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PM2.5的监测方法研究现状.docx_第1页
大气中的PM2.5的监测方法研究现状.docx_第2页
大气中的PM2.5的监测方法研究现状.docx_第3页
大气中的PM2.5的监测方法研究现状.docx_第4页
大气中的PM2.5的监测方法研究现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中的PM2.5的监测方法研究现状张昕然(201448010214)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1. 现有标准方法简介- 1 -1.1. 国内的标准方法- 1 -1.1.1. 环境空气 PM10 和 PM2. 5 的测定重量法- 1 -1.1.2. 光散射法 射线法 振荡天平法- 1 -1.2. 国外的标准方法- 3 -1.2.1. 英国 PM2. 5 监测网络与监测方法- 3 -1.2.2. 日本 PM2. 5 监测网络与监测方法- 3 -1.2.3. 美国 PM2. 5 监测网络与方法- 4 -2. 标准方法的改进现状- 5 -2.1. 我国 PM2. 5 监测网络布局与方法体系分析- 5 -2.1.1. 我国 PM2. 5 监测网络布局分析- 5 -2.1.2. 我国 PM2. 5 监测方法体系分析- 7 -3. 基于新原理的分析方法- 7 -4. 发展趋势分析- 8 -5. 参考文献- 9 -1. 现有标准方法简介1.1. 国内的标准方法在监测方法选择上, 射线法联用动态加热系统( DHS) PM2. 5 自动监测仪器和振荡天平法联用膜动态测量系统( FDMS) PM2. 5 自动监测仪器均能够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类型仪器的性能指标和运行成本, 射线法联用动态加热系统( DHS) PM2. 5 自动监测仪器操作相对简单,运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在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内推广和普及。1.1.1. 环境空气 PM10 和 PM2. 5 的测定重量法2011 年我国颁布了 环境空气 PM10 和 PM2. 5 的测定重量法( HJ618 2011) 。为我国开展 PM2. 5 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该方法是我国 PM2. 5 监测的标准方法,其他任何自动监测方法都必须与该方法进行比对,取的满意结果后才能用于监测工作。PM2. 5 的重量法测定虽然是我国的标准方法,但是该方法监测成本高、操作过程繁杂、对实验室环境和操作人员都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不能及时获的实时监测结果,因此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要求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迫切需求。因此,PM2. 5 的监测宜采取自动监测方法,以适应各方面的需求,目前国际上成熟的 PM2. 5 自动监测方法有光散射法、 射线法、振荡天平法等等。1.1.2. 光散射法 射线法 振荡天平法2012 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部分型号的光散射法PM2. 5 自动监测仪、 射线法自动监测仪、振荡天平法自动监测仪进行了手工标准监测方法的比对测试,研究结果显示, 射线法联用动态加热系统( DHS) 的 PM2. 5 自动监测仪、振荡天平法联用膜动态测量系统( FDMS) 的 PM2. 5 自动监测仪与我国手工标准监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光散射法 PM2. 5 自动监测仪和未加装 FDMS 的振荡天平法 PM2. 5 自动监测仪与我国手工标准监测方法之间的可比性较差。四种不同类型监测仪器的比对测试。结果见图1图3。图 1振荡天平法联用 FDMS 仪器与手工标准方法比对测试结果图 2 射线法联用 DHS 仪器与手工标准 图3 振荡天平法与手工标准方法比对测试结果 方法比对测试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振荡天平法法监测仪器与 射线法监测仪器均能够满足监测工作需要,但因为设计原理和仪器构造不同,两种仪器操作使用要求与运行成本存在一定差异。 射线法监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较为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廉; 相对于 射线法监测仪器,振荡天平法监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操作相对复杂,运行维护成本也高于 射线法监测仪器。2012 年我国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已经先期开展了 PM2. 5 监测能力建设,共涉及 74 个城市的 496 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据注,由于 PM2 5 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因此PM2 5 的监测与防治问题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2 年 2 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 正台,占仪器总数的 85% 。因此,综合考虑两种方法仪器的性能指标和运行维护成本, 射线法 PM2. 5 监测仪器更适合于在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内推广和普及。1.2. 国外的标准方法1.2.1. 英国 PM2. 5 监测网络与监测方法1. 英国 PM2. 5 监测网络英国环境食品与农业事务部( UK DEFRA) 组建了英国城市和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网( automatic urban and rural network ,AURN) ,该网络是英国目前最大的空气自动监测网,也是最主要的用来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的监测网络。2008 年英国的 PM2. 5 例行监测点位只有一个,位于London Bloomsbury,截止 2011 年英国的 PM2. 5 监测点位有 131 个,包括城市背景点、郊区背景点、农村背景点、城市交通点、城市工业点等点位类型。这些点位中有将近一半的点位由环境食品与农业事务部直接负责管理,另一半由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负责管理。此外,英国还设立了一个颗粒物数量与浓度研究监测网 ( The Particle Numbers and Concentrations Network) ,由环境食品与农业事务部委托有关研究机构负责管理,截止 2011年该网络共有 5 个点位组成,主要监测颗粒物的数量浓度、粒径分布、质量浓度、离子组分、元素碳、有机碳等。