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doc

矿井装载装置设计(液压与电控)【16张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通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8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36348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4-11-10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矿井 装载 装置 设计 液压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答辩 通过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购买原稿文件请充值后自助下载。

[全部文件] 那张截图中的文件为本资料所有内容,下载后即可获得。


预览截图请勿抄袭,原稿文件完整清晰,无水印,可编辑。

有疑问可以咨询QQ:414951605或1304139763

摘  要

目前国内矿井装载装置都是采用气压传动方式,虽然气压传动方式具有响应快、方便等优点,但普遍存在可靠性差等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集中气源,管路长,压力损失及泄漏量大;
(2)压力低,气动执行元件(气缸)结构尺寸大,不易布置;
(3)水份分离不净,冬季易产生管路冻结;
(4)定位精度低,动作稳定性差,传动冲击大,使设备寿命降低;
(5)噪声污染大。
装载装置是矿井运输环节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矿井装载装置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气压传动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其生产要求。高产、高效矿井对装载系统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装载量大、速度快,以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生产要求;
(2)装载闸门、箕斗箱和溜嘴应定位精确;
(3)发生停电事故时,闸门、溜嘴应回到初始位置,以便箕斗通过。
(4)工作冲击小,设备寿命长,工作安全可靠。
针对上述要求及气动式装载装置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PLC的电液控制方案,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这种控制方式能使装载装置满足现代化高效、高产矿井的生产需要。

关键词:矿井装载装置;液压系统;电控
ABSTRACT

Currently mine loading devices are used pneumatic drive, although the pressure drive mode with fast response, convenient advantages, but the prevailing poor reliability problem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
(1) the use of concentrated natural gas resources, pipeline length, pressure loss and leakage of a large quantity;
(2) low pressure, Pneumatic components (cylinder) structure size, which is difficult layout;
(3) water separation is not the net. Winter easily frozen pipes;
(4) low precision positioning, movements poor stability, transmission shocks, so that the equipment reduced life expectancy;
(5) noise pollution.
Mine loading device is the transport link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mine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 continues to improve, Mine loading of the device's ability and reliability, have set higher requirements using pneumatic drive mode has not far to meet their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High-yield, Mine right efficient loading system the cap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 loading, fast, and to meet the high-yield, high-efficiency coal production;
(2) loading gate, skip boxes and wandering mouth should be accurate positioning;
(3) an outage occurs, the doors, wandering mouth should return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in order to skip through.
(4) the impact of small, equipment longevity, safe and reliable.
In response to these requests and pneumatic loading devices exist, The paper introduces a PLC using the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is control enables loading device to meet modern efficient, high-yield mine production needs.

Keywords: mine loading device;hydraulic system;
目    录

1 绪论 1
1.1引言 1
1.2装卸载系统组成 1
1.2.1 矿井提升设备中的装卸载设备 2
1.2.2矿井装卸载工艺过程 5
1.3 装置组成 5
1.4 工作过程 5
1.5电控系统 5
1.5.1PLC在箕斗装卸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6
1.5.2系统的功能 7
1.5.3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7
1.5.4 PLC的故障诊断 8
1.5.5PLC在液压传动控制中的应用 8
1.5.6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 9
1.5.7 PLC系统的硬件设计 9
1.5.8 PLC的程序设计的方法 10
2 液压系统的设计 10
2.1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11
2.2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及速度负载分析 13
2.3液压系统图 14
2.4液压系统组成元件的选择和设计 16
3 液压缸的设计 17
3.1液压缸的设计 17
3.2闸门液压缸的设计 17
3.2.1闸门液压缸工作压力及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 17
3.2.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23
3.2.3液压缸缸盖厚度的确定 26
3.2.4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27
3.2.5液压缸缸体长度的确定 27
3.3溜嘴液压缸的设计 28
3.3.1溜嘴液压缸工作压力及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 28
3.3.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32
3.3.3液压缸缸盖厚度的确定 35
3.3.4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35
3.3.5液压缸缸体长度的确定 36
3.4液压缸结构的设计. 36
3.4.1缸体与缸盖的连接形式 37
3.4.2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形式 38
3.4.3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 39
3.4.4活塞及活塞杆处密封圈的选用 39
3.4.5液压缸的安装连接结构 40
3.4.6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41
4 液压泵站的设计与计算 44
4.1液压泵参数的计算与选型 44
4.1.1液压泵的概述 44
4.1.2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45
4.1.3液压泵的分类和选用 46
4.1.4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47
4.2电动机的参数计算与选型 49
5 液压辅件的选择 49
5.1蓄能器的选型 50
5.1.1蓄能器的计算与选型 50
5.1.2蓄能器的安装 51
5.2 过滤器的选型 51
5.3 油箱的选型与设计 53
5.3.1油箱的功用: 53
5.3.2油箱结构的设计 53
5.3.3油箱容积的确定 54
5.3.4油箱的尺寸 55
5.4 热交换器 56
5.5 管件的选择 58
5.6 密封装置 59
5.7液压控制阀的选择 60
5.7.1液压阀的原理与分类 60
5.7.2液压阀的参数与要求 60
5.7.3液压阀的选择 61
5.8 联轴器的选择 61
5.9 液压油的选用及维护 61
6 液压泵站的结构设计 63
6.1 泵站安装联接形式 64
6.2 液压泵站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 65
6.2.1 液压泵站的安装 65
6.2.2 液压泵站的调试 66
6.2.3 其它辅件的安装要求 67
6.2.4 液压泵站的使用与维护 68
6.2.5 液压泵站的故障诊断 71
结论 73
参考文献 74
翻译部分 76
英文原文 76
中文翻译 80
致谢 84

1 绪论
1.1引言
矿井提升装置是采矿业的重要设备,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矿井生产现代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提升机工作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提升设备及拖动控制系统也逐步趋于完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逐步应用于矿井提升设备中。特别是模  拟技术、微电子技术、微电脑技术在提升机控制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
矿井提升是矿山井下生产系统和地面工业广场相连接的枢纽,是矿山的运输的咽喉。因此提升设备在矿山生产的全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产的机械化和集中化,目前,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提升机的运行速度已达20-25 m/s,一次提升量达到 50 t,电机容量已超过 10000 KW,但其自动化程度不高,如果提升过程中出在故必然会造成停产,产生严重后果。
装载机提升能力是衡量整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提升能力不足是指在生产中或新产品性能试验、设计验证时,发现装载机不能将规定重量的载荷举升到规定高度。提升能力不足将影响整机性能的发挥,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必须进行改进,提高提升能力改进设计时,应考虑改动的部分越少越好,这样可尽量不影响装载机的其它性能且减少了工作量。
此外,矿井提升设备是一大型的综合机械——电气设备,其成本和耗电量比较高,所以在新矿井的设计和老矿井的改建设计中,必须要从新的角度来考滤。本设计结合机械——电气——液压系统,全自动化装载。
1.2装卸载系统组成
测元件主要是用于检测装置的运行状态。

图1-1  矿井提升系统安装示意图
1.2.1 矿井提升设备中的装卸载设备
目前国内矿井装卸载设备都是采用气压传动方式,虽然气压传动方式具有响应快、以空气作工作介质方便等优点,但更多得缺点使得气动式装卸载装置普遍存在工作能力低、可靠性差等问题,现场使用中,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集中气源,管路长,压力损失及泄漏量大;
(2)压力低,气动执行元件(气缸)结构尺寸大,不易布置;
(3)定位精度低,动作稳定性差,传动冲击大,使设备寿命降低;
(4)水份分离不净,冬季易产生管路冻结;
(5)噪声污染大。
装卸载装置是矿井运输环节得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矿井生产能力得不断提高,对矿井装卸载装置得工作能力和工作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气压传动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其生产要求。因此采用新型的传动方式,以提高转载卸装置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是当前矿山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产、高效矿井对装卸载装置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卸载量大、速度快,以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生产要求。
(2)装载闸门、箕斗箱 和溜嘴应定位精确;
(3)发生停电事故时,闸门、溜嘴应回到初始位置,以使箕斗通过。
针对气动式卸载装置存在的问题,结合毕业实习,根据矿井提升机卸载系统原理,采用液压工作方式设计一矿井提升机卸载液压系统。
从70年代开始,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微机控制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矿井提升机中。目前,国外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使整个拖动控制产生一次大的变革。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升工艺过程微机控制
