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给系统A1.dwg
进给系统A1.dwg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总体设计【12张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通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3635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4-11-10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关 键 词:
实验 试验 数控系统 总体 整体 设计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答辩 通过
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购买原稿文件请充值后自助下载。

[全部文件] 那张截图中的文件为本资料所有内容,下载后即可获得。


预览截图请勿抄袭,原稿文件完整清晰,无水印,可编辑。

有疑问可以咨询QQ:414951605或1304139763

摘  要
论文介绍了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设计。通过对各种实验型设备的调研,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用于实验型设备的数控系统设备的台套种类、数量与学生规模反差较大的现况,设备落后,加之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全国大专院校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其动手能力与理论更是难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到实训、培训效果。
主要成果是:⑴本设计对已有的设备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要求,进行各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并最终进行校核。该设备可主要应用于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关专业的数控教学,它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完善、安全系数高、性能优越等系列优点;⑵在设计过程中,同时进行了电器方面的改进,主要应用PLC进行控制,引入了数控部分,采用步进电动机,齿轮变速机构,安装了变频器、步进驱动器等设备。通过弱电控制强电,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电路,并成功地实现了工作要求,使其具有能控制各进给方向电动机启停、正反转、变频调速、两轴联动等功能。在机械部分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节约成本和可互换性,在保证X、Y进给选用相同的步进电机、滚珠丝杠等零部件。
关键词:数控铣床,两坐标,实验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wo coordinate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tool design. Study on the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tool of the excited states, Know that the total situation is, a interplanting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equipment, quantity and student's scale have relatively large contrast. The machine that used can not catch up with the need, As well as other course, Students few can move the cell-phone independently , influence training in fact , result of training seriously.The main results is:[First] , by doing ansys of the machine excited, connecting  to the requires in the study. Do the design of some parts and recheck again. Teaching person who test miniature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apply university and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numerical control teaching and numerical control of workers of relevant speciality train mainly. It has small , the price is low , high , such serial advantages as performance is superior of safety coefficient with perfect function.[Second], In the numerical contro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lso do the electronic machine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search, the machin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PLC, increases the primary device, to the machine part, the electricity has partially carried on the optimized design, introduced the numerical control to be partial, uses step-by-steps the electric motor, the gear changing organization, VFO and the step motor driver and so on. the weak electricity controlled the strong electricity, the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electric circuit, successfully has realized the modification requirement, enable it to have the act, rotate one side and other side, the speed changed by VOF,  and so on the function. In the machine part design process, Also consider the money and retransferability, make the same the step motor and the ball screw shaft and some other parts.


