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之道ppt课件.pptx_第1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之道ppt课件.pptx_第2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之道ppt课件.pptx_第3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之道ppt课件.pptx_第4页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之道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 1 第一章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2 一 沟通缺位的三个误区 一 忽视沟通 二 过度自卑 三 过度自信 3 一 忽视沟通1 有利于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效果2 有助于解决幼儿园成长中遇到的麻烦3 是对 可怜天下父母心 的理解与宽慰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 4 二 过度自卑1 拓展知识范畴 树立幼儿教育的专业自信2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早期教育观念3 挖掘高学历家长的教育资源 5 三 过度自信1 克服经验优越感带来的自负心理2 以平和的态度与家长沟通3 沟通不仅要说 更要倾听4 定期收集家长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6 二 沟通到位的三个目标 一 理解 二 信任 三 合作 7 一 理解1 相互理解是家园沟通的第一个目标2 理解偏差是站位视角差异造成的3 相互理解需要教师先接纳再引导 8 二 信任1 信任需要理解 但理解不等于信任2 理解侧重理解沟通 信任侧重情感交流3 孩子对教师的热爱情感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 9 三 合作1 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合作2 每个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同 教师需要因人而异3 合作是家园沟通最理想的目标 10 第二章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11 一 与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一 当代年轻妈妈的特点1 以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主体2 涌现出很多 网络达人 3 有追求个性化育儿的倾向4 与祖辈家长的教养观念与方法明显不一致5 与保姆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二 与年轻妈妈沟通的侧重点1 建立平等 开放 智慧的沟通交流关系2 坚持主流教育思想 积极引导非主流教育观念3 引导年轻妈妈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4 提醒妈妈与祖辈家长平等地探讨教养观念与方法 12 二 与爸爸沟通的侧重点 一 当代爸爸群体的主要类型1 不管型爸爸2 严管型爸爸3 溺爱型爸爸4 伙伴型爸爸 二 与年轻爸爸沟通的侧重点1 向不管型爸爸宣传父亲参与早教的意义 1 父亲的教育要用心 2 父爱的榜样力量 3 尽量来园接送孩子 参加幼儿园的活动2 帮助严管型爸爸树立亲和的父亲形象 13 二 与爸爸沟通的侧重点3 帮助溺爱型爸爸尊重儿童的独立性 1 放纵孩子 2 对孩子百依百顺 3 祈求哄劝孩子 4 对孩子过度保护 5 偏袒孩子4 让伙伴型爸爸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 组织班级家长参与 我是一个好爸爸 的征文活动 2 利用多媒体宣传伙伴型爸爸与孩子的亲子游戏 3 专门设计父亲参与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14 三 与祖辈家长沟通的侧重点 一 祖辈家长代养孩子的三大特点1 给家庭和孩子带来很多益处2 隔代教养的矛盾比较突出3 在教育上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二 与祖辈家长沟通的侧重点1 向祖辈家长宣传 生活即教育 的教养观念2 传授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具体操作方法 1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 2 经常启发孩子 试一试 想一想 3 家长做一半 为孩子留一半 4 勤快的家长有时要巧妙地装懒3 为祖辈家长开设 隔代养育聊吧 拓展他们的教育视野 15 四 与保姆沟通的侧重点 一 当代保姆的三大特点1 文化与学历水平有限 教育孩子不自信2 健康与安全责任压力大 教育意识薄弱3 知识经验不足 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二 与保姆沟通的侧重点1 树立与保姆的沟通责任意识2 尊重保姆 增强保姆的自尊心与自信心3 帮助保姆履行 代理家长 的角色4 提高保姆的阅读水平 帮助保姆增长育儿知识5 为保姆传授生活中的教育小窍门 16 第三章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 17 一 与敏感多疑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开导家长学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2 指导家长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3 给家长示范帮助孩子放松的方法4 提醒家长不要连续不断的追问孩子 18 二 与攀比好强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喜欢模仿与比较的心理2 号召家长共建朴实平易的班风班貌3 提醒家长不要流露攀比好强的言行 19 三 与孩子气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与祖辈家长沟通 请他们帮助年轻父母成长2 与老教师沟通 请他们直言提醒年轻父母3 与孩子沟通 请他们教爸爸妈妈学儿歌4 班级举行 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使命 等专题征文与交流活动 20 四 与容易冲动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平时经常向家长说说孩子撒谎的事情2 借孩子之力平息家长的冲动情绪3 与孩子的另一位家长的坦诚交流 21 五 与不识大体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直接拒绝与暂缓之计相结合2 了解并帮助家长打消顾虑3 通过孩子引导家长识大体4 教师平时待人处事要公平 22 六 与钻牛角尖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倾听家长的描述 梳理关键知识点2 勤于利用周边资源 提高专业沟通能力3 把向家长推荐的教育方法理论化 23 第四章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 24 一 与从事经商活动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基本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为沟通预热并营造放松的沟通氛围2 