在交流变频装置中,提升工艺大都采用微机控制。由于微机的功能强,使用灵活,运算速度快,监视显示易于实现,并具有诊断功能,这是采用模拟控制无法实现的。如AEG公司采用CP-80微机、ABB公司采用MWSTER-200和SIEMENS采用S5-150等微机实现的变频控制,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它们控制、监视、基准值预测以及模拟控制等组合在公共的微机控制总线上,组成静止变流器的传动控制,计算机实现速度及多个变量的调节。
2)提升行程的控制
      提升机的控制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位置控制,要保证提升容器在约定的地点准确停车,要求准确度高。采用微机控制,可通过采集各种传感信号,如转角脉冲变换、钢丝绳打滑、井筒位置、滚筒及钢丝绳磨损等消耗进行处理,计算储容器准确地位置而施以控制和保护,在罐笼提升时可实现无爬行提升,大大提高了提升能力。如AEG、ABB、SIEMENS等公司已采用32位微机来构成行程给定控制器。一般过程控制用微机不同时用作监视,行程控制也采用单独微机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提升过程监视
由于近代提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特别强调安全可靠性,所以提升过程监视与安全回路一样,是现代提升机控制的主要环节,提升过程采用微机主要完成如下参数的监视:提升过程中各工况参数监视;各主要设备运行监视;各传感器信号的监视。使各种故障在出现之前就得以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对个监视参数进行储存、保留或打印输出。甚至与上位机联网,合并于矿井监视系统中。
4)安全回路
安全回路是指提升机在出现机械、电气故障时控制提升机进入安全 护状态极为主要的环节。对不同故障一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大致分为一下几种情况:报警显示,如冷却器过高等;二次不能开车,如电机绕组过热、制动油过热等;立即进行电气制动,如停车终点设备出现故障时本次提升应尽快停下来;立即进行安全制动,如过卷、超速等。安全回路极为重要,它是保护的最后环节之一,英、德几家公司都采用两台PC微机构成安全回路,使安全回路具有完善的故障监视功能,无论


内容简介:
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姓 名:孙雁容 学 号: 21040228 学 院: 应用技术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设计题目: 矿井装载装置设计(液压与电控) 专 题: 指导教师: 姚 洪 职 称: 讲师 2008 年 06 月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机自041 学生姓名 孙雁容 任务下达日期: 年 月 日毕业设计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毕业设计题目:矿井装载装置设计(液压与电控)毕业设计专题题目: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采用液压工作方式与电控设计一矿井提升装载液压系统。主要参数:闸门油缸(一只):推力:11KN,拉力20.2KN,运行速度不小于0.25m/s,工作行程1m(倾斜安装,两端耳环连接)溜嘴油缸(一只):推力:7.4KN,拉力5.2KN,运行速度不小于0.1m/s,工作行程0.25m(倾斜安装,两端耳环连接)系统要求:(1)油缸工作顺序:溜嘴油缸伸出闸门油缸缩回闸门油缸伸出溜嘴油缸缩回(2)每个工作循环周期约210连续工作(3)停电时,闸门自动关闭(闸门油缸伸出),溜嘴缩回(溜嘴油缸缩回)(4)液压系统的确定、完成泵站总体装配图设计;(5)泵、液压元件选型、主阀块油箱设计。(6)完成主要零部件设计;(7)设计系统电气控制图;(8)编写完成整机设计计算说明书;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答 辩 情 况提 出 问 题回 答 问 题正 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摘 要目前国内矿井装载装置都是采用气压传动方式,虽然气压传动方式具有响应快、方便等优点,但普遍存在可靠性差等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集中气源,管路长,压力损失及泄漏量大;(2)压力低,气动执行元件(气缸)结构尺寸大,不易布置;(3)水份分离不净,冬季易产生管路冻结;(4)定位精度低,动作稳定性差,传动冲击大,使设备寿命降低;(5)噪声污染大。装载装置是矿井运输环节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矿井装载装置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气压传动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其生产要求。高产、高效矿井对装载系统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装载量大、速度快,以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生产要求;(2)装载闸门、箕斗箱和溜嘴应定位精确;(3)发生停电事故时,闸门、溜嘴应回到初始位置,以便箕斗通过。(4)工作冲击小,设备寿命长,工作安全可靠。针对上述要求及气动式装载装置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PLC的电液控制方案,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这种控制方式能使装载装置满足现代化高效、高产矿井的生产需要。关键词:矿井装载装置;液压系统;电控ABSTRACTCurrently mine loading devices are used pneumatic drive, although the pressure drive mode with fast response, convenient advantages, but the prevailing poor reliability problem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use of concentrated natural gas resources, pipeline length, pressure loss and leakage of a large quantity; (2) low pressure, Pneumatic components (cylinder) structure size, which is difficult layout; (3) water separation is not the net. Winter easily frozen pipes; (4) low precision positioning, movements poor stability, transmission shocks, so that the equipment reduced life expectancy; (5) noise pollution. Mine loading device is the transport link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mine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 continues to improve, Mine loading of the devices ability and reliability, have set higher requirements using pneumatic drive mode has not far to meet their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High-yield, Mine right efficient loading system the cap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 loading, fast, and to meet the high-yield, high-efficiency coal production; (2) loading gate, skip boxes and wandering mouth should be accurate positioning; (3) an outage occurs, the doors, wandering mouth should return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in order to skip through.(4) the impact of small, equipment longevity, safe and reliable. In response to these requests and pneumatic loading devices exist, The paper introduces a PLC using the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is control enables loading device to meet modern efficient, high-yield mine production needs. Keywords: mine loading device;hydraulic system;目 录1 绪论11.1引言11.2装卸载系统组成11.2.1 矿井提升设备中的装卸载设备21.2.2矿井装卸载工艺过程51.3 装置组成51.4 工作过程51.5电控系统51.5.1PLC在箕斗装卸自动控制中的应用61.5.2系统的功能71.5.3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71.5.4 PLC的故障诊断81.5.5PLC在液压传动控制中的应用81.5.6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91.5.7 PLC系统的硬件设计91.5.8 PLC的程序设计的方法102 液压系统的设计102.1液压系统方案设计112.2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及速度负载分析132.3液压系统图142.4液压系统组成元件的选择和设计163 液压缸的设计173.1液压缸的设计173.2闸门液压缸的设计173.2.1闸门液压缸工作压力及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173.2.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233.2.3液压缸缸盖厚度的确定263.2.4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273.2.5液压缸缸体长度的确定273.3溜嘴液压缸的设计283.3.1溜嘴液压缸工作压力及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283.3.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323.3.3液压缸缸盖厚度的确定353.3.4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353.3.5液压缸缸体长度的确定363.4液压缸结构的设计.363.4.1缸体与缸盖的连接形式373.4.2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形式383.4.3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393.4.4活塞及活塞杆处密封圈的选用393.4.5液压缸的安装连接结构403.4.6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和技术要求414 液压泵站的设计与计算444.1液压泵参数的计算与选型444.1.1液压泵的概述444.1.2液压泵的工作原理454.1.3液压泵的分类和选用464.1.4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474.2电动机的参数计算与选型495 液压辅件的选择495.1蓄能器的选型505.1.1蓄能器的计算与选型505.1.2蓄能器的安装515.2 过滤器的选型515.3 油箱的选型与设计535.3.1油箱的功用:535.3.2油箱结构的设计535.3.3油箱容积的确定545.3.4油箱的尺寸555.4 热交换器565.5 管件的选择585.6 密封装置595.7液压控制阀的选择605.7.1液压阀的原理与分类605.7.2液压阀的参数与要求605.7.3液压阀的选择615.8 联轴器的选择615.9 液压油的选用及维护616 液压泵站的结构设计636.1 泵站安装联接形式646.2 液压泵站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656.2.1 液压泵站的安装656.2.2 液压泵站的调试666.2.3 其它辅件的安装要求676.2.4 液压泵站的使用与维护686.2.5 液压泵站的故障诊断71结论73参考文献74翻译部分76英文原文76中文翻译80致谢84编号:( )字 号本科生毕业设计矿井装载装置设计(液压与电控) 孙雁容 21040228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04-1班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八年六月 中国矿业大学2008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87页1 绪论1.1引言矿井提升装置是采矿业的重要设备,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矿井生产现代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提升机工作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提升设备及拖动控制系统也逐步趋于完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逐步应用于矿井提升设备中。特别是模 拟技术、微电子技术、微电脑技术在提升机控制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矿井提升是矿山井下生产系统和地面工业广场相连接的枢纽,是矿山的运输的咽喉。因此提升设备在矿山生产的全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产的机械化和集中化,目前,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提升机的运行速度已达20-25 m/s,一次提升量达到 50 t,电机容量已超过 10000 KW,但其自动化程度不高,如果提升过程中出在故必然会造成停产,产生严重后果。装载机提升能力是衡量整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提升能力不足是指在生产中或新产品性能试验、设计验证时,发现装载机不能将规定重量的载荷举升到规定高度。提升能力不足将影响整机性能的发挥,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必须进行改进,提高提升能力改进设计时,应考虑改动的部分越少越好,这样可尽量不影响装载机的其它性能且减少了工作量。