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西方服装比较.docx_第1页
20世纪50年代中西方服装比较.docx_第2页
20世纪50年代中西方服装比较.docx_第3页
20世纪50年代中西方服装比较.docx_第4页
20世纪50年代中西方服装比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雅的高级时装的巅峰时代 20世纪50年代:服装史上最经典、优雅的时代50年代的社会背景 二战后,欧洲一片混乱,百废待兴,食物缺乏,战争的创伤到处可见。二战虽然结束了,但是世界还不太平: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宣言,将世界划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40年之久的“冷战”由此开始。东西方交流从此中断。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印度甘地被暗杀。1949年,东西德国分裂。这一切都使战后的世界极不安宁。面对这样的局面,已经饱受战争摧残的人们多么希望和平!而且那时的服装,毫无时尚。男人参战,多为军装。女人从工,多为工装。为了因应战时劳动力的短缺,女性纷纷加入工厂或农产的劳力工作。宽松剪裁的垫肩外套、直筒与裤装,以及耐磨耐穿的粗厚牛仔装是主打款。即使有裙装,也是及膝的一步短裙。色彩灰暗,以军装、工装的颜色为主。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打击,50年代在战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社会生活逐渐摆脱战争时的萧条和谨慎,一片繁荣的景象开始慢慢显露。而这个时代的女性也不再满足于单纯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她们的着装也开始变得职业化(虽然那时大部分女性还只是从事办公室秘书之类的辅助角色),于是优雅的套装,套裙,裤装开始流行。二战后的女士,在经历了实用单调的战争时期的服装后,向往优雅时髦的装扮。掐腰大摆棉质衬衫裙应算做是50年代“新风貌”浪潮下大众化成衣的经典之作。鲜艳的色彩象征着繁荣。不可缺少的配饰要属腰带,既可强调极细的腰线,凸显女性曼妙身姿,又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无论是粉色白点裙搭配的同质地腰带,还是红蓝点白色连衣裙搭配的正红色腰带,都丰富了原本简洁典雅的剪裁。 五十年代向梦露靠拢 真正的魅力是建立在女人味的基础上的。我觉得性感必须要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才会吸引人。托老天爷的福,我们大家生来都是性感的,据说为了保持胸型,梦露睡觉的时候也坚持穿胸衣可惜好多人都无视甚至抛弃了这一天赋。”1950年代最著名的性感偶像玛丽莲梦露曾这样说。据说为了保持胸型,梦露在睡觉的时候也坚持穿胸衣。性感就是50 年代女人的终极追求。当时每个女人都梦想拥有像梦露那样又尖又翘的大胸部。在那个时代的时尚杂志中,可以看到不少向年轻姑娘传授运动扩胸术的文章。“我们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让胸部增大。”整整一代人都把这当作人生信念。为了大胸部,50 年代的姑娘不需要把自己弄得瘦骨嶙峋。她们只需要拥有“可爱”的身材就可以了。加之高热量的快餐当时还没有出现,因此保持身材并不困难。二战后的50年代在时装的发展历史上被称作黄金时代。各种造型层出不穷的同时,各种艳丽的色彩撞击着人们的眼球!与战后传统军装与工装的灰黑蓝等相比,西方的服装潮流从无彩色一下子进入到了多彩的世界! 50年代风格从来未曾真正离开,它总是若有若无地弥漫在空气里,然后逐渐演变着。如果要给50年代标注关键字,奥黛丽赫本,细腰,收腰蓬蓬裙,小黑裙.都会是首先出现的字眼,很显然那个年代的美已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赫本风早已成为热门搜索词,女孩子们都希望能变成那个美丽的罗马公主。浪漫的收腰大摆蓬蓬裙配上不同的衬衫,羊毛衫,还有那标志性的红唇,五十年代女孩的风情和魅力展露无遗。另外还有腰线拉高的连衣裙也是五十年代流行的装束。但无论何种着装,都着重强调突出腰线,细腰成为好身材的象征。只有细腰才能穿出迷人的姿态和气质。 50年代正是二战结束后社会进入的迅速恢复及成长期,人们对于未来充满希望。这样一个全新的时期正形成新文化,女性希望甩掉千篇一律的工作服,扫去灰暗的阴霾,重新找回妩媚之美,但开放的少女却往往有着保守的妈妈。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造就出成熟而不失天真、高雅而不失性感的时代女性美。就好像冰清玉洁的奥黛丽-赫本,或者张扬热情的玛丽莲-梦露,她们代表的就是这样矛盾又经典的美。 优雅之美:赫本的完美妆容:浓眉、深邃的双眼精致的面容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奥黛丽-赫本永远都是时尚的代名词 。赫本几乎被全世界所有媒体推崇为20世纪最完美的女星。她天使般的容颜,令好莱坞所有艳星黯然失色;她优雅的穿着风格,简约的礼服,历时近半年,依然是时尚的标本;而她更是上个世纪顶尖设计师的灵感缪斯和天使模特。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装风格,不只是优雅那么简单,夸张的时装线条、体面而含蓄的时装面料都是那个时代给予女人的优美。二战后的50年代在时装的发展历史上被称作黄金时代。50年代的性感之美高挑的眉锋,拉长的黑色眼线,正红色丰润饱满的双唇,健康的肤色加上大卷曲金色秀发。这不仅是玛丽莲-梦露的代表妆容发型,更是50年代主流造型之一。粗眉、高挑的眉锋,白皙粉嫩的肌肤,黑色眼线,浓密卷翘的睫毛,饱满的红唇,伊丽莎白-泰勒的美让世人惊叹 照片拍摄于1953年,21岁的Elizabeth Taylor穿着当时流行的及膝伞裙靠在墙边。相比保守的款式,Elizabeth这条裙子的上半身是透视面料,隐约露出她的紧身束腹胸衣显得非常性感。