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汜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南稻北粟 b因地制宜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2、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b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c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d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3、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唐代洛阳 4、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 )a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5、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原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就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b世界历史从此开始c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6、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出现 b殖民扩张 c新的民族诞生 d新的国家独立 7、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8、托拉斯(经济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政府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它表明当时( )a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国家实行“混合经济”c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 d政府成为“总资本家”9、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路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派的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c. 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d. 李鸿章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10、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11、江苏省常熟市凌巷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12、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直到21世纪初 “邓小平的高瞻远瞩”才变成现实。对邓小平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13、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 a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1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发展非公经济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16、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a有线电视 b互联网 c卫星电视 d无线广播 17、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 )a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18、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由国家承建公共工程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19、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a. 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 b. 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c. 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d. 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20、“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21、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 b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 c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22、为缓解目前的金融危机,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提出“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这一限制条款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相违背(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3、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十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a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4、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峰会的大量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 b. 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c. 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 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第卷25(24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 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6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6分)(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与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近代前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孤立、被封锁制度化、体系化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积极参与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简要分析其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稿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材料三: 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新”在何处?(4分)(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改革,结果如何(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abcdbaacd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aabacbcbaca25. (24分)(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分)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3分)(2)政策:重农抑商。(3分)目的:巩固王朝统治(3分)(3)现象:苏州丝织业发达;工匠和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4分)本质:资本主义萌芽。(2分)(4)因素: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4分)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26.(12分)时期一:明清时期的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1分)原因: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5分)时期二:近代前期的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