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1页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2页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3页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4页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一七年九月39 / 44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现状与形势1第一节矿产资源概况1第二节矿业发展现状3第三节形势与要求6第四节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分析7第三章指导原则与规划目标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9第三节规划目标10第四章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服务13第一节基础性地质调查13第二节重点调查评价区13第三节地质研究与服务13第五章矿产资源勘查14第一节勘查矿种14第二节勘查规划分区14第三节探矿权设置区划15第四节矿产资源勘查管理16第六章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16第一节开发利用方向与总量调控18第二节开采分区19第三节矿产资源开发重大工程22第四节采矿权设置区划22第五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23第七章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26第一节开发利用结构调整26第二节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27第三节绿色矿山建设28第四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31第八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31第一节夯实工作基础31第二节强化环境保护32第三节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32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33第九章矿产资源管理改革34第一节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34第二节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市场体系建设35第三节理顺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关系36第四节强化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与公共服务36第五节健全完善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体系37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37第一节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37第二节健全完善规划审查制度38第三节健全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调整机制38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38第五节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38附图目录一、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分布图(1:100000)二、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100000)三、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布局图(1:100000)四、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图(1:100000)五、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图(1:100000)六、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100000)七、清原满族自治县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规划图(1:100000)附表:附表1 2015年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2015年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3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规划表附表4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5 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产资源探矿权设置区划表附表6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7 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产资源采矿权设置区划表附表8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附表9 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10 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11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点治理区规划表附表12 清原满族自治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覆盖率指标表附表13 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附表14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附表15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附表16 区域地质灾害调查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附表17 大中型矿山比例指标表附表18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附表19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附表20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附表21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规划表附表22 新建矿山“三率”规划指标表专项基础研究附表1规划基期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基础研究附表2规划基期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基础研究附表3规划基期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基础研究附表4规划基期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第一章总则为了科学统筹清原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和抚顺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及相关行业规划,结合全县矿产资源特点、勘查开发利用现状,编制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第二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矿产资源概况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抚顺市东部,东与吉林省梅河口市大湾乡相邻、东南与吉林省柳河县接壤,南与西南同新宾满族自治县相连,西与西北同东洲区、铁岭市铁岭县相接,北与铁岭市开原市毗邻,东北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和铁岭市西丰县搭界。