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新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拉德茨基进行曲一、 说教材首先,我想谈谈对这节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行进中的歌中的内容。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由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献给拉德茨基将军的。全曲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从音乐形式和学习内容来讲,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基于这节教材在新课标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本堂课当中有2个学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 1、 聆听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2、 学会从旋律、节奏、音乐情绪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作品的赏析,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与表现力。在这2个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之下,考虑到初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及鉴赏有一定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旋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2、 过程与方法:能专注聆听歌曲,利用图形谱、律动、体验、探究等方法,欣赏音乐。3、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感受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想象乐曲描绘的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三、 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三维目标的确立,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真聆听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用参与体验的形式,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在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后,能分辨乐曲的主题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形象、生动地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作品的情感,突破教学难点。四、 说教法初一年级的学生认识领域和生活范围不断拓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表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想象力和音乐形象思维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外,初一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外向,对事物充满新奇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图运用讨论法、图谱法、律动法、对比法和体验法来辅以教授、引导、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一个有气氛的音乐课堂。接下来我和大家说说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法、多形式体验法还有对比法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享受到音乐的熏陶。五、 教学过程下面我和大家介绍我的教学设计与安排。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将围绕以下四大部分进行阐述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老师哼唱一段旋律,问学生对旋律熟悉不熟悉?(师用“啦”哼唱乐曲的引子和第一部分A段a主题)(这首歌曲的旋律学生们很熟悉,经常会在一些大型音乐会或者是一些庆典活动上听到,上课一开始就由老师哼唱乐曲的旋律,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谈话距离,也激发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作品的兴趣)2、随乐律动,感受音乐音乐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的A段a主题,让学生跟着老师随音乐进行律动,并体验音乐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这样的设计其目的是能够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投入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的情绪,继而引出课题,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学生对音乐情绪有了体验以后,出示课题拉德茨基进行曲,并简单介绍乐曲。(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受了乐曲热烈、热闹的音乐情绪之后对乐曲有一个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由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献给拉德茨基将军的,这一环节作品背景的了解,为接下去听赏乐曲风格打下了基础。)3、听赏乐曲,激情倒趣赏析拉德茨基进行曲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结合作品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将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听赏A主题: 完整听拉德茨基进行曲A主题,跟随老师边听边画乐曲的图形谱。