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曲轴工艺规程及钻模夹具的设计【三维PROE】【15张CAD图纸和文档所见所得】【GJ系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4页)
编号:3669542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1-03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三维PROE
15张CAD图纸和文档所见所得
GJ系列
468
曲轴
工艺
规程
夹具
设计
三维
PROE
15
CAD
图纸
文档
所得
GJ
系列
- 资源描述:
-
【温馨提示】====【1】设计包含CAD图纸 和 DOC文档,均可以在线预览,所见即所得,,dwg后缀的文件为CAD图,超高清,可编辑,无任何水印,,充值下载得到【资源目录】里展示的所有文件======【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的简洁性,店家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预览图,均为店主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后解压即可。======【3】特价促销,,拼团购买,,均有不同程度的打折优惠,,详情可咨询QQ:1304139763 或者 414951605======【4】 题目最后的备注【GJ系列】为店主整理分类的代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忽视
- 内容简介:
-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468曲轴工艺规程及钻模夹具的设计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The Design of Bored Fixture And Process for the 468 Crankshafts 摘要本文介绍了曲轴加工过程中定位、装夹、加紧、钻模以及曲轴加工方面、夹具设计上的相关知识。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微型车曲轴的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曲轴的使用性能、工作条件、结构、技术要求的了解,对曲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研究改进,提出了在加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使曲轴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得到很大提高,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绘制夹具的二维与三维图形。与在对国内外夹具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广泛使用夹具常出现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夹具进行设计,具有现代机床夹具设计的相关知识,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夹具设计的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此外,本文顺应现代机械设计发展趋势,利用Pro/E绘出曲轴及重要工序夹具的三维图。关键词:曲轴;夹具;设计;三维图;Pro/E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rankshaft machining process of location 、clamping、intensify、jig and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n crankshaft processing and the design of fixture. Reviewed the current micro-car crankshaf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Through the use of performance, working conditions, structur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crankshaft processing improvements in the processing of those problems and improving the method, so that the crankshaft precision and surface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greatly, reduced the reject rate, improved labor productivity. Furthermore, I am conversing the size of the chain. In considering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crankshaft design, stress analysis for the crankshaft and the related calc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ixture desig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based on extensive use of the regular fixture. We need to design fixture, fixture with modern design knowledge, This will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peed fixture design and quality, there by improving enterprise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paper conform to the modern mechanical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s, using the Pro/E to draw the 3D map of crankshaft and the important processes on the fixture. Key words:Crank;Fixture;Design;3D Map;Pro/EII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选题背景11.2 国内外曲轴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1.2.1 国外曲轴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1.2.2 国内曲轴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4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5第2章 曲轴加工工艺研究及钻模夹具的设计62.1 概述62.1.1 曲轴使用的性能与工作条件62.1.2 曲轴的结构与技术要求62.1.3 材料与毛坯62.2 曲轴加工工艺分析62.2.1 曲轴加工工艺过程72.2.2 定位基准的选择82.2.3 加工工序的安排92.3 夹具的设计102.3.1 夹具的定义和作用102.3.2 夹具的分类102.3.3 进行夹具设计的意义112.4 夹具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112.4.1 清根问题112.4.2 让刀问题112.4.3 更换问题112.4.4 防松问题122.4.5 对夹具体的要求122.4.6 钻模夹具体毛坯的类型132.5 钻模夹具的设计132.5.1 部分基本件的选择132.5.2 主要零件的选择142.5.3 工步的制定142.5.4 钻模夹具应注意的问题142.5.5 钻模夹具的定位及设计原则142.5.6 斜孔钻模夹具的改进思路182.6 本章小结18第3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193.1 滑板液压系统的设计193.2 液压系统回路的设计193.2.1 减速回路193.2.2 锁紧回路193.2.3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203.3 液压系统的组成203.3.1 液压系统的组成203.3.2 液压缸的组成213.3.3 齿轮泵223.3.4 单向阀223.3.5 溢流阀223.3.6 滤油器223.3.7 节流阀233.3.8 油箱233.4 油缸的计算与选型233.4.1 液压缸推力及行程的确定233.4.2油缸直径及行程的确定233.4.3 滑板机构油缸直径与行程的计算243.4.4 油缸的选型243.4.5 油缸壳体的设计243.5 油泵的计算与选型253.5.1 油泵工作压力的计算253.5.2 油泵理论流量的计算253.5.3 油泵排量的计算263.5.4 油泵功率的计算263.5.5 油泵的选型263.6 油箱与油管的计算与选型263.6.1 油箱容积V的计算273.6.2 油管内径d的计算273.7 本章小结27第4章 曲轴三维图及夹具的设计图284.1 概述284.1.1 PROE的主要特点及概念284.1.2 Pro/E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84.2 在Pro/E环境下生成曲轴294.2.1 画曲轴的方法及思路294.2.2 画曲轴的步骤294.2.3 画曲轴中使用到的几种功能294.2.4 Pro/E环境下的成型曲轴314.3 主要夹具的建模314.3.1 V型块的建模314.3.2 滑板的建模324.3.3 底座的建模324.3.4 钻模板的建模334.3.5 V型块夹板的建模334.3.6 定位凹槽的建模344.3.7 支座的建模344.4 本章小结35结论36参考文献37致谢38附录39第1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微型汽车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从0.9L到1.3L,价格也适合我国国情,同时适合正在发展的中国的现况,曲轴飞轮组结构、材料及加工手段等也在不断发展。曲轴是内燃机中承受冲击载荷传递动力的关键零件,也是在内燃机5大件(机体、缸盖、曲轴、连杆、凸轮轴)中最难以保证加工质量的零件。由于曲轴工况条件恶劣,因此对曲轴的材质、毛坯加工技术、精度、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动平衡等要求都十分严格。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对曲轴的寿命和整机的可靠性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对曲轴的加工都十分重视,都在不断地改进曲轴加工工艺,最大可能地提高曲轴寿命。曲轴质量约占内燃机质量的10%,成本约占整机的10%12%,其材质大体可分2类:一类是锻钢,一类是球墨铸铁。由于球墨铸铁的切削性能良好,并可通过各种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处理来提高曲轴的抗疲劳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球墨铸铁中的内摩擦所耗功比钢大,减小了工作时的扭转振动的振幅和应力,应力集中也没有钢质曲轴敏感,所以球墨铸铁曲轴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内燃机曲轴专业生产厂家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行开发,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我国距世界先进水平仍相差很远,甚至于还满足不了我国内燃机工业技术发展的要求。