此外,矿井提升设备是一大型的综合机械电气设备,其成本和耗电量比较高,所以在新矿井的设计和老矿井的改建设计中,必须要从新的角度来考滤。本设计结合机械电气液压系统,全自动化装载。1.2装卸载系统组成测元件主要是用于检测装置的运行状态。图1-1 矿井提升系统安装示意图1.2.1 矿井提升设备中的装卸载设备目前国内矿井装卸载设备都是采用气压传动方式,虽然气压传动方式具有响应快、以空气作工作介质方便等优点,但更多得缺点使得气动式装卸载装置普遍存在工作能力低、可靠性差等问题,现场使用中,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集中气源,管路长,压力损失及泄漏量大;(2)压力低,气动执行元件(气缸)结构尺寸大,不易布置;(3)定位精度低,动作稳定性差,传动冲击大,使设备寿命降低;(4)水份分离不净,冬季易产生管路冻结;(5)噪声污染大。装卸载装置是矿井运输环节得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矿井生产能力得不断提高,对矿井装卸载装置得工作能力和工作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气压传动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其生产要求。因此采用新型的传动方式,以提高转载卸装置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是当前矿山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高产、高效矿井对装卸载装置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装卸载量大、速度快,以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生产要求。(2)装载闸门、箕斗箱 和溜嘴应定位精确;(3)发生停电事故时,闸门、溜嘴应回到初始位置,以使箕斗通过。针对气动式卸载装置存在的问题,结合毕业实习,根据矿井提升机卸载系统原理,采用液压工作方式设计一矿井提升机卸载液压系统。从70年代开始,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微机控制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矿井提升机中。目前,国外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使整个拖动控制产生一次大的变革。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提升工艺过程微机控制在交流变频装置中,提升工艺大都采用微机控制。由于微机的功能强,使用灵活,运算速度快,监视显示易于实现,并具有诊断功能,这是采用模拟控制无法实现的。如AEG公司采用CP-80微机、ABB公司采用MWSTER-200和SIEMENS采用S5-150等微机实现的变频控制,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它们控制、监视、基准值预测以及模拟控制等组合在公共的微机控制总线上,组成静止变流器的传动控制,计算机实现速度及多个变量的调节。2) 提升行程的控制 提升机的控制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位置控制,要保证提升容器在约定的地点准确停车,要求准确度高。采用微机控制,可通过采集各种传感信号,如转角脉冲变换、钢丝绳打滑、井筒位置、滚筒及钢丝绳磨损等消耗进行处理,计算储容器准确地位置而施以控制和保护,在罐笼提升时可实现无爬行提升,大大提高了提升能力。如AEG、ABB、SIEMENS等公司已采用32位微机来构成行程给定控制器。一般过程控制用微机不同时用作监视,行程控制也采用单独微机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3) 提升过程监视由于近代提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特别强调安全可靠性,所以提升过程监视与安全回路一样,是现代提升机控制的主要环节,提升过程采用微机主要完成如下参数的监视:提升过程中各工况参数监视;各主要设备运行监视;各传感器信号的监视。使各种故障在出现之前就得以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对个监视参数进行储存、保留或打印输出。甚至与上位机联网,合并于矿井监视系统中。4) 安全回路安全回路是指提升机在出现机械、电气故障时控制提升机进入安全 护状态极为主要的环节。对不同故障一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大致分为一下几种情况:报警显示,如冷却器过高等;二次不能开车,如电机绕组过热、制动油过热等;立即进行电气制动,如停车终点设备出现故障时本次提升应尽快停下来;立即进行安全制动,如过卷、超速等。安全回路极为重要,它是保护的最后环节之一,英、德几家公司都采用两台PC微机构成安全回路,使安全回路具有完善的故障监视功能,无论是提升机还是安全回路本身出现故障时都准确实施安全制动。5) 刹车特性的控制和监视刹车控制系统除姚保证可靠地完成制动和安全制动外,还要完成对液压站的控制以及各环节参数的监视,其技术要求与安全回路相似。如西门子公司采用两套可编程序控制器(PC)的双重控制与保护系统。6)全数字化系统高速控制德国AEG公司的Tyrak(16位机)系统都已应用于提升机上。全数字化系统具有硬件结构单一、参数稳定且调整方便,可方便地与上位机联网等优点。当然此类系统要求维护人员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计算机知识。(4)内装式提升机AEG公司生产的内装式提升机,将提升主电机与滚筒合为一体,转子固定,转动的定子充当滚筒,使机构大为简化,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低。(5)直线电机驱动矿井提升机最近国外提出了一种用于立井提升机的“矿井运输系统”,为直线电机在矿井提升中的应用开拓了崭新的途径。基本原理是将具有绕组结构的直线电机初级绕组间隔地布置在提升罐道中,它既是提升支撑系统,又是动力源。绕组由配电站供电,产生沿井筒方向的平移磁场。由永久磁铁组成的次级处于双边初级的中间并已导向轮沿提升罐道滚动,提升容器通过吊挂装置与次级相连接。采用同步直线电机变频调速方式达到提升要求。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井筒深度不受限制;提升系统大为简化,提升设备极少;减少了占地空间,不需要井塔。但系统还存在制动系统的重大技术问题,目前国外尚无报道。1.2.2矿井装卸载工艺过程矿井提升系统各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提升系统是周期性工作的,其工艺过程为,箕斗下放到装矿位,溜嘴油缸伸出,闸门油缸缩回打开闸门,矿石从计量斗通过闸门借助溜嘴进入箕斗,装满箕斗后,闸门油缸伸出关闭闸门,然后溜嘴油缸缩回。接近开关14用来控制闸门油缸和溜嘴油缸的伸缩位置。箕斗提升到达井口,由卸载油缸拉动箕斗,使箕斗旋转,到位后分配小车油缸伸出,箕斗打开卸料。卸料结束后,分配小车油缸缩回,之后卸载油缸伸出使箕斗归位以便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接近开关5和6用于控制分配小车油缸的位置,接近开关7和8用于控制箕斗旋转时的定位。1.3 装置组成矿井装卸载装置包括两部分:装载装置和卸载装置。本次主要研究装载装置液压系统,系统主要由执行元件(闸门油缸、溜嘴油缸),液压油源,控制阀组,系统工况监测元件(温度传感器、压力继电器、滤油器发讯装置和压力表)等组成。1.4 工作过程装载装置在输送生产线上循环动作,一个工作周期内的工况顺序为:(1)箕斗箱下放,当接近开关检测斗箱到位后,溜嘴油缸伸出;(2)到位后,闸门油缸缩回打开闸门,打开料舱门使矿料从料舱通过闸门借助溜嘴进入箕斗箱;(3)由定量秤检测物料重量,满足要求后,油缸伸出关闭闸门,到位后,缩回溜嘴油缸,箕斗上提到井口卸载,接着箕斗下放,进入下一周期。1.5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是整个装置的控制核心,负责装置与 外部系统的通讯,控制油缸的动作并具有检测系统 本身故障的功能。系统组成如图 1-2 所示。工作前由中控室发出准备信号,由控制器先控制泵站将蓄能器充液,达到压力后使泵泻荷,并发出装载装置准备完毕信号,当收到箕斗接近开关的信号后,依次控制溜嘴油缸伸出,闸门油缸缩回,并发信号给料舱控制器下料,当称重传感器发出信号后,控制器首先发信号给料舱控制器停止下料,然后依次控制闸门油缸伸出、溜嘴油缸缩回,油缸到位后,控制油泵给蓄能器供液,达到压力后压力继电器动作使泵站卸荷等待下一周期。为了满足现场要求,当系统停电时要保证溜嘴油缸全部缩回、闸门油缸全部伸出。在电控系统中还采用了备用电瓶,并可检测电瓶电压。停电后,靠复位开关切换供电线路,由电瓶对电磁铁供电,使溜嘴和闸门归位,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图 1-2 电控系统框图1.5.1PLC在箕斗装卸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主井箕斗装卸载设备自动控制式为实现煤矿主井提升自动化而设计的PLC微机控制设备,它既可实现主井箕斗装卸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又可模拟显示其工艺过程,以监视装卸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进行故障诊断检测,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PLC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性可靠,通用性、灵活性强,能很方便的实现多种复杂的自动工作循环,使用简单,编程方便,还可实现控制的可视化。其软件实现了模块化,硬件实现了积木化,便于改进,扩展和维修,其井下设备为防爆型,能适应煤矿的要求。1.5.2系统的功能(1)保证箕斗装卸载系统的设备按规定的程序运行,并根据状态的设备运行情况自动发出开、停提升机指令。(2)设备运行状态载井下集控的模拟屏上均有信号显示,可监视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当装卸设备发生故障时,能根据故障性质发出停止设别运转的指令,并报警显示故障设备的代号。还有自动计数、显示功能和天神级方向断电记忆显示功能。(3)具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载井下集控台上可集中手动控制各设备的工作。(4)配有通讯接口,可实现与矿井调度管理微机的联网。1.5.3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系统主要由模拟显示柜、井下集控台防爆控制箱、卸载信号箱及各种传感器组成。(1)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入用来接收装卸系统各部分的状态信号,这些信号由位置传感器或状态接触点通过电缆送到PLC的输入端,PLC对这些信号进行采集处理,输出指控指令,在开关量输入信号中,单向状态信号以高电位表示“1”,低电位表示“0”,而双向状态信号,高电位表示启动,低电位表示停止,以上电信号均由无源触点提供。PLC系统提供一个单独的与主机电源隔离的电源,信号通过触点返回到各开关输入端,每个输入端都有对应的信号指示灯。(2)开关量输出 开关量输出式用来驱动箕斗装卸系统的执行机构。(3)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PLC实现装卸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式根据主井装卸系统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用PLC的梯形图语言编制用户软件,以实现装卸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软件采用循环顺序控制的程序。系统启动后,首先初始化各个状态,容纳后,对各开关量输入进行采集、运算和处理,再输给驱动电控,以控制带式输送机和装卸载设备。1.5.4 PLC的故障诊断为了延长系统的有效寿命,就要知道那些部分容易出现故障,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系统故障主要分为外部故障和内部故障两类,外部故障指系统与实际过程相连的传感器、检测开关、执行机构和负载等外部设备的故障。外部设备发生故障,直接影响系统饿控制功能,这类故障一般是由本身的质量和寿命所致。内部故障指PLC本身的故障。一般来说,PLC本省的故障率很低,可靠性远远高于外部设备的可靠性,根据现场经验,PLC系统的故障诊断大致分为以下几步:(1)是否使用不当引起的故障。常见的使用不当包括供电电源错误、端子接线错误、模板安装错误等。(2)如果不是使用故障,则可能式偶然性故障或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所引发的故障。对这类故障故按PLC控制系统的故障分布依次检查判断故障。首先检查与实际过程相连的传感器、检测开关、执行机构和负载是否有故障;然后检查I/O接口模板是否有故障;最后检查CPU是否有故障。(3)在检查PLC本身故障时,可参考各种控制元件指示灯。(4)采取上述步骤还查不出故障部位和原因,则可能式系统设计的错误,此时要重新检查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另外,在PLC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中,井下信号工应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护,当装载过程出现特殊情况时,可按下装载急停按钮,整个装载部分设备将全部停止工作,等到故障处理完后,装载方式转换到点动工作方式,继续完成剩下的部分。在箕斗到位后,再恢复系统自动控制的工作方式。(5)PLC式通过传感器、限位开关等对外部设备进行监控的,一旦传感器元件失灵或误动作,PLC也将进行误动或不动作,此时单单通过控制台显示屏是观察不到设备实际运行状态的,要求信号工要经常巡查工作现场,或监听设备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1.5.5PLC在液压传动控制中的应用 液压传动式研究以液体为传动介质来实现各种机械传动与控制的技术,几乎应用于机械运动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液压技术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液压工业已成为影响机械工业和扩大机电产品国际交往的瓶颈产业,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式我国液压技术研究和制造和创造所面临的迫切的任务,液压传动的控制经历了继电器控制、无触点逻辑控制、卫星计算机控制以及现在的PLC控制等阶段,PLC式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设备,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器逻辑控制概念有机结合的产物。1.5.6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 液压传动系统一般含有一个或几个基本的液压回路,包括控制执行元件运动速度的速度控制回路,控制液压系统全部或局部压力的压力控制回路,用来控制液压缸运动方式的换向回路等。功能复杂的液压传动系统油多个不同功能的基本液压回路组成,这些回路的传动系统实现了机械设备所需要的各种运动及控制功能。通过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和特点进行分析,液压传动系统控制的任何一各运动几乎都是按顺序步骤进行的,工作部件主要为液压缸,他们的工作过程按预定的逻辑关系实现,运动状态的改变靠转换信号。