第一章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英文摘要)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引  言  1
1.1 课题的背景  1
1.2 课题的意义  2
第二章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
2.1  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3
2.2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方案拟定  3
2.3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4
2.4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方案拟定  4
第三章 机械部件的计算和选择  5
3.1  切削力的计算  5
3.2  机械构件的选择  8
3.2.1 电动机的选择  8
3.2.2 丝杠的选择  12
3.2.3 轴承的选择  17
3.2.4 导轨的选择  18
3.2.5 联轴器的选择  21
3.2.6 传动装置的选择  21
3.3 Y轴进给系统设计实例  26
第四章 虚拟样机的制作  27
4.1  微型数控铣床部分零件图  27
4.1.1 减速箱齿轮  27
4.1.2 工作台  28
4.1.3 滚珠丝杠  28
4.1.4 套筒式联轴器  29
4.1.5 横梁  29
4.1.6 滚动轴承  30
4.1.7 轴  30
4.2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总装配图  31
第五章 控制系统  32
5.1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选择  32
5.2  变频器的选择  35
5.2.1 外部结构  36
5.2.2 运行方式  37
5.3 定位模块的选择  37  5.4  其他辅助电路的选择.  38
  5.4.1越程报警电路  38
5.4.2  掉电保护电路  38
结论  41
致谢及声明  42
参考文献  43


第二章引  言
1.1 课题的背景
我国机床的消费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第三位。我国机床工业已基本形成门类较齐全的生产科研体系,数控机床是现代基础机械代表产品。机床是机床制造技术、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机床的性能水平主要取决与系统的先进性。近年来,随着国外高档机床产品的进口和国外技术的引进,我国的机床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进入21世纪,我国机床制造业既面临着提升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需求而引发的制造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到加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加速推进数控技术将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数控机床及由数控机床组成的制造


内容简介: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冯勇等,现代计算机数控系统.机械出版社,2001,75-962 上海纺织工学院等主编,机床设计图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3 赵玉刚,宋现春主编. 数控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56-594 胡汉才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5 郑学坚.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3.51-596 赵松年、张奇鹏主编,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691367 郭广灵,利用CNC改造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机电工程,2002(4),22-24。 8 曹凤,通用PC数控系统设计及其在数控改造中的应用,电讯技术,2002(4),42-44。9 唐伟编,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济南:山东大学,200310 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243、389、476、47711 黄珊秋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29212 机械原理及零件研究室主编,机械设计常用标准,济南:山东工业大学,199913 王爱群、霍孟友、袭著燕主编,单片微型机原理及应用,济南:山东大学,200214 杨黎明主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15 白恩远、王俊元、孙爱国主编,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控测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235816 机械原理及零件研究室主编,机械设计常用标准,济南:山东工业大学,199917 郑家骧、陈桂英主编,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8 邱宣怀主编.机械设计.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5-3819 徐灏主编. 机械设计师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23-2820 杨正新,汪劲松.机电一体化系统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5-6521 卢金鼎,山静民.