(在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些了解以后,进行细听,通过图形谱的结合辅助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帮助学生加深对A主题的印象。)每一首歌曲、乐曲都有最具典型性的一个段落。那么拉德斯基进行曲也有让人们一下就记住的旋律,在学生对A主题加深印象之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尝试着用“啦”哼唱乐曲的A段主题旋律,边唱边加上刚才的图形谱。(在学生熟悉A段主题旋律之后,再次通过自己对音乐的实践进行感受。) 听赏B主题:跟着老师随着图形谱聆听B段主题旋律,感受B段音乐,并与刚才听到的A段音乐形成对比。(结合图形谱,让学生在感受B段音乐的同时,发现B段中a主题的变化,与A段形成对比,并且发现B段的b主题材料就来自于a主题。)完整聆听:总体聆听一遍拉德茨基进行曲,学生自己跟着音乐结合图形谱,思考一下乐曲的结构以及乐曲的风格。课件出示,以连线的方式标出A段与B段音乐的意境。B段音乐 战马奔腾威风凛凛A段音乐 骑在马上检阅部队,严肃而轻松这个环节通过前面课堂的引导与交流,让学生通过刚才的哼唱、图谱学习结合全曲聆听,自主体验,去了解乐曲的结构(复三部曲式A+B+A),感受乐曲的风格(轻松,诙谐的音乐风格,塑造了英雄威武的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整体感受乐曲之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分辨A、B段的音乐意境。 4、知识拓展,参与实践 知识拓展:结合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说说进行曲的特点。并且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 进行曲特点: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拍子。 进行曲类型:“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庆典进行曲”、“凯旋进行曲”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之后对进行曲这一体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引导,有了一个认知。拓展实践:进行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进行曲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场合。 这一环节中请同学们聆听三首进行曲片段,将它所适宜的演出场合填入( )中。 第一首( ) 第二首( ) 第三首( ) A、婚礼仪式 B、葬礼仪式 C、迎宾仪式 D、博览会开幕式E、学校运动会开幕式 F国家庆典活动这一环节的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自己已有的生活认知体验,对进行曲的特点以及功能进一步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体验音乐的功能美感。最后,在合唱版拉德茨基进行曲中结束本课。这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乡音多喜乐单元教案 苏少版教学内容:1唱:抓妈荷、采莲谣。2听:五月五赛龙会、喜报。3动:采集与分享(抓妈荷);歌表演(采莲谣)。4认:三拍子指挥图式。教学目标:1乐于接受富有乡土气息、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2能有表情地演唱抓妈荷和采莲谣,并能边唱边玩“抓妈荷”的游戏,边唱边做荡舟水乡的律动,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在两声部演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3欣赏五月五赛龙会,感受苏南民歌的细腻、软糯,并尝试跟录音模唱。欣赏喜报,熟悉主题一旋律,能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曲谱听辨乐曲段落,进一步感受竹笛的音色特点。4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示,能随抓妈荷和采莲谣音乐,边唱边划拍。5积极参与歌表演“采莲谣”和采集与分享“抓妈荷”,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增强唱、奏、舞的能力,享受到自信表现和交流分享的快乐。教学重点:在抒情、优美的乐声中,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不同地方的方言和特定的民俗场景,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教学难点:积极参与歌表演“采莲谣”和采集与分享“抓妈荷”,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增强唱、奏、舞的能力,享受到自信表现和交流分享的快乐。课时划分: 4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1唱:抓妈荷。2认:三拍子指挥图示。3动:采集与分享抓妈荷。教学目标:1能有表情地演唱抓妈荷,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2了解沭阳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气息,能用沭阳方言演唱歌曲并尝试运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歌曲。教学重点:1能有表情地演唱抓妈荷,并能边唱边玩“抓妈荷”的游戏。2乐于接受富有乡土气息、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教学难点:能用沭阳方言演唱抓妈荷。教具准备:电子琴、电脑、沙包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沙包,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个玩具吗?平时都是怎么玩的?2学生示范玩沙包。(抛着玩、溜溜球、互相抛接)3请同学跟音乐试一试玩沙包。师:你知道涟水话怎么说沙包?(挖蛋子)宿迁话怎么说沙包?(妈荷)4你知道沭阳人怎么玩沙包吗?我们一起去看看。5视频欣赏抓妈荷。二、唱抓妈荷。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内容。2相互交流,了解歌词。(1)学生交流。(2)师小结,前半部分是抓妈荷的玩法,后半部分说的是一些节日和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3学唱歌曲。(1)出示歌谱,轻声跟音乐唱一唱。(2)轻轻地跟着老师的琴填词唱第一段。(3)跟琴把第二段唱一唱。(猜一猜家家户户带活猴是什么意思?