2. 英国 PM2. 5 监测方法在英国城市和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网( AURN) 中采用三种方法进行 PM2. 5 的监测,即振荡天平联用膜动态测量系统( FDMS) 法、 射线法、重量法,其中重量法是欧盟相关规范要求的参考方法。相关研究指出,标准振荡天平法不符合欧盟的等效方法要求,但是因为振荡天平法可以获取连续的、瞬时的监测数据,所以在英国被广泛使用。为了弥补挥发性物质的损失,英国曾经使用修正系数1. 3来对监测数据进行修正,但是随后的研究表明,修正后仍然不能满足欧盟等效方法要求,为此英国 DEFRA 建议地方当局可以在采用 VCM 模型修正的基础上,使用振荡天平法来开展空气质量监测。此外研究还表明,光散射法同样不是欧盟的等效方法。1.2.2. 日本 PM2. 5 监测网络与监测方法1.日本 PM2. 5 监测网络据资料显示,截止 2009 年日本国内共有空气监测点位 1987 个,其中包含 1549 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438 个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这些点位主要由日本地方政府的相关机构负责管理,其中纳入国家监测网管理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有 9 个,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10 个。在日本并非所有的空气监测点位都开展了 PM2. 5 的常规监测,目前开展 PM2. 5 监测的点位有 588 个,其中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424 个,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164 个。2.日本 PM2. 5 监测方法日本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 PM2. 5 标准监测方法,包括了滤膜采样重量法、 射线吸收法、振荡天平法、光散射法等。目前在日本国家监测网中的 9 个点位,其PM2. 5 监测方法主要为 射线吸收法。1.2.3. 美国 PM2. 5 监测网络与方法1 . 美国 PM2. 5 监测网络美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组建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有州和地方环境空气监测站 ( State and Local Ambient Monitoring Stations ,SLAMS) 组成,监测项目包括 SO2 、NO2 、CO、O3 、Pb、TSP、PM10 、PM2. 5 ,监测点位最多时达到 3000 多个,监测设备 5000 多套。这些监测站点大多由州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负责运行,其监测结果用来和国家标准比较,以判断一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美国于 1997 年颁布了 PM2. 5 的环境质量标准,其 PM2. 5 监测工作于 1999 年开始,截止 2007 年底,大约有 1000 个监测点位开展了PM2. 5 的监测工作,其中滤膜采样手工监测设备 947 套,自动监测设备 591 套。美国 1970 年至 2007 年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变化情况见下图 。 图 美国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数量此外,美国从 2000 年起组建了颗粒物化学成分监测网( Chemical Speciation Network ,CSN) ,共包含大约300 个监测点位,在这些点位每三天或每六天采样一次,主要进行 PM2. 5 的质量分析、元素分析 ( 包含铅) 、主要离子组分分析、元素碳分析、有机碳分析等颗粒物的主要组分分析。该网是一个跨部门合作的监测网,主要开展 PM2. 5 形态分析、重金属监测等。目前该网络包括了 110 个区域监测 站、 7 个 Clean Air Status and Trends Network( CASTNET) 中的监测站点、34 个 CSN 站点。2011 年美国组建了国家核心监测网,包括 80 个站点,其中 63 个城市站点和 17 个农村站点,监测项目主要有 PM2. 5 质量浓度( 滤膜采样法) 、PM2. 5 质量浓度( 自动监测法) 、PM2. 5 10 质量浓度、PM2. 5 化学组分( 包括离子组分、金属、元素碳、有机碳等) 、气态污染物浓度、气象参数等。2012 年美国对 PM2. 5 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对 PM2. 5 的监测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计划从 2015 年开始逐步增加 PM2. 5 的道路交通监控点,并要求在每个 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设置一个监控点,为了减少投资, PM2. 5 道路监控点将从现有的 NO2 或 CO 道路监控点中选取。2 . 美国 PM2. 5 监测方法美国 EPA 要求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必须使用联邦参考方法或等效方法进行 PM2. 5 的监测工作,2008年以前主要采用滤膜采样方法进行监测,每三天或六天采样一次。截止 2007 年底,共有 947 个滤膜采样手工监测仪器和 591 台自动监测仪器。2008 年美国 EPA 第一次批准了 PM2. 5 的自动监测方法为等效方法,自动监测方法开始逐步应用于国家监测网中。截止 2012 年,通过美国 EPA 认证的自动监测方法有 11 种,监测方法包括光散射法、振荡天平法 ( 联用 FDMS) 、 射线法,通过美国 EPA 认证的 PM2. 5 自动监测设备清单见表 1。表 1美国 EPA PM2. 5 自动监测设备认证清单方法认证编号方法代码Grimm Model EDM 180 PM2. 5 MonitorEQPM 0311 195195Horiba APDA 371EQPM 0308 170170Met One BAM 1020 PM 2. 5EQPM 0308 170170Thermo Scientific FH62C14 DHS Continuous,5014iEQPM 0609 183183Opsis SM200EQPM 0812 203203SWAM 5a Dual Channel MonitorEQPM 0912 204204Teledyne Model 602 Beta Particle Measurement SystemEQPM 0912 204204Thermo Scientific Model 5030 SHARPEQPM 0609 184184Thermo Scientific TEOM 1400a with Series 8500C FDMSEQPM 0609 181181Thermo Scientific TEOM 1405DF Dichot. with FDMSEQPM 0609 1821822. 