机电一体化系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5-2822 潘存强,数控技术的新发展-开放式数控系统,宝钢技术,2002(4),1-423 郭广灵,利用CNC改造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机电工程,2002(4),22-24- 41 -中 文 摘 要摘 要论文介绍了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设计。通过对各种实验型设备的调研,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用于实验型设备的数控系统设备的台套种类、数量与学生规模反差较大的现况,设备落后,加之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全国大专院校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其动手能力与理论更是难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到实训、培训效果。主要成果是:本设计对已有的设备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要求,进行各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并最终进行校核。该设备可主要应用于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关专业的数控教学,它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完善、安全系数高、性能优越等系列优点;在设计过程中,同时进行了电器方面的改进,主要应用PLC进行控制,引入了数控部分,采用步进电动机,齿轮变速机构,安装了变频器、步进驱动器等设备。通过弱电控制强电,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电路,并成功地实现了工作要求,使其具有能控制各进给方向电动机启停、正反转、变频调速、两轴联动等功能。在机械部分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节约成本和可互换性,在保证X、Y进给选用相同的步进电机、滚珠丝杠等零部件。关键词:数控铣床,两坐标,实验型- I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wo coordinate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tool design. Study on the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tool of the excited states, Know that the total situation is, a interplanting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equipment, quantity and students scale have relatively large contrast. The machine that used can not catch up with the need, As well as other course, Students few can move the cell-phone independently , influence training in fact , result of training seriously.The main results is:First , by doing ansys of the machine excited, connecting to the requires in the study. Do the design of some parts and recheck again. Teaching person who test miniature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apply university and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numerical control teaching and numerical control of workers of relevant speciality train mainly. It has small , the price is low , high , such serial advantages as performance is superior of safety coefficient with perfect function.Second, In the numerical contro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lso do the electronic machine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search, the machin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PLC, increases the primary device, to the machine part, the electricity has partially carried on the optimized design, introduced the numerical control to be partial, uses step-by-steps the electric motor, the gear changing organization, VFO and the step motor driver and so on. the weak electricity controlled the strong electricity, the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electric circuit, successfully has realized the modification requirement, enable it to have the act, rotate one side and other side, the speed changed by VOF, and so on the function. In the machine part design process, Also consider the money and retransferability, make the same the step motor and the ball screw shaft and some other parts.