地理座标为东经12420061252858,北纬414752422825,全县面积3921.20平方公里,人口32.3万,辖10镇、4乡,188个行政村,1033个村民小组,有汉、满、蒙、回、朝鲜等13个民族,其中满族占总人口的64.4%,县政府所在地为清原镇。清原县矿产资源种类多,资源储量较丰富,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发现矿产25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15种。主要矿种有铜、锌、金、铁、铅、硫化铁、泥炭、制灰用石灰石等,其中以红透山式铜锌矿床而闻名。一. 优势矿种铜、锌、金、铁等4种矿产为我县的优势矿产(专栏一),占本县矿产品工业产值的99%以上。铜:主要分布在红透山地区,为块状硫化物矿石,平均品位1.71%,同时伴生有锌、金、银、硫,现有矿产地3处,保有的铜金属量占全省的53.4%。金:主要集中在枸乃甸乡、红透山镇、南口前镇,矿床类型除了红透山铜矿伴生金以外,其它均为石英脉型,现有矿产地16处。铁:主要分布在小莱河和二道沟下甸子一带,主要为鞍山式磁铁矿,铁平均品位30%左右,保有资源储量13722.10万吨。锌:主要分布在新立屯和团山子一带,矿产地2处,保有锌金属资源储量280595.35吨。专栏一清原满族自治县2015年末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比例表矿种单位辽宁保有资源储量清原保有资源储量地质比例矿产地数%铜吨458073.22244638.07与锌、金、银共生,伴生硫,铜平均品位1.71%53.43锌吨987305.78280595.35多与铜共生28.42金金千克171871.3312296.92多为石英脉型金矿;红透山矿为块状硫化物。7.216铁矿石万吨2140276.8313722.10多为易选的贫磁铁矿,全铁平均品位31%。0.6428二. 基本特点优势矿产、矿产地相对集中且便于规模经营开发铜、锌、硫铁矿主要分布在红透山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敖家堡、枸乃甸等乡镇;金矿主要分布在枸乃甸、南口前等乡镇;石灰石矿主要分布在斗虎屯地区;泥炭矿主要分布在草市和南山城镇,矿种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有利于规模经营开发。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红透山一带的铜矿,伴生金、银、锌和硫等,部分金矿床伴生银,可综合开发利用。矿床赋存条件好且易于露天开采优势矿产中大中型铁矿矿床,可露天开采。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大铜、锌、金、铁等多金属矿产均位于级成矿区带,该成矿带覆盖县域大部分,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第二节矿业发展现状一.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现状:全县系统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迄今完成的工作有:全县l:5万1:10万航空磁法测量;1:20万1:100万区域重力测量;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及重砂测量工作;1:5万北三家英额门、南口前、大苏河,弯甸子等4个图幅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1:5万北崴子草市地区、北三家英额门重点靶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等。上述一系列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及科研工作成果,为以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现状:截止2015年12月31日,清原县共有探矿权63个,登记探矿权面积411.2466平方公里,达到普查为15个,达到详查38个,达到勘探10个。其中,公益性矿产地质勘查14个,探矿权面积254.52平方公里;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49个,探矿权面积156.7266平方公里。按勘查矿种划分,铁矿勘查19个、金矿勘查27个、铜及多金属矿勘查8个、钼矿勘查1个、镍矿勘查1个、含钾岩石勘查2个,地热勘查1个、长石矿勘查2个、脉石英矿勘查2个。部分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显著,截至2015年底,全县已发现各类矿产25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总数为18种。对比二轮规划,铁矿石资源储量增加0.21亿吨、金金属资源储量增加3.77吨。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市已设采矿权50个,登记总面积36.351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0.93%,开采矿种涉及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非金属矿产。优势矿产产值占比大:2015年度,全县矿业总产值为41.7867亿元,其中铜锌矿、金矿和铁矿等矿产的矿业产值约占全县矿业总产值的99.90%。矿产开发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近几年来,集中整顿和清理了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例以及乱采滥挖、破坏浪费资源的矿山企业,并积极组织对生产矿山和废弃矿山的的恢复治理工作。三.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现状矿山开采导致破坏土地面积和边坡失稳,致使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水体污染、粉尘、尾矿堆放压占林草地、堵塞沟道、水土流失、加剧岩漠化。目前,全县矿山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为3.8011平方公里,其中生产矿山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为3.7448平方公里,废弃矿山和闭坑矿山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为0.0563平方公里。自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和青山工程以来,清原县已有25处矿山得到有效治理,治理总面积1.3329平方公里,投资总额1436.94万元,其中生产矿山17处、闭坑矿山8处。四.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公益性勘查和战略性勘查投入不足一是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对基础地质的深化研究,对寻找隐伏矿床十分不利;二是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多为小块小额勘查,勘查多数达详查程度,后期投入不足,深部找矿没有大的突破。地质勘查找矿难度增大,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全县矿产勘查进入了攻深找盲、寻找隐伏矿体和开拓深部的找矿阶段,尤其是矿产资源储量储备不足铜、锌、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寻找新矿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地质勘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应用有待加强。