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和远航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这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张图片,你能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的是什么事件吗? 2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 3学生交流,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设疑。 4.出示课题:郑和远航简介郑和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自由读全文, 要求:字字入目,句句读顺。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检查字词: 第一组:码头派遣仪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魁梧 遣、赠、撕,读音重点。 遣、拳、赠,字形重点。 指导书写。 第二组:积累“调兵遣将、扶老携幼”这样结构的成语。 第三组:交流课后第3题成语以及加点字的意思。 第四组: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 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 第五组: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3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段(15)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 (1)扬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战胜凶险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品读感悟,情文相生。 1出示学程单:(1)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从这部分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2)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3)时间:4分钟。 2.交流(1)课文具体写出“规模之大”的文字,关注文字中的数字,具体感受这些数字中所传达的形象。(2)朗读文字。(3)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4)此时,人们眼中的郑和是怎样的?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体会“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的内涵。人们对郑和寄予了怎样的希望?你从哪儿读出来的?(5)体会“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中你读出了什么?(6)指导读图:图上的两个人,谁是郑和?你是怎么知道的?(7)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会怎么说? 3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板书设计】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扬帆启航人多人山人海(宝船) 船大雄伟壮观 船队浩浩荡荡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到郑和率领船队扬帆启航了。(生板书)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了解这一伟大的壮举。反馈、区别:“起航”是指轮船、飞机等开始航行。“启航”是指轮船、飞机等第一次航行。2. 先检查一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默词。反馈,订正。二、精读第四节。打开书,看第四段。1.过渡:郑和率领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出使南洋。南洋在哪里?(看图)当时的南洋指的是现在的文莱以西、印度洋沿岸一代。船队首先抵达占城(越南南部),然后往南到达爪哇、旧港、苏门答腊(印度尼西亚),再往西航行到满剌加(马拉西亚)、古里(印度南部)等国。现在看来这些地方都不算远,乘坐飞机几小时就能到达,但是在当时南洋真的远不可及,很远很远。2.郑和的船队规模宏大,装备精良,随行人多,显示了当时明朝经济的强盛,那么这是一次什么样的访问呢?(板书:友好交往)这是一次友好的交往。默读课文,看看这节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友好访问”呢?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4、师生交流。(出示)这句话很长,仔细品读,分了几部分来写的?你是怎么知道了?(“分号”就告诉我们这个句子中的两部分是并列的)5、与各国君臣交往想象一下,郑和来到这个国家,他面见国王,会说些什么呢?与百姓交往看见这么宏伟的舰队,当地老百姓会怎么呢?(相机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总结: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却没有丝毫的炫耀、威胁,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让我们齐读第四节。三、精读第五节。(课件出示第5节)过渡:任何成功之举的背后都藏有鲜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这次航行也不例外,大声地读读第五节,说说这次航行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名答(风浪海盗)分层 “然而”表示转折,过渡句,引出与上文相反的意思;中心句。险恶的风浪自己读读风浪这段话,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十分凶险?(脱缰的野马咆哮呼啸等)请大家留心“扑”这个字,为什么要用“扑”,你能体会到什么?-环境凶险(板书环境)指名读为什么要这样生动的描写环境的凶险呢?可以衬托出郑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衬托)(板书:镇定自若)积累近义词:不慌不忙 处之泰然 沉着冷静 从容不迫指名读是啊,正因为郑和面对凶险的风浪时镇定自若,所以才能一次次战胜凶险,可以从文中的“化险为夷”看出。(相机理解“化险为夷”,“险”指的什么,“夷”指的是什么?在郑和的指挥下,船队一次次战胜狂风巨浪,转危为安。)凶恶的海盗除了凶险的风浪,还有什么其他的凶险?(海盗)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样做的呢?又可以看出郑和是什么样的人呢?(板书:有勇有谋)总结:在漫漫的远航之旅中,像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郑和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一次次凶险。(板书:战胜凶险)四、复述“战胜凶险”。1、你能再现郑和战胜凶险的场景吗?任意选择一个场景练习复述。我们在复述时可以适当的添加,使课文内容更加具体,也可以进行替换,试表达形式更加多样。2、指名说,评价。五、学习最后两节,总结文章写作方法。(课件出示6、7节)1、同学们,郑和第一次远航,受到各国人民热烈欢迎,在这之后,郑和还多次远洋出使,请大家快速浏览最后两节,看看自己又了解了哪些知识?特别关注文中的数字。(重点是规模、时间,范围、不怕困难、顽强探索、重要的意义)2、从大家刚才的了解中,你们是否发现后六次远航有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写的那么详细呢?这是为什么呢?(1突出了第一次远航的时间之早、意义之大;2符合题意;3避免内容重复、情节雷同。郑和远航前后七次,历时二十八年,途经三十多个国家,如果要巨细无遗地罗列开来,显然是这篇短文不能胜任的。巧在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即以第一次远航为“点”,详细描写,有时间,有地点,有船队的情况,有人员组成,有设备仪器等等,还有出发、访问、交往等等情况,给人完整而深刻的具体印象,而以其他六次远航为“面”,概括介绍。“点”见具体,“面”见周到,让读者由点推到面,既不限于一点,又不没有边际,可谓具体周到,详略得当了。)3、今后,我们在习作时,遇到场面重复出现时,大家可学习运用这一写法。郑和远航历时28年,出洋7次,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让我们用赞叹的语气一起读6、7节!七、课外拓展,布置作业同学们,这就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课件出示图片),面对着郑和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行性肌萎缩的临床护理
- 2025员工外派合同范文
- 上思县高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山西2017中考理综试卷及答案
- 三选一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版关于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商业服务机器人的经济效益分析考核试卷
- 2025物业服务合同版范本
- 自动售货机行业市场细分与定位考核试卷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1部分:沟槽式管接件
- 交通事故赔偿起诉状范例合集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英语试卷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调试卷
- 室内装饰社交媒体营销策略
- 天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试卷(含答案)1
- 疼痛病人护理
- 【基于渠道视角的海尔智家营运资金管理分析10000字(论文)】
- 中职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试卷含答题卡、答案
- 了解文学作品在社会变革中的反映与启迪
- 《冠脉造影流程操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