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miniature, two coordinate.II目 录- III -目 录摘 要.IABSTRACT(英文摘要).II目 录.III第一章第一章 引引 言言.11.1 课题的背景.11.2 课题的意义.2第二章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2.1 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32.2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方案拟定.32.3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42.4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方案拟定.4第三章 机械部件的计算和选择.53.1 切削力的计算.53.2 机械构件的选择.83.2.1 电动机的选择.83.2.2 丝杠的选择 . 123.2.3 轴承的选择 . 173.2.4 导轨的选择 . 183.2.5 联轴器的选择. 213.2.6 传动装置的选择 . 213.3 Y 轴进给系统设计实例. 26第四章 虚拟样机的制作.274.1 微型数控铣床部分零件图. 274.1.1 减速箱齿轮 . 274.1.2 工作台. 284.1.3 滚珠丝杠. 28目 录- IV -4.1.4 套筒式联轴器. 294.1.5 横梁 . 294.1.6 滚动轴承 . 304.1.7 轴. 304.2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总装配图. 31第五章 控制系统 . 325.1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选择. 325.2 变频器的选择. 355.2.1 外部结构. 365.2.2 运行方式. 375.3 定位模块的选择 .37 5.4 其他辅助电路的选择. . 38 5.4.1 越程报警电路. 385.4.2 掉电保护电路. 38结论 . 39参考文献 . 40致谢及声明 . 41第一章 引 言第一章 引 言1.1 课题的背景我国机床的消费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第三位。我国机床工业已基本形成门类较齐全的生产科研体系,数控机床是现代基础机械代表产品。机床是机床制造技术、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机床的性能水平主要取决与系统的先进性。近年来,随着国外高档机床产品的进口和国外技术的引进,我国的机床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我国机床制造业既面临着提升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需求而引发的制造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到加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加速推进数控技术将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数控机床及由数控机床组成的制造系统是改造传统产业、构建数字化企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的发展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数控机床以其卓越的柔性自动化的性能、优异而稳定的精度、敏捷而多样化的功能引起世人瞩目,它开创了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先河,因此数控技术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研究,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促进了数控机床的进一步提升。在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已经大量普遍使用。我国制造业机床数控化率不到,而且,对现有的为数不多的数控机床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匮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尤其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大批跨国企业抢滩登陆在国内高起点设厂、将生产加工向中国转移;国内制造企业更是背水一战。大举通过信息化、广泛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技术工人形成了巨大需求。近年来,由于受数控人才需求的拉动,各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有的是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有的学校实训基地以普通加工设备配进口数控系统为主有的学校以教学型数控设备为主。总的情况是,数控设备的台套种类,数量与学生规模反差较大。用于教学实验的设备更是落后,加之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全国大专院校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其学习和研究工作偏向计算机化、软件化,动手能力与理论更是难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实训、培训效果。1.2 课题的意义通过对实验型两轴数控系统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控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程序设计、工艺等知识,掌握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计算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重点掌握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机床工作台及其相应的夹具及机床配件设计。为毕业后从事机械电子设备的研制和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第二章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总体设计第二章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总体设计2.1 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功能设计。包括确定机床所需运动的个数、形式(直线运动、回转运动)、功能(主运动、进给运动、其他运动)及排列顺序,最后画出机床的运动功能图。(2)基本参数设计。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设计。(3)传动系统设计。包括传动方式、传动原理图及传动系统图设计。(4)总体结构布局设计。包括运动功能分配、总体布局机构形式及总体结构方案图设计。(5)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控制方式及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图设计。