小型矿山资源储量不清多数小型矿山早期是从开采“露头矿”开始,无地质资料,盲目开采。虽然19982000年换证期间补作了储量简测工作和随后的储量动态监测工作,一些老矿山投入探矿工程有限,其资源储量控制程度低,编制的开发利用方案与矿山开采实际差异很大,资源利用程度较低。资源整合、规模结构调整任务仍十分艰巨通过近几年的资源整合,全县出现一些矿山企业的集团公司,但总体小矿偏多,仍处于“多、小、低、散、差”的状况,其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装备陈旧、技术落后、作坊式管理、资源低效利用、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差。保护与恢复治理滞后矿山环境破坏严重,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尤其是历史遗留的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资金短缺,投资机制不完善,加之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致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展缓慢。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尚未全面建立,矿山“三废”排放率、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均较低。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刚开始,矿业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第三节形势与要求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轮规划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油气等清洁能源矿产需求将持续增长;铁、铜等大宗固体矿产需求增速趋缓,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石灰石、建筑石材等矿产需求,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供需矛盾突出。从全县资源需求和供给看,生产性需求增长趋缓,生活型、生态型需求显著增加,对传统大宗矿产品的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对非常规能源和新型材料矿产的需求迅速增加;矿产资源供应从过高对外依存向立足国内发展,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调整势在必行;地质找矿依然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农业、城市、旅游、环境等方面对地质服务的需求明显上升。 二.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矿产资源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我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加之基础工作薄弱,治理恢复任务仍很艰巨,绿色矿山建设任重道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规划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三.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矿产资源管理和矿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矿产资源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尚未得到充分体现,规划实施管理的手段还较少。为此,必须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加快管理职能、管理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并进一步提升依法依规管矿用矿的能力和水平。四. 继续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对矿产资源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新的挑战,一些深层次体质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伴随着矿产资源一直处于高消费状态,大部分大宗矿产保有储量出现负增长,资源形势面临重大挑战。以机械装备、石化、冶金、原材料工业为主要特色的工业经济,必须进行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是未来矿业发展的主旋律。第四节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分析一.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不同矿产品需求增长速度不同,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及市场需求的拉动,规划期内全县矿产品的需求多处于增长状态(专栏二)。专栏二清原县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指标表序号矿产名称产量计量单位规划基期预期总量目标产量消费量2020年1 铁万吨8383400 2 铜矿矿石万吨48.1848.1880 3 金矿(岩金)矿石万吨3.794 522 4 制灰用灰岩万吨8.728.7220 5 建筑用花岗岩万立方米4.794.7912二. 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从全县的矿产资源储量状况分析,未来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总体上是严峻的。依目前的采、选能力与保有资源储量的量比关系,按服务年限划分,全县的矿产资源可分为两类:能长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碎石、粘土矿等矿产,能长期地服务于全县的经济建设。 能暂时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铁矿、矿泉水等,按目前产能,服务年限可以达到2025年。三. 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根据市场需求量与矿产品产量的量比关系,全县矿产资源可分为三类:供不应求的矿产:铜、锌、硫、金等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需基本平衡的矿产:铁、泥炭、矿泉水及大部分非金属矿产,基本上能满足市场需求,达到供需平衡。供过于求的矿产:主要指石灰岩、碎石等初级产品产量过剩,应根据需求予以控制。第三章指导原则与规划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落实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传统矿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矿产开发,全面提升矿业经济发展水平。第二节基本原则一. 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市场调节。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保障经济安全、资源有效供给为目标,正确引导和合理确定矿产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确定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重点和规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矿产资源配置。二. 