信号主要来源于按钮开关、行程限位开关、压力控制开关以及温度、压力等参数变化。这些输入的信号可通过PLC逻辑运算转化为控制液压换向阀电磁铁线圈的输出信号。1.5.7 PLC系统的硬件设计PLC系统可以用上位机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主要式控制液压系统完成基本的动作-液压缸的自由进退,从而实现动力滑台的进给运动。总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是:上位机用力控组态软件做人机画面,实现各种控制的可视化;下位机用PLC实现电磁换向阀的控制,如图1-3所示图1-3 液压控制系统PLC控制原理图从上图可以看出,PLC选择是否合适非常重要。在选择PLC时,首先要分析液压系统运动过程、设计功能以及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明确输入、输出信号的对应关系和数量,选择与之相适应的PLC.1.5.8 PLC的程序设计的方法常用PLC程序设计有经验设计法、功能设计表图法、分解设计法等。虽然不同方法设计出的程序控制效果是一样的,dan 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以选择合适的方法。 经验设计法设计PLC程序:经验设计法是利用传统机电器电气系统的设计概念,即在一些典型程序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对象的实际的要求,不断修改、完善程序。有时需多次反复修改后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常用于简单的液压系统。 功能表图设计PLC程序:该方法首先式绘制功能表图,然后再将其转化为PLC程序,一个功能表图由工步、转换、用以连接和转换的外部接线图。将液压系统的工作顺序划分为步,并确定各步之间的转换的条件,当满足进入下一步的转换条件的输入信号出现时即标志这一步的结束和下一步的开始。在步内,输出状态保持不变,当本步的转换条件成立时,上一个运行状态结束,下一个运行状态开始。这种方法有章可寻,设计出的程序较规范,但对简单的液压系统的程序设计显得有点繁琐。一般用于较复杂的液压系统。 分析设计法设计PLC程序:任何复杂的控制系统都可将其拆分成独立的、相对简单的基本回路单元,可先针对独立的基本回路编程,然后分析其运动顺序的关系,根据输入信号与执行元件的逻辑关系,用输入和输出新华区奥将各独立回路连成一个整体。该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经验设计法的性质,对复杂的液压系统适用。2 液压系统的设计液压系统设计作为液压主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必须满足主机工作循环所需的全部技术要求,且静动态性能好、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寿命长、经济性好、使用维护方便。为此,要明确与液压系统有关的主机参数的确定原则,要与主机的总体设计(包括机械、电气设计)综合考虑,做到机、电、液相互配合,保证整机的性能最好。液压系统设计的步骤一般是:1) 明确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进行负载特性分析。2) 设计液压系统方案。3) 计算液压系统主要参数。4) 绘制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5) 选择液压元件。6)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7) 液压装置结构设计。8)绘制工作图,编制文件,并提出电气系统设计任务书。液压系统设计作为液压主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必须满足工作需要的全部技术要求,且静动态性能好、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寿命长、经济性好、使用维护方便。2.1液压系统方案设计1.确定回路方式选用开式回路,即执行元件的排油回油箱,油液经过沉淀、冷却后再进入液压泵的进口。行走机械和航空航天液压装置为减少体积和重量可选择闭式回路,即执行元件的排油直接进入液压泵的进口。本设计选用开式回路。2.选用液压油液设计液压系统选用矿油型液压油作工作介质,其中室内设备多选用汽轮机油和普通液压油,室外设备则选用抗磨液压油或低凝液压油,航空液压系统多选用航空液压油。对某些高温设备或井下液压系统,应选用难燃介质,如膦酸酯液、水一乙二醇、乳化液。液压油液选定后,设计和选择液压元件时应考虑其相容性。本系统属于普通液压系统,故选用矿油型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3初定系统压力液压系统的压力与液压设备工作环境、精度要求等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由的选取。适当提高压力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提高响应速度、加大输出力、提高功率密度和管流速度,并且不容易发生执行器低速爬行现象,所以,系统压力有提高的趋势,但液压系统的压力受到所用元件的限制,而且提高压力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元件寿命缩短,易于发生阀的卡阻及自激振荡,液压工作介质容易变质,内泄露加大,油温升高,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漏油。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参考值初步选定系统的工作压力p=13Mpa表2-1各类液压执行器常用的设计压力/Mpa主机类型设计压力机床精加工机床0.82半精加工机床35龙门刨床28拉床810农业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的辅助机构1016液压机、大中型挖掘机、中型机械20324 选择执行元件1) 若要求实现连续回转运动,选用液压马达。如果转速高于500,可直接选用告诉液压马达,如齿轮马达、双作用叶片马达或轴向柱塞马达;若转速低于500,可选用低速液压马达或告诉液压马达加机械减速装置,低速液压马达有单作用连杆型径向柱塞马达和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2) 要求往复摆动,可选用摆动液压缸或齿条活塞液压缸。3) 若要求实现直线运动,应选用活塞液压缸或柱塞液压缸。如果是双向工作进给,应选用双活塞杆液压缸;如果只要求一个方向工作、反向退回,应选用单活塞杆液压缸;如果负载力不与活塞杆轴线重合或缸径较大、行程较长,应选用柱塞缸,反向退回则采用其他方式。5 确定液压泵类型1) 系统压力,选用齿轮泵或双作用叶片泵;,选用柱塞泵。在该设计的液压系统中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良好工作,选用轴向柱塞泵。2) 若系统采用节流调速,选用定量泵,若系统要求高效节能,应选用变量泵。本系统属于一泵多缸的系统,而且执行元件不是同时工作,所以本系统中选用变量柱塞泵。3) 若液压系统有多个执行元件,且各工作循环所需流量相差很大,应选用多台泵供油,实现分级调速。6 选择调速方式1) 中小型液压设备特别是机床,一般选用定量泵节流调速。若设备对速度稳定性要求较高,则选用调速阀的节流调速回路。2) 如果设备原动机是内燃机,可采用定量泵变转速调速,同时用多路换向阀阀口实现微调。3) 采用变量泵调速,可以是手动变量调速,也可以是压力适应变量调速。在本系统中选用手动变量调速。7 确定调压方式1) 溢流阀旁接在液压泵出口,在进油和回油节流调速系统中为定压阀,保持系统工作压力恒定 ,其他场合为安全阀,限制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当液压系统在工作循环不同阶段的工作压力相差很大时,为节省能量消耗,应采用多级调压。2) 中低压系统为获得低于系统压力的二次压力可选用减压阀,大型高压系统宜选用单独的控制油源。3) 为了使执行元件不工作时液压泵在很小输出功率下工作,应采用卸载回路。4) 对垂直性负载应采用平衡回路,对垂直变负载则应采用限速锁,以保证重物平稳下落。8 选择换向回路1) 若液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应选用电动换向。此时各执行元件的顺序、互锁、联动等要求可由电气控制系统实现。2) 对行走机械,为工作可靠,一般选用手动换向。若执行元件较多,可选用多路换向阀。9 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液压基本回路确定以后,用一些辅助元件将其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液压系统。在组合回路时,尽可能多地去掉相同的多余元件,力求系统简单,元件数量、品种规格少。综合后的系统要能实现主机要求的各项功能,并且操作方便,工作安全可靠,动作平稳,调整维修方便。对于系统中的压力阀,应设置测压点,以便将压力阀调节到要求的数值,并可由测压点处压力表观察系统是否正常工作。2.2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及速度负载分析1. 使用要求主机对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是液压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设计液压系统前必须明确下列问题:1) 主机的用途、总体布局、对液压装置的位置及空间尺寸的限制。2) 主机的工艺流程、动作循环、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3) 主机对液压系统的工作方式及控制方式的要求。4) 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5) 经济性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2. 速度负载分析对主机工作过程中各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及负载规律进行分析的内容包括:2) 各执行远近无负载运动的最大速度(快进、快退速度)、有负载的工作速度(工进速度)范围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并绘制速度图()。3) 各执行元件的负载是单向负载还是双向负载、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正值负载还是与运动方向相同的负值负载、是恒定负载还是变负载,负载力的方向是否与液压缸活塞轴线重合,对复杂的液压系统需绘制复杂谱()。2.3液压系统图液压系统原理图由液压系统图,工艺循环顺序动作图表和元件明细表三部分组成。拟定液压系统图注意事项:(1) 不允许多余元件,使用的元件和电磁铁数越少越好。(2) 注意元件间的连锁关系,防止相互影响产生误动性。(3) 系统各主要部位的压力能够随时检测,压力表数目要少。(4) 按国家标准规定,元件符号按常态工况绘出,非标准元件用简练的结构示意图表达。装载装置中液压系统是主体执行单元,如图2-11. 手动变量泵 2.精过滤器 3,8.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 4.电磁溢流阀 5.截至阀 6.压力表 7,9.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10.单向节流阀 11.压力继电器 12.蓄能器 13.溜嘴油缸 14,闸门油缸 15,背压阀 16. 温度传感器 17.油箱图2-1 装载装置液压系统原理图 装载前,装载装置先将蓄能器充液达到压力后使泵泻荷,并发出装卸载装置准备完毕信号,然后整套装卸载装置按上述工作周期的顺序依次动作。蓄能器的作用一方面是当系统出现故障或停电时,起保护作用,使闸门油缸和溜嘴油缸归位(溜嘴油缸缩回,闸门油缸伸出),另一方面是由于溜嘴油缸和闸门油缸的缸径和速度相差较大,蓄能器起到辅助油源的作用,来降低油泵的排量和电机的功率。在工况间隔,即箕斗提升和下放的时候,泵向蓄能器充液,恢复到最初的就绪状态。由于流量大,速度快,所有的换向阀选用了大流量的插装阀作主阀,直流型电磁换向阀作先导阀,为了保证油缸伸出和缩回有相同的速度,采用了差动连接的方式,并由电瓶对电磁阀供电,当系统停电时换向阀也能正常工作。闸门油缸安装时存在超越负载,背压阀 15 防止油缸运行超速。油缸的速度可由变量泵的排量和蓄能器出口处的单向节流阀来调。采用插装阀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保证了整个矿井的产量。装载装置安装下,一个完整周期和相应工况电磁铁状态表如表22所示。表 2-2一个工作周期电磁铁工作状态表工况电磁铁状态1DT2DT3DT4DT5DT蓄能器充液-溜嘴液压缸伸出-+-闸门液压缸缩回-+-闸门液压缸伸出-+溜嘴液压缸缩回-+-系统泻荷+-系统停电-+-+“”为电磁铁得电,“”为电磁铁失电2.4液压系统组成元件的选择和设计 液压系统中的元件分为四大类,能量输入元件,例如液压泵;能量输出元件,例如液压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元件,例如各种控制阀;辅助元件,例如邮箱、管件、过滤器等。前三类元件直接参与系统的能量传递功能,辅助元件尽管不直接参与能量传递,却是保证和改善功能所必需的。 液压系统的组成元件包括标准元件和专用元件。在满足系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现有的标准液压元件,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自行设计液压元件。选择液压元件时一般应考虑以下问题。应用方面的问题:如主机的类型(工业设备、行走机械和航空航天等)、原动机的特性、环境情况(温度、尘土等)、安装形式、货源情况及维护要求等。系统要求:如压力和流量的大小、工作介质的种类、循环周期、操纵控制方式、冲击振动情况等。经济性问题:如使用量,购置及更换成本货源情况及产品历史、质量和信誉等。其他:应尽量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及货源条件较好的元件,以缩短制造周期,便于互换和维护。3 液压缸的设计3.1液压缸的设计液压执行器是将液压介质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力转化装置,他依靠压力油液驱动驱动与其外伸杆或轴相连的工作机构运动而做功。按输出运动形式的不同,液压执行器有液压缸(将液压能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机械能)、液压马达(将液压能转换回转运动机械能)和摆动液压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往复摆动机械能)三类。由于本设计液压系统的执行器做往返式的直连运动,所以选择的执行器为液压缸。本设计系统选用单作用、液压缸固定的单杆式液压缸。单活塞杆液压缸分为:无缓冲式液压缸、不可调缓冲式液压缸、可调缓冲式液压缸和差动式液压缸四类。3.2闸门液压缸的设计3.2.1闸门液压缸工作压力及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液压缸的主要尺寸参数包括液压缸的内径D、活塞杆直径d和液压缸行程S等。1.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液压缸工作压力主要根据液压设备的类型来确定,对于不同用途的液压设备同于工作条件不同,通常采用的压力范围也不同设计可用类比法确定。查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表 3-1列出的数据:表3-1 液压设备常用的工作压力设备类型机 床农业机械或中型工程机械液压机、重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磨 床组合机床龙门刨床拉 床工作压力P/(Mpa)082.0352881010161223初定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13Mpa。