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数控机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就可以进行总体设计。在各项基本要求中以工艺要求最为重要。由工艺要求决定机床所需要的运动。完成每个运动又有相应的功能部件。这就可以确定各部件的相对运动和相对位置关系。机床的总体布局也就可以大体确定下来。因此,总体方案设计是一项全局性的设计工作,直接影响机床产品的结构、性能、工艺和成本,关系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2.2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方案拟定对教学试验型微型数控铣床的设计,一方面,要求其功能完善、结构开放,具有与一般生产型数控铣床一样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另一方面,要求其体积小、价格低,有利于此类铣床的普及推广。所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机械结构的设计;其二:控制系统的设计。这里有两个方案:方案一、采用减速箱,并对滚珠丝杠进行两端支撑;减速箱采用圆注齿轮变速,这种方案可以通过增加减速箱,达到:1.增大转动扭矩;2.提高脉冲当量;3.匹配惯量。对滚珠丝杠进行两端支撑,可以尽量减少由于一端支撑,可能产生的弯曲,减少误差,提高精度。方案二、直接采用套筒式联轴器连接步进电动机和滚珠丝杠,对滚珠丝杠进行一端支撑。该设计结构简单。2.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方案一、由于切削石蜡、塑料等材料,根据计算切削力较小,选用步进电机,脉冲当量为2mm/min,采用减速向变速,传动比选用1.25,通过计算可以提高脉冲当量为1.02mm/min。对滚珠丝杠采用两端支撑,可以提高滚珠丝杠的刚度,提高滚珠丝杠寿命。方案二、直接采用套同式联轴器联接电动机轴和滚珠丝杠,精度不高,电机功率太小,直接带动滚珠丝杠在长时间工作时,对步进电机损耗较大。采用一端支撑,会导致滚珠丝杠产生挠度,影响滚珠丝杠的刚度,从而影响其寿命。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考虑其工作寿命,最终选择地一种方案:采用减速箱,并对滚珠丝杠采用两端支撑。2.4 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方案拟定教学试验型微型数控铣床的总体长为300mm,宽为180mm,高为400mm,工作台宽度180mm,长180mm。可以实现X轴、Y轴和Z轴三坐标联动。X轴、Y轴的进给是通过电机带动丝杠,丝杠又与螺母传动来实现。电机与丝杠的连接可以通过销钉来达到。在传动过程中电机带动丝杠做旋转运动,螺母沿导轨做水平移动,从而带动工作台运动。Z轴的进给也是通过电机带动丝杠,丝杠又与Z轴螺母传动来实现。主轴套与Z轴螺母相连,在传动过程中电机带动丝杠做旋转运动,螺母沿导轨做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主轴做上下运动。控制系统部分:通过采用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单片微机构成的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步进电机的启停、正反转、两轴联动和变频调速的控制,从而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控制。其中重点是确定硬件电路的总体方案和软件设计,主要有: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步进电机接口和驱动电路(光电隔离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其他辅助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越界报警电路,掉电保护电路等等),流程图的绘制和程序的书写。由此,可以大体画出整体结构的系统方案图图1:键盘输入传动机构MCS-51驱动电路接口电路工作台数据显示图1 总体框图- 5 -第三章 机械零部件的计算和选择第三章 机械部件的计算和选择3.1 切削力的计算该实验型数控实训设备,主要用来模拟加工,工件材料是石蜡或塑料,X、Y向形成均为200mm,根据查阅机床设计手册,因没有石蜡和塑料的铣削公式,所以在查阅手册时,以图表中最软的材料为依据进行参数的选择。 Z轴铣削工作时铣削力的计算:现以刀具材料为高速钢,工作材料为碳钢进行计算。1. 最大铣削直径 d=10mm.最小直径d=4mm由实用机床手册P=FV/60000F=642aaadZKK=KKK其中K=(/0.638)=0.982 d=400(10-4)X(1590-397)=2高速钢铣刀 r=15,前角系数K=0.92主偏角 k=75 K=1.0 a=8mm a=0.080.05mm/Z取a=0.05mm/Z a=4mm齿数Z=4 d=6mmF=64240.058640.903=2773NV=dn/1000=3.142400/1000=2.52pm= FV/60000=27732.512/60000=0.17KW选电动机时按铣削计算。3.选主电动机时:因为铣削最大的切削力为:F=64240.0581040.903=832.03NV=101590/1000=49.9m/sp= FV/60000=832.0349.9/60000=0.69KWp= p/0.88=0.69/0.88=0.79KW所以选电动机为p=1.1KW 型号:Y90S4型2. X、Y轴铣削工作时铣削力的计算其中主转动中主轴功率N=0.79KW.则=0.79/1.1=0.718电动机的额定功率N=1.1KW。铣削力同样遇刀具材料、被铣削工件的材料、切削量等因素有关,现以刀具材料为高速钢,共建材料为碳钢进行计算。主转动功率包括切削功率N,空载功率N,附加功率N三部分,即:N= N+ N+ N,一般轻载高速的中、小型机床中,N=0.5N/(2-)N,故总功率为:N= N+0.5 N+(1-)N,N=0.5N/(2-),再进给传动中切削功率:N=K0.5N/(2-),N=0.850.51.1/(2-0.718)=0.36KW切削时主轴上的扭短为:M=974000 N/n则主轴上最大扭矩为:M=9740000.36/397=883(NCM)铣刀的最大直径为:10mm。主切削力F=883/1=880N。铣削加工时主切削力F与铣削进给抗力F之间的值由机床设计手册查得F/ F=1.01.2,取F/ F=1.2。则F=1.2 F=1059.6N,垂直部分力F的币值为0.750.8,取F/ F=0.8,F=0.8 F=706.4N。3.2 机械构件的选择3.2.1电动机的选择应用中的注意点步进电机应用于低速场合-每分钟转速不超过1000转,(0.9度时6666PPS),最好在1000-3000PPS(0.9度)间使用,可通过减速装置使其在此间工作,此时电机工作效率高,噪音低。步进电机最好不使用整步状态,整步状态时振动大。由于历史原因,只有标称为12V电压的电机使用12V外,其他电机的电压值不是驱动电压伏值 ,可根据驱动器选择驱动电压(建议:57BYG采用直流24V-36V,86BYG采用直流50V,110BYG采用高于直流80V),当然12伏的电压除12V恒压驱动外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电源, 不过要考虑温升。