坚持矿地统筹推进矿地统筹,实现协调发展。严守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保护红线,根据资源赋存状况,统筹安排、科学部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工作;协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关系,建立矿地一体化新模式,优化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共赢。三.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环保优先,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将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引入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推动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提高绿色矿山达标率,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四.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实现创新管理。深化矿政管理改革,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打造矿地一体化数据库及信息管理平台,以“多规合一”和“一张图”为矿地统筹的手段,引导矿区走向城、矿、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适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第三节规划目标一. 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清原县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业的需求,通过实施矿业大集团战略,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业,做强做优碎石、石灰岩等非金属矿业,重点加强新兴矿产、有色金属矿产等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同时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缓解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二. 2020年规划目标矿业经济规划目标:到2020年,预期固体矿产产量可达550万吨,矿业产值可达42亿元。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目标:到2020年,提高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服务工作覆盖率: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3幅,面积为1140平方公里,完成1:5万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3921平方公里。预期新发现矿产地5处左右。专栏三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预计成果指标表类别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指标属性公益性地质调查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平方公里1140预期性指标1:5万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平方公里3921预期性指标矿产资源勘查铁矿新增资源储量矿石亿吨0.10.2 预期性指标铜新增资源储量金属万吨0.20.3 预期性指标铜锌、伴生硫新增资源储量矿石万吨610 预期性指标金新增资源储量金属吨0.50.8 预期性指标钾长石新增资源储量万吨510预期性指标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目标:到2020年,清原县采矿权控制在50家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15,所有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达到规划要求。推广先进实用的采选冶技术、引进先进设备、降低成本,使全县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产品结构调整着眼于开采总量控制,发展精深加工,使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明显提高。专栏四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主要规划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指标属性矿业经济矿业产值亿元42预期性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开采总量万吨550预期性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矿山数量个50预期性大中型矿山比例%15预期性主要矿产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90预期性绿色矿山数量个35预期性绿色矿山示范区个3预期性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个3预期性开采总量调控指标铁矿总量调控万吨400预期性铜矿总量调控万吨80预期性金矿总量调控万吨22预期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30约束性矿区土地治理复垦面积平方公里0.35约束性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到2020年,主要矿种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平均提高13,综合利用率提高34。到2020年,矿山企业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90。力争本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初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有明显提高。专栏五清原满族自治县主要矿产矿山开采 “三率”规划指标矿产名称基期2020 开采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 综合利用率(%) 开采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 综合利用率(%) 铜90 89 80 90 90 83 铁89 88 78 90 89 81 金89 90 80 90 91 83 铅锌89 90 80 90 91 83 注:以上规划指标中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为预期性指标。加快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到2020年,生产矿山中,大中型矿山绿色矿山达标率90%。其余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完善矿区资源综合信息系统,打造多规合一的“一张图”升级版,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变;完成废弃露采采场用地及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评价工作;大力开展集中连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目标:到2020年,完成矿区土地治理复垦面积0.35平方公里,生产矿山(改扩建)的矿山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基本整治,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达到可恢复治理的30。