人难以想象是出自一贯“风花雪月”的飞卿之手。若一般人偶然初经此地,大概都会被吓得惟恐避之不及。但飞卿毕竟不是一般的路人,这里的一切,除了荒草外,对他而言都太熟悉、太亲切了,所以他才显得如此“大胆”。然而,故物犹在,故人却亡,连老马都识得此地且懂得伤情,更何况感情细腻的飞卿故物犹在,更何况感情细腻的飞卿。唐代另一位诗人温庭筠写的李羽处士故里:“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东去鹤归天。愁肠断处春何限,病眼开时月正圆。花若有情还怅望,水应无事莫潺湲。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一篇。”也表达了相似的感情。四、(广东省湛江市2017年高三年级二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自蓟北归高适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注】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盂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e颈联借用汉代田广明等将军出击匈奴的典故,暗喻唐军死伤惨烈的情形,含蓄蕴藉。15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4bd 15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苏词无半点哀情,以形象的描画,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15. 本诗尾联“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五、(广东省潮州市2017年高三年级二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注】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同:通“彤”。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d“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借喻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情景交融,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4de15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思想感情每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15 这首词上阙写景,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易水”源出河北,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一方面又取荆轲之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增添悲愤之感。“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是词人看到的景象,在这里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情感。下阕抒情,“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天可老”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海能翻”化用了汉乐府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诗意。词人用这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来说明让自己忘却国耻家仇的不可能。即便是“天可老,海能翻”这些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也不能消除对金人的仇恨,以极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利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总结-1
- 思源政府考试题及答案
- 旋律弹唱考试题及答案
- 个人师德学习总结97199
- 家电公司物流管理办法
- 家电公司招聘管理规章
- 2026届北京市第66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0-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 新楼漏水补偿方案(3篇)
- 花卉学 二年生花卉
- 附件1:中国联通动环监控系统B接口技术规范(V3.0)
- 箱变设备台账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 微课(比喻句)讲课教案课件
- 银行间本币市场业务简介
- 2023年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辽阳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完整版)剑桥通用五级PET考试练习题
- DB32- 4385-202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钢丝绳课件-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