转动惯量大的负载应选择大机座号电机。电机在较高速或大惯量负载时,一般不在工作速度起动,而采用逐渐升频提速,一电机不失步,二可以减少噪音同时可以提高停止的定位精度。高精度时,应通过机械减速、提高电机速度,或采用高细分数的驱动器来解决,也可以采用5相电机,不过其整个系统的价格较贵,生产厂家少。电机不应在振动区内工作,如若必须可通过改变电压、电流或加一些阻尼的解决。电机在600PPS(0.9度)以下工作,应采用小电流、大电感、低电压来驱动。 应遵循先选电机后选驱动的原则。(2)步进电机的选择步进电机有步距角(涉及到相数)、静转矩、及电流三大要素组成。一旦三大要素确定,步进电机的型号便确定下来了。步距角的选择电机的步距角取决于负载精度的要求,将负载的最小分辨率(当量)换算到电机轴上,每个当量电机应走多少角度(包括减速)。电机的步距角应等于或小于此角度。目前市场上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一般有0.36度/0.72度(五相电机)、0.9度/1.8度(二、四相电机)、1.5度/3度 (三相电机)等。选用1.5度。静力矩的选择步进电机的动态力矩一下子很难确定,我们往往先确定电机的静力矩。静力矩选择的依据是电机工作的负载,而负载可分为惯性负载和摩擦负载二种。单一的惯性负载和单一的摩擦负载是不存在的。直接起动时(一般由低速)时二种负载均要考虑,加速起动时主要考虑惯性负载,恒速运行进只要考虑摩擦负载。一般情况下,静力矩应为摩擦负载的2-3倍内好,静力矩一旦选定,电机的机座及长度便能确定下来。电流的选择静力矩一样的电机,由于电流参数不同,其运行特性差别很大,可依据矩频特性曲线图,判断电机的电流(参考驱动电源、及驱动电压)综上所述选择电机一般应遵循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电机的步骤力矩与功率换算步进电机一般在较大范围内调速使用、其功率是变化的,一般只用力矩来衡量,力矩与功率换算如下:P= M=2n/60P=2nM/60其中P为功率,单位为瓦;为每秒角速度,单位为弧度;n为每分钟转速;M为力矩,单位为牛顿米。P=2fM/400(半步工作)其中f为每秒脉冲数(简称PPS)。(3)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优缺点混合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优点正是由混合式步进电机特殊的结构所带来的,简而言之它具有稳定可靠、性能好、运行平稳等优点,以和最具有可比性的反应式步进电机系统相比为例。首先,混合式步进电机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由于驱动器是系统中可靠性最薄弱的一个部分,所以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是由驱动器的可靠性来决定的。混合式电机转子上有永磁体,部分磁场已由转子上的磁钢产生,所以混合式电机绕组电流可以设计得比较小,而反应式电机磁场完全由绕组电流产生,故欲和混合式电机产生相同的转矩,在电机体积相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反应式电机所需电流就要大得多。在当前电力电子器件水平限制下,混合式电机的驱动器就比反应式电机的驱动器要可靠得多,同时由于大的绕组电流,反应式电机本体的发热情况也要严重的多。实际上,为产生相同的转矩,反应式电机不仅线圈电流大,而且定子线圈匝数多,电机体积大,绕组电感也大。由于绕组电感大,反应式驱动器必须要以高压驱动才会有比较好的高频性能,但这样驱动器的可靠性会明显变差;如果反应式驱动器取和混合式驱动器一样的驱动电压时,电机的高频转矩明显要小,这也是反应式电机系统性能比混合式电机系统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混合式步进电机一般步距角较小,再加上混合式步进电机共振区不明显,振荡较小,在控制步进电机升降频规律一致的情况下,运行要比反应式步进电机稳定。混合式步进电机系统的缺点在于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制造比较复杂,电机的成本相对较高;其次是虽然混合式步进电机共振区不明显,振荡较小,但依然影响性能。脉冲当量应根据系统精度要求来确定,一般取为0.010.02mm。如取得太大,无法满足系统精度要求,如取得太小,或者机械系统难以实现,或者对其精度和动态性能提出过高要求,使经济性降低。所以根据数控钻铣床的精度要求,步进电动机脉冲当量:=0.02/Step,步角距=1.8/ Step。由于无减速装置,所以由=/360P可知,滚珠丝杠螺距,即基本导程P=4mm。一般来讲,反应式步进电机步距角较小,运行频率高,价格较低,但功耗较大,永磁式步进电机功耗较小,断电后仍有制动力矩,但步距角较大,启动和运行频率较低,混合式步进电机由上述两种电机的优点,但价格较高。考虑到该机床垂直进给方向需用自锁机构,所以选用具有自锁功能的混合式步进电机。(4) 计算选择1. 步进电机转轴上启动力矩的计算铣削时:F=26.1N, F=65.27NT=360.0126.1+0.03(300+65.27)/21.80.85=40.8 N.cm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铣削时启动力矩远大于钻削启动力矩,为满足钻铣要求,以铣削时所需要求为宜。由手册可知:T/T=0.866,步进电机最大静转矩T= T/0.866=40.8/0.866=47.1 N.cm2. 确定步进电机最高工作频率f=1000v/,v=0.025(m/s)f=10000.025/0.02=1250(HZ)根据以上参数,初选混合式步进电机。57BYGH6403采用两相四拍的通电方式。相数,3;步距角,1.8;电流,2.5A;静力矩,110Ncm;转动惯量,280gcm引线数,4。接线图 图33.2.2 丝杠的选择1.滚珠丝杠的特点滚珠丝杠螺母副(以下简称滚珠丝杠副)是一种新型的传动机构。具有螺旋槽的丝杠螺母间装有滚珠作为中间元件的传动机构为滚珠丝杠副。在数控机床的传动中,经常用于代替滑动丝杠,以提高传动精度。丝杠螺母副的特点:(1)用较小的扭矩转动丝杠(或螺母),可使螺母(或丝杠)获得较大的轴向牵引力。(2)可达到很大的降速比,使降速机构大为简化,传动链的以缩短。(3)能达到较高的传动精。用于进给机构时,还可兼作测量元件,通过刻度盘读出直线位移的尺寸,最小数值可达0.0001mm。(4)传动效率高,摩擦损失小。滚珠丝杠的传动效率=0.920.96,而一般的常规(滑动)丝杠螺母副的=0.200.40。所以滚珠丝杠的传动效率比常规丝杠的传动效率提高了34倍。因此功率消耗只相当于常规丝杠螺母副的。(5)给予适当的预紧,可消除丝杠和螺母螺纹间隙,这样反向时就可以没有空程死区,反向定位精度高。与常规丝杠螺母副比较有较高的轴向精度。(6)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滚珠丝杠基本上是滚动摩擦,摩擦阻力小,摩擦阻力的大小几乎和运动速度完全无关,这样就可以保证运动的平稳性。由于滚珠丝杠基本上是滚动摩擦,与常规丝杠螺母副比较不宜出现爬行现象,故传动精度高。(7)有可逆性,由于滚珠丝杠副摩擦系数小,可以从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也可以由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丝杠和螺母都可以作为主动件,也可以作为从动件。