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目标:全面完成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全面好转,市场化配置程度不断提高,执法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管理有规、市场有序、开发有责、调控有效、监督有力的局面。三. 2025年展望矿产资源保障和有效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矿业空间布局更趋合理,矿山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矿山建设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矿政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第四章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服务第一节基础性地质调查在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专栏六)。专栏六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序号名称图幅数比例尺面积(平方公里)1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31:5万114021:5万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1:5万3921第二节重点调查评价区落实上级规划划定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1个(专栏七),面积为1205平方公里,涉及的矿种主要是铜、金、锌矿等。专栏七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规划表序号编号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主攻矿种1 DQ001 红透山-构乃甸子铜、锌、金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清原满族自治县域内部分)1205铜矿;金矿;锌矿; 政策导向及管理措施:优先安排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圈定找矿靶区和发现新的矿产地,拉动后续矿产资源勘查,形成一批新的后备资源产地。工作中圈定的重要找矿靶区和发现的重要矿产地,可优先投放矿业权。第三节地质研究与服务一.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完成清原地区1:20万地质矿产图,进行浑北绿岩带中金矿类型及找矿远景评价,南口前地区1:5万成矿预测;完成辽北吉南太古宙地质与成矿等大型专题的科研工作,建立了清原地区完整的地层系统、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确立浑北太古宙绿岩带的存在,确立太古代变质深成岩的构造岩石序列。 二. 资料信息化与社会化服务加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服务。加强地质成果资料的信息化、数据化,做好地质成果的应用转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建立面向政府部门、专业队伍和社会公众的地质成果资料社会化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实施地质资料多源数据集群管理平台、地质资料数据交换平台和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等系统建设。加强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五章矿产资源勘查第一节勘查矿种重点勘查:规划期内,重点勘查地热、铁矿、铜、锌、金等矿种。限制勘查:劣质煤。第二节勘查规划分区清原满族自治县境内设置了重点勘查区,没有设置限制勘查区。落实上级规划,本县共划分了12个重点勘查区,面积为1027.7131平方公里。涉及的主要矿种为:铜、锌、金、铁等(专栏八)。 专栏八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划分表序号编号名称主要矿种面积(平方公里)1KZ001清原县红透山铜矿重点勘查区(国家级)(红透山镇六家子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多金属45.04652KZ002清原县红透山铜矿重点勘查区(国家级)(红透山铜矿外围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铜矿39.92873KZ003清原县红透山铜矿重点勘查区(国家级)(南口前镇王家堡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金矿20.74194KZ004清原县红透山铜矿重点勘查区(国家级)(北三家镇树基沟铜矿外围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铜矿116.51685KZ005清原县红透山铜矿重点勘查区(国家级)(夏家堡镇金窝棚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铁矿164.80136KZ006清原县红透山铜矿重点勘查区(国家级)(枸乃甸乡龙王庙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金矿67.59067KZ007清原县红透山铜矿重点勘查区(国家级)(清原镇马前寨村到草市上甸子村金铁矿重点勘查区)金矿103.40028KZ008清原县红透山铜矿重点勘查区(国家级)(夏家堡镇下老坎到枸乃甸乡中心屯金矿重点勘查区)金矿210.4799KZ009抚顺市救兵清原南口前镇杨木顶子金铁矿重点勘查区(省级)(南口前镇暖泉子村到敖家堡乡夹皮沟村重点勘查区)(清原满族自治县域部分)铁矿159.791310KZ010抚顺市救兵清原南口前镇杨木顶子金铁矿重点勘查区(省级)(红透山镇下大堡村到新宾县下营子村重点勘查区)(清原满族自治县域部分)金矿51.531611KZ011南山城镇三道河村金矿重点勘查区金矿29.496912KZ012大孤家镇一面山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铁矿18.3883合计(平方公里)1027.7131政策导向及管理措施:加大勘查投资力度,优先安排前期勘查;引导社会资金规模投入,实施整装勘查;力争在重要矿种的资源储量上有较大突破,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勘查或开采基地。第三节探矿权设置区划一. 划定勘查规划区块落实上级规划,划定勘查规划区块39处(专栏十),面积454.6798平方公里。其中空白区新设探矿权25处,已设探矿权调整13处,已设探矿权整合1处,涉及的矿种主要为铁矿、铜矿、金矿、泥炭、长石、冶金用脉石英等。 专栏十 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汇总表矿产类型空白区新设已设探矿权调整已设探矿权整合合计能源矿产33黑色金属矿产11617有色金属矿产44贵金属矿产91111非金属及其他矿产224合计2513139二. 勘查规划区块主要管理措施设立的探矿权必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等政策要求。一个勘查规划区块原则上只设一个勘查主体;探矿权的设立、延续、变更、保留和整合,应以划定的勘查规划区块为依据,并符合地质勘查规程、规范和标准;对因国家重大产业政策或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调整、重大勘查发现等确需调整的勘查规划区块,可依据相关程序调整。以下情形视同符合探矿权设置区划要求:财政全额出资勘查的探矿权;扩大勘查开采面积不超过原面积25%的矿业权;已设采矿权深部勘查需设置探矿权且为同一主体的。第四节矿产资源勘查管理一.探矿权勘查准入及退出机制设立的探矿权必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等政策要求。