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综合测试.doc_第1页
高一语文下册综合测试.doc_第2页
高一语文下册综合测试.doc_第3页
高一语文下册综合测试.doc_第4页
高一语文下册综合测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花瓣(bn) 乘(chng)凉 绮(q)丽 蓊蓊(wng)郁郁B召开(zho) 漫溯(s) 踟蹰(ch) 卓(zhu)有成效C遒劲(jng) 愉(y)快 邻(ln)居 坚韧(rn)不拔D慰藉(ji) 期(j)年 坍圮(p) 窸窸窣窣(s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幽僻 寂寞 没精打彩 历尽沧桑B弥望 廖廓 专心致志 小心翼翼C树阴 缥缈 永葆青春 游目骋怀D翡翠 提练 豁然开朗 妖童媛女3、填入下列各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_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_,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不事_,却画面宛然;不求节律韵调,则自有一番动人的情韵扣人心弦。A闪现 寂静 渲染 B幻现 寂静 夸张C幻现 寂寞 渲染 D闪现 寂寞 夸张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B、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C、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中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从树林里穿过。”D、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B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C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也不可与那些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D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阅读舒婷1979年8月写的双桅船一诗,回答第6题。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6对舒婷的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B“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和“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的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织在一起。C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D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二、(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深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雨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著作以人品为先”“人高则诗高,人俗则诗俗”。因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写情造文”的产物,而诗歌则更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的结晶。然而由于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有些作家的作品并非“为情造文”,而是刘勰所谓“为文造情”。这类作家的作品必然出现为人与为文、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有意地掩饰了其思想意识中的阴暗面,代之以与其品德情操迥然不同的格调之故。欧美人欣赏文学作品,往往是就文论文,很少顾及作者人品的高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度里,人们欣赏文学作品,却首先要想起作者的人格背景。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无论任何时代,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者的品德修养如若低下,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但它是绝对不会传之不朽的。7、对文章开头引用林雨堂的这一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文艺观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B、林雨堂的欣赏心态没有受到欧美人的影响。C、林雨堂很赞赏传统的儒家的欣赏观。D、儒家对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是否定的。8、对欧美人的欣赏心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美人对欧美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B、欧美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C、欧美人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欣赏持同样的心态。D、中国人欣赏文艺作品首先看作家的人格背景。9、对本文结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很多,其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B、所有人品低下的作家,其作品绝对不会传之不朽。C、提高文品的关键,在于提高作家的人品思想修养和境界。D、从中国人的欣赏心态的角度,强调提高作家的思想修养。10、根据本文的观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无名氏的作品的欣赏,只能是就文论文。B、中国人对无名氏的作品,评价不会太高。C、中国人对欧美文学作品的欣赏,同样看重人品。D、欧美人对中国作品的欣赏,同样就文论文。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古文,完成1114题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骂)。