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国内外内燃机曲轴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改进和提高曲轴制造技术水准,才能制造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内燃机曲轴,以实力参与市场竞争。1.2 国内外曲轴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2.1 国外曲轴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锻造技术随着锻压技术的进步,在变形理论上采用有限元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应力和变形状态。在20世纪70年发达国家对新建或改建的大的专业锻造厂点,大都是以微机数控和群控的模锻压力机或电动液压锤及螺旋压力机为主机的生产线大批量生产曲轴等锻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的广泛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和集成生产系统的引入,锻造生产软件、硬件和数据库的研究,以实现锻造生产从原材料、工艺和工艺装备最佳方案的选择和整个过程的控制,推动着锻造生产向合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2、机加工技术由于数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的机加工自动线将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大批量生产的曲轴轴颈粗加工,国外采用车削、铣削和车拉三种方式,其中数控内铣和车拉逐渐显示出其高效和经济性,是曲轴粗加工的发展趋势。曲轴的磨削广泛在全数控、全封闭自动在线进行。广泛采用圆角滚压工艺强化圆角,轴颈抛光广泛采用砂带抛光机。曲轴动平衡采用自动线,一般均为计算机控制,进行自动测量和修正。曲轴的检测将广泛采用在线自动检测和终检相结合的方式,关键设备设有电子量仪,能连续监控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3、热处理技术主要是表面强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材质的开发和选择。非调质钢、微量合金钢、高强度贝氏体铸铁等将广泛的应用于曲轴。在提高曲轴的弯曲疲劳性能方面圆角滚压最为有效;曲轴的感应处理采用中频圆角轴颈淬火能同时提高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曲轴的表面化学热处理以德国的二段式气体软氮化法(Deganit法)较先进,可获得单相化合物层,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估计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曲轴化学复合表面热处理强化、中频淬火、圆角滚压复合强化等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1.2.2 国内曲轴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曲轴生产线多数由普通机床和专用机床组成,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粗加工设备多采用多刀车床车削曲轴主轴颈及拐颈,工序的质量稳定性差,容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难以达到合理的加工余量。一般精加工采用MQ8260等曲轴磨床粗磨-半精磨-精磨-抛光,通常靠手工操作,加工质量不稳定。曲轴的热处理关键技术是表面强化处理。球墨铸铁曲轴一般均采用正火处理,为表面处理做好组织准备,表面强化处理一般采用感应淬火或氮化工艺。锻钢曲轴则采用轴颈与圆角淬火工艺。引进的设备有AEG全自动曲轴淬火机床、EMA淬火机床等。而在近几年里,国内制造技术将向以下方向发展:1、锻造艺术(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将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能实现锻造温度控制,过热和欠热棒料的自动化分选、润滑油点温监控、设备公称力显示、自动喷雾冷却模具、设备操纵系统控制、故障自动诊断、报警、工艺编程、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工艺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曲轴乃至内燃机锻造行业的生产技术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形成柔性制造系统以热模锻压力机、电液锤为主机的自动线是今后生产曲轴的发展方向,这些生产线将普遍采用精密剪切下料、辊锻(楔横轧)制坯、中频感应加热、精整液压机精压等先进工艺,同时配有机械手、输送带、带回转台的换模装置等辅机,形成柔性制造系统。通过FMS可自动更换工件和模具以及自动进行参数调节,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测量。显示和记录锻件厚度和最大压力等资料并与定值比较,选择最佳变形量以获得优质产品。由中央控制室监控整个系统,实现无人化操作。(3)发展电液锤锻造生产线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质量价格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显重要,电液对击锤也就应运而生了。出现了以行程、打击能量、速度可控与预选的电液锤为主机的曲轴现代化水平生产线。由于电液锤锻造生产线投资小,技术水准高,适应性强,所以21世纪电液锤与热模锻压力机将同时得到发展,都将为各种新型或改进型内燃机提供合格的精密锻造毛坯。2、机械加工技术曲轴粗加工将广泛采用数控车床、CNC(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数控内铣床、CNC车削、拉削机床等先进设备对主轴颈、连杆轴颈进行数控车削、内铣削、车削、拉削加工,以有效的减少曲轴加工的变形量。曲轴精加工将广泛采用CNC控制的曲轴磨床对其轴颈进行精磨加工,此种磨床将配备砂轮自动动平衡装置、中心架自动跟踪装置、自动测量、自动补偿装置,实现砂轮自动修整、恒线速度等功能要求,以保证磨削质量的稳定。工件的输送,将广泛采用带自动编码识码的机动滚道输送,龙门式机械手上下工件,减少输送中的人为碰撞,实现曲轴的自动加工。曲轴超精加工将广泛采用砂带抛光机抛光加工,以改善曲轴表面粗糙度和提高曲轴抗疲劳强度。3、热处理技术和表面强化技术(1)曲轴中频感应淬火曲轴中频感应淬火,将采用微机监控死循环中频感应加热装置,该装置的特点主要为:能动态的显示系统工况,具有多任务、多窗口及动态数据交换等功能,操作方便;多幅画面,各画面之间以动态图像实时显示中频设备运行过程中各重要参数状态、各点温监控画面,具有显示曲轴多点温度、时间等情况及根据不同直径、材质选用加热温度的功能;记录实时及历史趋势曲线,记录打印装置运行过程中某一范围内的各项参数,主要用于档案管理及过程分析;报警功能,当某项关键参数达到相应极限值时自动报警。该装置具有高效率,质量稳定,运行可靠等特点,今后将得到广泛应用。(2)曲轴软氮化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对于大批量生产的曲轴将采用微机控制的氮基气氛气体软氮化生产线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氮基气氛气体软氮化生产线由前清洗机(清洗干燥)、预热炉、软氮化炉、冷却油槽、后清洗机(清洗干燥)、控制系统及制气配气等系统组成2。该工艺具有安全、节能、工艺控制可靠、气源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性能重现性好、易实现自动化、计算机管理、生产率高等显著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应用推广前景。(3)曲轴表面强化技术为了大幅度提高曲轴的抗疲劳强度,圆角滚压强化将大量应用于曲轴加工中。另外,曲轴圆角滚压强化和轴颈表面淬火等复合强化工艺也将大量应用于曲轴加工中。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曲轴飞轮组的功用及工作条件和受力情况,及了解相关零部件的材质及加工和使用特点。确定加工工艺方案,通过对加工工艺方案的改进及加工工艺分析,提出相应加工方案,从而达到对曲轴飞轮组在发动机运转的工况了解和原理认知,为将来设计发动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了解机床夹具的功用、组成和分类。以及机床夹具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夹具总图的设计和绘制方法,及了解曲轴三维图的画法。曲轴是发动机中承受冲击载荷,传递动力的重要零件,在发动机五大件中最难以保证加工质量。由于曲轴工作条件恶劣,因此对曲轴工艺规程的编制、夹具的选择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则可严重影响曲轴的使用寿命和整机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应不断改进曲轴加工工艺。我国曲轴专业生产厂家不是很多,且整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企业设备陈旧、产品设计和工艺落后、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差、品种杂乱和“三化”程度低,这些都影响了整机适应国内及国际市场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内燃机零部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国内外内燃机曲轴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改进和提高曲轴制造技术水准,才能制造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内燃机曲轴,以实力参与市场竞争。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设计主要是通过了解曲轴飞轮组的功用及工作条件和受力情况,以及了解相关零部件的材质及加工和使用特点。确定加工工艺方案,通过对加工工艺方案的改进及加工工艺的分析,提出相应加工方案。通过了解机床夹具的功用,分类,组成以及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完成机床夹具总图与零件图的设计和绘制。另外,了解目前曲轴制造业的一些情况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熟悉曲轴夹具设计的相关知识。从设计方法、结构原理、材料及应用等方面分析曲轴加工技术,提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加工方法及改进方法。第2章 曲轴加工工艺研究及钻模夹具的设计2.1 概述2.1.1 曲轴使用的性能与工作条件曲轴是将直线运动变成旋转运动,或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零件。它是往复式发动机、压缩机、剪切机与冲压机械的重要零件。曲轴工作时要承受很大的扭应力及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的弯曲应力的作用,因此曲轴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支承刚性。曲轴工作时的旋转速度很高,曲轴的轴颈和连杆轴颈需要足够的耐磨性,且曲轴的质量分布应当平衡,以防因不平衡而产生离心力使曲轴承受附加载荷。