束腹胸衣让她全身形成玲珑的沙漏型,系上腰带更加别致,这条裙子的袖口还被装饰上白色褶边脱胎于古典服饰。 50年代,女性重视眼部化妆,50年代的化妆以夸张为特点,单是眼部化妆就用了睫毛液、眼红及眉笔。有些女性甚至戴上了假睫毛,而且唇膏变成了橙色及哑光色化妆与发型开始向性感化发展,金发碧眼成为当时竟相追求的时尚,这一时期的模特,她们的嘴唇和眼形的着色非常新鲜浓烈。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装风格,不只是优雅那么简单,夸张的时装线条、体面而含蓄的时装面料都是那个时代给予女人的优美。 长度大过膝的裙子、窄窄的肩膀、紧身的上衣, 让胸部和臀部成为了突出的重点,女性曲线再次成为服装重要诉求。 旧日经典之一 紧身胸衣紧身胸衣不再只是女人的贴身恩物,更是天桥上渐趋摆脱非主流地位的升级,不似蕾丝般以大胆透视与花纹变化吸引眼球,而仅仅针对曲线的包裹和细节的打磨,成就更加率直痛快的性感味道。旧日经典之二 宽大的领口 旧日经典之三 风衣外套 旧日经典之四 大面积印花搭配珍珠项链迪奥花冠造型服装在上世纪50 年代,女子外出时如果没穿长外套或风衣,绅士们就会体贴地递上自己那件可想而知风衣外套在彼时的重要性。 印有大朵花卉、条纹或者圆点的连衣裙是1950 年代造型的重头戏,也启迪了此后十年的波普化着装。 旧日经典之五 丝绸伞裙 旧日经典之六 针织衫 Dior著名的“New Look”出现并走红,华丽大摆裙代替了原本紧贴腿部的朴素半身裙,与此同时,针织衫与下摆大到夸张的半身裙成为了最好的搭档,这种经典的甜心女孩形象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不断模仿。 “Swing Skirt”大伞裙是195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服装,多以绸缎等面料来集中体现华美雍容的女性形象。其最典型的代表,便是Grace Kelly 一丝不苟的优雅整洁风格。 50年代风行的尖头鞋纤细的鞋头拥有前卫的个性,能够使脚变得完美修长,突显女人浪漫奢华一面,让女人散发出无穷魅力。夸张的猫眼镜框太阳镜有着上翘的尖角,是最具50年代古怪精灵造型的必备单品。代表作品(经典作品、作品及图片欣赏) 地位及影响批评家们指出,巴伦夏卡的设计始终渗透着浓郁“西班牙味” “关于Balenciaga的最简单的事实都能激起时尚业界每一个人的兴趣。”1958年,John B. Fairchild在谈到女装设计师时表示。3 毕加索式的感人魅力一个冷峻而且稳健的天才,他像画家乔尔乔内,提香,鲁本斯那样,风格典雅,富丽,细腻;他把沃斯开创的巴黎高级时装,发展到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他的设计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设计师Hubert de Givenchy,Emanuel Ungaro以及Andre Courreges。时装店像个乐队,我们都是乐师,巴伦夏卡是指挥,我们都听他的指挥。”迪奥曾这样说。迪奥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巴伦夏加在时装界的宗师的地位。巴伦夏加设计的女装在那个年代的欧洲犹如一座丰碑,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总而言之, 世界时装界公认,巴伦夏卡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时装大师之一,是沃斯开创的高级时装业中无可比拟的天才,他的高级时装成为巴黎永久的名牌。 大众所熟识的“巴黎世家”香水,则是巴伦夏加留给我们的一笔美好尽伦的财产。多年来,巴伦夏加连续非常明确,奇妙的香气是时装设想所务必的辅助。正在“二战”结束后,他即推出了经典的Le Dix。八年后,他又推出另一款名为Quardrille的花果香型香水。品牌-巴黎世家产品风格:崇尚简洁、清纯和造型考究。主题产品:女士和男士提包、机车包、鞋子、时装和香水等。品牌发展历程:大半个世纪以来,巴黎世家一直以时尚、典雅闻名于时装界。除了在欧洲有多家高级精品时装店,巴黎世家在纽约也拥有自己的旗舰店,在亚洲主要大都市也开设了专柜。巴黎世家1948及1955年推出香水系列;1957年推出玩具娃娃服;1987年推出高级成衣系列; 1990年再次推出香水系列。现在,它的业务已经由女装扩展到男装、皮具和香水等,而无论在哪个领域,其产品都坚持着一贯的设计风格和简洁、清纯、优雅的特点。u 他不张扬以及略带孤傲的性格也使其顾客人群固定在一定的数量,而没有像迪奥一样扩大工作室规模,使其在当时时装界的地位未被大众所正确认识,只有行中人才知道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对于时装发展真正作出贡献的是巴伦夏加。u 法国的新闻媒体称他为时尚界的革命家,是剪子的魔术师真正令人敬佩的是其精湛的裁剪技术,他创造各种形的手段完全不同于迪奥的衬垫、填充和支撑,而是完全利用面料的性能以及其精湛的裁剪技术。他于1961年设计的只有一条缝的大衣一经推出便引起极大地轰动,成为服装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常常像建筑设计师对待建筑一样,研究服装的结构变化以及造型力度,所以他的作品以雕塑般的造型而著称。他的很多裁剪技术和方法在今天看来依旧深不可测u 他是一全才,画稿生动优美、结构精准,从选择面料、设计、裁剪、制作甚至模特的指导(模特教练的角色,教那些女孩怎么走路,如何微笑、傻笑、抽烟和摆姿势)服装制作的每一个过程他都要亲力亲为,甚至连选择配饰这样的小细节也不放过,他都得心应手。他的才能给今天的服装设计师以启发被誉为“时装界毕加索”1937年,西班牙内战的爆发造成了许多人的死亡,但却从另一个方面成就了两个天才,一个是毕加索他的不朽之作格尔尼卡因此而问世;另一个就是巴伦夏加,战争使他远走他乡,并催生了他在巴黎乔治五世大街的时装店。要在法国时装界立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们很快就发现他的女装设计中蕴含了非同寻常的贵族气派,他十分善用西班牙传统服装中的黑色或棕色,成功地将西班牙人的严谨与稳重体现在时装之中。