2.确定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本设计系统选用单作用、液压缸固定的单杆式液压缸。单活塞杆液压缸分为:无缓冲式液压缸、不可调缓冲式液压缸、可调缓冲式液压缸和差动式液压缸四类。单活塞杆缸只有一端有活塞杆。它主要由缸底、缸筒、缸头、活塞、活塞杆、导向套、缓冲套、节流阀、带放气孔的单向阀及密封装置等组成。缸筒与法兰焊接成一体,通过螺钉与缸底、缸头连接。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缸盖之间在半剖视图上部为橡塑组合密封,下部为唇形密封。单活塞杆缸也有缸筒固定和活塞杆固定两种安装形式。两种安装方式的工作台移动范围均为活塞有效行程的两倍。设计取无杆腔有效面积等于有杆腔有效面积的两倍,即=2。取液压缸回油腔背压为=0.4MPa(采用差动联接时使其活塞往返运动速度一致)。1) 由图 3-1可知: =+ 图 3-1 单活塞杆伸出液压缸计算示意图式中:液压工作压力,初算时可取工作压力; 液压缸回油腔背压,初算时无法精确计算,可查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表3-1列出的数据=0.4Mpa; 活塞无杆腔有效面积 ; 活塞有杆腔有效面积 ; 液压缸回油腔背压,=0.4MPa; F工作循环是最大外负载,F=11KN; 液压缸密封处的摩擦力它的精确值不易求得,常用液压缸的机械效率来进行估算; = 式中: 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一般=0.9-0.97,设计取 =0.95;将各数值代入公式,可计算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 =1.83m=18.3 cm 则液压缸的直径: =4.8 cm=48 mm 由=2,可求活塞杆的直径:=3.4 cm=34 mm 因 所以活塞杆、活塞直径符合要求。 2)由图 可知:图 3-2单活塞杆液压缸缩回计算示意图 = 式中:液压缸回油腔压力,初算时可取工作压力; 活塞有杆腔有效面积 ;F工作循环是最大外负载,F=20.2KN; 液压缸密封处的摩擦力它的精确值不易求得,常用液压缸的机械效率来进行估算; 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一般=0.9-0.97,设计取 =0.95;将各数值代入公式,可计算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1.64m=16.4 cm 则液压缸的直径: =4.6 cm=46 mm 由=2,可求活塞杆的直径:=6.5 cm=65 mm 因 所以活塞杆、活塞直径符合要求。设计考虑实际工作条件,满足液压缸规定要求,取液压缸缸体内径=80 mm、活塞杆直径=50 mm。3.活塞杆强度的计算活塞杆在稳定工况下,如果只受轴向推力或拉力,可以近似地用直杆承受拉压载荷的简单强度计算公式(机械设计手册 17-273): Mpa 式中: 材料的许用应力,Mpa;无缝钢管的 Mpa,取=100 Mpa; F活塞杆的作用力,N; d活塞杆直径,m;把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 Mpa活塞杆的强度校核符合要求。4.活塞杆弯稳定性验算活塞杆完全伸出时需考虑活塞杆弯曲稳定性,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7-6-16和表 17-6-17,设定受力完全作用在活塞杆轴线上,主要验算: N MPa 圆截面: m式中 实际弹性模数; E材料弹性模数,Mpa,钢材取 Mpa; 安全系数, ,取4;活塞杆弯曲失稳临界的压缩力,N; 材料组织缺陷系数,钢材一般取; 活塞杆截面不均匀系数,一般取; 液压缸安装及导向系数,根据实际安装取 =2; 活塞杆横截面惯性矩,m; 液压缸的支承长度,根据设计 mm将各数据上述公式,可求得: Mpa N N =34.4 kN=20.2 kN 活塞杆弯曲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5.液压缸的工作压力的确定根据设计选取缸径和活塞杆的直径,计算出活塞杆伸出时所需液压油的压力:闸门油缸缩回时, =0; 10.8 Mpa; 闸门油缸伸出时,5 Mpa; 5+0.4=5.4 Mpa;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取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12 MPa。3.2.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1.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液压缸的壁厚上液压缸的强度条件来计算液压缸的壁厚一般是指缸筒结构中最薄处的厚度,从材料力学可知,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其内应和分布规律因壁厚的不同而各异,一般计算时可分薄壁圆筒和厚壁圆筒.液压缸的内径D与其壁厚的比值圆筒称为薄壁圆筒,起重运输机械和工程林的液压缸,一般用无缝纲管材料,大多属于薄壁圆筒结构,其壁厚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对于时,应按材料力学中的厚壁圆筒公式进行壁厚计算;对于脆性及塑性材料, 式中: 液压缸壁厚,mm; D液压缸内径,mm; 试验压力,一般取最大工作压力的(1.251.5)倍,Mpa;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其值为:锻钢,=110120 Mpa;铸钢,=100110 Mpa;无缝钢管,=100110 Mpa;高强度铸铁,=60 Mpa;灰铸铁,=25 Mpa。 初选材料为45号钢,将各值代入(3.18),得: mm液压缸壁厚取=8 mm,即可用下式求出缸体外径。 mm 式中: 缸体外径,按有关标准圆整为标准值,mm; D液压缸内径,mm; 液压缸壁厚,mm;96 mm查机械设计手册表 17-6-9,圆整外径=102 mm,选取工程液压缸,额定压力 Mpa;内径D=80 mm。2校核液压缸壁厚液压缸壁厚的验算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校核公式: mm 式中: 液压缸壁厚,mm; D液压缸内径,mm; 试验压力, 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100 Mpa 在中低压液压系统中,按上式计算所得液压缸的壁厚往往很小,使缸体的刚度往往不够,如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安装变形等引起液压缸工作过程卡死或漏油。因此一般不作计算,按经验选取,必要时按上式进行校核。设计实际液压缸壁厚为: mm mm 经上式校核,壁厚通过此条件要求。(2)额定工作压力应低于一定的极限值,以保证工作安全: MPa 式中 额定工作压力,12 MPa;缸筒材料的屈服强度,MPa,设计选用缸筒材料为:45钢,则=335 MPa。 液压缸缸体的外径; 液压缸缸体的内径;将各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 =45 MPa =12 MPa计算得额定工作压力远小于一定的极限值。(3)额定压力也应与完全塑性变形压力有一定的比例范围,以避免塑性变形的发生: (0.350.42) 式中 缸筒发生完全塑性变形的压力,MPa;额定压力,Mpa。 MPa (0.350.42)=(0.350.42)=(28.534.1)MPa =12 MPa (4)验算缸筒径向变形应处在允许的范围内: = 式中 缸筒耐压试验压力,MPa,设计取 MPa;缸筒材料的弹性模数,MPa,设计取 MPa;缸筒材料的泊松比,钢材:=0.3;将已知各数据代入上式,求得: =0.03 mm查手册,变形量没有超出密封圈的允许范围。(5)验算缸筒的爆裂压力是否远大于耐压试验压力: =2.3 式中 缸筒的爆裂压力;缸筒材料的抗拉强度,MPa,查机械设计手册表 17-6-7,取 =610 MPa;将已知各数据代入上式,求得 MPa=18 MPa通过以上五方面的计算知,液压缸壁厚满足要求。3.2.3液压缸缸盖厚度的确定液压缸多为平底缸盖,其有效厚度按强度要求进行近似计算:无孔时: 有孔时: 式中 缸盖的有效厚度,mm; 缸盖止口内径,mm,取70 mm; 缸盖孔的直径,mm,取40 mm; 试验压力,MPa ,设计取 =18 MPa;则液压缸无孔后缸盖的厚度: =10.4 mm液压缸前缸盖的厚度: =19.6 mm将计算的数据圆整设计取值:后缸盖的厚度=15 mm;前缸盖的厚度=20 mm。3.2.4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当活塞杆全部外伸时,从活塞支承面中点到缸盖滑动支承面中点的距离H称为最小导向长度。如果导向长度过小,将使液压缸的初始挠度(间隙引起的挠度)增大,影响液压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最小导向长度。对一般的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H应满足以下要求: 式中: L液压缸的最大行程,L=1000 mm; D液压缸的内径,D=80 mm。把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90 mm活塞的宽度B一般取B=(1.61.0)D,取 mm;缸盖滑动支承面的长度,根据液压缸内D而定:当D80 mm时,取=(1.61.0)d 。取 mm为保证最小导向长度H,若过分增大和B都不是不适宜的必要时在缸盖与活塞之间增加一隔套K来增加H值,隔套的长度C由需要的最小导向长度H决定。即: =50 mm3.2.5液压缸缸体长度的确定液压缸缸体内部长度等于活塞的行程与活塞杆的宽度之和。 mm 缸体外形长度还要考虑到两个端盖的厚度,一般液压缸体长度不应大于内径的2030倍。 mm 具体结构尺寸见设计图纸。3.3溜嘴液压缸的设计3.3.1溜嘴液压缸工作压力及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其计算原理和闸门液压缸相同,具体计算如下:1.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液压缸工作压力主要根据液压设备的类型来确定,对于不同用途的液压设备同于工作条件不同,通常采用的压力范围也不同设计可用类比法确定。查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表1-1列出的数据: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为=13Mpa。2. 确定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本设计系统选用单作用、液压缸固定的单杆式液压缸。设计取无杆腔有效面积等于有杆腔有效面积的两倍,即=2。取液压缸回油腔背压为=0.4MPa(采用差动联接时使其活塞往返运动速度一致)。1) 由图 3-1可知: =+ 式中:液压工作压力,初算时可取工作压力; 液压缸回油腔背压,初算时无法精确计算,可查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表1-2列出的数据=0.4Mpa; 活塞无杆腔有效面积 ; 活塞有杆腔有效面积 ; 液压缸回油腔背压,=0.4MPa; F工作循环是最大外负载,F=7.4KN; 液压缸密封处的摩擦力它的精确值不易求得,常用液压缸的机械效率来进行估算; = 式中: 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一般=0.9-0.97,设计取 =0.95;将各数值代入公式,可计算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 =1.24m=12.4 cm 则液压缸的直径: =4.0 cm=40 mm 由=2,可求活塞杆的直径:=2.8 cm=28 mm 因 所以活塞杆、活塞直径符合要求。2)由图 3-2 可知: = 式中:液压缸回油腔压力,初算时可取工作压力; 活塞有杆腔有效面积 ;F工作循环是最大外负载,F=5.2KN; 液压缸密封处的摩擦力它的精确值不易求得,常用液压缸的机械效率来进行估算; 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一般=0.9-0.97,设计取 =0.95;将各数值代入公式(3.9)、(3.10),可计算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0.42 m=4.2 cm 则液压缸的直径: =2.3 cm=23 mm 由=2,可求活塞杆的直径:=3.3 cm=33 mm 因 所以活塞杆、活塞直径符合要求。设计考虑实际工作条件,满足液压缸规定要求,取液压缸缸体内径=40 mm、活塞杆直径=28 mm。3.活塞杆强度的计算活塞杆在稳定工况下,如果只受轴向推力或拉力,可以近似地用直杆承受拉压载荷的简单强度计算公式(机械设计手册 17-273): Mpa 式中: 材料的许用应力,Mpa;无缝钢管的 Mpa,取=100 Mpa; F活塞杆的作用力,N; d活塞杆直径,m;把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 Mpa活塞杆的强度校核符合要求。4.活塞杆弯稳定性验算活塞杆完全伸出时需考虑活塞杆弯曲稳定性,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7-6-16和表 17-6-17,设定受力完全作用在活塞杆轴线上,主要验算: N MPa 圆截面: m式中 实际弹性模数; E材料弹性模数,Mpa,钢材取 Mpa; 安全系数, ,取4;活塞杆弯曲失稳临界的压缩力,N; 材料组织缺陷系数,钢材一般取; 活塞杆截面不均匀系数,一般取; 液压缸安装及导向系数,根据实际安装取 =2; 活塞杆横截面惯性矩,m; 液压缸的支承长度,根据设计 mm将各数据上述公式,可求得: Mpa N N =53.3 kN=7.4 kN 活塞杆弯曲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5.液压缸的工作压力的确定根据设计选取缸径和活塞杆的直径,计算出活塞杆伸出时所需液压油的压力:溜嘴油缸缩回时, =0; 8.9 Mpa; 溜嘴油缸伸出时,12.8Mpa; 12.8+0.4=13.2 Mpa;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取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14 MPa。3.3.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1.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液压缸的壁厚上液压缸的强度条件来计算液压缸的壁厚一般是指缸筒结构中最薄处的厚度,从材料力学可知,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其内应和分布规律因壁厚的不同而各异,一般计算时可分薄壁圆筒和厚壁圆筒.液压缸的内径D与其壁厚的比值圆筒称为薄壁圆筒,起重运输机械和工程林的液压缸,一般用无缝纲管材料,大多属于薄壁圆筒结构,其壁厚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对于时,应按材料力学中的厚壁圆筒公式进行壁厚计算;对于脆性及塑性材料, 式中: 液压缸壁厚,mm; D液压缸内径,mm; 试验压力,一般取最大工作压力的(1.251.5)倍,Mpa;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其值为:锻钢,=110120 Mpa;铸钢,=100110 Mpa;无缝钢管,=100110 Mpa;高强度铸铁,=60 Mpa;灰铸铁,=25 Mpa。 