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八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八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八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八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八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邵阳十中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a雅克萨之战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则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3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4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5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浪潮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甲午战争6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其中使清政府置于列强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8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潮和主张,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d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9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10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1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跃进大别山12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洋务运动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八国联军侵华后13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载入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141916年的上海街头,某进步青年高举一本杂志,向围观的群众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你认为他手中的杂志应该是()a民报b新青年c申报d海国图志15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一场革命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北伐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16“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南昌起义17在历史知识竞赛课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预示着中国革命面貌将焕然一新。”李梅同学马上答出了正确答案,它是()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18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19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2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a19世纪70年代b1895年1913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22魏源是近代以来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其思想主张对洋务派产生过影响属于魏源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竟天择适者生存c变者天下之公理d师夷长技以自强23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这里的“他”应是()a詹天佑b张謇c严复d侯德榜24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指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5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居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元偿补元价今酬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元,大皇帝准为偿补请回答:(1)这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签订的什么条约?何时签订?(2)“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是什么意思?(3)中国总共要支付多少赔款?(4)这个条约对中国而言是什么样的条约?中国为什么要签订?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圣贤的经训格言,断断不是万世不变的法则冲破过去历史的网罗,创造民主的青春中国。李大钊材料二 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思想上迷信,盲从的“病”,必须用“科学”这味药来诊治。 鲁迅请回答:(1)这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他们认为救治中国的“药”是什么?除此之外,这场运动还倡导什么?(3)后来,这场运动内容上又有什么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新影响?28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么?(也就是它的口号是什么?)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思想?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帖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过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材料二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场革命后的民众心理?(2)材料二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场拥护德,赛先生的运动被称为什么?(3)你完全认同材料二中所提及的种种“反对”吗?简要谈谈理由。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图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请回答:(1)材料一照片上受到热烈欢迎的学生曾因何事被捕?(2)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哪句口号最能体现这一性质?(3)从材料三学生们的誓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016-2017学年湖南省邵阳十中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a雅克萨之战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可以从时间上判断出是鸦片战争1514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南部海滨,325年之后的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以武力方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解答】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b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则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考点】87: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答】“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则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选b3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考点】85: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侵华史的知识点,应把握近代俄国侵华的最突出特点【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俄国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成为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b4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考点】93:维新派和洋务派【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手段),维护清朝统治(目的),开展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其中央代表人物是奕,地方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故选c5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浪潮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甲午战争【考点】92:戊戌变法【分析】公车上书的相关史实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由题干中的“揭开维新变法序幕”可以推断出指的是公车上书,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故选b6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其中使清政府置于列强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考点】8e: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7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考点】91: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故选a8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潮和主张,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d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考点】92:戊戌变法【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答】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宣传维新变法,而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b9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考点】9b:五四运动【分析】本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解答】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五四运动故选a10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考点】9h: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词句,分析出是属于什么时期,然后判断,最后得出答案【解答】分析题目,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回顾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b项是打响了武装防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项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逼蒋抗日的事件,d项是抗战时期彭德怀组织八路军在敌后战场项日军主动发动进攻的一次战役故选a1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跃进大别山【考点】9o:红军长征【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点【解答】本题关键句是“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与战略转移无关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从而开辟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从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来看,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执行了失利,使得中央苏区丧失殆尽,红军失去了落脚点,开始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因此是“伟大的奇迹”跃进大别山也是战略转移,但不是工农红军的转移、而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转移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12一个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洋务运动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八国联军侵华后【考点】8b: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解答】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选c13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载入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考点】92:戊戌变法【分析】本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解答】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载入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揭开了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继续宣传维新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法令,进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所以说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故选b141916年的上海街头,某进步青年高举一本杂志,向围观的群众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你认为他手中的杂志应该是()a民报b新青年c申报d海国图志【考点】97: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以1916年的上海街头,某进步青年高举一本杂志,向围观的群众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为依托,考查新青年【解答】1916年的上海街头,某进步青年高举一本杂志,向围观的群众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你认为他手中的杂志应该是新青年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故选b15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一场革命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北伐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考点】96:辛亥革命【分析】本题以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依托,考查辛亥革命【解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16“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南昌起义【考点】9b:五四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答】由材料可知,学生罢课半个月,没有引起政府重视,反而遭到更严厉的镇压;商界罢工不到一天,被捕学生就被释放;工商界罢工不到五天,曹汝霖等卖国贼就被罢免联系课本知识可知,该史料反映的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一场学、工、商界广泛参与的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故选b17在历史知识竞赛课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预示着中国革命面貌将焕然一新。”李梅同学马上答出了正确答案,它是()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考点】9c:中共一大【分析】本题以“中国革命面貌将焕然一新”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解答】据所学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预示着中国革命面貌将焕然一新”与党的“一大”有关故选a18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考点】bb: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歌曲的主题【解答】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爆发抗日战争,在中国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抗日救亡故选d19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ad: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分析】本题以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故选c20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考点】9o:红军长征【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点【解答】据所学可知,诗中表达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是指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所以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诗故选d2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a19世纪70年代b1895年1913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考点】b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解答】据所学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走向萎缩故选c22魏源是近代以来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其思想主张对洋务派产生过影响属于魏源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竟天择适者生存c变者天下之公理d师夷长技以自强【考点】b9: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b是严复的主张,c是梁启超的主张,d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选a23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这里的“他”应是()a詹天佑b张謇c严复d侯德榜【考点】b4:詹天佑和京张铁路【分析】由题干中关键词“京张铁路”判断为詹天佑【解答】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他于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故选a24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请问“大片船只”指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考点】am: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相关史实应重点记忆渡江战役的成果【解答】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是19191949年,而共产党是1921年建立的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成立的这件事;“到一片船只结束”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选d25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考点】ac:中共七大【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大【解答】a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确定党的当前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b“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主要内容是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确定革命斗争的方针c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是主要内容是纠正党的左倾错误,决定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d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故选d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居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元偿补元价今酬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元,大皇帝准为偿补请回答:(1)这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签订的什么条约?何时签订?(2)“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是什么意思?(3)中国总共要支付多少赔款?(4)这个条约对中国而言是什么样的条约?中国为什么要签订?【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分析】(1)本题以“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知识点(2)本题以“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3)本题查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4)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签订的原因和影响【解答】(1)依据材料“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可知,这是中国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英国政府为保护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依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的意思是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3)依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赔偿英国2100万元(4)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答案为:(1)英国,南京条约,1842年(2)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3)赔偿英国2100万元(4)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圣贤的经训格言,断断不是万世不变的法则冲破过去历史的网罗,创造民主的青春中国。李大钊材料二 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思想上迷信,盲从的“病”,必须用“科学”这味药来诊治。 鲁迅请回答:(1)这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他们认为救治中国的“药”是什么?除此之外,这场运动还倡导什么?(3)后来,这场运动内容上又有什么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新影响?【考点】97: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以李大钊、陈独秀和鲁迅的话语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问题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识记层次的考查【解答】(1)据材料中李大钊、陈独秀和鲁迅的话语可知,这些话语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2)据材料“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认为救治中国的“药”是民主和科学除此之外,这场运动还倡导新文化,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后来,这场运动内容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新影响是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2)民主和科学;倡导新文化,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3)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8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么?(也就是它的口号是什么?)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思想?【考点】91:洋务运动;92:戊戌变法;96:辛亥革命;97:新文化运动;9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主张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主张学生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后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解答】(1)材料一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在民族危机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武昌起义胜利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2)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新文化运动,它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念1915年,进步知识分子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以“民主”“科学”为口号,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帖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过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材料二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场革命后的民众心理?(2)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