那种夸张的戏剧感甚至带有西班牙画家戈雅和委拉斯贵兹式的浪漫与震撼。他于1939年设计的束腰女装,事实上已经预示了战后“新形象”(New look)的到来。他的设计正如时尚杂志所言:“每次都有精彩的创意,并且保持一定的水准,令人耳目一新,对未来时装的潮流走向意识敏锐。”他是一个优雅而温和的设计师,穿着的舒适性是被他放在重要的位置,Balenciaga 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他总是在完成设计后还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数次,直至作品趋于完美,并且不惜利用自己的宝贵时间,亲自裁剪和缝合袖子,或者检巴伦夏加束腰女装查领口是否有针脚,为的就是让作品无可挑剔.这位西班牙设计师的亲密同事回忆起他时,总说他是个不知疲惫的人,图2为1939年设计的共性女装他能在一天内监督完成120件成衣,他也能一边查看集锦的衣服裁剪的小细节,一边亲自做着帽子或者裙子。这位大师就如同一个主刀大夫,周围都是他的助手,整个团队仿佛正在安静地做一次手术,用剪刀和针线以十二分的把握动这场手术,最终将辛勤劳累的工作转化成另人赞叹的服装。 u 他也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加倍着迷于探索新设计,甚至不顾市场动向和舆论要求, 沉醉于完美境界的求索中。 尽管巴伦夏加的女装在二战前就已享有盛誉,但真正成熟的作品还是在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巅峰时期:二战爆发后,巴伦夏加回到马德里。战后,他重返巴黎,开始了他迈向高级时装巅峰的历程。巴伦夏加的设计风格保持了战前典雅、精巧、女性化的特点。他把西班牙与法国的艺术趣味熔于一炉,他的设计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尽管他的女装在战前已颇享盛名,但真正成熟的作品还是战后的50年代。 50年代,巴黎高级时装业迎来了本世纪以来继20年代之后第二次鼎盛期。以迪奥为首,这一时期活跃着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设计师,技术权威巴伦夏加虽不喜欢随波逐流,但他的简洁、单纯、朴素的女装造型风格恰好与50 年代的风尚相吻合,乃至常常被误为迪奥风格中的继承者,其实巴伦夏加不但年长于迪奥,而且成名也早于迪奥。对应于社会生活的略式化,他在方便活动,解放女性腰身上做文章,开拓了运动型女装 这个时期是巴伦夏加设计生涯中最辉煌的顶点。 u 20世纪50年代初,他推出的袒肩晚装以美丽的带子和性感的曲线令人叫绝;他把半紧身的夹克做成不定型的软套装夹克;设计了高立翻领和四分之三的中袖;画稿的生动、优美曲线的力度,创造均衡的完美外廓形,他开发了全新的裁剪技术。 斜裁是拿手好戏,以此起彼伏的流动线条强调人体的特定性感部位。结构上总是保持在服装宽度与合体之间,穿着舒适,身体也显得更漂亮。为了使设在结构方法上不落俗套,精确地运用斜线或旋转曲线,使服装产生独特的魅力。设计作品具有雕塑一样的立体效果,他像建筑设计师般研究曲线的力度,结构的变化.服装巧妙利用人的视错觉,腰带策略性地放低一点,或把它提到肋骨以上,甚至可以巧妙地隐藏在紧身衣之中,服装看上去更加完美。非理想身材的人,一旦穿上巴伦夏加设计的服装,顿时显得光彩照人。他的设计以线条的简洁、流畅和完美著称,带有一种强烈的贵族气派和戏剧性,很多名流贵族都指定穿着他的时装 他的日装舒适、优雅,可穿性极强,但晚装却往往由于装饰的太过华丽而显得不切实际:裙撑、垂挂的饰物、泡摺、花边镶嵌、毛皮和花朵,累赘的装饰让穿者几乎无法落座总之,穿着的舒适性总是被他放在重要的位置,他是一个技术权威,创造了许多革新性的结构,很重视整体造型,他从不迎合顾客去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只是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应该如此的理想。1948春夏季作品 1959年的一款晚礼在迪奥的“A形线”赢得新的轰动时,他的蝉茧状大衣和球状裙同样获得巴黎的喝彩有人认为巴伦夏加是有意在用和“迪奥造型线”相反的廓形来表达新女装应有的典雅,而巴伦夏加本人则轻松地将这个设计称之为“睡袋”。此外,巴伦夏加还以吉卜赛歌舞中的“佛拉门戈”装为蓝本,设计了一种前短后长的晚礼服。在这款精美绝伦的晚装中,巴伦夏加显示了极好的审美素养,精确地控制了比例及平衡的要素。为了获得惊人的效果,他还设计出或大或小的帽子,与晚装相映成趣。他的油筒式小帽也因此成为他独特的标志。被贴上古典主义标签的巴伦夏加并不急于在每个季节亮相,他的创作是间歇性的,总是要隔上一段时间才迸发出新的灵感,并且,还要花上一大堆时间对既定作品修修改改,臻至完善巴伦夏加设计的女装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犹如一座丰碑,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包括纪梵希(Givenchy)、古海热、安伽罗在内的时装设计师都曾出自他的门下。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急剧变化,以少数贵妇为服务对象的高级时装业趋于式微,一批年轻的时装设计师开始活跃起来并获得年轻人的欢迎。那是1968年,1968年正值社会动乱,政变所带来的痛苦已经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蔓延,同时机器批量生产带来的粗制滥造也让巴夏加意识到奢侈和优雅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时尚的概念已经变了。这位大师在法国发布了他最后一次时装系列后,正式结束自己的高级时装业务。他的顾客都苦苦请求他不要关门,Bismarck 夫人为此在床上哭了整整3天,她认为 Balenciaga 不设计时装之后,她也就无法保持自己在时装上的高格调和高品味了。时装店的关闭让他深感痛苦,他回到了在西班牙San Sebastian附近的住所。