多拐曲轴是多个曲柄连杆机构的组合,主轴颈和连杆轴颈不在同一条在线,各连杆轴颈间应有一定的角度位置要求,曲轴在各个连杆轴颈处形成了多个开檔,因此曲轴设计时应根据这些特点,正确确定其结构及尺寸、位置、形状精度,满足曲轴使用性能要求。2.1.2 曲轴的结构与技术要求1、曲轴的结构根据上述的使用要求及结构特点,可以看出曲轴是一个形状复杂、结构细长、多曲拐、刚性极差、技术要求高的异形轴类零件。2、曲轴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了保证曲轴的正常工作,对曲轴规定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尺寸精度通常为IT6IT7,同轴度允许偏差0.015mm,表面粗糙度值为0.20.4um。轴颈长度公差等级IT9IT10。轴颈的形状公差,如圆度、圆柱度控制在尺寸公差之内。本次设计圆柱度公差为0.005。位置精度,包括主轴颈与连杆轴颈的平行度:一般为100mm之内不大于0.02mm;曲轴各主轴颈的同轴度:小型高速曲轴为0.025mm,中大型低速轴为0.030.08mm;各连杆轴颈的位置度不大于20。本设计中各连杆轴颈的轴心线应与主轴颈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位置公差为0.2。2.1.3 材料与毛坯曲轴工作时要承受很大的转矩及交变的弯曲应力,容易产生扭振、折断及轴颈磨损,因此要求所用材料应有较高的强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对于材料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曲轴为35、40、45钢或球墨铸铁QT600-2;对于高速、重载曲轴,可采用35CrMoAl、42Mn2V等材料。本次设计曲轴所采用的材料为45钢。曲轴是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在工作时承受很大的扭矩以及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的弯曲应力。为增强曲轴的强度,其毛坯一般采用锻造毛坯,对于复杂的曲轴也可采用铸造毛坯。曲轴的毛坯根据批量大小、尺寸、结构及材料品种来决定。本次设计的曲轴是批量较大的小型曲轴,采用模锻。2.2 曲轴加工工艺分析2.2.1 曲轴加工工艺过程曲轴的材料为45钢,经模锻和调质处理,发动机为4缸驱动,因此曲轴可分为4段曲轴,小头连齿轮及凸轮:大头为动力输出。其加工工艺过程如表2.1所示。表2.1 工序目录表工序号工序名称设备名称110铣两端面、钻中心孔铣端面钻中心孔机床130检查150铣工艺定位面双柱铣床170粗车各主轴颈数控车床190半精车各主轴颈数控车床210铣定位基准面铣床230粗车各连杆轴颈数控车床250半精车各连杆轴颈数控车床270钻、铰工艺孔专用钻床290钻油孔深孔组合钻床310清洗330中间检查并热校正350粗磨各主轴颈 数控磨床370粗磨各连杆轴颈数控磨床390精磨各主轴颈数控磨床410精磨各连杆轴颈数控磨床430铣键槽键槽铣床450磁力探伤470倒角、去毛刺490中间检查510校直油压机530动平衡检查动平衡机550粗抛光各轴颈抛光机床570精抛光各轴颈抛光机床590清洗清洗机610尺寸检验630最终检查2.2.2 定位基准的选择1、基准的概念:在构成零件形状的点、线、面中,总有这样的一些点、线、面是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相对位置或方向的,这样的一些点、线、面称作基准。选择基准是加工的第一步。2、粗基准的选择:精基准选定之后,就应在最初的工序中把这些精基准的基面加工出来。这时,工件的各个表面均为经过加工,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要求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一般应考虑下列原则:(1)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各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此种表面为粗基准。(2)若在设计上要求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则应选不加工面为粗基准。(3)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尽量平整光洁,有一定面积,不能有飞边、浇口、冒口或其它缺陷,以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4)粗基准一般只在第一工序中使用一次,以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因为毛坯面粗糙且精度低,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3、精基准的选择:选择精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并使装夹准确、牢固、方便。其选择的原则有:(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用零件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2)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这就是基准统一的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当对工件上两个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进行加工时,需要用两个表面互相作为基准,反复加工,以保证位置精度要求。(4)自为基准原则:某些加工工序,加工余量小而不均匀,常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4、基准的选择曲轴本身的结构特点是主要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都决定了以轴线为定位基准是最理想的。这样既基准统一,又基准重合。在曲轴加工工艺过程中,除了主要表面的加工外,还有基准的准备与转换的有关工序。在机加工开始,先以第二、四主轴颈定位(粗基准)加工两端面和中心孔,就是为后续工序准备精基准,用曲轴的两中以孔来定位即可。在选择第一道工序的定位基准时,应考虑以后各道工序中都应保持基准不变的原则。在不能保持各工序基准统一的情况下,对有关工序应通过计算工艺尺寸,并根据尺寸链原理给出它们的极限偏差。工艺基准选定后,还应考虑夹紧方式,并用定位、夹紧符号在工艺简图上标明。5、选择工艺定位基准必须遵循的原则(1)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工艺定位基准,以保证基准统一,避免或减少定位误差。(2)在工件的各个主要加工工序中,尽可能使各加工表面选用同一基准,尤其是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更应如此。(3)粗加工后定位基准应尽量选用不加工或加工余量小的平整面,可提高加工精度。(4)精加工工序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5)所选用的定位基准应保证必须使工件定位、夹紧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主要定位基准面应尽量选用工件上较大的表面。(6)所选用的定位基准面应保证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加工出尽可能多的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和提高加工效率。2.2.3 加工工序的安排1、加工顺序的安排先粗后精:先安排粗加工,中间安排半精加工,最后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本文的曲轴是先粗加工、半精加工各轴颈,然后再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先主后次:先安排主要表面的加工,后安排次要表面的加工。曲轴的主要加工表面为主轴颈、连杆轴颈、各轴颈与轴肩端面间的圆角等;次要加工端面为键槽、斜油孔、法兰端面螺栓孔及回油螺纹等。先基面后其它面:加工开始,首先应该把精基准加工出来。如果精基准不只一个,应该按照基准转换的顺序逐个进行加工。曲轴的工艺基准依次为中心孔、曲柄上的定位平台及法兰上的定位孔、作轴向定位的轴肩。作为精基准的中心孔应该首先加工,加工两端面及中心孔时以两端主轴颈和中间轴颈开档作为粗基准。曲柄定位平台应在连杆轴颈加工之前进行。粗加工主轴颈时要以中间主轴颈作为辅助支承,所以中间主轴颈的加工应该在其它轴颈之前,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2、热处理及辅助工序的安排包括轴颈淬火、平衡、探伤、校直、检验、清洗等工序。淬火放在轴颈精加工之前,平衡放在精加工之后,毛坯探伤放在粗加工之前,磁力探伤主要用来检查零件的细微裂纹和其它缺陷。磁力探伤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后。校直放在容易引起弯曲变形的工序后进行。检查分中间检查和最终检查,中间检查放在重要工序之后。零件全部加工完毕后,进行最终检验。最后清洗一般放在曲轴光整加工之后,最终检验工序之前进行。3、加工阶段的划分曲轴的结构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值小,所以不能在几个工序内全部完成所有表面的加工。对于曲轴,总是先粗加工而后再精加工。粗加工主要是用来高效地切掉大部分余量,精加工是为了达到规定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因此,按加工性质的不同,将主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四个阶段。2.3 夹具的设计2.3.1 夹具的定义和作用1、夹具的定义:夹具是用以装夹工件的装置。机械制造过程中广泛地使用各种夹具,包括机床夹具、装配夹具、焊接夹具、热处理夹具、检验夹具等。机床夹具用于切削加工。在切削加工中,用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定位。机床、夹具、刀具、工件在加工时组成加工系统,工件实现定位和夹紧。2、夹具的作用:保证加工精度;减少安装工件的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降低加工成本,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保证安全生产等3。2.3.2 夹具的分类机床夹具一般按适用对象、使用特点、使用机床和动力源分类。具体说来,有:1、通用夹具:用以加工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件的同一夹具。特点:能较好地适应加工工序和加工对象的变换,一般结构均已定型,尺寸、规格系列化。2、专用夹具:专为某一工件的某一工序而设计的夹具。 我们设计的钻模夹具就是专用夹具的一种。3、可调夹具:通过调整或更换个别零、部件,能适用多种工件加工的夹具。特点:夹具的使用对象在设计前并不非常确定,通用性范围大。4、成组夹具:根据成组技术原理设计的用于成组加工的夹具。设计成组夹具的前提是成组工艺。特点:只需对个别定位和夹紧组件进行调整或更换,即可用于加工成组内的所有零件。5、组合夹具:由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夹具零、部件组装成易于联接和拆卸的夹具。6、随行夹具:用以装夹工件,并由工件输送带送至自动线各工位的装置。2.3.3进行夹具设计的意义夹具是机械制造厂里使用的一种工艺装备。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要求,首先要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有正确的位置,并使这个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外力的影响而变动。为此,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先要对其进行夹具设计。