(8)制造工艺复杂,滚珠丝杠和螺母等元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光洁度要求也高,故制造成本高。例如丝杠和螺母上的螺旋槽滚道,一般都要求磨削成型表面的。(9)不能自锁,特别是垂直丝杠,由于自重惯性力的关系,下降时当传动切断后,不能立刻停止运动,故常需要添加制动装置。在设计滚珠丝杠时,首先要确定其名义直径、螺距及滚珠直径等。确定滚珠丝杠的上述参数时,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防止疲劳点蚀的基础上,即滚性丝杠在工作过程中受轴向负载时,在滚珠和滚道型面间使产生接触应力。在这种交变接触应力的作用下,经过一定的应力循环次数后,就要使滚珠或滚道型面产生疲劳剥伤,而使滚珠副丧失其工作性能,这是滚球丝杠副的主要破坏形式。在设计滚珠丝杠副时,必须保证在一定的轴向负载作用下,这种名义直径D和螺距t的滚珠丝杠在回转一百万转后,在他的滚道上由于受滚珠的压力而不致有点蚀现象,这个负载的最大值称为这种滚珠丝杠能承受的最大动负载。2. 滚珠丝杠的选择计算(1) 动载荷Cae的计算 Q= ffP 其中f载荷系数取为1.0,f硬度系数取为1.2,P最大的工作负载L使用寿命工作负载P是指数控机床工作时,实际作用在滚珠丝杠上的轴向压力,他的数据可用进给牵引力的实验公式计算:对于类似燕尾型寻轨的机床P=kP+f(P+2P+G)PX方向的切削力PY方向的切削力Pz方向的切削力G移动部件的重量f导轨上的摩擦系数k考虑颠复力矩影响的实验系数选用滚动导轨,在正常润滑情况下,对于类似燕尾型寻轨k=1.4 f=0.03由于铣削时所需切削力均大于钻削的切削力,故意下计算均按铣削设计。在铣削过程中,P=706.4N ,P=0, P=1059.6N ,G=300N P=1.40+0.03(706.4+21059.6+300)=93.7N而L=60nT/10式中n滚珠丝杠的转速(r/min)T使用寿命(小时)对于数控机床,n一般取1250 r/min,T一般取15000h,因为L=60125015000/10=1125Q=1.01.293.7=1169N查表初步选用的型号为N系列1604-3,3列Q=4612N较为合适,这是一种内循环垫片调隙单螺母的滚珠丝杠副,其主要参数如下:名义直径:D=20mm,基本导程t=5mm,刚求直径:D=3.725 mm ,丝杠内径d=17.96mm ,丝杠外径d =19.4mm ,循环列数3,额定动负载C=6367 N ,螺母外径D=72 mm,螺母内径 D=32 mm,螺母长度 L=40 mm。(2) 校核(1)效率计算 从机械原理中得知,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传动效率=tg/tg(+)式中:-螺纹的螺旋升角;=arctg=arctg=4.55-摩擦角;滚珠丝杠副的滚动摩擦系数f=0.0030.004,其摩擦角约等于10(tg= f=0.0030.004)。=0.965(3) 刚度的验算数控机床的滚珠丝杠是一种精密的传动元件,它在工作负载P的作用下,将伸长或缩短,在扭矩M的作用下,将向一方或另一方扭转,这样,滚珠丝杠的螺距就要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其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因此,滚珠丝杠应验算其满载时的变形量。从材料力学中得知,滚珠丝杠受工作负载(轴向力)P的作用而引起一个螺距t的变化量t,可按下式计算: t=其中:P-工作负载;t-滚珠丝杠螺距 ;E-弹性模数,对钢而言(E=20.110);F-滚珠丝杠的横截面积(按内径而定); t=0.1410cm滚珠丝杠受扭矩M作用而引起一个螺距t的变化量t,可以按下式计算:t=(cm) 其中-在扭矩M的作用下,滚珠丝杠每一螺距长度两截面上的相对扭转角;= 其中,M-扭矩(Ncm),M=6.18NcmG扭转弹性对钢而言,G=84110N/cmJ滚珠丝杠载面积的极惯性矩J=/32d(cm)(其中d滚珠丝杠的内径,cm) J=3.14/3213.1=2889cm=Mt/ GJ=6.180.4/84102889=0.110t=t/2=0.40.110/23.14=0.610cm(可忽略不计)如果Y方向的滚珠丝杠的长度为100m,则整个工作长度上的螺距变形总误差: =100/0.40.1410=3.510cm/m查表得对E级丝杠,允许误差=15um/m ,故该滚珠丝杠满足要求。(4) 稳定性验算机床的进给丝杠通常是一种受轴向力的压杆,如果轴向力过大,可使丝杠失去稳定性而产生翘曲。机床上的进给丝杠一般均为长柱。长柱压杆失稳时的临界负载P,可用材料力学中的欧拉公式计算P=(N)E-丝杠材料的弹性模数,对钢而言E=2.110 N/cm;J-截面惯性矩,对实心圆杆而言,J=1445cm;l-丝杠的工作长度,l=28.6cm;u-丝杠的轴端系数,由支撑条件决定,本设计是两端向心轴承,u=1。 P=3.610N 临界负载P与工作负载P之比成为稳定性安全系数n。如果稳定性安全系数n大于许用稳定性安全系数 n,则该压杆安全不致失稳。n=3.810 n=4故此滚珠丝杠不致失稳。(5)由于钻、铣工作时,滚珠丝杠的转速比较低,滚珠丝杠传动时的振动就会非常小,所以临界转速就不用校核了。 3.2.3 轴承的选择机床传动轴的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主要是在循环接触应力下的作用,滚动体和滚道表面上出现疲劳破环。即通常所说的疲劳剥落。而丝杠轴承的载荷主要是轴向载荷,径向除丝杠和工作台的重量外,一般无外载荷,对丝杠轴承的要求主要是轴向精度和刚度较高,摩擦力矩要小。所以选用60角接触球轴承,该轴承是与滚珠丝杠配合的专用轴承,其主要特点如下:(1)接触角大,钢球数多,承载能力高,刚度高。(2)既能承受轴向载荷,也能承受径向载荷,支撑结构可以简化。(3)轴承启动摩擦力矩小,降低丝杠副的驱动功率,提高进给系统的灵敏度。现选用7000C型号,基本尺寸为:d=10mm,外径D=26mm,宽度B=8mm,基本额定动负荷C=4.29KN,基本额定静载荷C=2.25KN,极限转速(油润滑)为28000。对轴承的疲劳寿命进行校核:由机械设计可知,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为:L=式中:P-当量动载荷; L-基本额定寿命; 寿命指数,球轴承=3;n轴承工作转速,n=1250;C基本额定动载荷,C=2250N;其中:P=f(X+YF) f冲击载荷系数,取1.1; F径向载荷;X、Y径向动载荷系数和轴向动载荷系数。X=0.44,Y=1;P=1.1(0.44305+415)=604NL=21000h15000h所以该轴承的选用也是合格的。3.2.4 导轨的选择导轨(Guideways)的功用是导向和承载。在导轨副(如工作台和床身导轨)中,运动的另一方(如工作台导轨)叫作动导轨,不动的另一方(如床身导轨)叫做支承导轨。按摩擦性质分为滑动导轨和滚动导轨。在滑动导轨中有静压导轨、静压导轨和普通滑动导轨。静压导轨的原理和静压滑动轴承相同,该导轨多用于进给运动导轨。动压倒轨,当导轨面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达到一定值后,液体的动压效应是导轨的油腔处出现压力油楔,把两导轨面分开,从而形成以液体摩擦,这种导轨只能用于高速的场合,故仅用作主运动导轨,例如立式铣床导轨。普通滑动导轨的摩擦状态有的为混合摩擦。按受力状态可分为开式导轨和闭式导轨。