欧洲的达官贵人仍以重金特邀他设计服装,所以退休了的巴伦夏卡仍穷于应付,他曾为佛朗哥的孙女设计婚纱,就在他临终之前还为另一位王子设计。这位退休的老人事实上是“退而未休”。于1972年去世,而真正结束了设计生涯。1968年,玛丽奎恩特的迷你裙正风行天下。面对服饰新潮的冲击,巴伦夏加选择了放弃,他宁愿关闭那间曾经在时尚界呼风唤雨的设计室,也不愿为时髦的浅薄青年服务。1972年,巴伦夏加在为一位王子做完平生的最后一件礼服之后,再没从床上爬起来,终年77岁。巴伦夏加作品1939年至1940年秋冬,巴伦夏加设计出拱形的女装他是一位时装艺术之子,他像一殉道者一样执著地追求着美,追求美的形象。正如莱辛说的那样:“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必须服从美。”1948年秋,早在迪奥发表“逼真画式”之前,他就推出了帕奈尔裙。1948年春,S形曲线1950年秋,推出了巴莱尔 拉印(酒桶形),先于迪奥解放了女性的腰身。1951年春发表了阿拉伯风格的斗篷式大衣。1951年秋推出了米迪劳斯 拉印(美国海军军校学生制服式),这种完全无视腰线的桶形夹克,裙子自臀围线起做成普利兹褶,非常便于活动。同时还推出前面胸部较合体,后背宽松的高腰身大衣。1952年春接着发表了巴科夫尔奈斯 拉印(背部宽松式套装),继续追求穿着的舒适性。从当时的观点看,他的设计中有一种东方风格的美学特点,是非常前卫的作品。1953年春他又推出波罗夏次风格的两件套,第一个把赛马骑手穿的一、套头式开领衬衫,即波罗夏次这种运动造型拿到高级时装中来表现。像这样前卫性的构思到60年代才由圣洛朗等人真正理解和发挥。1955年,他又推出了不收腰的丘尼克 多莱斯和丘尼克 科特。1957年推出极为朴素的修米兹 多莱斯(衬裙式女装)等,与迪奥拿强调腰身和富有量感的裙子组成的造型的意念不同,巴伦夏加一直在追求放宽肩部,解放腰身,臀部周围也柔和地留有一定空间的丘尼克式独特设计。 Balenciaga在他的设计生涯中发表的很多look在当时都是极具创新精神,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观念。即使是设计过程,他也不同于一般设计师先画设计图再考虑裁剪方式的做法,而是将大块的面料放到人台上直接裁剪。这种立体裁剪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布料柔软的特质,斜裁更使其充满了流动性,由此制成的衣服也极具生机和动感。结构上总是保持在服装宽度与合体之间,穿着舒适,身体也显得更漂亮。Balenciaga 被称为Master of Illusion,因为他往往只需靠其思想及触觉便能把一幅布料凭空想象成不同的立体化形态。巴伦夏加在时装历史里最大的成就必定是于1957年以Baby Doll Look为名的设计。Baby Doll Look的设计灵感是融合了Spanish Art 和Vernacular Costume 这两种艺术,再加上Balenciaga 自己的卓越触觉概念而设计出来。高腰娃娃服通过提高服装的腰线来突现女装整体的轮廓,从而将女性身体从传统沙漏形服装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巴伦夏加的时装也因此被喻为革命性的潮流指导,很多名流贵族都指定穿着他的时装,这些忠实客户包括西班牙王后、比利时王后、温莎公爵夫人、摩洛哥王后等,他们都是当年曾被世界各大时装杂志评选为最佳衣着的名人巴伦夏加设计的束腰女装一经推出便引起极大的轰动,成为服装史上的经典之作。束腰装的流行魅力吸引了当时最著名的设计师迪奥。甚至还有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 肯尼迪奥纳西斯。她对巴伦夏加的大量购置引起丈夫即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不安,因为他觉得美国公众会认为巴伦夏加的服装过于奢华1953年8月,摄于巴黎巴伦夏加工作室巴伦夏加,1954 年那个时期的巴黎世家是贵族的典范,1954年的“蚕茧”外套,1959年的一款球形裙卡腰身、圆臀的短外衣,潇洒的时尚气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巴黎巴伦夏加的服装沙龙 1955年设计的大衣,1957年推出的前后只有一块布构成的女装迪奥认为Balenciaga是“大师中的大师(the master of us all)夏奈尔:“只有他才会裁料子,配搭成时装,用手工缝制。其他人不过是时装设计匠罢了。”1953年的作品曾当了Bazaar主编25年,后来又成为Vogue主编的Diana Vreeland这样形容Balenciaga服装的魅力:“假如一个女子穿着Balenciaga的衣服而来,那么房间中所有女人们都将因她而变得黯然失色。”Cecil Beaton为这位传奇的西班牙服装设计师撰写了一篇影响力遍及世界的悼文,写道:“他创造了时尚的未来。”巴伦夏加与迪奥同处于形的时代,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推翻了紧贴肉体的设计,致力于创造独特、均衡的完美外廓形,但迪奥为了完成造型,常常不择手段地对衣服内部结构进行各种衬垫处理,改良19世纪的克里诺林,而技术高超的巴伦夏加却开发了全新的裁剪技术。在迪奥时代,他与巴尔曼一起并称为高级时装界的三巨头。结构设计及工艺技术是实现服装艺术境界的阶梯。而是年代法国唯一可以与抗衡的设计师,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高傲与优雅,是首位将建筑风格融入服装设计的大师,他的设计具有雕塑一样的立体效果,被称为服装结构设计大师。他设计的女装在世纪年代的欧洲举足轻重,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设计师。妇女时装日报曾断言“在一定的时期统治着时装世界,就像毕加索统治着艺术界一样。时尚在服从着他的意愿。”