探矿权申请人的资金能力必须与申请的勘查面积和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以提供的资金证明为依据,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第一勘查年度资金投入额,中央或地方财政全额出资勘查项目提交项目任务书及预算批复。勘查矿种和勘查范围必须符合规划及有关文件要求,且勘查程度不得低于原有勘查程度;必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绿色环保、安全生产。申请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勘查矿种(含增列)以及探矿权合并、分立变更勘查范围需编制勘查实施方案,勘查实施方案应当符合地质勘查规程、规范和标准。由于勘查投入不足导致探矿权不能如期提高勘查阶段,延长本勘查阶段时间需缩减勘查面积,每次缩减的勘查面积不得低于首次勘查许可证载明勘查面积的25%。探矿权人违法违规,情节严重或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依规吊销勘查许可证。探矿权转采矿权时,应依法注销原探矿许可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及其他政策原因导致探矿权注销。在大伙房水库等准保护区域内开展勘查工作,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提交相关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在未划定具体范围的各类生态环境功能保护区内新设、延续、变更探矿权,必须具备相关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必要时需进行环境影响可行性论证。二.探矿权投放及现有探矿权处置(1)探矿权投放探矿权投放时序和数量原则上在不突破规划调控指标的前提下,分年度安排。对找矿潜力大的重要成矿区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大的重要矿种,国家、省级地质勘查项目,优先投放探矿权。(2)现有探矿权处置方案根据规划要求,对不同情况的现有探矿权作如下处置:注销:探矿权转采矿权、“圈而不探”、“以采代探”、非法转让、超过探矿权保留期限、不符合探矿权保留条件、探矿权人自愿放弃的。保留或转让:资源储量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及相应的服务年限,又无进一步找矿前景;查明资源的矿产开采技术条件不具备;勘查程度不够,又无力进一步开展工作;因规划调控指标限制暂不能转采矿权;不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延续:有资源潜力,符合规划要求,需要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的。变更:勘查范围部分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区或被生态保护红线区分割、发现的矿体延伸到勘查区外而需要整体勘查、因提高工作程度而需调整勘查区范围、因主勘查矿种发生变化且符合规划要求的。第六章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调控开采总量,设置矿种、矿区、开采规模、资源保护等各类准入条件,优化矿业布局、加强结构调整等规划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全县矿业健康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方向与总量调控全县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护优势资源,扩大急缺资源开采,限制污染环境资源开发,实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战略。一.开发利用方向重点开采铜、锌、金、铁、硫铁矿等矿产。限制开采煤炭等矿产。禁止在耕地上开采砖瓦用粘土等矿产。二.总量调控金:鼓励规模开采,提倡精深加工,提高选矿工艺。2020年全县金矿石开采总量达到22万吨。 铜:改善现有选矿技术,鼓励精深加工,鼓励大规模开采。2020 年全县铜矿石开采总量达到80万吨。 第二节开采分区一.重点矿区落实上级规划,县域内共划分了7个重点矿区,面积为318.60平方公里。涉及的主要矿种为:铜矿、铁矿、金矿(专栏十一)。专栏十一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重点矿区划分表序号编号名称主要矿产面积(平方公里)1ZK001抚顺-红透山铜矿重点矿区(省级)(清原县红透山铜金矿重点矿区) 铜矿108.832ZK002清原县红透山镇下大堡金矿重点矿区金矿42.413ZK003清原县枸乃甸乡线金厂金矿重点矿区金矿28.234ZK004清原县枸乃甸乡龙王庙铁矿重点矿区铁矿6.875ZK005清原县夏家堡镇文屯-下甸子铁矿重点矿区铁矿65.836ZK006清原县清源镇小井家沟-马前寨铁矿规划重点矿区铁矿35.167ZK007清原县敖家堡乡大东沟铁矿重点矿区铁矿31.27合计(平方公里)318.60政策导向及管理措施通过统筹规划安排重点矿区内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促进大中型矿产地整体勘查和整装开发,实现有序勘查开发、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科学合理提高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依法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引导资源向大型现代化矿山企业集中。二.禁止开采区全县共划定禁止开采区8个(专栏十二),总面积243.0213平方公里,涉及的主要是各类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重大工程四类。此外,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两侧一定距离(按相关部门规定),重要城镇、引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重要河流、水库、重大工程设施、重要文物保护区的一定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红线区、生态公益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禁止开采区范围,以环保部门和保护区主管部门最终确认并公开发布的范围为准,不收录在规划图表中。专栏十二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划分表序号编号名称所在乡镇类别面积(平方公里)已设采矿权数量拟设采矿权数量备注1CJ001大伙房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清原满族自治县域部分)红透山镇禁止开采区1.1490禁止开采固体矿产2CJ002抚顺清原浑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大苏河乡和湾甸子镇禁止开采区195.378200禁止开采固体矿产3CJ003辽宁清原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大苏河乡、清原镇和北三家镇禁止开采区5.467800禁止开采固体矿产4CJ004清原水厂渗渠水源地清原镇禁止开采区0.129300禁止开采固体矿产5CJ005小孤家水库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清原镇和枸乃甸子乡禁止开采区27.197000禁止开采固体矿产6CJ006清原砬子山地质公园夏家堡镇禁止开采区13.7000禁止开采固体矿产7CJ007清原北三家抽水蓄能电站夏家堡镇和北三家镇禁止开采区禁止开采固体矿产8CJ008红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清原镇禁止开采区禁止开采固体矿产合计(平方公里)243.0213政策导向及管理措施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保护要求,在自然保护区内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依法严格准入管理。