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九).doc_第1页
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九).doc_第2页
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九).doc_第3页
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九).doc_第4页
2020届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九).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 姓名:高一历史学考考点复习(填空九)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必考b)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在他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人 在民报上发表了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11月发表了 和 两篇文章。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1919年5月, 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 (第一次 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理),介绍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和 。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必考b) 提出:1905年8月,在同盟会成立中制定了“ ”;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 、民权主义、 ,后简称为三民主义。 含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 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 。 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局限:没有明确提出 。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 ,建立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 ,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 ,是孙中山所主张的 革命,具体办法是: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它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局限:没有彻底的 。 作用:三民主义又被孙中山称为“ ”。它是在孙中山在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以后,描绘的 、实现近代化的蓝图。它作为中国 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三民主义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结束 、促成 和 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必考c)内容: 民族主义两个方面的意义: a是提出了 的口号,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b是主张国内 ,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 ,其含义: a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 b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 c还强调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 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 为主要原则。 a平均地权即在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的基础上,对缺乏土地而沦为佃户的农民,由国家 ,资其耕作; b节制资本是指“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c对工人,则由国家“制定 ,以改良工人之生活”。对农民则提出“ ”的主张。“新”的体现: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 在民族主义方面,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 的目标; 在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现在主张 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 。依次,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 的纲领(反帝反封建)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和 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必考b)实践: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起义( 、秋收起义等),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 、 的道路。 理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形成,标志着 。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必考b) 时间: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 内容:大会确立了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意义: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必考b) 时间、内容: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出 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意义: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是开辟 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必考b) 邓小平南方谈话 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 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期 时地:1992年,邓小平视察 、深圳、珠海和 等 内容: a社会主义本质: 。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和市场是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c衡量标准:是否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坚持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 和 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2 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北京 内容: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意义:确定了 。 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必考a) (地质学家)、华罗庚(数学家)、钱学森(物理学家)、 (医学家)、 (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等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必考b) 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著):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 。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年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送入预定轨道。 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 。 农业科技: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 。(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必考b) 提出: 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 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 ,成为中国实施“ ”战略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必考b) 空间技术领域: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卫星,1986年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升空。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 ”技术的国家之一。 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运载火箭研究: 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 。 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 运载火箭进行了5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2003年10月,在 成功发射了“ ”载人宇宙飞船, 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 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神权下的自我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必考b) 但丁,代表著作 ,赞颂了 ,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彼得拉克,被称为“ ”; 薄伽丘,代表著作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是主要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又被称为“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必考b) 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 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其作品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 。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 。代表著作有 、 、奥赛罗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必考b)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 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 ,主张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 。批判神权统治、 和 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3专制下的启蒙 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必考b) 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的兴起、 的开辟和英、法等 形成。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促成了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 内容: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大致包括人文主义、 和历史观等几个方面。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家们都以 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 ,为推翻 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范围:从 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必考b) 伏尔泰: 提倡 ,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 的自然权利; 不反对 ; 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又赞成实行“ ”。这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 孟德斯鸠: 提出了 的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 、 和 。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则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临时机构,而不是集中于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之外。 三者互相独立,而又 。意义: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 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 的原则,为近代 奠定了理论基础。3 卢梭: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提出 人类不平等起源)、 等。内容:提出“ ”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 ,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意义:卢梭的“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 ,描绘了 的蓝图,成为 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 。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必考c)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以 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人们已经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 的崇拜,肯定了 ;提倡科学,尊重知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和“ ”; 认为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 两个方面; 作为对理性的反映,启蒙运动中出现了充满个性的 。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牛顿和经典力学(必考b)内容:牛顿运动三定律: 和 (在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基础上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在笛卡儿等对碰撞运动研究基础上总结)。 定律(综合开普勒等关于天体力学研究成果,运用自己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导出)。 标志:1687年出版 ,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以及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标志着 的初步建立。 意义: 牛顿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 的重要支柱。 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使力学和 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同时也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 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 。经典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 。是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