初选材料为45号钢,将各值代入上式,得: mm液压缸壁厚取=6 mm,即可用下式求出缸体外径。 mm 式中: 缸体外径,按有关标准圆整为标准值,mm; D液压缸内径,mm; 液压缸壁厚,mm;48.8 mm查机械设计手册表 17-6-9,圆整外径=50 mm,选取工程液压缸,额定压力 Mpa;内径D=40 mm。2校核液压缸壁厚液压缸壁厚的验算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校核公式: mm 式中: 液压缸壁厚,mm; D液压缸内径,mm; 试验压力, 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100 Mpa 在中低压液压系统中,按上式计算所得液压缸的壁厚往往很小,使缸体的刚度往往不够,如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安装变形等引起液压缸工作过程卡死或漏油。因此一般不作计算,按经验选取,必要时按上式进行校核。设计实际液压缸壁厚为: mm mm 经上式校核,壁厚通过此条件要求。(2)额定工作压力应低于一定的极限值,以保证工作安全: MPa 式中 额定工作压力,14 MPa;缸筒材料的屈服强度,MPa,设计选用缸筒材料为:45钢,则=335 MPa。 液压缸缸体的外径; 液压缸缸体的内径;将各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 =42.2 MPa =14 MPa计算得额定工作压力远小于一定的极限值。(3)额定压力也应与完全塑性变形压力有一定的比例范围,以避免塑性变形的发生:7 (0.350.42) 式中 缸筒发生完全塑性变形的压力,MPa;额定压力,Mpa。 MPa (0.350.42)=(0.350.42)=(26.131.4)MPa =14 MPa (4)验算缸筒径向变形应处在允许的范围内: = 式中 缸筒耐压试验压力,MPa,设计取 MPa;缸筒材料的弹性模数,MPa,设计取 MPa;缸筒材料的泊松比,钢材:=0.3;将已知各数据代入上式,求得: =0.02 mm查手册,变形量没有超出密封圈的允许范围。(5)验算缸筒的爆裂压力是否远大于耐压试验压力: =2.3 式中 缸筒的爆裂压力;缸筒材料的抗拉强度,MPa,查机械设计手册表 17-6-7,取 =610 MPa;将已知各数据代入上式,求得 MPa=21 MPa通过以上五方面的计算知,液压缸壁厚满足要求。3.3.3液压缸缸盖厚度的确定液压缸多为平底缸盖,其有效厚度按强度要求进行近似计算:无孔时: 有孔时: 式中 缸盖的有效厚度,mm; 缸盖止口内径,mm,取45 mm; 缸盖孔的直径,mm,取30 mm; 试验压力,MPa ,设计取 =18 MPa;则液压缸无孔后缸盖的厚度: =7.3 mm液压缸前缸盖的厚度: =12.3 mm将计算的数据圆整设计取值:后缸盖的厚度=8 mm;前缸盖的厚度=14 mm。3.3.4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当活塞杆全部外伸时,从活塞支承面中点到缸盖滑动支承面中点的距离H称为最小导向长度.如果导向长度过小,将使液压缸的初始挠度(间隙引起的挠度)增大,影响液压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最小导向长度.对一般的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H应满足以下要求: 式中: L液压缸的最大行程,L=250 mm; D液压缸的内径,D=40 mm。把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32.5 mm 取H=34 mm活塞的宽度B一般取B=(1.61.0)D,取 mm;缸盖滑动支承面的长度,根据液压缸内D而定:当D80 mm时,取=(1.61.0)d 。取 mm为保证最小导向长度H,若过分增大和B都不是不适宜的必要时在缸盖与活塞之间增加一隔套K来增加H值,隔套的长度C由需要的最小导向长度H决定。即: =14 mm3.3.5液压缸缸体长度的确定液压缸缸体内部长度等于活塞的行程与活塞杆的宽度之和。 mm 缸体外形长度还要考虑到两个端盖的厚度,一般液压缸体长度不应大于内径的2030倍。 mm 具体结构尺寸见设计图纸。3.4液压缸结构的设计.液压缸与马达一样,也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它将液压能转变为直线运动或摆动的机械能。液压缸的分类:(1)按结构形式分:活塞缸、柱塞缸、摆动缸。 (2)按作用方式分:单作用液压缸,即一个方向的运动依靠液压作用力实现,另一个方向依靠弹簧力、重力等实现;双作用液压缸,即两个方向的运动都依靠液压作用力来实现;复合式缸,即活塞缸与活塞缸的组合、活塞缸与柱塞缸的组合、活塞缸与机械结构的组合等。液压缸的主要尺寸确定以后,就进行各部分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缸体与缸盖的连接结构、活塞杆与活塞杆的连接结构、活塞杆导向部分结构、密封装置、缓冲装置、排气装置、及液压缸的安装连接结构等。由于工作条件不同,结构形式也不相同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液压缸结构简图 3-3如下:图 3-3 液压缸结构简图1活塞杆;2法兰盖;3缸盖;4、7密封圈;5活塞;6缸体;8连接螺栓3.4.1缸体与缸盖的连接形式缸体端部与缸盖的连接形式与工作压力、缸体材料以及工作条件有关。设计选用缸体与缸盖的连接形式:法兰连接,结构形式简图如图3-4: 法兰连接结构的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加工、便于装拆、强度较大、能承受高压。图 3-4 法兰连接结构形式简图 3.4.2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形式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形式分:整体式结构和组合式结构;组合式结构 又分为螺纹连接、半环连接和锥销连接。设计选用:螺纹连接形式。其特点:结构简单、在振动的工作条件下容易松动,必须用锁紧装置、应用较多。结构简图如图 3-5:图 3-5 螺纹连接结构简图3.4.3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包括活塞杆与端盖、导向套结构,以及密封、防尘和锁紧装置等。导向套的结构可以做成端盖整体式直接导向,也可以做成与端闰分开的导向套结构。后导向套磨损后便于更换,所以应用较普遍导向套的位置也可以安装在密封圈的内侧,也可以装在外侧。本设计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采用:端盖直接导向。其特点:端盖与活塞杆直接接触导向,结构简单,但磨损后只能更换整个端盖;盖与杆的密封常用O型、Y型密封圈;防尘圈用无骨架的防尘圈。其结构简图如图2-6:图 3-6 端盖整体式直接导向结构简图3.4.4活塞及活塞杆处密封圈的选用活塞及活塞杆处的密封圈的选用,应根据密封的部位、使用压力、温度、运动速度的范围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密封圈。选用密封圈密封的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2)能自动补偿磨损;(3)密封性能可随压力加大而提高,密封可靠;(4)被密封的部位,表面不直接接触,所以加 工精度可以放低(5)既可用于固定件,也可用于运动件。设计选用:O 型密封圈,其截面结构简图如图 3-7:图 3-7 O 型密封圈截面简图3.4.5液压缸的安装连接结构液压缸的安装连接结构包括液压缸的安装结构、液压缸进出油口的连接等。1.液压缸的安装形式根据设计的工作要求和安装位置,选用:尾部后耳环的安装形式。即缸体固定,活塞杆运动。其安装结构简图如下图 3-8:图 3-8 尾部后耳环的安装形式简图2.液压缸进、出油口形式及大小的确定液压缸进、出油口设计布置在缸体上,液压缸设计无专用的排气装置,进、出油口设在液压缸的最处,以便空气能首先从液压缸排出。进、出油口的形式根据下表选用:螺孔连接,安装尺寸:M272。表 3-2 单杆液压杆油口安装尺寸(ISO8138)缸体内径D进、出油口缸体内径D进、出油口2580321004012550160632003.液压缸用耳环安装结构确定根据使用部位不同,耳环可分为杆用和缸体用耳环两种。杆用耳环安装在活塞杆的外端,通常是用螺纹连接,其安装结构形式如图 3-9所示.缸体用耳环一般是指固定在缸体后部,也可以固定在缸体中部其结构与杆用耳环相同。图 3-9 缸体简图3.4.6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和技术要求液压缸主要零件如缸体、活塞、活塞杆、缸盖的材料和技术要求如下:1.缸体材料:无缝钢管、45钢;主要表面粗糙度:液压缸内圆柱表面粗糙度为Ra=0.2-0.4;技术要求:(1)内径用H9的配合;(2)内径圆度、圆柱度不大于直径公差之半;(3)缸体与端盖采用螺纹连接时,螺纹采用H6级精度;(4)为防止腐蚀和提高寿命,内径表面可以镀0.030.04 mm厚的硬铬,再进行抛光, 缸体外涂耐腐蚀油漆。2.活塞材料:45钢;主要表面粗糙度:活塞外圆柱表面粗糙度为Ra=0.8-1.6;技术要求:(1)外径D的圆度、圆柱度不大于外径公差之半;(2)活塞外径用橡胶密封圈密封时可取f7-f9配合,内径与活塞杆的配合可取H8。其简图如图 3-10:图 3-10 活塞简图3.活塞杆材料:45钢;主要表面粗糙度:杆外圆柱表面粗糙度为Ra=0.4-0.8;技术要求:(1)材料热处理:调质20-25HRC;(2)外径表面直线度在500mm长度不大于0.03mm;(3)与活塞的连接可采用H8/h8配合。其简图如图 3-11:图 3-11 活塞杆简图4.缸盖材料:45钢;主要表面粗糙度:配合表面粗糙度为Ra=0.8-1.6 um;技术要求:(1)配合表面的圆度、圆柱度不大于直径公差之半;(2)端面A、B对孔轴线的垂直度在直径1000 mm上不大于0.04 mm;其简图如下图 3-12: 图 3-12 缸盖的结构简图 5.缓冲装置液压缸的活塞杆具有一定的质量,在液压力的驱动下运动时具有很大的动量。在它们的行程终端,当杆头进入液压缸的端盖和缸底部分时,会引起机械碰撞,产生很大的冲击压力和噪声,因此须采用缓冲装置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技术要求:1)缓冲装置应能以较短的缓冲行程吸收最大的动能;2)缓冲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压力脉冲及过高的缓冲腔压力峰值,使压力的变化为渐变过程;3)动能转变为热能使油液温度上升时,油液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密封件的允许极限。6排气阀如果排气阀设置不当或者没有设置,压力油进入液压缸后,缸内仍会有空气,由于空气具有压缩性和滞后扩张性,会造成液压缸和整个液压系统在工作中的颤振和爬行,影响液压缸的正常工作。对本次设计的装矿装置而言,如果排气阀设置不当或者没有设置,那么在装矿过程中就会造成液压缸的颤振和爬行,这种情况下,与其连接的卸矿闸门也会随之发生以上情况。影响装矿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防止空气进入液压系统外,必须在液压缸上安装排气阀。排气阀的位置要合理。由于空气比油液轻,总是向上浮动,所以排气阀应与压力腔相同通,设置在端盖或端部的上方。这样在安装后调试前排除液压缸内之空气。不会让空气有积存的残留死角。排气阀的结构形式:采用整体排气阀结构。该结构阀体与阀针合为一体。用螺纹与缸筒或端盖连接,靠头部锥面起密封作用。排气时,拧松螺母,缸内空气从锥面间隙中挤出,并经过斜孔排出缸外。这种排气阀简单、方便,但螺纹与锥面密封处同心度要求较高,否则拧紧排气阀后不能密封,会造成外泄露。阀的材料用45号碳素钢,锥部热处理硬度HRC 3844。4 液压泵站的设计与计算4.1液压泵参数的计算与选型4.1.1液压泵的概述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压力能输出,为执行元件提供压力油。液压泵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在液压传动中占用及其重要的地位。选择液压泵主要根据系统最高工作压力与最大流量。4.1.2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单柱泵由偏心轮、柱塞、弹簧、缸体和单向阀等组成,柱塞与缸体孔之间形成的密闭容积。当原动机带动偏心轮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柱塞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柱塞与缸体孔组成的密闭容积增大,形成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压下的作用下经单向阀进入其内(此时单向阀关闭)。这一过程成为吸油,在偏心轮的几何中心转到最下点时,容积增大到极限时终止。吸油过程终了,偏心轮继续旋转,柱塞随偏心轮向上运动,柱塞与缸体孔组成的密闭容积减小,油液受挤压经单向阀排出,这一过程成为排油,到偏心轮的几何中心转到最上点时,容积减小至极限终止。偏心轮继续旋转,柱塞上下往复运动,泵在半个周期内吸油,半个周期内压油。综上所述,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可归纳如下:1)液压泵必须具有一个由(柱塞)和非运动件(缸体)所构成的密闭容积,该容积的大小随运动件的运动发生周期性变化。容积增大时形成真空,油箱的油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密封容积(吸油);容积减小时油液受挤压克服管路阻力排出(排油)。2)液压泵的密闭容积增大到无限大时,先要与吸油腔隔开,然后才转为排油;同理,密闭容积减小到极限时,先要与排油腔隔开,然后才转为吸油。3)液压泵每转一转吸入或排除的油液体积取决于密闭容积的变化量。4)液压泵的吸油的实质是油箱的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具有一定真空度的吸油腔。为防止气蚀,真空度应小于,因此对吸油管路的液流速度及油液提升高度有一定的限制。5)液压泵的排油压力取决于排油管路油液流动所受到的总阻力,即液流的管路损失、元件的压力损失及需要克服的外负载阻力。总阻力越大,排油压力越高。若 排油管路直接接回油箱,则总阻力为零,泵排出的压力为零,泵的这一工况称之为卸载。6)组成液压泵密闭容积的零件,有的是固定件,有的是运动件。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必然存在间隙。当密闭容积为排油时,压力油将经此间隙向外泄漏,使实际排出的油液体积减小,其减少的油液体积称为泵的容积损失。7)为了保证液压泵的正常工作,泵内完成吸、压油的密闭容积在吸油与压油之间相互转换时,将瞬间存在一个既不与吸油腔相通、又不与压油腔相通的闭死的容积。若此闭死的容积在转移的过程中大小发生变化,则容积减小时,因液体受挤压而使压力提高;容积增大时又会因无液体补充而使压力降低。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闭死容积的减小是发生在该容积离开压油腔之后,则压力将高于压油腔的压力,这样会导致周期性的压力冲击,同时高压液体会通过运动副之间的间隙挤出,导致油液发热;如果闭死容积的增大是发生在该容积刚离开吸油腔之后,则会使闭死容积的真空度增大,以致引起气蚀和噪声。这种因存在闭死容积大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压力冲击、气蚀、噪声等危害液压泵性能和寿命的现象,称之为液压泵的困油现象,在设计和制造液压泵时应竭力消除与避免。4.1.3液压泵的分类和选用液压泵按主要运动构件的形状和运动方式分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螺杆泵。其中:齿轮泵又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和凸轮转子叶片泵;柱塞泵分为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螺杆泵分为单螺杆泵、双螺杆泵和三螺杆泵。