标准方法的改进现状2.1. 我国 PM2. 5 监测网络布局与方法体系分析2.1.1. 我国 PM2. 5 监测网络布局分析我国现有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始建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初以手工监测为主,从 2000 年起自动监测开始逐步取代自动监测,至 2010 年我国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共涵盖了我国 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 661 个监测点位,全部实现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监测项目为SO2 、NO2、PM10 等,依照当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点位未开展PM2. 5的监测。2012 年 2 月我国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将PM2. 5纳入了空气质量必测项目,同年 4 月环保部调整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组成名单,将监测网络覆盖到我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调整后的监测网络有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 1436 个监测点位组成。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的要求,至 2016 年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内的所有监测点位将按照新标准开展监测,届时我国 PM2. 5 监测点位将达到 1436 个,监测点位总数将达到全球第一。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单位国土面积PM2. 5 监测点位数目略高于美国,低于英国和日本; 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单位人口 PM2. 5 监测点位数量仍低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 PM2. 5 监测点位数量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情况见表 2。表 2我国与英、美、日等国PM2.5监测点位数量比较 单位国土单位人口 PM2. 5 PM2. 5 点位面积 PM2. 5 国家监测点位数 (数目)个 监测点位数( 个 / 千万人) ( 个 / 万平方千米)英国1315. 422. 4美国10001. 138. 0日本58815. 646. 7中国14361. 510. 5从监测点位所处区域代表性方面分析,目前我国的 PM2. 5 监测点位主要位于城市区域,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点位偏少。为了全面反映我国 PM2. 5 污染状况,我国于 2008 开始了环境空气背景站和农村站建设,目前已建成 14 个背景监测站和 31 个农村区域站,预计到“十二五”末,将建成 15 个背景站和 96 个农村区域站。从监测点位类型分析,目前我国监测网中的绝大多数点位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而污染监控点位和城市路边点位偏少,因此在今后的能力建设中还应考虑适当增加污染监控点位的建设。从监测项目上分析,目前我国例行监测项目主要是 PM2. 5 质量浓度,为了全面反映 PM2. 5 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今后在质量浓度监测基础上还应该逐步考虑开展 PM2. 5 主要组分监测。2.1.2. 我国 PM2. 5 监测方法体系分析2011 年我国颁布了 环境空气 PM10 和 PM2. 5 的测定重量法( HJ618 2011) ,为我国开展 PM2. 5 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该方法是我国 PM2. 5 监测的标准方法,其他任何自动监测方法都必须与该方法进行比对,取的满意结果后才能用于监测工作。PM2. 5 的重量法测定虽然是我国的标准方法,但是该方法监测成本高、操作过程繁杂、对实验室环境和操作人员都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不能及时获的实时监测结果,因此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要求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迫切需求。因此,PM2. 5 的监测宜采取自动监测方法,以适应各方面的需求,目前国际上成熟的 PM2. 5 自动监测方法有光散射法、 射线法、振荡天平法等等。3. 基于新原理的分析方法 2012 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部分型号的光散射法、PM2. 5 自动监测仪、 射线法自动监测仪、振荡天平法自动监测仪进行了手工标准监测方法的比对测试,研究结果显示, 射线法联用动态加热系统( DHS) 的 PM2. 5 自动监测仪、振荡天平法联用膜动态测量系统( FDMS) 的 PM2. 5 自动监测仪与我国手工标准监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光散射法 PM2. 5 自动监测仪和未加装 FDMS 的振荡天平法 PM2. 5 自动监测仪与我国手工标准监测方法之间的可比性较差。四种不同类型监测仪器的比对测试结果见图1 图3。研究结果表明,振荡天平法法监测仪器与 射线法监测仪器均能够满足监测工作需要,但因为设计原理和仪器构造不同,两种仪器操作使用要求与运行成本存在一定差异。 射线法监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较为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廉; 相对于 射线法监测仪器,振荡天平法监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操作相对复杂,运行维护成本也高于 射线法监测仪器。2012 年我国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已经先期开展了 PM2. 5 监测能力建设,共涉及 74 个城市的 496 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据初步统计,496 个点位中共使用振荡天平法监测仪器 75台,占仪器总数的 15% ,使用 射线法监测仪器 421台,占仪器总数的 85% 。因此,综合考虑两种方法仪器的性能指标和运行维护成本, 射线法 PM2. 5 监测仪器更适合于在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内推广和普及。4. 