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选自明史循吏传)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崇:崇尚、推崇B、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白:报告、陈述C、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反:造反、谋反D、良欲籍农故为兵者 籍:籍贯、名册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受业于闻人梦吉 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B、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C、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会改州为县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履宽政爱民的一组是( )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履阅狱问故,立释之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A、 B、 C、 D、14、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吴履做南康县丞时,断案老练,使百姓惊服,不敢再做坏事,接着他改变措施,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使百姓休养生息。B、知县周以中被百姓辱骂之后非常气恼,抓了许多无辜的人,吴履在问清情况后把这些人释放了,并说服了周以中。C、吴履做安化知县时,反对百姓以蛇为神的迷信活动,责罚了神汉,并把神像投入江中,这使当地盲目崇拜鬼神的活动得以禁止。D、吴履做潍州知州时,让百姓以粮食代替牛羊输税,使百姓获得利益,他离开潍州时,百姓都哭着为他送别。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第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题号一 三四五六七总 分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四、(18分)15、把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和教材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3分)译文: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3分)译文: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2分)译文: 16、阅读毛泽东1935年2月写的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回答问题。(6分)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经娄山关(贵州遵义娄山最高峰)北上,突然折回袭取娄山关,经半天激战打败了守敌一个师,再夺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此次战斗。这首词气象壮阔,意境雄浑,笔调凝重,请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细致赏析。 17阅读王尔碑镜子一诗,回答问题。(4分)镜 子 王尔碑珍贵的镜子被打碎了,/别伤心,/有多少碎片,/就有多少诚实的眼睛。/那是无数小小的明镜呵,/它依旧可以完整地照出魔鬼的嘴脸,/丑类的灵魂。诗中“镜子”象征了什么?透过镜子形象,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答: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野 渡 柯 灵你可曾到过浙东的水村?那是一种水晶似的境界。村外照例傍着个明镜般的湖泊,一片烟波接着远天。跑进村子,小河从容向全村各处流去,左右萦回,彩带似的打着花结,把一个村子分成许多岛屿。因此满村架的都是活动的板桥,在较阔的河面,便利用船只过渡。渡头或在崖边山脚,或在平畴野岸,邻近很少人家,系舟处却总有一所古陋的小屋临河独立。那就许是船夫的住所。午后昼静时光,溶溶的河流催眠似的低吟浅唱,远处间或有些鸡声虫声。山脚边忽传来一串俚歌,接着树林里闪出一个人影,也许带着包裹雨伞,挑一点竹笼担子,且行且唱,到河边,扬起喉咙叫道:“摆渡呀!”四野悄然,把这声音衬出一点原始的寂寞。接着对岸不久就发出橹声,一只小船咿咿呀呀地摇过来了。摇渡船的仿佛多是老人,白须白发在水上来去,使人想到秋江的白鹭。他们是从年轻时就做起,还是老去的英雄,游遍江湖,破过命运的罗网,而终为时光所败北,遂不管晴雨风雪,终年来这河畔为世人渡引的呢?有一时机我曾谛视一个渡船老人的生活,而他却像是极其冷漠的人。这老人除了为年月所刻成的皱纹,脸上还永远挂着严霜似的寒意。老人生活所需由村中大族供给,所以村人过渡的照例不必花钱。有些每天必得从渡头往返的,便到年终节尾,酬谢他一些米麦糕饼。客帮行脚小贩,却总不欠那份出门人的谦和礼数,到岸时含笑谢过,还掏出一二铜子,跄琅一声,丢到船肚,然后挑起担子,摇着鼓儿走去。老人也不答话,看看这边无人过渡,便又寂寞地把船摇回去了。每天上午是渡头最热闹的时候,太阳刚升起不久,照着翠色的山崖和远岸,河上正散着氤氲的雾气,赶市的村人陆续结伴而来了,让老人来来回回的将他们载向对岸;太阳将直时从市上回村,老人就又须忙着把他们接回。一到午后,老人就大抵躲进小庙,或在庙前坐着默然吸他的旱烟,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天晚了,夕阳影里,又有三五人影移来,寂寞而空洞地叫道:“摆渡呀!”那大抵是从市上溜达了回来的闲人,到了船上,还剌剌地谈着小茶馆里听来的新闻,夹带着评长论短,讲到得意处,清脆的笑声便从水上飞起。但老人总是沉默着,咿咿呀呀地摇他的渡船,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一般渡头的光景,总使我十分动心,到路亭闲坐一刻,岸边徘徊一阵,看看那点简单的人事,觉得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老人的沉默使我喜欢,而他的冷漠却引起我的思索。岂以为去来两岸的河上生涯,未免过于拘束,遂令那一份渡引世人的庄严的工作,也觉得对他过于屈辱了吗? (1935年)18作家笔下的“浙东水村”有何特点?作家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感情?(4分)答: 19文中写老人“极其冷漠”“默然吸他的旱烟”“总是沉默着”,用意是什么?(4分)答: 20作者描述“白须白发老人在水上来去”的摆渡生活,并且“觉得其中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1)作者从其中真正咀嚼出了什么?(2)反映作者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6分) 答:(1) (2)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是一篇情理兼美的散文。