接女儿的意思)(4)同样的方法跟琴唱第三段歌词。(5)理解歌词继续学唱第四段歌词。(6)难点乐句学习。(7)连起来唱一唱。(8)变换方式唱一唱。(9)完整演唱歌曲。4认一认:三拍子指挥图示。(1)出示三拍子指挥图示,师示范指挥。(2)学生跟音乐抓妈荷练习。(3)边唱边指挥。三、沭阳方言唱歌。1听音乐完整地唱一唱歌曲民谣,想一想:怎么才能记住歌词?2交流:你怎么记歌词的?数字记法。3听一听沭阳方言的歌曲。4用沭阳方言分段演唱歌曲。(可分男女生分段唱)5评价沭阳方言的唱法,纠正不正确的唱词。四、采集与分享:抓妈荷1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收集、了解“抓妈荷”。2变换方式玩一玩“抓妈荷”游戏。3你还能找到哪些同类的歌曲?学唱一首,展示一下。丢手绢、传传传、包子剪子锤五、师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1听:五月五赛龙会。2拓展:端午节相关文化。教学目标:1欣赏五月五赛龙会,感受苏南民歌的细腻、软糯,并尝试跟录音模唱。2通过欣赏,乐于接受富有乡土气息、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教学重点:欣赏五月五赛龙会感受歌曲细腻、软糯的苏南民歌风味,感受歌曲表现的端午划龙船场景。教学难点:跟着录音模唱,感受用方言演唱的独特韵味。教具准备:电子琴、电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刘和刚演唱的赛龙舟,说一说你的感受。2学生相互交流。3师小结,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赛龙舟吗?4小结拓展,端午节相关文化。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春秋之前,吴越之地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二、欣赏五月五赛龙舟。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和一般的赛龙舟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3再听歌曲,这首歌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跟着录音模唱,感受用方言演唱的独特韵味。4师生交流小结。五月五是龙船会,揽船摇放浜。(浜:小河)端阳锣鼓轻轻摇,沙拉一声响。打一招呀揽船摇放浜,(打招:转向)再打个招呀摇进山塘。5随琴用苏州方言哼唱主旋律。6综合欣赏,创编划船的动作和赛龙舟的声响,并加入到歌曲中。 X X X 嘿 划 呀三、拓展。1欣赏大九连环,你能从中找出熟悉的旋律吗?2交流小结。大九连环又名姑苏风光,民间小调。汉族民间有将若干首时调连缀在一起,形成大型套曲的民歌形式,其中大九连环就是代表。该曲流行于江南苏州地区,由“码头调”“满江红”“六花六节调”“鲜花调”“湘江浪调” 组成。该曲共有七段,尽管较长,但由于调式和结构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很耐听,曲调明快、活跃、乡土味浓。弹词吸收为女声独唱的小曲唱段。五月五赛龙舟就取材于大九连环。3欣赏姑苏风光,感受江南风情和细腻、软糯的苏南民歌。 教学反思:第 三 课 时教学内容:1唱:采莲谣。 2动:歌表演采莲谣。 教学目标:1能有表情地演唱采莲谣,边唱边做荡舟水乡的律动,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在两声部演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2通过演唱、表演歌曲,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教学重点:能有表情地演唱采莲谣,边唱边做荡舟水乡的律动,表现好三拍子的韵律。在两声部演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教学难点: 1准确表达出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和跳音。 2在两声部演唱时能基本做到声部清晰、和谐。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江南有很多美丽的水乡小镇,你去过哪些水乡小镇?说说你的最深印象? 2师:莲花盛开的季节,水乡更美了。当我们摇着橹,划着小船,你最想看到什么?或者最想做什么?二、配乐(采莲谣伴奏)朗诵采莲谣歌词。三、教唱采莲谣。(一)初听采莲谣,感受音乐。配以水乡、摇橹、采莲的图片。(二)学唱采莲谣。1学唱第一声部。(1)师:看到这么美的水乡景色,听到这么美的水乡歌曲,老师的心儿也变得美了,真想放声歌唱,尤其是副歌采莲部分。老师边唱边采莲,同学们也不能闲着,干嘛呢?摇橹划船啊!(2)先引导生随着三拍子做摇橹状。然后师生配合。(师唱副歌第一声部,做采莲状,生随乐做摇橹状)(3)教唱副歌第一声部,学会以后,男女生配合摇橹采莲。2学唱第二声部(1)生继续唱第一声部,师加入第二声部(2)教唱第二声部。在合唱部分,高低声部有很多音符是相同的。先找一找,然后再唱一唱。3双声部配合。(1)学生分AB两组。A组摇橹、B组采莲,分别担当第一、二声部。(2)引导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力度的变化。边唱边听,两组的声音是否和谐。(3)AB两组互换。4复听采莲谣。随歌曲作摇橹、采莲状,心里默唱。5学习主歌部分。(1)再听采莲谣。(2)随歌曲作摇橹、采莲状,轻声跟唱。(3)跟琴,完整唱第一段歌词,纠正难点。(4)跟伴奏唱。(5)自学第二段歌词,提出难点。6跟琴完整唱,纠正难点。7跟伴奏唱。8不同形式唱(领唱、合唱)。四、歌表演:分组合作表演采莲谣。1分组练习。演唱组、律动组、打击乐器组(响板、碰铃、沙锤、串铃)2小组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教学内容:1听:喜报。2拓展:了解音乐家陆春龄。教学目标:1欣赏喜报,熟悉主题一旋律,能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曲谱听辨乐曲段落,进一步感受竹笛的音色特点。2乐于接受富有乡土气息、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来自民间音乐的淳朴之风。通过欣赏,了解音乐家陆春龄。教学重点:仔细聆听、细细品味喜报,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能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曲谱听辨乐曲段落,进一步感受竹笛的音色特点。教学难点:1通过欣赏喜报感受乐曲的风格、情绪、意境。2边看谱例,边聆听音乐,分辨乐曲段落。教具准备:电脑、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音乐笛子独奏紫竹调进教室。2谈话导入:(1)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2)师生交流,简介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