液压泵按排量能否改变分为定量泵和变量泵,其中变量泵可以是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液压泵按进、出油口的方向是否可变分为单向泵和双向泵,其中单向定量泵和单向变量泵只能一个方向旋转;双向定量泵可以改变泵的转向,变换进、出油口,双向变量泵不仅可以改变泵的转向,而且还可以操纵变量机构来变换进、出油口。显然,双向泵具有对称的结构,而单向泵是针对某一转向设计的,为非对称结构。选用液压泵的原则和根据主要有:1)是否要求变量 要求变量选用变量泵,其中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压力较低,仅适用于机床系统。2)工作压力 目前各类液压泵的额定压力都有所提高,但相对而言,柱塞泵的额定压力最高。3)工作环境 齿轮泵的抗污染能力最好,因此特别适用于工作环境较差的场合。4)噪声指标 属于低噪声的液压泵内有啮合齿轮泵、双作用叶片泵和螺杆泵,后两种泵的瞬时理论流量均匀。5)效率 按结构形式分,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最高;而同一种结构的液压泵,排量大的总效率高;同一排量的液压泵,在额定工况(额定压力、额定转速、最大排量)时总效率最高,若工作压力低于额定压力或转速低于额定转速、排量小于最大排量,泵的总效率将下降,甚至下降很多。因此,液压泵应在额定工况(额定压力和额定转速)或接近额定工况的条件下工作。 由上述理由选取柱塞泵,因叶片泵等排量小,流量不能满足液压系统。4.1.4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泵的参数有压力、流量、转速、效率。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和泵的使用寿命,一般在固定设备系统中,正常工作压力为泵的额定压力的80%左右,要求工作可靠性较高的系统或运动的设备,系统工作压力为泵额定压力的60%左右。泵的流量要大于系统工作的最大流量。为了延长泵的寿命,泵的最高压力与最高转速不宜同量使用。1.液压泵最高工作压力的计算 设计系统中单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13 MPa,取进油路总压力损失=0.5 MPa,压力继电器可靠动作压力差取0.5 MPa,则液压泵最高工作压力: =+0.5=13+0.5+0.5=14 MPa因此,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可取:Pr1.114=15.4 MPa2. 液压泵最大流量的计算液压缸活塞杆的运行速度为0.1 m/s和0.25 m/s,且两个液压缸均采用差动联接,则活塞杆伸出、缩回时的最大流量:闸门液压缸:活塞杆伸出时差动联接所需流量: ml/s活塞杆缩回时所需流量: ml/s比较,此液压缸缩回时,所需的流量较大q=765.4 ml/s 。溜嘴液压缸:活塞杆伸出时差动联接所需流量: ml/s活塞杆缩回时所需流量: ml/s比较,此液压缸缩回时,所需的流量较大q=160.1 ml/s 。比较两个液压缸,缩回时所需的流量最大: 765.4 ml/s=45.9 L/min选蓄能器为液压补充、辅助能源装置,其容积为16 L。根据上面计算所需的液压泵的最高压力和最大流量,查机械设计手册表 17-5-40产品样本,选用:25SCY141B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额定排量25 ml/r,额定压力为32 MPa, 额定转速为1500 r/min,即流量为37.5 L/min,容积效率 92% 。柱塞泵工作原理:柱塞的头部安装有滑靴,它始终贴住斜盘平面运动。当缸体带动柱塞旋转时,柱塞在柱塞腔内做直线往复运动。柱塞伸出,腔容积增大,腔内吸入油液,称吸油过程。随着缸体旋转,柱塞缩回,腔容积减小,油液通过排油窗口排出,称排油过程。缸每转一周,各柱塞腔有半周吸油,半周排油,缸不断旋转,实现连续地吸油和排油。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图如图 2-13 ,其结构特点:(1)三对磨擦副:柱塞与缸体孔,缸体与配流盘,滑履与斜盘。容积效率较高,额定压力可达32 MPa。(2)泵体上有泄漏油口。(3)传动轴是悬臂梁,缸体外有大轴承支承。(4)为减小瞬时理论流量的脉动性,取柱塞数为奇数:5、7、9。(5)为防止密闭容积在吸、压油转换时因压力突变引起的压力冲击,在配流盘的配流窗口前端开有减振槽或减振孔。(6)精度高,密封性能好,工作压力高,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它结构比较复杂,制造精度高,价格贵,对油液污染敏感。(7)轴向柱塞泵是柱塞平行缸体轴线,沿轴线运动可作为液压马达使用。图 4-1 轴向柱塞泵结构图4.2电动机的参数计算与选型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供油,所需泵的流量为765.4 ml/s。下面计算两液压缸活塞杆伸出与缩回时最大所需电动机的功率。泵的出口最高压力为15 MPa,所需最大流量为765.4 ml/s,取总效率为0.9。电动机的功率:= W查机械设计手册样本选用: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L180型,额定功率为15 kW,额定转速为1500 r/min。5 液压辅件的选择液压辅件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蓄能器、过滤器、油箱、热交换器、管件、密封装置、压力表装置等。液压辅件的合理设计和选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液压系统的效率、噪声、温升、工作可靠性等技术性能。5.1蓄能器的选型5.1.1蓄能器的计算与选型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储存和释放油液压力能的装置。其功用可分为:1、作辅助动力源或紧急动力源在工作循环不同阶段需要的流量变化很大时,常采用蓄能器和一个流量较小的泵组成油源。另外当驱动泵的原动机发生故障时,蓄能器可作紧急动力源。2、保压和补充泄漏需要较长时间保压而泵卸载时,可利用蓄能器释放储存的压力油,补充系统泄漏,保持系统压力。3、吸收冲击和消除压力脉动 在压力冲击处和泵的出口安装蓄能器可吸收压力冲击峰值和压力脉动,提高系统工作的平稳性本系统设计选用蓄能器作液压补充、辅助能源装置。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7-8-94 计算下列数据。蓄能器的充液压力:可取液压系统工作压力15 Mpa。蓄能器的总容积:即充气容积(对活塞式蓄能器而言,是指气腔容积与液腔之和)。蓄能器工作在绝热果程(t31.5时,试验压力为1.15。这里选择公称压力的1.25倍进行试压。压力试验期间,不得锤击管道,且在试验区域的5范围内不得进行明火作业或重噪声作业。6.2.5 液压泵站的故障诊断1.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步骤:1)熟悉钻机性能和资料。了解主要液压件的性能、工作原理和运行要求及主要技术参数。2)现场观察。到现场了解故障现象,查找故障部位,并观察系统压力变化和工作情况,听听噪声,查看漏油等现象。3)归纳分析。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产生故障的可能原因。4)组织实施。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排除措施,并组织实施。5)总结经验。维修经验是开展故障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1) 看看速度,即看动力头运动速度有无变化和异常现象;看压力,即看液压系统中各压力值大小,压力值有无波动等现象;看油液,即观察油液是否清洁、变质;油量、油的粘度是否符合要求;油的表面是否有泡沫等;看泄漏,即看液压系统中管路各接头处、油缸端盖处、油泵轴伸出处是否有渗漏、滴漏和出现油垢等现象。2) 听听噪声,即听液压泵泵和液压系统工作时的噪声是否过大;安全溢流阀等是否有尖叫声;听冲击声,即听推出油缸活塞是否有撞击缸底的声音;换向阀换向时是否有撞击端盖的声音。3) 摸摸温升,用手摸油泵外壳、油箱外壁和路换向阀外表面,若触摸两分钟感到烫手,就应检查产生的原因;摸振动,用手摸动力头和油管,可以感觉到有无振动,若有高频振动,就应检查产生的原因。总之,对所有的客观情况都要了如指掌。但是,由于各人的感觉不同,判断能力的差异和实际经验的不同,其结果会有差别。所以主观判断只是一个简单的定性情况,还做不到定量分析。为了弄清楚液压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有时就要停机拆卸某个液压元件,把它放到试验台上做定量的性能测试。3.常见故障检查 1)油泵输不出压力油检查油泵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吸油滤油器是否堵塞、油液的粘度是否过高或温度过低、油箱内液面是否过低、油泵内泄漏是否大或内部齿轮损坏。2) 推进力、拨拉力小或进退速度过慢、过快或推进油缸无动作。检查分流阀中分流孔是否堵塞、过大;检查油管上的快换接头是否堵塞或损坏;检查推进油缸的内泄漏是否过大。3)进退速度无法调整检查油液是否过脏、节流阀阀芯与手轮装配位置是否合适、节流阀阀芯配合间隙是否过小或变形。4)系统管路振动大主要是管路中有空气或水。检查管路连接处是否紧固、油箱内油量是否过少(低于粗过滤器)、吸油管是否破裂;检查油箱是否进水、冷却器内漏。结论本设计主要是应用液压控制来实现井下装载装置,矿井提升设备是一大型的综合机械电气设备,其成本和耗电量比较高,所以在新矿井的设计和老矿井的改建设计中,必须要从新的角度来考滤。本设计结合机械电气液压系统,全自动化装载。液压装载装置能满足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的要求,具体体现在:(1)液压式矿井装载装置工作能力强,可靠性高,响应能满足现场要求,系统工作参数可根据现场使用灵活调节。(2)停电保护措施能使油缸归位,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保证了现场的秩序。(3)系统工作平稳,冲击小,定位精确。(4)系统通过微机进行控制,可以和提升系统的集控中心通讯,实现了装载作业的自动化,提高了该生产线的产量。参考文献:1 单丽云,强颖怀,张亚非编. 工程材料 第2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82 徐福玲,陈尧明编.液压与气压传动 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3 唐大放,冯晓宁,杨现卿编.机械设计工程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94 张迎新,雷道振,陈胜等主编.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 第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5 庄宗元,聂如春主编.AutoCAD 2000 使用教程.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36 甘永立主编.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7 杨培元,朱福元主编.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8 洪晓华主编.矿井运输提升.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1 9 吴振顺,气压传动与控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10 章宏甲,黄谊,王积伟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 王洪欣,李木,刘秉忠编.机械设计工程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112 甘永立主编.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13 张利平液压气动系统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0510814 李鄂民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515715 贾铭新液压传动与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7617816 陆望龙实用液压机械故障排除与修理大全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43743817 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 第四版 第1、2、4、5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18 王洪欣,李木,刘秉忠编.机械设计工程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119 甘永立主编.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0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研究所编液压传动设计手册M上海:上悔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93221 李昌熙、乔石主编矿山机械液压传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510273翻译部分英文原文: Nonlinear Identification of Hydraulic Servo-Drive Systems1. IntroductionHydraulic servo-drives are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plants, because they can produce large forces and torques with high speed .However,the rather complex structures of such drive systems make it difficult to develop suitable, preferably low-or-der models of the dynamic of the plant. The models are needed for the design of state observers, filters and controllers . The design is most simplified if the model of the plant has a nonlinear canonical form. In actual hardivare , however, systems rarely have these suitable forms.Nonlinear transformations into canonical forms therefore must first be determined under rigor-ous conditions and with considerable mathematico effort(inte-gration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inversion of nonlinear algebraic equations). To avoid thi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provides