他的设计风格一直都对时尚界有着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内外的文献从品牌、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于一些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的研究较多,由,等人编著的()和耶鲁大学的编著的(,对本人各个时期的服装风格作了比较详实的评述,瑞璞教授编著的世界服装大师代表作及制作精华一书中,对的部分经典服装作品以现代服装纸样设计的通用规律和技术方法做了较细致的纸样设计图解,课题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风格和结构造型特点的研究学习来为自己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准确地把握特定的风格做铺垫性的学习。通过分析、复制的经典结构造型的作品,尝试总结他在服装的结构造型上是如何体现他的设计风格的,并在模拟试制作品的过程中切实体验他的服装结构特征。他的品牌历史及文化背景,因为许多时候品牌的个性就是品牌创始人个人的个性在品牌上的投射。品牌历史巴黎时装的繁荣是与时装设计家们的名字分不开,那里面不仅产生了法国的天才,也聚集了世界各民族的杰出人才,融入到巴黎的时装业。不同民族的设计家给巴黎时装带来了更多的艺术语言,也使其服装更加丰富多彩。年月同,生于西班牙的居塔利亚。他出生于一个相对普通但并不贫困的家庭。据说他的父亲是一名船长,不幸的是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庭从此失却往日的欢乐,陷入贫困境地。他随母亲迁居到圣萨巴斯蒂安,在那里,母亲迫于生计,以裁缝为生。早年生活的坎坷,致使性格内向,即使在他成名之后,他也不愿谈及他的早年。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孝顺的小,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也跟母亲学习手艺,很快他也成为一个技术娴熟的裁缝。早年生活的磨炼却为他的事业打下坚实的服装工艺基础。使他迈向时装之路的机遇是非常偶然的,由于他的职业习惯,在大街上他偶然被西班牙贵族托雷斯女侯爵的套装吸引住了。这是出自巴黎的名牌“德雷高尔”女装,女侯爵慨然同意他复制这套名牌服装,侯爵夫人很满意复制出的成品,不仅将他送到马德里的裁缝店学习裁缝技术,后来还成为他的资助者。从此,对时装的热情之火被点燃,他雄心勃勃地迈向时装世界。岁的时候,便担任圣塞巴斯提那的兰佛百货公司工作室的主任,每一季都定期去巴黎采购,他最中意和经常选购的,便是(夏奈尔)的作品。年,岁的在女侯爵的帮助下,在圣萨巴斯蒂安开设了第一家以“命名的时装店。随着他技艺和信誉的提高,他的事业日益兴隆,到年,他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又增设了第二家时装店。年,他的时装店又打进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这已是的第三家时装店了。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终于使成为西班牙的著名服装设计家,并使“”成为一间拥有多名从业人员的高级时装店。自世纪初以来,一直就在波旁王朝支配下的西班牙上流社会,很自然受到巴黎服装界的强烈影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试图将巴黎的作品改换成适合西班牙妇女的作品,并在这些转换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裁缝技巧在巴黎时装界,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孤傲的人,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美学,从来不受其他时代风格干扰。将他的热情倾注于每一个针缝,每一个细小部位的裁剪上。他的信条是:追求“建筑一样的质量”。对他来说,没制作一次发布会,便是一次新的体验;每一次时装发布会都是根据前一次的经验与成果,再做一次全新的出发。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后,就如同毕加索画风的发展样,他在服装线条上起了剧烈的变化。追求单纯化艺术的结果,使人们视他为时代服装流行的领导人,并使他在巴黎获得了“时装界的毕加索”美誉。所设计的各式高档女装,款式各异,造型多样,留给人们记忆中的总是那个显示高贵气质的女性形象。他是巴黎时装界的技术权威,创造了许多革新性的结构,很重视整体造型,他从不会迎合顾客去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只是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应该如此的理想,他对任何东西都从不妥协,也不喜欢出头露面来宣传自己,从不受流行的束缚和左右,不管是时代的“新风貌”,还是年的超短裙,都对他毫无影响,他的作品具有超时空的持久性和艺术性。他几乎不绘制设计图,喜欢直接在模特几身上利用布料的性能来进行立体裁剪和造型,被称为“剪子的魔术师”。战后,年代和年代,他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样式,人们评述道:“现在女性总以某种形式穿着”。进入六十年代后,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发生,急剧变化。在服装业中成衣时装业的迅速发展,以少数贵妇人为对象的高级时装业却不能适应这种社会节奏,更满足不了青年女性的需要。一批年轻的时装设计家遂应时崛起,他们的设计更加符合这个朝气蓬勃的年代。由于观念上存在着“代沟;和Balmain一样,Balenciaga属于曾经被遗忘,这几季被重新炒热的品牌。旧时代的Balenciaga可不是“未来主义”和闪光材质,它是和Dior一样,以极端华丽的高级定制闻名的老牌时装屋。1937年,创始人CristobalBalenciaga于巴黎开设Balenciaga高级女装公司。Balenciaga以精于裁剪闻名。斜裁是他家的拿手好戏,以此起彼伏的流动线条强调人体的特定性感部位。结构上总是保持在服装宽度与合体之间,穿着舒适,身体也显得更漂亮。