全面清理各类保护地内已有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研究制定退出补偿方案,在维护矿业权人合理权益的前提下,依法有序退出,及时治理恢复矿区环境,复垦损毁土地。禁止开采区内不得新设矿业权,已设置的采矿权和商业性探矿权要有序退出,有效期届满后原则上不予延续;确需保留的极少国家战略性矿产开发项目,按程序批准后,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资源环境保护要求和措施,严格监管。在不影响禁止开采区主体功能并征得相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地热、矿泉水等矿产的开发利用。上述各类保护区域范围以保护区主管部门最终确认并公开发布的范围为准。三.集中开采区全县共划分2个集中开采区(专栏十三)。涉及的矿种为建筑用花岗岩。专栏十三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划分表序号编号名称所在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主要矿产1SCJ001土口子乡土口子集中开采区土口子乡5.5500建筑用花岗岩2SCJ002南山城镇盖顶山集中开采区南山城镇0.9594建筑用花岗岩合计(平方公里) 6.5094政策导向及管理措施: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实行规范、有序、优化管理;按照“集中开采区内聚集”的原则,积极引导、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矿山布局,并在采矿权的投放数量和时序上给予倾斜,促进企业有序发展和规模化经营,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四.备选开采区全县共划分3个备选开采区(专栏十四),总面积3.6059平方公里。涉及的矿种主要为建筑用花岗岩。专栏十四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备选开采区划分表序号编号名称所在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主要矿种1SCB001土口子乡土口子备选开采区土口子乡1.2638建筑用花岗岩2SCB002北三家镇李家堡备选开采区北三家镇1.1978建筑用花岗岩3SCB003南口前镇大南沟备选开采区南口前镇1.1443建筑用花岗岩合计(平方公里) 3.6059政策导向及管理措施:开采规模须符合大型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矿山服务年限必须与重大工程周期相符。矿山开采中必须同时做好开挖后的回填工作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第三节矿产资源开发重大工程本次规划落实上级1项矿产资源开发重大工程。专栏十五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表序号名称目标矿种所在乡镇拟占用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1辽宁忠正海发矿业有限公司清原县斗虎沟铁矿(省级)铁矿构乃甸乡矿石千吨,1571050万吨/年第四节采矿权设置区划为优化县域内矿产资源开采布局,控制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和最低开采规模以及有效指导矿业权的设置与资源整合。县域内拟设采矿权区块26个(专栏十六),其中探矿权转采矿权6个,已设采矿权调整18个,已设采矿权整合2个,总面积为82.9571平方公里。涉及的矿种主要为铁矿、铜矿、锌矿、金矿等。专栏十六清原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汇总表矿产类型空白区新设探矿权转采矿权已设探矿权调整已设探矿权整合合计黑色金属矿产54211有色金属矿产134贵金属矿产1111非金属及其他矿产合计618226开采规划区块主要管理措施下列情况视同符合采矿权设置区划要求:已设探矿权转采矿权,且拟设采矿权矿区范围未超出已设探矿权勘查范围的项目;扩大开采面积不超过原面积25%的矿业权;经省政府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项目。对于勘查工作程度达到详查以上符合开采设计要求的矿产地,可新设开采规划区块;对于布局不合理、根据开采实际需要调整区块范围,可对开采规划区块进行调整;对于一矿多开、大矿小开、资源利用水平低下、开发秩序混乱等布局不合理的矿区,可对开采规划区块整合。一个开采规划区块原则上只设一个开采主体。县级发证的砂石粘土矿权设置的管理措施实施采矿权总数控制。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对普通建筑用砂、石、粘土类采矿权实施县域总数控制。按照平均每500平方公里设置1个采矿权的标准,确定矿山数量上限,超出的必须进行核减,到2020年底前,全县普通建筑用砂、石、粘土类采矿权总数控制在8个以内,完成核减任务。核减期间,如果未达到核减目标,停止新建矿山审批,已有矿山不予延续;达到核减目标,保留的矿山必须达到最低开采规模。第五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青山规划禁止开发区及限制开发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等各类保护区新设采矿权;严禁在村庄、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重要河流、堤坝、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和高压输电线路等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规定的地方新设采矿权。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范围内新设采矿权,按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办理。严格按照国家矿业权出让规定出让采矿权,保护正当合法竞争。严格限制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或失信纪录的采矿权申请人参与交易活动。规范采矿权市场建设,严格控制协议出让,实现采矿权的市场化配置和资产化管理。矿业权人扩大矿区范围需经评估论证。已设采矿权利用原有生产系统申请扩大矿区范围的,申请人应当按扩大后的矿区范围统一编制申报要件。第三类矿产的采矿权不得以协议出让方式申请扩大矿区范围。采矿权原则上不得分立,因开采条件变化等特殊原因确需分立的,应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等有关要求,第三类矿产的采矿权不得分立。探矿权人申请采矿权且申请的矿区范围内涉及多个矿种的,应当按评审备案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主矿中和共伴生矿种划定矿区范围,并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限制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应当依据经评审备案的储量评审意见提出申请。第三类矿产的采矿权不允许变更开采矿种,变更为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矿种的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宏观调控规定和开采总量控制要求,并须经专家论证通过、公示无异议。禁止在规划划定的禁止开采区内进行采矿活动,禁止在禁止开采区内新建矿山;禁止开采区内已有矿山,由当地政府制定关闭退出计划,依法有序退出。对于新建(改扩建)矿山,必须符合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的要求;对于不实行改扩建的已有矿山,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和有偿延续年限,实施正常延续。根据资源赋存和选冶加工利用实际,新建、改扩建开采矿山应满足和达到批准的矿山设计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要求。生产矿山要限期达到规定的资源利用率水平。新建、改扩建矿山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