作者笔下的浙东水村,温馨静谧,情趣盎然,摆渡生活充满哲理,耐人寻味。B作家所描摹勾勒的水乡,色彩清淡,和作家那种处处面对现实人生的哲学思考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情调:深沉悲凉。C作家熟悉的水乡已经升华为自己精神上的家园,其中倾注了他的一腔热爱和赞美之情;作家再现老人摆渡生活,是以此描写为铺垫,巧妙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索。D作家描述摆渡老人,目的重在表现摆渡老人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和对命运坎坷、时光流逝的无奈情绪。从表达方式看,全文重在抒情和议论。E“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等表现着老人对摆渡生涯的厌倦和对岁月寂然流逝的无奈。六、(12分)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后面语段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如果没有微风,没有树叶的坠落和林号鸟 的鸣叫,周围本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几株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平静如镜的光海里变成了几处漂浮的岛屿。流淌的小河在这树林间时隐时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的黑暗之中。 。23、下面是一则新闻,其中三处文字欠妥,请找出并改正。(4分)据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今天就日本海上保安厅在东海海域击沉、追逐一可疑船只事件回答了记者提问。章启月说,中方一直密切跟踪事态发展。根据有关部门证实,该船不是中国船只。中方对日方在东海海域使用武力表示关切,对这起船只沉没和人员伤亡事件表示遗憾,中方正在责令日方进一步通报有关情况。 改为 ; 改为 ; 处改为 24仿照下面的诗句,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仿写一首诗,字数可稍有不同。(4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六、(60分)作文:请将下面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记叙文。题目:生活,教我懂得了 100100高一语文答案1、B(A乘chng;C愉y;D窣-s)2、C(A采;B、寥廓;D、提炼)3、C(A、“幻现”程度比“闪现”深,更能表现作者对母亲的回忆、思念;B、“小屋”是静物,不能用“寂静”;D、“夸张”与“画面宛然”不能搭配)4、B(“繁二郎的画”后面应是顿号)5、C(A、“一失足成千古恨”指人一旦不慎犯了错误,就会成为终生的憾事;B、“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是垂危的病人重获生机,用于称赞医术高明。D、“悲惨的故事”不能“千古流芳”)6、C(“风”和“风暴”所指明显不同,“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的风云)7、D(儒家对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否定的,如果否定,也不会有“为文造情”一说,也不会有结尾“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一说)8、A(“欧美人对欧美作品的欣赏”错误,应不仅是欧美作品)9、B(“所有人品低下的作家”不当,应是指中国人品低下的作家;注意A项,前文说“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所以说“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很多”,结尾说“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所以说“其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10、B(原文中无此意,原文强调的是“人品低下”的作家,其作品不会传之于世,没有涉及是否署名)11、D(籍:登记)。12、A(A、都是介词“向”。B、前一个是介词:用,拿;后一个是连词:因为。C、前一个是动词:到,往;后一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前一个是成为;后一个是动词:给予)。13、B。(A、很显然不是;C、是说他破除迷信,不能表现宽政爱民)14、C(做南康县丞时的事迹,并非做安化知县时。)15、(1)南康民风粗悍,(百姓)认为县丞只是一个书生,很轻视他。(三小句,每句1分)(2)现在被捕的人已经很多,而抓捕还没有停止,急切(的抓捕)将会发生变故,那怎么办呢?(“絷”1分,“且”1分,文句通顺1分)(3)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关键词: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陪”1分,文句通顺1分)16、“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悲壮、苍凉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视觉、听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霜晨月”重复上句,固然是词牌格律的要求,但这重复却承上启下,恰到好处地又一次强调了行军的艰苦,从而引出下文对红军战士戴月履霜、兼程前进之状的侧笔描写:战马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前进,蹄声细碎杂乱;军号声为凛冽的西风所切割和撕裂,断断续续,慷慨悲壮。那细碎清脆的马蹄声和断续呜咽的喇叭声交织一起,一阵阵,一声声,远远近近,汇合成进军的号角,沉郁地回响在霜重寒凝、肃杀冷落的景中,生发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格调,于是红军刚毅沉着的军容、慷慨壮烈的意志就立即浮现在读者的面前,动人心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换头一笔宕开,不写抢关夺隘的战斗过程,笔锋直插到跨越雄关之后。二句以议论入手,遒劲有力。娄喊关雄伟险峻,岁不如李白蜀道难所说的“难于上青天”,却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却被英勇的红军所征服了,还说娄山关象铁一样的坚固呢?实际上当时的娄山关,周围险峰如剑陡立,高耸入云,中间是十步九弯的山路;又有贵州军阀重兵把守。可是,我们的红军战士根本未将其放在眼里,迈开大步不就踏过了么?“从头越”三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