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眉山月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默写峨眉山月歌。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早梅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习并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大意。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分析诗的意蕴。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诗中作者流露出的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朗读诗歌的方法,并根据自己对本诗的感悟来创造性诵读这首诗。2、理解诗的意境。教学流程(一)欣赏梅花图片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张谓(二)、赏析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1、学生散读诗歌,借助所给资料了解诗的含义。【诗文解释】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2、谈谈读了诗歌后的体会。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3、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诗中哪两句诗,并说说理由。(提示学生注意从诗句的意思、句中用得精妙的字词、诗句反映的意境、诗句体现的作者的情怀等角度来谈喜欢的理由。)4、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5、学生再次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背诵诗歌,总结学古诗、读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 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 深化感知(3)背诵积累 巩固感知(三)、迁移扩展1、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美丽的梅花。2、用美丽的语言来展现傲霜独开的梅花。(四)总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望洞庭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对“两相和”、“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板书“洞庭湖”:你们领略过它的美景吗?2、让我们来游览一番(播放课件)。相机请去过的同学做小导游简略介绍。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欣赏“月夜图”时,请学生尝试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皓月当空、月明星稀、风清月朗二、学习古诗(一)知作者1、板书:刘禹锡、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诗人(指板书)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望洞庭。2、关于刘禹锡,你们了解多少?(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代表作:乌衣巷、陋室铭。)(二)明诗意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所吟诵的景象中去。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汇报读,正音。3、小组竞赛形式朗读古诗,指导评价。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7、重点把握:“两相和”湖光与秋月之“和谐”。这是水月澄洁的宁静氛围,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打磨的铜镜”,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好一派迷蒙之美。“银盘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处秀美柔和之景。(三)悟诗情1、播放背景古乐,学生自由练读,想象画面,读出韵味,感受意境。2、读着诗句,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3、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请读出这种感受。三、背诵全诗1、自由组合练习诵读。2、指名背诵。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描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些诗句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刘禹锡本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现在,给大家见识两首同题诗(课件出示),我们来对比诵读一番。题君山 题君山(雍 陶 ) (方 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2、洞庭景象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歌颂者无数。回家后,请感兴趣的同学收集一下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我们找个机会再来交流。五、布置作业1、收集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2、默写望洞庭,可配画。江雪目标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全诗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了解古诗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小朋友们,大家好,诗歌你们都喜欢吧!能说说你学过哪些诗歌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学习一首古诗,能猜猜是哪一首吗?生猜,猜对后板书。(板书:江雪)请小朋友们看着这个题目,发挥你们的想象,再猜猜“江雪”是什么意思呢?生猜,师评价,鼓励。小朋友们真棒,猜对题目的意思,谁能大胆地读出这个题目?生读,生评价。师小结:真不错,请小朋友们站起来,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个题目吧!二、初读感知,理解字词1、 题目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待会儿读诗句一定会读得更好。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读读吧,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将诗句读通顺。生自读,师巡回指导。抽读,引导学生及时正音。2、 小朋友们,课文中戴小红帽的字娃娃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请大家一边念它们的名字一边把它们圈起来。圈好后多读几遍。同桌互读,互帮互助,读准字音。开火车检查,并及时引导学生正音。3、 这些新朋友中,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念错,你给大家说一说。教大家读两遍。(学生容易出错的音如:踪、蓑、径、翁、笠,学生教后师再教,强化正音)4、 生字娃娃认熟了,我们回到课文中,你能读正确、读通顺诗句吗?生自读,组内读,汇报读。三、听音乐,体会意境刚才同学们读得不错,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看插图画,听一段音乐,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不少的感受。请小朋友们树起耳朵仔细聆听并展开充分的想象。1、谁的眼睛最灵光呢,谁的记忆最好呢?在刚才的听看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景色?说来听听吧!预设一:孩子们看到有许多的大山,从此处出发进行引导孩子们学习诗句的前两句。生1:我看见了很多的大山。(引导孩子说完整一句话)师:你最勇敢,这里有层层叠叠的大山,谁能从诗句找出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大山?生2:千山师追问:这里千山指有一千座山吗?(不是,是指有很多座山。)师:跟千山的用法一样,诗句中还有一个用“万”的词,能找出那个词来吗?(万径)这里“万”也是指很多的意思,请同学回忆一下,找找这里的“径”指什么?(孩子如能找,就鼓励,如找不出来,就引导查字典,找“径”的意思)师:孩子们,能从诗句中找出描写有层层大山和许多小路的诗句来吗?孩子们会找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指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导朗读:谁能把这两句诗美美地读一读呢,自己先试试吧!自读后抽生读,及时引导评价。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样的环境中,就真的没有人吗?(有,有一个人在钓鱼)。你能找出写他钓鱼的句子来吗?学生找“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能结合图画的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吗?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内容。(生描述有困难时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蓑笠翁”,“孤”和“独”。理解“蓑笠翁”时可结合孩子们熟悉的农民伯伯雨天犁田的装束进行引导;引导“孤”时可结合图画内容,让孩子们找出小船的数量来理解,理解“独”时,可结合孩子们自己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的实际情况来理解;然后引申到“孤独”一词,可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造句、说话加以理解)指导朗读。抽生读,引导评价交流。预设二:生先说出有一个人在钓鱼时的情境。(只需调换教学顺序即可)2、孩子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自说自己的感受,师评价。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同学们,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被降职后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这钓鱼的老翁就是作者柳宗元自己,他将自己当时的心情融于诗中,请同学们竖读老师黑板上加点的字(千万孤独),让我们将自己的心融入诗中,再朗读这首诗吧!3、指导朗读全诗。