satisfactory models of individual units in some desired form.The aim of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s to obtain models of a hydraulic servo-drive directly, in the nonlinear observer canonical form, via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n recent years, much effort has been devoted to modeling of hydraulic systems using bilinear models. Several of these models have been evaluated by tests on real plants, and are well established. However,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use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and prediction error method, require suitably specified(a good enough)initial values of the unknown parameters and states of the system. An unsuitable choice causes con-vergence and singularity problems that, in real applications, are very difficult to solve.In this article,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is based on a modified Recursive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lgorithm that enables us to c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mentioned above. We consider state quadratic nonlinearities for better modeling of the real dynamics of hydraulic drives. For handing time derivatives of measure-ments, the so-called Linear Integral. Filter proposed by sagara and Zhao is used.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an experimental setup. A good correspondence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date and the models which are identified directly in nonlinear especially quadratic observer canonical form.2. Description of the Hydraulic Drive The physical process used as testing bench consists of a servo value and a hydraulic cylinder coupled with a moving mass. Iuustrates the test stand us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avoid the representation of many equations which may be found, for instance, in Dietz and Prochnio and Koeckemann,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ystem is shown in and a detailed block diagram is given in. The input signal of the system is the voltage and the output signal is the position x of the moving mass.The state variables are listed in Table.The most significant nonlinearities of the plant are the multi-pliers, the square root functions, the oil elasticity and the friction.In practice,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se nonlinearities. Thus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obtain approximate models of the system such that the error between measured data and model is minimized.3. Identification The continuous parameter estimation from sampled data of input-output measurements. For this, Sagara and Zhao proposed an operation of numerical integration, the so-called Linear Integral Filter(LE) for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is method will be extended with the goal to identify some lineat-in parameters nonlinear systems like those in observer canonical form.4Linear Integral FilterCommonly, only the linear terms in (10) are considered. The higher-order terms are thus ignored following the assumption that they are negligible when the systems state close to the reference point chosen for the lineariz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go two steps further by taking into account also the bilinear and the quadratic approximation while adding a lot to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they will be left aside in the application on the hydraulic drive presented here. Nevertheles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will be derived for any.Furthermore, the filter parameter 1 affects considerably the accuracy of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It is pointed out by Sagara and Zhao 6 that should be chosen so that the frequency bandwidth of the LIF matches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he frequency band of the system.In paractical use, however, a-prioriinformation about the frequency band of the system are often not available. Therefore, many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 trials must be taken.One very effective method is to use the recursive instrumental variable(IV) method, which is asymptotically linbiased for a suitable choice of the IV and does not require a pricri knowledge of the noise statistics. The following algorithm is given by Ljung and soederstrom.5.Experinental Setup an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setup considered here is composed of a hydraulic cylinder, a servo valve and a digital computer, The block diagram illustrates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he cylinder moves the mass (m=5kg) depending on the oil flows Q1 and Q2 (in the chambers A and B) which are managed by the value. The voltage u of the servo value is obtained via a RTI-815 interface card(Analog Devices) through a measuring amplifier. The RTI-815 works as a 12-bit digital-to analog(D/A) converter(in a 386-PC), which is scaled to command +10V. An incremental position measuring system(IK-120 card, Heidenhain) provides the position measurement x to the computer.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hydraulic system has an integrating behavior with regar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cylinder, and since the identification has to be stable at each step k, the velocity is used as the output signal 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Thus, the measured position is numerically differentiated using the difference equation. This reconstruction enhances high-frequency noise.The sampling rate was T=1ms. Of course, the high-frequency noise can be removed by smoothing or filtering. This is not necessary here since the LIF works as a pre-fitter and overcomes noisy signals. The input signal is normalized in the region -1,+1.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ost information possible about the relevant plant dynamics, the input test signal has to be designed,in such a way that it varies over the entire admissible region. A random amplitude input with constant period was applied to the real plant. The good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quadratic approximation demonstrat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sent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compare different models the mean normalized error is considered where y is the measured and j the estimated data vector.The choice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1 and &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the identified models. For the hydraulic drive presented here, 1 should be between 20 and 25 and the delay parameter between 5 and 10. However, not every combination involves a stable model. This can be shown by simulation.The quality of the identified models is worse for n4. The bilinear and quadratic dynamic of the plant must be considered for better modeling of the real dynamics of hydraulic drives.With the intention of assessing the true performance of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 common procedure that c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矿井装载装置设计(液压与电控)【16张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通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36348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