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升中语文 模拟考试(附答案)下学期.doc_第1页
广东省 升中语文 模拟考试(附答案)下学期.doc_第2页
广东省 升中语文 模拟考试(附答案)下学期.doc_第3页
广东省 升中语文 模拟考试(附答案)下学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 室 号准考证号姓 名县 区学 校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2006年广东省 模拟考试座位号语 文 试 题题号卷面分一(1-5)二(6-12)三四(22)附加题合计(13-16)(17-21)得分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学校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一、基础整合(1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汲取j 亘古gn 玷污din B、畸形j 粗犷kung 伫立chC、起哄hng 反省xng 停滞zh D、铸造zh 咫尺zh 轶事y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错别字应改为: (2分)A、博览群书、杳无音讯、淋漓尽致 B、诲人不倦、瓜熟蒂落、面面相觑C、三顾茅庐、漫不经心;良莠不齐 D、鱼目混珠、穿流不息、无动于衷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请在病句上直接修改。(2分)A、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有着悲观色彩。 B、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焦点。 C、“出乎意料”这四个字成为当前不少金融机构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反映。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交通部门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4、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分)答: 5、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转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4分)西游记: 水浒转: 二、古诗文阅读 (22分)6、默写古诗文。(10分)长风破浪会有时, 。(1分)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 1分)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2分) 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中句 , 。(2分) 为亲友送行,如果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会显得伤感;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 , 。”来表达互相慰勉之情。(2分)续写李商隐无题一诗。(2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 。7、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 (2分) A、香远益清/曾益其所不能。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答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温故而知新西出阳关无故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8一12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惑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 。9、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2分)答: 10、孟子在文中第一段阐明了怎样的观点?请对这观点作简要评析。(2分)答: 1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2、为本文作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一则道理论据。(2分)(1) (2) 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一16题。(14分) 学会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这就并不是什奇怪的事情了。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呜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13在第段末尾,作者写道: “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在生活和生命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对谁感恩?(4分)答:面对生活: 面对生命: 14从本文可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之所以不懂得感恩,是因为 。(2分)15阅读文章第段,请将本段的中心句摘录下来: 。(2分)请你为这一观点再提供一个事实论据 。(2分)16、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不懂得感恩”。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接着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就这一话题!说说你的真心话,50字左右。(4分) 材料1 在前不久举行的“楚才杯”作文竞赛中,4200多名考生有近3000名讲述了自己被妈妈逼着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的“悲惨遭遇”。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妈妈是“如来佛”,是“变色龙”,是“母老虎”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A6) 材料2 一位农村孩子罗某在离家出走前给父母留言:“爸爸,您虽然对我很好,但我丝毫未察觉,因为您限制了我的自由。我在家里,什么都不敢做,仿佛这不是我的家一样,我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反而觉得有些陌生了” (摘自南国早报2005年6月11日24版) 材料3 有的家长指出:“放过母亲们,与其谴责妈妈,不如更多地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激,学会体谅,学会承担责任。”更多的妈妈则寄希望于将来孩子长大懂事后明妈妈是为了他们好。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A6)答: 准考证号姓 名县 区学 校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7一21题(18分)千姿百态花烂漫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姑娘栽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能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婀娜苗条,有的威武豪爽,有的文质彬彬,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风采翩翩。白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丰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看未尽,比喻语难为”。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其红装嫣态,分外妖娆。怪不得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万千种花有万千种颜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就有红、黄、紫、绿、白、暗紫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国,牡丹自取古被尊为“国色”,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性。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曰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主子”,把它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中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古人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香”,借兰花表达了对独立不阿品性的称道。陈毅同志有吟兰诗:“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倍受人们的称颂。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菊花傲霜斗雪、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花威武不屈的精神。在人们心中,花除了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叶、藕节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17、阅读第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3分) 答: 18、第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4分)(1)形态总体特点是: (2)色彩总体特点是: 19、第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3分)(1)兰 花: (2)水仙花: (3)荷 花: 20、本文的行文思路是:首先 , 其次 ,最后归纳小结,表达作者的心愿。(4分)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答: 四、作文(50分)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了,梳理自己的思绪时你难免会心潮起伏: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相助把自己难忘的经历及感悟倾诉出来吧。 请以“心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 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 字数不少于500字。252025=500密封线内不要答题600字2034=680附加题(10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乞 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郁离子捕鼠)(1)在对待猫的问题上,“其子”认为 ,“其父”的观点是 (2分)(2)本文告诉我一个什么道理?(2分)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的位置。(2分) 赵 人 患 鼠 乞 猫 于 中 山 中 山 人 予 之 猫 善 捕 鼠 及 鸡。2品诗写诗。(4分)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一些启发。请你以“蜡烛为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示例: 创作:雨 伞 蜡 烛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语文模拟试题答案一、基础整合1、B 2、D 川3、D 将“避免”删除4、即做法(意思对即可)5、符合题意符合对联要求即可二、古诗文阅读6、(1)直挂云帆济沧海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7 、A C 8、略9、不矛盾。(1分)义指正义道义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利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意思对即可) 矛盾。(意思对即可)10、观点:舍生取义。评析1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