Balenciaga巧妙利用人的视错觉,腰带策略性地放低一点,或把它提到肋骨以上,甚至可以巧妙地隐藏在紧身衣之中,服装看上去更加完美。非理想身材的人,一旦穿上Balenciaga服装,顿时显得光彩照人。Balenciaga的时装被喻为革命性的潮流指导,很多名流贵族都指定穿着他的时装,这些忠实客户包括温莎公爵夫人、格蕾丝凯莉王妃等,他们都是当年曾被世界各大时装杂志评选为最佳衣着的名人。1950年代,当时Balenciaga的业务可以做到像时装巨头Dior一样大如果他想的话。但是,相比Dior的1000名员工,他却只雇佣400个人,而且有意一直保持着这个人数。不仅如此,Balenciaga也定期拒绝一些订单,以保证他的设计质量。“一个设计师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出美丽而优雅的裙装。”Balenciaga表示。1946年的VOGUE杂志封面上的Balenciaga礼服,1950年VOGUE杂志上的Balenciaga礼服,1951年的Balenciaga礼服1951年的Balenciaga礼服,1954年Balenciaga先生的时装发布会作品50年代划时代的时装新气象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宣言,将世界划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40年之久的“冷战”由此开始。1949年,社会主义阵营添了一位新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时尚亦然。1947年,法国设计师Christian Dior发表了一个名为“NEW LOOK”的时装系列,将人们从战争的匮乏中带回到物质世界的奢靡。当时著名时尚杂志Bazaar主编惊呼:“这完全是一场革命,真正的新样式!”这种新款式的时装,风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女性整整10年。与此同时,一种截然相反的时尚追求在大洋彼岸的新中国迅速蔓延:工装背带裤、列宁装、中山装、军装、苏联风格的布拉吉连衣裙,这是一种简洁质朴、便于劳动的“革命风格”。New Look开启的时尚新纪元二战虽然结束了,整个百废待兴。男人们的身体还未从军装中解脱出来,女人们还躲在配给制下精打细算制出的垫肩外套中。1947年,Christian Dior先生与身着New Look系列的女模Christian Dior 1947年的“New Look” Grace Kelly是那个时代的时装典范,美得精致优雅,美得像只静物1947年2月12日,Christian Dior借贷举办了一场高级成衣show,这场秀震撼了整个世界:铺张到极致的布料堆砌出的裙摆勾勒出久违的女人味,完全不同于战前流行的垫肩外套。当模特们身着Dior先生的新时装出现在秀场,在场的女性不仅在震惊中屏息凝神,而且都为自己身上的夹克衫和短裙感到沮丧不安,一种必须开始新生活的紧迫感牢牢地抓住了她们的欲求。最后一名模特离开,还沉浸在那种优雅氛围中的现场的观众们才如梦初醒,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这个被命名为“New Look”的系列真正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好莱坞的性感宝贝丽塔海华斯穿上这个系列的细腰衣裙时,她激动地说:“战争结束了,幸亏我们还有新风格的时装!”在美国,Dior因此成为仅次于戴高乐将军的法国名人。他不仅设计了一套服装,还设计了一种生活新机遇,一个和平时期才能有的悠然华美的姿态。法国时尚人Marie France Pochna这样评价道:“New Look的出现使世界Look New。”50年代成为了西方时尚界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一批大师与偶像:Christian Dior成为法国的象征。年仅21岁的Yves Saint Laurent成为新生代时尚领军人。西班牙人Balenciaga开始最富优雅气质的时装试演,并创造了十几年的鼎盛时期。巴黎的高级时装业开始进入巅峰状态,Dior ,Balmain,Chanel等人决定了50年代巴黎时尚女性的形象,巴黎成为最令人向往之地,成为好莱坞电影中的时尚梦之都。Audrey Hepburn和Grace Kelly是那个时代的时装典范。50年代女性形象从体态到思想都像一只“花瓶,花瓶一样的女性形象总是与消费品放在一起New Look开启了时装的新局面,同时成为了高级定制最后的挽歌。这将是精致优雅的奢靡审美的最后10年。New Look这种耗费近25米面料所做的长裙在经济尚未恢复的年代,显得过度乐观的奢华。英王乔治五世就严禁他心爱的公主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穿着“New Look”,因为他担心她们会给公众树立坏榜样,因为那个时候英国还处于战后百废待兴,物资由国家统一配给的年代。随着New Look而来的,是50年代经济狂飙下,对女性的物化。New Look使用了束腰托胸的紧身胸衣与宽大裙撑,内衬里保留着鱼骨与胸垫。女人们又一夜回到了十九世纪:女性的价值体现在嫁一个好男人,住在郊区的大房子里,使用最先进的家电产品,穿上New Look。对男人而言,女性就像是家里一只精美的花瓶。良好的教育与精美的时装只是这个花瓶上漂亮的装饰物而已。50年代,一部电视剧我爱露西开启了美国肥皂剧的新时代。这部剧从1951年10月15日开播到1960年4月1日停演,生动地描绘出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的生活:女主角露西是一个居住在郊区大房子里、头脑简单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她所有的故事全是围绕家中的客厅和厨房展开,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来自于与丈夫和婆婆的相处。她的愚蠢、浅薄、邋遢、狂热、易怒、固执,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女性特质的喜剧元素被放大。