2.4 夹具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夹具设计过程中,对于被加工零件的定位、夹紧等主要问题,设计人员一般都会考虑的比较周全,但是,夹具设计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会给夹具的使用造成许多不便,甚至会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在此归纳一下在夹具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具体如下:2.4.1 清根问题在设计端面和内孔定位的夹具时,会遇到夹具体定位端面和定位外圆交界处清根问题。端面和定位外圆如不连接就无此问题。夹具要不要清根,应根据工件的结构而定。如果零件定位内孔孔口倒角较小或无倒角,则必须清根;如果零件定位孔孔口倒角较大或孔口是空位,则不需要清根,而且交界处可以倒为圆角。端面与外圆定位时,也采取一样的规则。2.4.2 让刀问题 在设计圆盘类刀具(如铣刀、砂轮等)加工的夹具时,会存在让刀问题。设计这类夹具时,应考虑铣刀或砂轮完成切削或磨削后,铣刀或砂轮的退刀位置,其位置大小应根据所使用的铣刀或砂轮的直径大小,留出超过刀具半径的尺寸位置即可。2.4.3 更换问题 在设计加工结构相同或相似,尺寸不同的系列产品零件夹具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夹具的利用率,往往会把夹具设计为只更换某一个或几个零件的通用型夹具。定位件外圆与夹具体孔之间的配合不能有间隙,若有了间隙就会影响夹具的定位精度;但是,两者之间也不能有太大的过盈量,如果过盈量太大,就使得零件更换困难。所以,设计时一般采用较紧的过渡配合。为了使定位件能够顺利拆下来,可以在定位件中心设计一螺孔,用一螺杆拧入螺孔内,定位件就能顺利地被顶出。当然,此螺孔直径应小于夹具体孔。2.4.4 防松问题 在夹具设计中,经常会使用双头螺柱,双头螺柱一端固定于夹具上,另一端用螺母压紧于加工的零件。双头螺柱与夹具的固定端一般采用六角薄螺母锁紧,然而用螺母锁紧后,在使用中常常会出现松动。如果把螺柱的固定端与夹具体背面基本拧平(螺柱头略低于夹具体),在背面(即左端面)螺纹旋合处,沿圆周均匀铆三点,就能够起到防松作用。而且省去锁紧螺母,需要时还可以进行更换4。2.4.5 对夹具体的要求 1、有适当的精度和尺寸稳定性夹具体上的重要表面,如安装定位工件的表面、导向组件的表面以及夹具体的安装基面等,应有适当的尺寸和形状精度,他们之间应有适当的位置精度。为使夹具体尺寸稳定,铸造夹具体要进行时效处理,焊接和锻造夹具要进行退火处理。 2、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加工过程中,夹具体要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和夹紧力。为保证夹具体不产生不允许的变形和振动,夹具体应该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夹具体须有一定的壁厚,铸造和焊接夹具体常设置加强肋,或在不影响工件装卸的情况下采用框架式夹具体。3、结构工艺性好夹具体应便于制造、装配和检验。铸造夹具体上安装各种组件的表面应铸出凸台,以减少加工面积。夹具体毛面与工件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夹具体结构型式应便于工件的装卸,分为开式、半开式和框架式结构等。 4、排屑方便切屑多时,夹具体上应考虑排屑结构。可以在夹具体上开排屑槽或在夹具体下部设置排屑斜面。5、在机床上安装稳定可靠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都是通过夹具体上的安装基面与机床上相应表面的接触或配合实现的。当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时,夹具的重心应尽量低,重心越高则支承面应越大;夹具底面四边应凸出,使夹具体的安装基面与机床的工作台面接触良好。2.4.6钻模夹具体毛坯的类型1、铸造夹具体铸造夹具体的优点是工艺性好,可铸出各种复杂形状,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刚度和抗振性,但生产周期长,需进行时效处理,以消除内应力。常用材料为灰铸铁,要求强度高时用铸钢,要求重量轻时用铸铝。 在底座毛坯类型选择时,考虑到铸造。2、焊接夹具体它由钢板、型材焊接而成,这种夹具体制造方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重量轻。但焊接夹具体的热应力较大,易变形,需经退火处理,以保证夹具体尺寸的稳定性。 对于一些工型或者凹槽类的夹具,可以考虑到使用焊接,这样可以节省所用的材料,降低成本。3、锻造夹具体它适用于形状简单、尺寸不大、要求强度和刚度大的场合。锻造后也需要经退火处理。此类夹具体应用较少。在设计滑板时考虑要首先考虑到这种类型。4、型材夹具体这类夹具体取材方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重量轻。5、装配夹具体此类夹具体具有制造成本低、周期短、精度稳定等优点,有利于夹具标准化、 系列化,也便于夹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5 钻模夹具的设计2.5.1 部分基本件的选择钻模类型的选择:钻模的类型有很多种,在设计钻模时,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重量、加工要求和批量来选择钻模的结构类型。本文选择固定式钻模。钻套类型的选择:钻套和钻模板是钻床夹具的特殊原件。钻套装配在钻模板上,其作用是确定被加工孔的位置和引导刀具加工。在本文选择可换钻套。当钻套磨损后,可卸下螺钉,更换新的钻套。其中螺钉能防止加工时钻套转动和退刀时随刀具拔出。钻套的尺寸、公差及材料的选择:钻套导向孔的基本尺寸取刀具的最大极限尺寸,采用基轴制间隙配合。座套的导向高度取的要大一点,这样导向性能可增强,刀具强度高,则加工精度高,但钻套和刀具的磨损加剧。一般取(为钻套孔直径)。对于加工精度要求高的孔或者是被加工孔中心较小且其钻头刚度较差时,则应取较大值,反之取较小值。钻套底面应与工件表面留一定空间,方便排屑5。钻模板的选择: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来保证钻套位置的准确性。2.5.2 主要零件的选择在进行钻斜油孔时,由于要完成钻2个油孔,因此在设计时就要完成零件的钻第1油孔-放松曲轴-旋转-加紧-移动-停止-钻第2油孔的步骤,利用底座作为滑板的与支架的支撑,滑板完成移动的功能,V型块和V型块夹板保证曲轴的定位与加紧,因此主要零件包括V型块、V型块夹板、滑板、支架、底座等。2.5.3 工步的制定在进行钻斜油孔时,主要由2个工步组成,第一个工步为钻第一个斜油孔,首先将曲轴安放在V型块上,利用活节螺栓和螺母将V型块和V型块夹板进行手动机械加紧,钻第一个油孔,第2工步步骤为,放松螺母,旋转V型块夹板,将曲轴旋转180,利活节螺栓和螺母手动机械加紧,利用液压机构推动滑板带动曲轴运动到第2个油孔位置,利用液压缸的自动锁至机构保证滑板上的曲轴在底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动,钻第2个斜油孔。2.5.4 钻模夹具应注意的问题1、钻削过程中切削力不大且主切削力向下,所以钻床夹具不一定要固定在机床上。2、钻床夹具应具有确定刀具位置和方向的导向组件钻套和导套以及安装钻套的钻范本。钻套和导套孔就以刀具导向部分尺寸为依据确定其尺寸。钻套高度一般为加工孔径的1.52倍。钻套下端面与所加工孔端面的距离不宜过小或过大,过小了不宜排屑;过大了影响刀具导向精度,一般为1/31倍加工孔径。3、钻模与多轴头配合使用时,钻床夹具应设计导柱或导孔为多轴头导向用。两面导柱和导孔距离应一致,并验算多轴头与夹具在钻床上的封闭尺寸6。2.5.5 钻模夹具的定位及设计原则本文设计的钻模夹具,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它是曲轴在钻油路孔时的钻模夹具。另外可以用作油路孔检验夹具。当然这两个部分,它的定位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夹紧和量具方面。1、钻模夹具的定位在钻斜油路孔时,采用底座支撑,由于曲轴斜油孔与水平面具有25的夹角,为了保证在钻孔时钻头能够竖直钻入曲轴中,因此在设计底座时,把底座设计成斜面,并与水平面成25的夹角。左右采用两个V形块在下面起支撑作用,他们上面采用V型块夹板机械夹紧,这样的设计的底座和V型块可以使曲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于V型块有个压力,使曲轴实现定位。使V型块完成加紧、定位、支撑这3个作用。由于在进行斜油孔钻模时要完全限制住曲轴的6个自由度,左右2个V型块及V型块夹板互相配合可以限制曲轴除在X方向转动以外的5个自由度,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还要限制曲轴X方向转动的自由度,根据曲轴自身加工基准选择在第2个曲柄处设计一个定位装置,用来限制曲轴X方向转动,可以设计一个类似于凹形槽的装置即可,这样便完全限制住了曲轴的6个自由度,保证加工时的准确性。在底座上、曲轴旁安装一个支座。它的作用主要是支撑钻模板,为它和钻头提供一个较好的角度和高度。它的位置在之前根据所要钻的油路孔的位置来进行调节。另外是钻模板的固定以及钻套的定位。主要是为刀具提供导向作用。而用于检验夹具时,只需要选择量具。对于量具的选择,主要体现在直径和角度方面。直径的检验,可以用心轴。而角度的检验,则需用一个角度量具。如图2.1所示为钻模夹具布置方案。钻孔时加一个夹紧装置,检验油路孔时加一个量具。在检验孔时,用心轴插入油路孔即可。这里的心轴的直径是根据孔的直径及上下偏差来设计的。检验两个孔之间的角度时,采用滑块连杆机构,在两个心轴都插入孔时,用量具来测量之间的角度,即可知道油路孔之间的角度是否合规范以及偏差的多少。 图2.1 钻模夹具布置方案1.液压缸 2.底座 3.左V型块夹板 4. 左V型块 5. 定位凹槽 6. 钻模板 7. 支座 8.滑板 9. 右V型块夹板 10. 右V型块2、V形块的设计设计一个V形块,结构如图2.2所示。V型块的设计主要为了完成曲轴定位、支撑的作用,以及配合V型块夹板对曲轴进行加紧,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这3方面进行设计。V型块要与滑板进行连接这样左右2个V型块与夹板都连接在一起并且配合V型块夹板就能完成对曲轴的定位和支撑,因此在V型块上要设计2个定位销进行定位同时设计4个孔利用螺栓将V型块与滑板连接在一起。V形块两斜面的夹角选用90。图中可知,V形块的基本尺寸为:V形块的标准心轴直径;V形块高度;检验时,V形块放标准心轴的标准定位高度。根据曲轴零件图,可知工件直径=50mm,尺寸mm,取=59mm。当=90时, (2.1) (2.2)式中a=(0.140.16)=(0.140.16)50mm=(78)mm此处取a=7.5mm则mm带入数据得=60+0.70750-0.555.5=71mm基本尺寸确定。用定位块对曲轴主轴颈进行定位,上面采用V型块夹板配合采用机械夹紧。图2.2 V形块3、滑板的设计设计一个滑板如图2.3所示,滑板选用燕尾式结构,滑板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完成曲轴在底座上平稳的移动,在设计上选用燕尾式,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好的与支座的燕尾式凹槽配合固定住滑板,限制滑板在底座上的自由度,保证滑板能够沿着导轨稳定的移动。此外由于V型块以及定位凹槽都要固定在滑板上,因此在滑板上要钻出6个定位孔及12个螺栓孔,用来与V型块和定位凹槽进行配合固定。图2.3 燕尾滑板 4、支座的设计设计一个支座如图2.4所示,设计支座主要是为了支撑钻模板,因此支座上下面采用2面支撑,为了节省材料,因此上下2个面与中间钢板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此外为了保证钻模板的稳定,支座要固定在底座上,这样在支座的下底面上要钻2个定位孔进行定位此外还要钻4个孔利用螺栓和底座进行固定。而在支座上端面由于要与钻模板进行连接,因此在上端面要钻2个定位孔以及4个螺栓孔与钻模板配合进行固定。图2.4 支座4、底座的设计设计底座如图2.5所示,设计底座主要是为了支撑支座、液压缸等具有稳定的位置,此外还要保证滑板在底座燕尾凹槽上能够稳定的移动,底座采用铸造完成,使用HT150作为材料。根据曲轴油孔角度的设定,设计要求底座具有一定的角度,根据曲轴斜油孔角度选择底座角度为25,以保证钻头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准确的钻入要求的斜油孔位置。