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笼罩,污染由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扩散至沿海地区,给公众交通出行和健康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进年来的雾霾天气出现是由于冷空气势力弱,形成大雾天气后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很难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这一场十面“霾”伏,确实让国务院、各地方政府、专家学者以及全体公众更加关注大气环境质量。尤其目前我国大气区域性复合污染形势严峻并成为我国 “十二五”以及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的巨大挑战。分析导致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原因,与我国一些地方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同时,因大气环流造成城市间污染物相互影响,仅仅依靠各个城市 “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区域性治污合力,也是目前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0 年 5 月 11日转发了环境保护部 关于推进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第一次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10 年 11 月环保部就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征求意见稿) 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该征求意见稿资料性附录中规定了PM2 5 的参考限值,虽未将 PM2 5 列入标准规定的必测项目,却是在我国第一次尝试将 PM2 5 纳入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也使得 PM2 5 这一词汇逐步走入公众视野。 秋冬季节,我国京津冀地区雾霾现象频发,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式颁布实施,将 PM2 5 列入了环境空气质量必测项目之中。由于 PM2 5 的来源、组成,以及性质与 PM10 存在明显差异,欧美发达国家的监测经验表明两者的监测技术要求也有较大不同。因此,开展 PM2 5 监测成为我国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 PM2 5 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我国 PM2 5 监测网络布局与监测方法选择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 PM2. 5 监测网络布局现状的分析和比较,我国 “十二五”规划的 PM2. 5 监测网络从点位数目和网络布局上基本能够反映我国 PM2. 5 的污染状况,但为进一步反映 PM2. 5 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今后还应逐步增加污染监控点位、道路交通点位的设置,同时在质量浓度监测的基础上,还应逐步开展 PM2. 5 主要组分监测。在监测方法上, 射线法联用动态加热系统( DHS) PM2. 5 自动监测仪和振荡天平法联用膜动态测量系统( FDMS) PM2. 5 自动监测仪均能够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类型仪器的性能指标和运行成本, 射线法联用动态加热系统( DHS) PM2. 5 自动监测仪操作相对简单,运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于在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内推广和普及。5. 参考文献1 GB3095 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S2 Tony Bush,Sarah Choudrie,Beth Conlan,etal,Air Pollution in the UK 2011RLONDON: UK DEFRA,2012: 16 193 Ambient Air Monitoring Strategy for State,Local,and Tribal Air Agencies ROffice of Air Quality Planning and Standards Research Triangle Park,NC 2008,14 EPA S Revised Air Quality Standards For Particle Pollution: Monitoring, Designations And Permitting Requirements R US EPA,2012,1 25 Implementing Continuous PM2 5 Federal Equivalent Methods ( FEMs) and Approved Regional Methods ( ARMs) in State or Local Air Monitoring Station ( SLAMS )Networks R US EPA,2008,1 26 List Of Designated Reference And Equivalent Methods R,US EPA,2012,48 497 胡敏,唐倩,彭剑飞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36( 5) : 15 198 王帅,丁俊男,王瑞斌等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 4) : 21 259 解淑艳,王瑞斌,李建军等 现代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构想 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 4) : 26 3110 潘本锋,汪巍,李亮等 我国大中型城市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 1) : 33 36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 of Fine Particle Monitoring Networkand Monitoring Technique System in ChinaPAN BenfengWANG WeiWANG RuibinLI Jianjun(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Beijing 100012)Abs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