清教徒式的伦理观,资本主义的家庭观达到了一个新高潮。中国:革命最光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留给新中国的是一个急待收拾的烂摊子,百业待兴,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勤俭节约,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旗袍、马褂、西服从生活中消失,人们剪去了烫发,以造型简单,风格朴素的列宁装、工装裤和齐耳的短发为时髦的装束。服饰的实用性和意识形态特征被放大了。中国一穷二白,人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花在服饰上。列宁装、工装裤、军装价格便宜,造型简单,是社会各阶层都穿得起的衣裳。苏维埃时尚大放异彩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在国际上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新中国的外交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全力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前苏联是当时和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国家,用当时的说法就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就了承认了新中国,接着,中苏两国在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结盟。这一时期,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在政治和军事上,中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应对面临的外部威胁。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上,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援助。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了156个大型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与苏联的交往更加频繁和密切。双方使馆经常举办活动,从正式宴请、酒会到非正式的网球比赛、郊游,跳俄罗斯的集体舞和交谊舞等,气氛十分融洽。苏联的小说、电影和歌曲也是北京老百姓最欢迎的,很多电影的台词和歌曲直到今天还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经常挂在嘴边。加加林、集体农庄、列宁在一九一八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喀秋莎、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一直传唱至今,也是当年中苏文化交流深入之明证。俄式风味的饮食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到“老莫”即北京展览馆莫斯科餐厅吃一顿饭,也是一件值得向同伴炫耀半天的事情。今天,“老莫”依旧是中老年男女追忆青春岁月的重要场所。在北京中央电视塔附近的玉渊潭南路的基辅餐厅一到晚上便宾朋满座,边品尝乌克兰美味,边欣赏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功勋演员给大家表演的前苏联老歌,在歌声和美味中,人们彷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时装风格向革命化迈进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掀起了视精致妆扮为“资产阶级”崇尚“劳动最光荣”的风气。工人阶级的制服与穿着方式成为一种时髦。朴实,颜色相对单调,以绿,蓝,黑,灰为主的衣衫成为首选。寻常百姓还穿着打补丁的衣裤。这被视为艰苦朴素,备受推崇,于是有的人专门买来新的衣裤放在水中洗的发白,发旧,认为这才是美。新中国的女性,作为“能顶半边天”的主人翁,开始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女人们像男人一样去学习、工作、劳动,也鼓励女人们把时间放在劳作上淡化自己的性别特质。不过,由于人们的审美标准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片面追求苏联标准而排斥一切所谓“资本主义” 的东西,其中包括一些根本不因意识形态不同而有差异的事物,从而导致出服饰发展相对于建国前单一化的现象。新中山装:“Mao Suit”毛制服在新中国成立大典上,国家主席毛泽东身装改良版“中山装”穿着中山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大典上,国家主席毛泽东身装改良版“中山装”穿着中山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当这位新中国领袖的照片第一次出现在世界媒体上后,这套衣服也随之名闻世界。西方世界叫它“Mao Suit”(毛制服)。重庆谈判时,身着中山装的蒋介石与毛泽东“中山装”是中华民国创始人孙中山设计,以他的名字命名。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对中山装进行了改良: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比之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新中国的中山装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图为孙中山与毛泽东它吸取了西方男子西服的短上衣与裤子相配的特点,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领上改加一条翻领以代替西服衬衣的硬领。