为了保证支座以及液压缸能够固定在底座上,在底座上要钻出4个定位孔分别定位支座以及液压缸,还要钻出8个螺栓孔用来和液压缸和支座配合进行固定。图2.5 底座5、设计的原则首先要保证夹具设计的合理性;第二,要保证曲轴的全方位定位,以避免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来提高油路孔的精度。第三,要保证生产效率7。2.5.6 斜孔钻模夹具的改进思路设计选用可换钻套。当钻套磨损后,随时可以更换。为了保证钻套在使用过程中不破坏钻模板,故在钻套外配装衬套。钻模板与衬套之间采用H7/g6过盈配合,衬套与钻套之间采用H7/r7间隙配合。钻套材料的选择主要从钻套耐磨性考虑,为此可选择9SiCr,淬火硬度为HRC62-64。将钻模板上限位元部分镶上硬质合金,增强耐磨性,可延长夹具使用寿命。钻套内孔基本尺寸应是所用刀具的最大极限尺寸;钻套与刀具是间隙配合,一般应根据被加工孔的尺寸精度和选用刀具确定钻套内孔的公差。2.6 本章小结本章重点介绍了曲轴工艺规程,钻模夹具的的设计以及夹具设计时的要求及其相关的注意事项及夹具体毛坯的类型。另外,还介绍了钻模机床夹具设计的要点,为夹具的设计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斜孔钻模夹具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设计的改进思路。此处只是简单阐述,所以还有待加强。第3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3.1 滑板液压系统的设计滑板设备液压系统,要求滑板能够在底座上能够左右滑动,并且能在特定的位置保持稳定。3.2 液压系统回路的设计滑板液压回路如图3.1所示,共由2部分组成:减速回路、锁紧回路。3.2.1 减速回路减速回路是使执行元件由泵供给全流量的速度平缓地降低,以达到实际运行速度要求的回路,减速回路由液压缸、溢流阀、换向阀、行程阀,单向调速阀组成。其中起到减速作用的主要是通过行程阀和单向调速阀完成的,如图在液压缸回路接入行程阀和单向调速阀,活塞右行时,快速运行,当档块碰到行程阀凸轮后,压下行程阀,液压缸回油只能通过调速阀回油箱,此时为慢速进行。回程时,液压油通过单向阀进入右腔,快速退回。图3.1 滑板液压控制回路1.液压缸 2.液控单向阀 3.行程阀 4.调速阀 5.电磁换向阀 6. 液压泵 7滤油器8. 油箱9. 溢流阀 3.2.2 锁紧回路该回路采用两个液控单向阀组成的锁紧回路,可以实现活塞在任意位置的锁紧。只有在换向阀切换时,压力油向液压缸供给,液控单向阀被反向打开,液压缸活塞才能运动。3.2.3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要保证滑板以及上面夹具和曲轴能够沿着滑轨向上移动,由于滑板与底座之间存在摩擦,并且滑板与夹具及曲轴有自身的重力,与水平面存在着25的夹角,滑板要克服这个摩擦力与重力沿滑板方向的分力才能向上运动。设缸01流出的流量为Q1,油缸的截面积为S1,油缸的内径为D1,活塞杆的直径为d1,活塞运行的速度为V1。则Q1=V1S1=V1(D21-d21)/4。3.3 液压系统的组成3.3.1 液压系统的组成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发生机构、液压执行机构、液压控制调节机构和辅助装置等四大部分组成。1、液压发生机构油泵它是由液压系统中供给有压力油的装置和压力传动的机械动力。它的作用是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流动液体的压力能。液压发生机构在液压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如图3.2所示。2、液压执行机构油缸它是液压传动的执行机构又称液压机,其作用是将液能变为机械能的转换装置,这种装置有两种。此滑板液压系统所采用的是液体压力能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机械能的单作用推力油缸。它既能节省动力、又能频繁地进行换向8。液压发生装置泵液压执行机构缸活塞液压控制装置方向阀 图3.2 液压系统方框图像3、液压控制调节装置各种液压控制阀它是由来控制和调解液压系统中液油流动,方向、压力、流量和满足工况要求的装置。根据用途和特点控制可分为三类。方向控制阀用来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油流方向和经由路径;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单向阀或换向阀的作用来改变执行机构的运动方向和工作顺序;压力控制阀(包括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等)用来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以满足执行机构所需要的动力或对液压系统起安全保护作用;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速阀、分流和集流阀),用来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中的流量,以满足执行机构工作时运动速度的要求。由于液压系统控制阀种类很多,为使用方便和结构紧凑,在设计时合理的将各种阀类元件组合在一起构成组合阀。4、辅助装置管道、油箱、过滤器及控制仪表液压管道是连接液压泵和液压动力机的通道,它们对液压机械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工艺安装过程上,除了进行细致的检查外,对管道布局必须平行垂直正齐。对液压系统中的任何一段管道或管件要求都能自由拆装,也必须按照其工艺过程和技术要求进行。关于压力控制回路和速度控制回路,是由液压元件所组成,可起到完成运动速度调节压力等特定作用。任何一种液压机械,不论其结构怎样复杂,它都是由基本回路构成的液压系统,只要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回路,才能正确的使用和分析事故及故障发生的原因。 关于液压油的选择,一般液压传动系统都是选用普通液压油。常用的是20#机油,当气温低于-15oC时,应采用25#变压油或有条件的可选用14#稠化液压油。3.3.2 液压缸的组成1、缸筒和缸盖一般地说,缸筒和缸盖的结构形式和其使用的材料有关。工作压力p100105Pa时使用铸铁,在p200105Pa时使用无缝钢管,在p200105Pa时使用铸钢或锻钢。2、活塞和活塞杆 活塞和活塞杆的结构很多,常见的除一体式、锥销式连接外,还有螺纹式连接和半环式连接等多种形式。螺纹式连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但在高压大负载下需备有螺母放松装置。半环式连接结构较复杂,拆装不便,但工作较可靠。此外,活塞和活塞杆也有制成整体式结构的,但它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场合。活塞一般用耐磨铸铁制造,活塞杆则不论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大多用钢料制造。3、密封装置对于活塞杆外伸部分来说,由于它很容易把赃物带入液压缸,使油液受污染,使密封件磨损,因此常需要在活塞杆密封处增添防尘圈,并放在向着活塞杆外伸的一段。4、缓冲装置液压缸中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活塞或缸筒在其走向行程终端时在活塞和缸筒之间封住一部分油液,强迫它从小孔或细缝中挤出,产生很大的阻力,使工作部件受到制动,逐渐减慢运动速度,达到避免活塞和缸盖相互撞击的目的。3.3.3 齿轮泵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液压泵,在结构上可分为外啮合式和内啮合式两类。外啮合齿轮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制造方便,价格低廉,工作可靠,自吸能力强(容许的吸油真空度大),对油液污染不敏感,维护容易。它的缺点是一些机件承受不平衡径向力,磨损严重,泄露大,工作压力的提高受到限制。此外,它的流量脉动大,因而压力脉动和噪声都较大。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零件少,工作容积大,转速高,运动平稳,噪声低。由于齿数较少(一般为47个),其流量脉动比较大,啮合处间隙泄漏大,所以此泵工作压力一般为2.57MPa,通常作为润滑、补油等辅助泵使用。3.3.4 单向阀单向阀是用以防止液流倒流的元件。按控制方式不同,单向阀可分为普通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两类。普通单向阀又称止回阀,其作用是使液体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反向截止。液控单向阀又称单向闭锁阀,其作用是使液流有控制的单向流动。液控单向阀分为普通型和卸荷型两类。液控单向阀的主要以下两种作用。(1)保压作用当活塞向下运动完成工件的压制任务后,液压缸上腔仍需保持一定的高压,此时,液控单向阀靠其良好的单向密封性短时保持缸上腔的压力。(2)支撑作用当活塞以及所驱动的部件向上抬起并停留时,由于重力作用,液压缸下腔承受了因重力形成的油压,使活塞有下降的趋势。此时,在油路串一液控单向阀,以防止液压缸下腔回流,使液压缸保持在停留位置,支撑重物不致于落下。3.3.5 溢流阀溢流阀是节流阀与溢流阀并联而成的组合阀,它能补偿因负载变化而引起的流量变化。使用溢流阀的系统效率较高。因为采用溢流阀的系统,泵的供油压力随负载的增大而增加,能量损失小,系统发热少。3.3.6 滤油器在液压系统中,由于系统内的形成或系统外的侵入,液压油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颗粒不仅会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而且会堵塞阀件的小孔,卡住阀芯,划伤密封件,使液压阀失灵,系统产生故障。因此,必须对液压油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颗粒进行清理。目前,控制液压油清洁程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过滤器。过滤器的主要功用就是对液压油进行过滤,控制油的洁净程度。3.3.7 节流阀流量控制阀是通过改变节流口面积的大小,改变通过阀流量的阀。在液压系统中,流量阀的作用是对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进行控制。常见的流量控制阀有节流阀、调速阀、溢流阀等。溢流阀是结构最为简单的流量阀,常与其它形式的阀相结合,形成单向节流阀或行程节流阀。3.3.8 油箱油箱的主要功用是储存油液,同时箱体还具有散热、沉淀污物、析出油液中渗入的空气以及作为安装平台等作用。油箱属于非标准件,在实际情况下常根据需要自行设计。油箱设计时主要考虑油箱的容积、结构、散热等问题。因此在本设计中只需要进行液压元件计算选型。其主要内容包括油缸的直径与行程、油泵工作压力、流量、功率以及各种相关控制阀的选型等。3.4 油缸的计算与选型油缸是液压系统执行元件,也是举升机构的直接动力来源。通常油缸分为活塞式和浮拄式两类。活塞式均为单向作用,其缸体长度大而伸缩长度小、使用油压低(一般不超过14MPa)。浮拄式为多级伸缩式油缸,一般有25个伸缩节,其结构紧凑,并具有短而粗、伸缩长度大、使用油压高(可达35MPa),易于安装布置等优点。浮拄式油缸又分为单向作用式与双向作用式。双向作用式用油压辅助车厢降落,因此工作平稳,降落速度快。直推式倾卸机构多采用单作用多级油缸;而杆系组合式倾卸机构多采用单作用单级油缸。3.4.1 液压缸推力及行程的确定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因此计算最大力时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即:由式(3.1)得=37.417N3.4.2 油缸直径及行程的确定油缸选型主要依据所需的最大作用力以及最大工作行程来确定的。根据液压系统中油缸的工作特点,则: (3.2)式中:系统效率,通常按=0.8;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MPa)。参考表3.1选取。越高,对密封要求也越高,成本亦随之上升;根据机构的类型及其工作特点,取MPa。