提醒家长生意再忙也不要忘记孩子的教育3 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孩子对金钱的需求 25 二 与从事管理类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基本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指导家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管教孩子2 提醒家长善言管理自己的情绪 不把消极情绪带回家3 发掘家长利用量化管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有益健康 26 三 与外来打工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基本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不但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 还要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2 帮助家长改善自己的言行与习惯 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3 发现和培养 家长老师 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与潜力 27 四 与全职在家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基本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尊重家长的选择 对家长全职照看孩子持鼓励态度2 提醒家长教育孩子不要率性而为 应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成长规律3 发展全职家长做家长志愿者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28 五 与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基本特点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平时多关注中外教育信息 为沟通储备知识2 倾听个别家长的建议 恰如其分地提供服务3 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 不直接与家长争辩观念的对错 29 第五章与存在教养误区的家长沟通 30 一 与包办代替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包办代替的主要原因 二 分析包办代替的表现形式1 在饮食上包办代替 吃流食 吃碎菜 吃烂饭 不用孩子动牙2 在行动上包办代替 一出门就抱 就坐车 不用孩子动脚3 在语言上包办代替 一个眼神或动作 家长即心领神会 不用孩子动口4 在思维上包办代替 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帮助 不用孩子动脑5 在情绪上包办代替 孩子一不高兴就满足 不用孩子动心 31 一 与包办代替的家长沟通 三 避免包办代替的策略1 鼓励孩子动手做 宽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2 经常启发孩子 试一试 想一想 3 家长做一半 为孩子留一半 32 二 与崇尚孩子自由的家长沟通 一 了解家长的认识误区 二 与家长沟通的策略1 引导家长相互尊重 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2 与家长就事论事 避免在抽象观念上争论3 知道家长与孩子建立起权威型亲子关系 33 三 与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沟通 一 分析过度关注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二 走出过度关注的误区1 想家长阐述幼儿教师关注孩子的特点2 培养孩子乐于为他人喝彩 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3 正面鼓励孩子 不要一味的哄劝孩子4 不助长孩子增强好胜 唯我独尊的心理 34 四 与过度忽视孩子的家长沟通 一 分析过度忽视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二 提供关注孩子的策略1 教师与家长用相互传达的方式给与孩子积极的关注2 家长饶有兴趣地倾听或询问孩子 鼓励孩子讲述幼儿园发生的事3 通过关注孩子的表情来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35 五 与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的家长沟通 一 帮助家长意识到有威信才有教育 二 为家长建立威信出谋划策1 对孩子讲威信 许诺要量力而行2 柔中带刚地执行已经确定的规则3 严厉与惩罚不能带来真正的威信4 别让孩子 吃掉 家长的威信 36 六 对过度表扬孩子的家长沟通 一 向家长分析过度表扬孩子的隐患 二 指导家长调整教育策略1 表扬要具体 不宜空洞地泛泛而谈2 表扬要针对孩子的努力 不宜随意夸大其词3 以精神鼓励为主 不宜总是物质奖励4 小心迁就和妥协是对孩子所犯错误的无言支持 37 七 与过度批评和惩罚孩子的家长沟通 一 向家长分析过度批评和惩罚的隐患1 胆怯2 孤僻3 固执4 叛逆 二 指导家长调整教育策略 1 家长在批评和惩罚孩子之前先控制自己的情绪2 用温和而坚定 严肃而不严厉的态度要求孩子3 帮助家长调整与孩子交流的语气与句式4 教育孩子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以批评和惩戒为辅 38 第七章与不同年龄幼儿的家长沟通 39 一 与亲子班幼儿的家长沟通1 向家长阐明早教班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 2 帮助家长解决孩子不跟老师学习的烦恼3 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在早教班怯生胆小的烦恼4 提醒家长从三个方面做好入园准备5 为家长剖析幼儿入园的普适年龄 40 二 与小 托班幼儿的家长沟通1 提醒家长放松心态 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1 铺垫分离的心理经验 2 带领孩子正视分离 3 让孩子带上心爱的小物件到幼儿园 4 避免消极心理暗示2 鼓励家长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让孩子在锻炼中成长 3 告诉家长孩子入园后生病不可怕 要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4 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做到 快乐起床不迟到 提高孩子的出勤率 5 告诉家长孩子出手打人有原因 帮助孩子学会交往是关键 41 三 与中班幼儿的家长沟通1 鼓励亲子运动 促进幼儿体质的全面发展 2 尝试家务劳动 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动手能力 3 支持同伴交往 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4 改善教养方式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5 优化亲子关系 锻炼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2 四 与大班幼儿的家长沟通1 提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