这样的衣服穿起来要比长袍马褂实用得多,体现了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中山装”在整整一个世纪中,成为中国男性最热衷的服装。新中国人民政府把它定为“国服”,中山装在原有的基础上已有很大的发展:新中国的中山装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并推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中山装成为中国领导人们的制服50年代,从男性到女性都以穿中山装为时髦为进步。就是在上海的十里洋场,资本家、摩登男女都换上了中山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就像在西服右上口袋里点缀手巾、花朵一样时髦。身着中山装能透露出中国人含蓄、端庄、文雅、谦和的气质。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访外国和接见外宾时都身着中山装。如今,在朝鲜它依然是标准制服。中山装在坦桑尼亚也曾十分流行,只是随后被“曼德拉衬衫”替代。列宁装 一种革命的追求列宁装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列宁装的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衣服的颜色并不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蓝、灰、黑。这种双排扣的西式上衣本是苏联、东欧男性日常穿的上衣款式,因为革命领袖列宁所钟爱,所以被称为“列宁装”。在以裙装为主的苏联东欧的女性中,很少有人穿着这样的男装上衣,而到中国后却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女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就曾经流行过。其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双排各有三粒纽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附加上一条腰带的紧束功能则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与男性流行的服饰略有差别的是,列宁装除了表明中国女性对革命的明确诉求之外,双排纽扣和大翻领还或多或少带有一点点装饰性的元素。这在当时中国的革命者简陋的服装中,这些多余的纽扣略显奢侈,不失为一种有趣的甚至可爱的小装饰。可以扣上或翻开的大翻领,则有别于男性中山装严格的对称性和规约性,给压抑和刻板的革命服装,带来了一点小小的变化,附加上一条腰带的紧束功能则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在衣着上对装饰和变化的本能欲求。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1949年以后,携带着浓厚的革命政治意识,列宁装在北京女性,特别是女性干部和知识女性中十分流行,一如“干部服”和中山装在男子中流行一样,它们一起构成了革命的“时装”。穿列宁装、留短发,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欢迎,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那时,北京很多小姑娘都有这样一个愿望,希望自己赶快长大,也可以穿这么漂亮的衣服。“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这句话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年轻人中颇为流行。青年男女结婚,新娘的礼服往往是双排扣的列宁装或裙子,新郎则是蓝、黑、灰的中山装。“人人都穿花衣裳”之布拉吉苏联援华女专家带来的“布拉吉”热。布拉吉是苏联版的“连衣裙”,短袖、束腰、褶皱裙摆,主要以碎花、格子、条纹布料制成1954年,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政府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号召穿花衣,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布拉吉” 即连衣裙成为年轻女性们的首选。人民画报1959年8月16日版封面上身着布拉吉的女孩它不仅仅是想表达中苏间亲密的友谊,更是因为连衣裙是一种将审美与实用结合得很好的服装。其上半身吸取了男式衬衣的式样,尖领子、长方形的前襟,下部与裙子相连,整个造型正像一件男式衬衣与一条短裙合在一起。这种服饰造型简洁、明快,穿着方便、大方,能体现女性的着装要求,故备受女青年的欢迎。50年代,穿着布拉吉泛舟的女孩儿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就有这样的情节,书中的那群女中学生,她们在义务劳动之后脱下带着风尘的校服,而换上从箱子里取出的带有樟脑香味的布拉吉去赶周末的联欢会的欣喜。在彩袖轻拂的舞曲中,这群天真烂漫的女孩,以充满激情与磁性的嗓音宣布着自身属于青春的骄傲:“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以幸福的璎珞”“布拉吉”正是那一个时代的女性以热情和幻想编织的梦的衣裳。“苏联大花布”很热门1952年,身着“苏联大花布”衣衫的青年男女50年代,还有一种很引人注目的服装,就是以“苏联大花布”制成的男性衬衣。当时以能穿上这样一件衣服为荣。这除了政治上的一些原因外,还因为这种衣服打破了当时中国男性衣服单一色调白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