表3.1液压设备常用的工作压力设备类型机床农业机械或中型工程机械液压机、重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磨床组合机床龙门刨床拉床工作压力P/(MPa)0.82.03528810101620323.4.3 滑板机构油缸直径与行程的计算由式(3.2)可知:mm表3.2 缸筒内径d的系列(GB/T2348-1993)810121620253240506380100125160200250320400500_所以缸筒内径d=40mm 外径选择 50 mm活塞杆直径选择20 mm根据钻油孔位置进行活塞行程的选择,取mm,为了保证滑第二油孔的钻孔位置将活塞杆长度设计为100.5。 GB/T 2349-1980 第一系列。 3.4.4 油缸的选型根据上述计算的L和d值,查阅相关资料:油缸选用单级活塞双作用缸HSG-L-01-40/20-E-1701-90。3.4.5 油缸壳体的设计由于油缸要稳定的推动滑板在底座上移动,为了保证液压缸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底座上,因此油缸的壳体在设计时需要具有定位和固定的功能,其设计图如3.3。油缸的壳体采用铸成一体,利用2个定位销配合底座上的定位孔进行定位和并用4个螺栓将壳体固定在底座上,保证液压缸工作位置的稳定。图3.3 液压缸壳体3.5 油泵的计算与选型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和泵的使用寿命,一般在固定设备系统中,正常工作压力为泵的额定压力的80%左右;要求工作可靠性较高的系统或运动的设备,系统工作压力为泵额定压力的60%左右。泵的流量要大于系统工作的最大流量。为了延长泵的寿命,泵的最高压力与最高转速不宜同时使用。根据设计的特点,选用外齿合齿轮泵。3.5.1 油泵工作压力的计算MPa (3.3)式中:油泵工作压力,(MPa);油缸最大作用力,(N);油缸横截面积,(m2)。代入式(3.3)则:MPa3.5.2 油泵理论流量的计算 L/min (3.4)式中:油泵理论流量(L/min);油缸最大工作容积(m3),按下式计算: (3.5) 、的单位均为m;行进时间,(s),取s;液压泵容积效率=0.850.9。由式(3.4)则:L3.5.3 油泵排量的计算 ml/r (3.6)式中: 油泵排量,(ml/r); 油泵额定转速,(r/min)。油泵转速n=1450r/min那么由式(3.6)得ml/r 3.5.4 油泵功率的计算 (3.7)式中:油泵最大工作压力,(Pa); 油泵额定流量,(m3/s); 油泵总效率=0.8。代入式(3.7)则:Kw3.5.5 油泵的选型根据上述计算P、q和N的值,查阅相关资料,选择CB-B2.5型号的齿轮泵。3.6 油箱与油管的计算与选型3.6.1 油箱容积V的计算一般要求油箱容积不得小于全部工作油缸工作容积的三倍,即:则:L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 AB40-01-/0060BN23ES/V 油箱。3.6.2 油管内径d的计算由即: (3.8)式中:油泵理论流量,(L/min); 管路中油的流速;高压管路中油的流速3.6m/s;低压管路中油的流速m/s。代入式(3.8)则:低压油管内径mm根据管路计算结果选用软管内径(HG4-406-66)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液压油冬季选用HJ-20号机械油,夏季HJ-30号机械油。3.7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进行滑板移动液压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了液压系统图的设计,在原理叙述中,主要包括了减速油路、锁紧回路的油路走向;对液压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的组成和功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滑板液压系统所需要的原件进行了选择;根据预期设计的移动行程对油缸的选型进行了计算;以及液压油泵的计算与选型和油箱、油管的设计等。第4章 曲轴三维图及夹具的设计图4.1 概述4.1.1 PROE的主要特点及概念PTC公司于1988年推出了Pro/e的第一个版本,产品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P ro/ENGINEER软件很快被广泛应用到自动化,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随后,在大力进行技术开发的同时公司还不短的收集用户的回馈信息,逐步地在软件中增加了各种实用功能,使之更趋于完善。Pro/E3.0是优秀的三维CAD/CAM/CAE集成软件字啊生产过程中能将设计,制造和工程分析3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能够对现代市场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迅速作出反应,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Pro/E系统的主要特点:1、基于特征的 特征是Pro/E软件设计的基本设计单元。2、关联的 Pro/E 软件可应用三维实体模型实体模型来创建二维工程图,三维实体模型和二维工程图是关联的,即不论是对三维实体还是二维图形修改了尺寸,其相关的二维图形和三维实体模型均自动修改,同时零件组合,零件加工等相关数据也会自动改变。3、参数的 Pro/E实体建模或曲面特征一般是基于一个或几个剖面创建起来的。4.1.2 Pro/E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利用Pro/E进行机械设计,需要了解以下四个工作台:1、草图工作台用于进行平面草图设计。Pro/E软件的一些三维功能必须要有二位的草图设计支持,因此草图工作台是应该最早学习的Pro/E工作台。2、零件设计工作台用于进行三维的零件设计。对于单个零件建立三维模型,在设计阶段,大部分的工作量都在此工作台进行。3、装配图设计工作台用于在进行零工件设计后,将各个零件装配在一起,形成零件的三维装配图。4、平面图纸工作台用于根据三维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生成平面图纸。因为目前大量的工厂生产和制造仍然依靠平面图纸,而且公差尺寸、基准都是在这个工作台上进行标注的。所以还是比较实用的。94.2 在Pro/E环境下生成的曲轴4.2.1 画曲轴的方法及思路此处设计的曲轴需要使用“零件”模块中的草图设计功能、拉伸实体功能、平面功能、钻孔功能、镜像功能、平移功能对称功能等。在进入时要选择不要缺省模式,进入后首先要进行单位的选择,这样在后面零件设计才能安需要的单位来绘制,成型图如图4.8。 图4.1 草图工作台4.2.2 画曲轴的步骤 在零件设计窗口中新建一个part零件, 命名为quzhou,用草图设计功能中在TOP平面上建立所选实体的草图,用实体拉伸功能将草图建立成立体,在TOP平先面上新建基准平面DTM1,选取DTM1平面进行前端轴平面草图的绘制,用实体拉伸功能拉伸为实体,继续新建基准平面DTM2,在DTM2基准平面上绘制平衡重的草图,拉伸为实体,在建立新的基准 图 4.2 拉伸实体 平面DTM3,绘制连杆轴颈的草图,然后根据所要拉伸的距离选取拉伸的长度进行,在 绘制到中间平衡重以后,在新建一个平面作为基准平面,利用镜像功能将前面绘制的实体进行镜像,最后绘制后端凸缘。 4.2.3 画曲轴中使用到的几种功能101、草图设计功能 图 4.3空功能 在进行机械的零件设计时,要先进入草图工作台。进入Part零件设计工作台,选则一个平面后,即进入 草图工作台,即可进行画图。如图4.1所示。 2、拉伸实体功能 在曲轴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拉伸功能。它的原理是先画出某一事务在你选定平面的投影,必须是一个 封闭图形,然后退出曹辉设计工作台,进行零件设计的编 图4.4 阵列功能辑,可对其进行各个方向和角度的拉伸,使其成为一个立体,如图4.2所示。 3、钻功能 在画曲轴时,需要用钻孔功能建立螺纹孔,可以根据螺钉的型号不同,来选择不同的类型、 角度等。在曲轴中,用到了椎度埋头孔。在其中 可以自己根据零件的要求选择螺纹直径、孔直径、螺纹深度、孔深度等,如图4.3所示。 4、阵列功能 图4.5 平面功能 在绘制孔时,绘制出第一个孔,如果其它的孔和它的位置偏移相同、形状相同,则可用数组,得到相同的一定个数的孔。此图是数组6个螺纹孔。偏移角度60。同理,也可进行矩形数组和自定义 数组,图4.4所示。5、平面功能 用平面功能,建立某一指定平面的偏置平面,有利于镜像、平移、对称等功能 的参考基面 图4.6 镜像功能的选择。如图4.5所示。 6、镜像功能 在绘制曲轴过程中,画出前半部分后,后面的一部分与前面的形状全部相同,为了快速的完成工作,减少工作量,可以使用镜像功能将前面的相同部分进行镜像。如图4.6所示。 7、零件工作台上的树结构它是由很多个子属目录构成的具有很强 的层次性。相当于一本书的目录。可以迅速、简介的找出你需要的草图,如图4.7。在曲轴的造型设计中,还用到了很多其它的功能。如曲线封闭功能,以及“线框曲面设计”模块中的提取元素功能、合并功能、平移功能、旋转功能、对称功能等。而在装配工作台上又有更多功能。在此次画图过程中,还遇到了几个功能配合使用的情况。 图4.7 树结构及草图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线框曲面模块中相关功能的综合应用。 4.2.4 Pro/E环境下的成型曲轴 利用上述各种功能和其它基本方法,绘出如图4.8所示曲轴。图4.8 Pro/E环境下的成型曲轴4.3 主要夹具的建模4.3.1 V型块的建模在V型块的建模过程中主要用到草图设计功能、拉伸实体功能、镜像功能、孔功能以及绘制基准平面功能和去除材料功能等。 1、草图设计功能 根据V型块的具体尺寸在Pro/E中绘制 图4.9草图设计功能2维图形如图4.9。 2、拉伸实体功能在进行V型块的建模过程中需要使用多次拉伸功能现在只介绍其中的一个步骤,其余的拉伸功能的使用都与本次使用方法相似建立完成草图后,利用拉伸实体功能根据V型块的厚度进行拉伸,选择拉伸的距离。选择使用拉伸功能时所要拉伸的草图必须是闭 图4.10拉伸实体功能合的,否则是无法完成操作的,如图4.10。 3、孔功能 在V型块的设计中在V型块地面上由于具有定位孔金和螺栓孔,孔功能的使用也是非常频繁的,在使用这个功能时,只需要选择好主参照和次参照就能很快的完成打孔,如图4.11。 图4.11孔功能 3、成型V型块 利用以上各种功能绘制出如图4.12 的V型块。 4.3.2 滑板的建模 在滑板的3维图形绘制中主要使用到了草图绘制 功能,拉伸功能,孔功能这3个功能。 图4.12成型V型块1、草图设计功能 根据设计的燕尾滑板的具体尺寸在Pro/E中绘制 2维图形,在绘制时要仔细认真,由于燕尾滑板的2维图比较复杂只有认真仔细的绘制才能为下面的拉伸奠定基础,如图4.13 。 图4.13草图绘制功 2、拉伸实体功能 燕尾滑板3维图最为复杂的就在草图设计上,只有当草图绘制成封闭线时才能够使用拉伸功能,如图4.14。 3、成型燕尾滑板 利用以上各种功能绘制出成型燕尾滑板如图4.15。 图4.14实体拉伸功能图4.15成型燕尾滑板4.3.3 底座的建模 在底座设计过程中主要用到草图设计功能、拉伸实体功能、孔功能、去除材料功能。1、 草图设计功能根据设计的底座尺寸绘制出如图4.16的图形。 图4.16草图设计功能 2、拉伸实体功能 根据设计的底座宽度进行拉伸实体,拉伸出如图4.17的图形。 3、去除材料功能在绘制底座3维图形时由于在底座上要有燕 图4.17拉伸功能尾滑板移动用的滑轨,因此需要使用到去除材料的功能完成滑轨的绘制,如图4.18。 4、成型底座利用以上几种功能绘制出成型底座如图4.19所示。4.3.4 钻模板的建模 图4.18去除材料功能在底座建模过程中主要用到草图设计功能、拉 伸实体功能、孔功能、去除材料功能等。1、草图设计功能由于本身钻模板的结构比较复杂,在绘制2维图形的时候就需要认真仔细的绘制,必须绘制出封闭的 图4.19成型底座 曲面才能继续下面的绘制。绘制草图,如图4.20所示。2、拉伸实体功能 根据钻模板的厚度进行实体的拉伸,拉伸如图4.21所示。 3、成型钻模板 利用以上几种功能绘制出成型底座如图4.22所示。 图4.20草图设计功能 4.3.5 V型块夹板的建模 在V型块建模过程中主要用到草图设计功能、拉伸实体功能、孔功能、镜像功能、去除材料功能等。 1、草图设计功能 V型块夹板本身的结构并不复杂,根据V型块夹板的尺寸绘制如图4.23所示。2、镜像功能 在进行3维图形的绘制时由于夹板上端都要去除 图4.21拉伸实体功能材料,并且2端去除材料的厚度相对于中心面是对应的,为了缩短图形绘制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就要使用到镜像功能,首先先在中心面创建一个基准平面,利用这个新建的基准面作为基准,使用镜像功能完成图形的绘制,如图4.24所示。 