在部件自重和外载作用下,导轨面在导轨全长上可以始终贴合的称为开式导轨,如龙门铣床的工作台和床身导轨。部件的自重不能使主导轨面始终贴合,就必须增加压板,形成辅助导轨面,称为闭式导轨。导轨选择考虑的因素:1. 导向精度导轨在空载下运动和在切削条件下运动时,都应具有足够的导向精度。保证轴承运动的准确性,是保证导轨工作质量的前提。(1)几何精度直线运动导轨的几何精度一般包括:导轨在竖直平面内的直线度(简称A项精度);导轨在水平平面内的直线度(简称B项精度);两导轨面间的平行度,也叫作扭曲(简称C项精度)。在A、B两项精度中,都规定了导轨在每米长度上和导轨全长上,两导轨面间在横向每米长度上的扭曲值。(2)接触精度磨削和刮研的导轨表面,接触精度按的规定,采用着色法进行检查。用接触面所占的百分比或面积内接触点数衡量。精度保持性影响精度保持性的主要因素是磨损。提高耐磨性以保持精度,是提高机床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科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常见的磨损形式有磨料(硬粒)磨损、粘着磨损(或咬焊)和接触疲劳。磨料磨损经常发生在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状态。磨粒夹在导轨面间随之相对运动,形成对导轨面的切削,使导轨面产生划伤。磨料的硬度越高,相对滑动速度越大,压强越大,对摩擦副的危害也越大。磨料磨损很难避免,是导轨防护的重点。粘着磨损也称为分子机械磨损。当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时,在高压强下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又使表面层的氧化膜破坏,在新暴露出来的金属表面之间,就会产生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和渗透,使接触点粘结而发生咬焊。接触面的相对运动又要将咬焊点拉开,就造成撕裂性破坏。咬焊是不允许发生的。接触疲劳发生在滚动摩擦副中,也是无法避免的。低速运动平稳性当导轨作低速运动或微量位移时,应保证导轨运动的平稳性,即不出现滑移现象。低速运动平稳性与导轨的结构、材料和润滑,与动、静摩擦系数的差值,与传动导轨运动的传动链的刚度有关。结构简单平稳性好大多数机床的导轨都要淬硬,因此导轨的精加工,不能淬硬。设计时要注意使导轨的制造和维修方便,刮研量少。如果采用镶装导轨,则应尽量做到更换容易。导轨的润滑润滑的目的、要求与方式润滑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摩擦力、减少磨损、降低温度和防止生锈。润滑要求供给导轨清洁的润滑油。油量可以调节。尽量采取自动和强制润滑。润滑元件要可靠。要有安全装。例如静压导轨在未形成油膜之前不能开车和润滑不正常有报警信号等。导轨的润滑方式有很多。可以人工定期向导轨面浇油。此法简单易行,但不能经常保证足够的润滑。也可在运动部件上装油杯,使油沿油孔流或滴向导轨面,也可在运动导轨面上装润滑电磁泵。或手动润滑油泵,定时拉动几下供油。为使润滑油在导轨面上较均匀的分布,保证润滑效果,需在导轨面上开出油沟。2. 润滑油的选择导轨常用的润滑剂有润滑油和润滑脂,滑动导轨用润滑油,滚动导轨两者都可用。导轨润滑油的粘度可根据导轨的工作条件和润滑方式选择。高速低载荷可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反之,则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低载荷,高、中速的中、小型机床进给导轨,可用导轨油;中载荷的中低速导轨,可采用导轨油;重型机床的低速导轨,可用或导轨油。三嗪的合成路线3.2.5 联轴器的选择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两进给机构的两根轴使之一起回转传递扭矩和运动的一种装置。目前联轴器的类型繁多,有液力式、电磁式和机械式。机械式联轴器的应用最为广泛。套筒联轴器构造简单,径向尺寸小,但装卸困难(轴需作轴向移动)。且要求两轴严格对中,不允许有径向或角度偏差,因此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绕行联轴器采用锥形夹紧环传递载荷,可使动力传递没有方向间隙。凸缘式联轴器构造简单、成本的、可传递较大扭矩,常用于转速低、五种及、轴的刚性大及对中性好的场合。他的主要缺点是对两轴的对中性要求很高。若两轴间存在位移与倾斜,救在机件内引起附加载荷,使工作状况恶化。根据所设计的系统为模拟实验实训系统,需要的转距不是很大,精度不高,又因为轴径较小,所以选择了套同式联轴器3.2.6 传动装置的选择传动装置选用闭式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适用范围很广,传递功率可高达数万千瓦,圆周速度可达150m/s(最高可达300m/s)。和其他机械传动比较,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瞬时传动比为常数;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功率和速度适用范围很广等。齿轮的设计1)材料的选取因传动载荷小,生产批量少,故大齿轮选用45钢,硬度为229-286HB,平均取240HB;小齿轮选用45,调制处理,硬度为240-280HB,平均取250HB。2)尺寸计算初选两齿轮的模数m=1,大齿轮的齿数为,小齿轮的齿数为,根据公式,计算得齿轮的传动比=1.255,符合齿轮单级减速的条件。中心距小齿轮: 齿顶高齿根高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分度圆直径大齿轮: 齿顶高齿根高=1.25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分度圆直径据机械设计相关知识校核计算得知,齿轮的设计符合要求。3.3 Y轴进给系统设计实例1、步进电机的选择和脉冲当量的确定根据数控钻铣床的精度要求,步进电动机脉冲当量:=0.02/Step,步角距=1.8/ Step。由于无减速装置,所以由=/360P可知,滚珠丝杠螺距,即基本导程P=5mm。2、步进电动机转轴上启动力矩的计算T=36F+(G+F)/2()其中:F水平方向的切削抗力 F=260N;摩擦系数 =0.03;F垂直方向的切削抗力 F=650N;G移动部件的总重量 G=50N;总机械效率 =0.85;代入得: =47Ncm;由手册可知:T/T=0.866,则步进电机最大静转矩T= T/0.866=60N.cm(3)确定步进电机最高工作频率f=1000v/,v=0.025(m/s)f=10000.025/0.02=1250(HZ)根据以上参数,初选混合式步进电机。57BYGH6403采用两相四拍的通电方式。相数,3;步距角,1.8;电流,2.5A;静力矩,110Ncm;转动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两轴实验型数控系统的总体设计【12张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通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36350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