(如学生读得不到位,可用录音范读)4、指导背诵。(结合刚才所看到的图画,自己边想边背,看谁背得又对又快)陶者教学目标:1.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2. 能了解文中大意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重点:了解故事大意难点:背诵陶者读熟蚕妇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来学陶者,看到题目大家想说什么?生:陶者什么意思?师:陶:烧瓦制陶者:的人陶者:烧瓦制陶的人师: 作者是梅尧臣,看他是怎样描写烧瓦的人.自己根据拼音来读一读.学生初读.师:你们有什么困难吗?比如:陶、尽、瓦、沾、鳞具体解释。师:谁能来读一读生:读师:看课文中给出了两幅图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中有什么?他在干什么?(出示图片)生:小屋,人在干活师: 他的房子怎么样?生:破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中有什么?里面的人物在干什么?(出示图片)生:两个人正在悠闲地喝茶、聊天师: 他们的房子怎么样?生:好一、 从故事入手,阐明文意师:大家观察的都非常仔细,那大家在看这第一幅图中的人他是一个烧窑的工人,天天以烧瓦为生,他挖尽了自己门前的图来烧瓦,可是大家看看他却住在什么地方?一个破草房子上,连一块瓦都没有,有时刮风下雨他都得挨着。可是大家再看看第二幅图中的这两个人,他们是有钱人,当穷人在干活时,他们却什么也不干,双手从来也没沾过泥,也不懂怎么烧瓦,可是他们却住在高高的大厦里,他们房子上的瓦就像鱼鳞一样多。大家听完感觉怎么样?从文意入手,理解古诗师:是啊,很不公平,北宋的一位梅尧臣诗人也觉得这很不合理就写下了陶者这首诗。作者就描写了一个瓦窑工人的生活,那听老师把它读一下吧!(示范读)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师:找几个学生读(好的)师:刚才这几个同学在读的时候有几个生字宝宝老想出来凑热闹,那我们把她请出来好不好。师:出示生字卡片。陶 瓦 沾、鳞、居师:我们再把它放回去,你们还认识他吗?好我们来读一读吧!大家一起读。多种形式的诵读(同位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师:那老师如果这样做,你能答上来吗?陶尽( ),屋上(无片瓦 ),十指( ),鳞鳞( 居大厦 )师: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我们劳动人民的疾苦,我们不仅要把这首诗读熟,更应把他背过,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看谁能第一个背过。生:背师:安排多种形式的背诵,及时给予鼓励,让同学们给自己涂星。二、 理解诗意,轻松拓展宋梅尧臣通过对瓦窑工人的描写就反映了古代两种人不同的生活,不显示了当时的不合理。写出了人民的疾苦。而还有一首诗也写出了人民的这种疾苦蚕妇那根据拼音自己先来读一读吧!师:有几个生字宝宝又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了你认识它们吗?师:那我们把它们放回原文,再来读一读吧。多种形式诵读后感到自己表现不错就可以为自己图上一颗星五: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不错,为自己的进步把掌声送给自己吧!元日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学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2合作小组交流。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8指导背诵。(1)分组接背诗句。(2)指定学生背诵。(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4)同桌互相背。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六、布置作业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春日一、教材简析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二、教学目标: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春风 春光 春色 春汛春雨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雷 春潮 报春 春节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风得意春色迷人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春和日丽 春花怒放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解题。(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3、作者简介: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2)寻芳春游,踏春,赏玩美好的风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5)光景风光景物。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7)等闲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10)总是春都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读、互读、评读、齐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8、小组(或同桌)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9、背诵古诗。三、总结升华、体会喻意同学们,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2、熟读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四月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德育目标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美育目标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二、阅读诗歌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了:结束。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五、小结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过故人庄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唐孟浩然 宋王安石 宋陆游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茅檐长扫静无苔,莫笑农家腊酒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花木成畦手自栽。丰年留客足鸡豚。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水护田将绿绕,山重水复疑无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山排闼送青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六、作业1、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己亥杂诗教学目标:1、 读、背、诵本诗。2、 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 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教学重难点: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这一,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2、 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3、 汇报交流。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A. 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B.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4、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一)、 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第二行诗)“万马齐喑”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B、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读这个词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方针
- 2025年一建通信与广电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市场部年终工作总结(3篇)
- 2025版海关协管员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01-赵倩《财富顾问工作内容梳理阐述:业务推动及辅导技能提升》6-12课时
- 2025年下半年嘉兴市属事业单位招考高层次紧缺人才人才(5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吕梁文水润都村镇银行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长春工程学院“绿色通道”招聘工作人员9人(10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农田租赁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白山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专项招聘86人(2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标本转运流程及注意事项
-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 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期中地理模拟试卷(含答案)
- 202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2025下半年江南大学管理岗、其他专技岗招聘31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
- 2026届新高考物理热点冲刺复习 从“心”出发向“新”而行-三新背景下物理高考的守正与创新
- 风险评估标准作业流程表合规风险管理版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书分享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