3、成型V型块夹板 利用以上几种功能绘制出成型底座如图4.25所示。 图4.22成型钻模板 4.3.6 定位凹槽的建模 定位凹槽建模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到了草图绘制功能、拉伸功能、孔功能。1、草图设计功能 定位凹槽的结构也很简单,首先根据底面尺寸绘制如图4.26所示。 图4.23草图设计功能 2、拉伸实体功能 根据凹槽型块夹板的厚度进行实体的拉伸,拉伸图4.27所示。 3、成型定位凹槽 利用以上几种功能绘制出成型凹槽如图4.28所示。 图4.24镜像功能4.3.7 支座的建模 定位凹槽建模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到了草图绘制功能、拉伸功能、孔功能。 1、成型支座 利用以上几种功能绘制出成型支座如图4.29所示。 图4.25成型V型块夹板 图4.26草图设计功能 图4.27拉伸实体功能 图4.28成型定位凹槽 、 图4.29成型支座4.4 本章小结本章重点介绍了Pro/E的相关知识、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在Pro/E环境下生成的曲轴以及钻模夹具的方法、步骤。掌握了Pro/E的一些基本功能的使用方法。对于曲轴钻模夹具模拟装夹,还需深入学习以及Pro/E其它功能仍有待实际操作,掌握其精髓。 结 论这次毕业设计时间虽短暂,但收获颇多。这次的设计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开拓,并且还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使我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我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是我这次毕业设计结论。1、了解了曲轴的详细加工过程、技术要求、夹具设计等相关知识。对夹具的定位方法及定位基准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在工厂加工某一部件的流程及原则有初步的认识并且更进一步的理解了定位夹紧方法。 2、在设计钻模夹具时,必须在保证零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也就是说,必须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3、零件的加工质量有两大指针:一是机械加工精度,二是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这次的设计为尽可能达到这两项指标,对钻模夹具的设计及要求、原则作了分析,保证了工件加工的精度、位置度等要求。4、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我们可保证机械加工的精度、提高生产率、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5、利用先进的Pro/E及CAD技术进行建模,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早已进入实用阶段。深刻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不能融入时代前进的步伐,需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这次设计中,感到在三维图的画法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另外在夹具设计方面,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查资料,多看书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参考文献1丁丰荣.汽车材料及金属加工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4 2熊志旺.SEAT发动机曲轴的结构及工艺性能分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3张雪.机床与夹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4富成科.机械制造基础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5曹春.斜孔钻模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04.56王宝玺.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7彭俊.钻孔夹具的结构特点及改进J.机床与液压.2004.18王野牧自动液压夹紧器及其液压控制系统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5(02)9宫培毅.三维软件Pro_ENGINEER在机床夹具设计中的应用J 新技术新工艺.2008.510岳陆游,胡天策,储亚峰.基于Pro/E三维夹具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6.0311臧杰.汽车构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12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13李海国.钻曲轴斜油孔工装工艺参数的实用算法与研究J机械,2002(02)14E V Korobko,RG Oorodkin,M M RagotnerERF used for fix2ing blanks when machining their surfaceCBelarus Academy of Sciences ofBelarus,1993,115D J KingenbergMaking fluids into solids with magnetsJScientificAmericall,1993,112113116Lancelot A FeketeVortex tube separatormay solve weightspace limimtionsJWodd Oil,1986,40-44致 谢我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微型车曲轴工艺改进及夹具设计。设计的这期间,遇到过很多难点,让我深感所学知识的欠缺、知识的重要性!我清醒的认识到,由于理论水平和精力有限,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使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好的相结合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此,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张德生老师,设计期间,张老师对我细心指导、讲解,向我推荐相关资料,将自己收藏的书借给我。由于我是方向二的学生,在设计刚开始时,我对部分知识很不熟悉。张老师悉心指导,帮我找到很多相关知识的书籍及材料,使我受益匪浅。张老师还自己在网上为我查找相关资料!此次设计,我最大的难点是在夹具设计这块,张老师为我讲解夹具装配图及零件图,每个细节都讲解得很详细,而且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加以讲解,简明易懂,对我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在此,我深表谢意!张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师长风范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我获益匪浅!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里所有的授课老师,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众多的专业知识,使我大学四年得以充实!同时,我还想感谢院、系领导及各位老师为保证这次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所做的努力和对我们所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总之我要感谢这次给予过我帮助的所有人! 谨祝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开心! 附 录(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Investigation on Pressure Impact in ConcretePumping Hydraulic System Abstract:The pressure impact in hydraulic systems of such concrete pumping machinery as trailer concrete pump,transported concrete pump,and truck mounted concrete pump,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ir reliability and usage lifeBased on the pressure forming principle of the oil in a hydrostatic closed pressure chamber,the mechanism of producing pressure impact is analyzed synthetically,and the theory that oil flow matches requirement, and pump displacement control harmonizes valve shifting time control,to mitigate pressure impact,is put forwardThe quantitative controlling parameters about shifting time and displacement control are introduced to realize accurate controlThe experiment investigations of pressure impact property and its control are carried through on an experimental system which is able to simulate concrete pumping conditionThe basic law that pressure impact and controlling parameters vary with working condition respectively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echnolo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control pressure impact are confirmed.Keywords: Pressure impact;Hydraulic system; Concrete pumping machinery1 IntroductionDuring working process of such concrete machinery as trailer concrete pump,transported concrete pump,and truck mounted concrete pump,two oil cylinders drive two concrete delivery cylinders respectively,and quickly switch direction with the possible highest frequency of more than 30 times per minute,which generates serious hydraulic impact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ulting