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双周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双周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双周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双周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双周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五次双周练试题(含解析)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的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姓氏相同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有着深刻的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交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现实中,家庭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每个人的血脉当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2月14日,有删改)1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成员受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b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c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不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d受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每个人的血脉。 2下列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b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值观更易实现“深入浅出”。c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d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3下列对为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日趋严重,家庭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b有的大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并无直接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同。c要让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d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的;离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答案】1c2b3a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对二者的关系理解不当,“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对二者的关系理解不当,“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不正确。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竞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赢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日:“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日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耻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b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c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d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豁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剥平民。d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行使大司马的职权;建武三十年,被封为慎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2)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答案】4a5a6a7(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2)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指大臣代皇帝处理政务。【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谓居摄。结合文本内容“王莽居摄中”可知,王莽代国君处理国政的时候。平时需要注意积累。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致使”错误,刘礼和刘崇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后被杀,而刘隆当时只有七岁,不可能参与这件事。【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a项,“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致使”错误,刘礼和刘崇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后被杀,而刘隆当时只有七岁,不可能参与这件事。【参考译文】刘隆字元伯,是南阳安众侯的宗室后裔。王莽代国君处理国政的时候,刘隆的父亲刘礼和安众侯刘崇起兵诛杀王莽,事情泄露,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所以得以免死。等长大后,到长安求学,更始帝任命他为骑都尉。请假回家,迎接妻子和儿女并安置在洛阳。听说世祖刘秀在河内,立即追到射犬赶上刘秀,(刘秀)任用他为骑都尉,和冯异一起抵御朱鲔、李轶等人,李轶就杀死了刘隆的妻子和儿女。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任诛虏将军,讨伐李宪。李宪被平定,派刘隆屯驻武当。建武十一年,代理南郡太守,一年多,交上将军印。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竟陵侯。这时,天下开垦的土地多不以实数上报,另外上报户口年纪各有增减。十五年,有诏令各州郡考查核实这件事,但刺史太守多不一样,有些厚待豪门大族,欺凌贫弱,百姓哀怨,拦路呼号。当时,各郡各自派使者上朝禀报政事,皇上看到陈留官吏文书上的字,看那字,写的是“颍川、弘农可以查问,河南、南阳不可查问”。皇上追问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抵赖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皇上愤怒。当时,显宗做东海公,十二岁,在帷幕后面说:“小官受郡守命令,应该是想拿开垦的土地来举个例子。”皇上说:“假如是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以追究呢?”东海公回答说:“河南是皇城,有很多皇上身边的臣子,南阳是皇帝的故乡,有很多皇家亲戚,田地房宅超过规定,不能按标准。”皇上命令虎贲将盘问小官,小官这才从实招认,正如东海公所回答的。于是派谒者考查核实,全部获知欺骗作假的情况。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第二年,又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身份做伏波将军马援的副将攻打交阯蛮夷征侧等,刘隆分兵在禁谿口打败敌人,俘获他们的将领征贰,杀敌一千多人,投降的二万多人。班师回朝,他被改封为大国,为长平侯。等到大司马吴汉去世,刘隆做了骠骑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建武三十年,确定封为慎侯。中元二年,去世,谥号靖侯。(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临江仙陈 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此词作于绍兴四年(1134),这年九月,金兵纠合刘豫伪政权南下,一度进逼建康(今江苏南京)。词人此时亦侨居于此地。江城:指建康。齑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8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9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8这两句介绍了本词的写作背景,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这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和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朝廷的不满,为后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作铺垫。9 亡国之痛。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疏髯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任答两点即可)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上片“四海”二甸叙事,写金兵南来到此时已十年,兵战不休,胡虏的铁骑已直抵建康,暗含对金兵南侵的谴责和对朝廷妥协的不满,这是形成词人个人处境和心境的时代背景。“岁华”三句,写十年来岁月消磨,年事渐高,客心惊惶,疏髯如雪,涕泪生冰,不仅有对年华逝去的悲愁,还隐含着对个人处境艰难和国事衰颓不振的哀伤。下片情绪更为低沉。“送老”二句表现了他渴望安居送老的心情,这其实是在无可作为的背景下无奈的选择。但词人长期侨居建康,这里有不少朋友是他所不忍心离别的,于是顿生“故人相望若为情”的离情别绪。结尾用“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描绘雨天深夜之时,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理解为词人自己亦可)的孤单身影,渲染了孤寂凄清的气氛,寄托了浓郁的离情和对故人的深沉牵挂,以景结情,意味深长。【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亡国之痛。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疏髯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小石潭记中生动描写树木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的句子是 ,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以山作为载体,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寄托愁绪的句子是 , , 。(3)廉颇听闻蔺相如与宾客的一番肺腑之言后的举动是 , 。(4)李凭箜篌引通过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两种方式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是 , 。【答案】(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赛尼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扬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海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 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我。“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铁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浏览那样划过苍天,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临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我偷眼望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时,天就快黑了。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近哈桑。“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节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斗风筝比赛的风俗传统,充满异域风情,表现了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好斗。b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高潮部分不仅照应标题,更能突出“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c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特别是对街道上雪的描写,烘托了“我”的紧张与哈桑的纯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颇具艺术匠心。d小说对哈桑的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品格。e小说最后一段中“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我”此时的心理状态。(2)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6分)(3)小说在刻画“我”与哈桑这两个形象时,分别突出了他们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4)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风筝”的内涵,并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答案】(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放风筝前,“我”紧张得想放弃;放风筝时,“我”渴望赢得比赛;赢得比赛后,“我”非常兴奋;哈桑追风筝时,“我”担心;看到哈桑保护风筝而受欺侮时,“我”害怕恐惧;哈桑回来后,“我”悔恨不已。(3)“我”:渴望成功,但胆小怯弱。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渴望并努力赢得斗风筝比赛。但当看到哈桑为“我”保护风筝而被欺侮时,“我”却不敢挺身相救。哈桑:睿智勇敢。能看穿“我”的心思并鼓励“我”;在三个大男孩为抢风筝而堵截他时,能勇敢地反抗。有奉献精神:为“我”追风筝,并拼命成功地保护了风筝。(4)内涵:对“我”来说,是用以向父亲证明自己的东西(或答“是打开父亲心门的钥匙”);对每个风筝斗士来说,是勇敢与荣誉的象征(或答“风筝象征着每个人心中的成功梦想”);对哈桑来说,是证明自己与少主人阿米尔的坚固友谊的物品。启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梦想的“风筝”,要勇敢地去追属于自己的梦想。不计较地付出,是人陛最美的花。【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梳理文章的情节发展,对应人物的心理变化。小说的情节发展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如本题放风筝前,放风筝时,赢得比赛后,哈桑追风筝时,看到哈桑保护风筝而受欺侮时,哈桑回来后,“我”悔恨不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对“风筝”内涵的解读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从“风筝”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结合文本可知,在“我”的、眼中“风筝”不仅是一件赢得比赛的玩具,更是打开父亲心门的钥匙“我”通过赢得比赛,可以向父亲证明自己的非同凡响;而对于每一位斗风筝的人而言,赢得风筝比赛,并追得风筝,是一种无上的荣誉,一种成功的梦想;对哈桑而言,为阿米尔少爷追回被割断的风筝,更加证明了自己对阿米尔少爷的忠贞和友谊。谈小说给你的启示时,一方面要结合小说内容,另一方面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角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在“我”的、眼中“风筝”不仅是一件赢得比赛的玩具,更是打开父亲心门的钥匙“我”通过赢得比赛,可以向父亲证明自己的非同凡响;而对于每一位斗风筝的人而言,赢得风筝比赛,并追得风筝,是一种无上的荣誉,一种成功的梦想。第ii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榫头(sn) 寒暄 吊梢眉 雕粱画栋b朱拓(t ) 渣滓 白蓬船 沸反盈天c鲭鲨(qng) 阜盛 美人觚(g) 惫懒d内帷(wi) 蹙缩 懵懂(mng) 不经之谈【答案】c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人在被误解的时候,自尊会像气球一样膨胀,里面充斥着怒气、火气、不平气。这个时候,如果不够理智,必然会气冲牛斗,欲逞一时之快。新一届中央领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如果风调雨顺,文恬武嬉,百姓自然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自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说,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在中关村工作的一名党员干部,他深感建设好中关村责无旁贷。参加“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论坛的学者专家都阐释了自己对未来教育的新理念,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袁达了自己的一得之愚。饥饿游戏整部电影从画面看并不像大片,却以剧情主线取胜,制造了一个大冷门,然而在故事立意上确实老套庸俗,乏善可陈。虽然周围许多人对他突然放弃自己熟悉的地产行业转向不熟悉的种植业充满担心,可他看起来却是好整以暇。a b c d【答案】b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b美国长时间不能就这一行动做出决定,原因是美国需要确保尽量减少同中国发生海上军事冲突所导致的。c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得益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也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d我国目前已推行的涉农专业学生中职免费,意图让一些愿上中职的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搭配不当。“青蒿素联合疗法”和后面的“最好的药物”搭配不当。b项,句式杂糅。可删掉“所导致的”。d项,成分残缺。应在“中职免费”后加“政策”。【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a项,搭配不当。“青蒿素联合疗法”和后面的“最好的药物”搭配不当。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b项,句式杂糅。可删掉“所导致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庄子 把他的生活状况比为在泥里曳尾的龟, 把他的内心状态比为鹓雏,高飞于空、不染纤尘。庄子 因家境贫寒不得已要去借粮, 在酣睡中却能梦到自己变为蝴蝶翩翩而飞, “庄周梦蝶”的自由洒脱,使他在醒来后不知梦里梦外孰真孰假,不知是庄子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子。 这种奇妙的精神体验,正是因为他的心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出神入化之境。a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之所以有b尽管但尽管可是由于所以c只有才只有才使/因此d虽然却虽然但甚至/【答案】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目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答案】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紧接在“它不追求”后面,接下来又有“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根据这样的信息,可以确定第二空缺应该是记忆型阅读的不值得提倡的表现特点,而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