in bad performance and low use reliability of the machine, and vibration,noise and overheating etcso its a key of improving concrete pumping machinerys reliability to gain a mastery of pressure impact property in concrete pumping hydraulic system and its controlling technologySuch technological measures as follows were taken to reduce pressure impact:(1)installation of a hydraulic accumulator or unloading valves,(2) change of sliding spools structure,(3)control of the switching speed of sliding spool,etc1Though these measur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bsorption of pressure surges,there are obvious limitations, and they are passive measuresLiterature.2. investigated the switching process of concrete pumping hydraulic system,and put forward active measure of regulating oil pumps displacement to reduce pressure impactLiterature3studied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fting time and pressure impact,and proposed a new concept of optimal shifting timeTherefore,in this pape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find out pressure impact forming law, and both oil pumps displacement and directionalcontrol valves shifting time were controlled simultaneously to seek optimal control scheme for effective reduction of pressure impact2 Experimental principleThe pressure variation of the oil in a pressure chamber depends up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olumes of the oil flowing in and out the chamber2Its obvious that effective reduction of this difference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depressing pressure impact As far as concrete pumping hydraulic system is concerned, the pressure impact resulting from the main oil cylinders stroke terminal lies upon the suitability of shifting time to a great extent3So it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for absorbing pressure impact to accurately control oil pumps displacement according to hydraulic systems requirement,and combine it with shifting time control techniqueWhat is shown in Fig.1 is the principle drawing of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sued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impact in concrete pumping hydraulic system and its controlling techniquesThe main oil pump(1)is a swash-plate type axial piston pump,which is provided with the function of constant horsepower control。negative flow contr01The pressured oil used to contr01 oil pumps displacement comes from tilting systemIn this controlling oil line,a 3-way,2-position directional valve(11)with one solenoid and a pressure reducing valve(12)are installed in seriesWhen the solenoid of valve(11)is de-energized,the pressured oil from tilting system is stopped,and the pressured oil in the displacement control device of oil pump(1)is introduced into oil reservoir simultaneously by the valve(11)Here,the oil pressure in the displacement control device is zero or very low,the oil pumps displacement can come to maximumOn the other hand,when the solenoid of valve(11)is energized,the pressured oil coming from tilt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by the valve(11),and is decompressed by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12),and comes into the displacement control device,so 8s to make oil pumps displacement be reduced to minimum or zero.Two hydraulic cylinders(6.1,6.2)are connected in series,and four check valves and four throttle valves,which perform the functions of suction and cushioningare installed on the cylindersTwo non-contacting sensors(9,10)are used to provide shifting signalsFour pressure sensors are installed at the testing points M1,M2,M3 and M4 respectivelyThe signals provided by these sensors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ynchronously by a spectrum instrument and a microcomputerThe sampling frequency is 1 kHzThe sampling time is one minutes at a time so as to gain several pressure signals during shifting from a sampling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the pressure signals only during such shifting process as oil cylinders(6.1and 6.2)extends and retracts to the end respectively were analyzedWhen the sensor(10)obtains the signal of cylinder(6.2)retracting stroke terminal,the electrical system gives the instrument for regulating oil pumps displacement to decrease its swash-plates angle,and gives signal to make valves(8,7)shift after a certain time 1ag During such shifting process,the shifting time of valve(1)depends on following two factors:one is the sensor(10)s installation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cylinder(6.2);the other is the shifting time lag i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imes when main oil pump(1)begins regulating displacement and when the hydro-piloted directional contr01 valve (7)begins to shift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experiments,the sensor(10)s installation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cylinder(6.2)is changeless,and the oil pumps displacement regulating time is also invariabl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imes when the oil pumps displacement begins to reduce and when begins to increase is 0.2s3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nalysis Figure.2 shows the curves of pressure versus time,which were measured at points M1 and M2 when time lag At.is 0.12sIt can be seen from the curves shown in Fig.2 that the pressure impact extent in the chamber in which the testing point M1 is situated decreases gradually along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working pressureThe main reason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