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购买原稿文件请充值后自助下载。
以下预览截图到的都有源文件,图纸是CAD,文档是WORD,下载后即可获得。
预览截图请勿抄袭,原稿文件完整清晰,无水印,可编辑。
有疑问可以咨询QQ:414951605或1304139763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调节结构的应用也显得越来越频繁,先进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地从新科技的成果中获得新的起点。目前,可调节结构在电子科技、计算机技术及机器人的制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可调节病床结构要适应的变化才能提高水平和质量。我们只有将技术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推动新科技的发展,因此可调节病床结构的设计对于解决这一难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可调节病床结构,升降机构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djustable structu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re continuously from the new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starting point. At present, the adjustable structure in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robo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 any case, changes to adjustable bed structure to adapt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We only have the technology must be combined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so the adjustable bed structure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Keywords: adjustable bed structure, lifting mechanism
目 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目 录 IV
第1章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 1
1.2可调节病床研究概况 1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5
第2章 课题总体设计 6
2.1总体布置原则 6
2.2 可调节病床的设计 6
2.2.1可调节病床的结构形式 6
2.2.2 可调节病床的设计规范及尺寸确定 6
2.3 可调节病床开合的两种机构形式 7
第3章 主要零部件分析计算 9
3.1 实例分析 9
3.1.1可调节病床开合的结构简化 9
3.1.2机构受力分析 9
3.2 剪叉臂长度及安装位置的确定 12
3.3 强度校核 13
3.3.1 剪叉臂的强度校核 13
3.3.2 底架固定横梁的强度校核 16
3.4 轴的强度校核 19
3.4.1 内剪叉臂固定端销轴的强度校核 19
3.4.2尾部销轴的强度校核 19
3.4.3支撑轴的强度校核 20
第4章 丝杠结构及传动设计 21
4.1滚珠丝杆副的选择 22
4.1.1导程确定 22
4.1.2确定丝杆的等效转速 22
4.1.3估计质量及负重 22
4.1.4确定丝杆的等效负载 22
4.1.5确定丝杆所受的最大动载荷 23
4.1.6精度的选择 24
4.1.7选择滚珠丝杆型号 24
4.2校核 24
4.2.1 临界压缩负荷验证 25
4.2.2临界转速验证 25
4.2.3丝杆拉压振动与扭转振动的固有频率 26
总结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0
第1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与发展。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灾难事故以及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并有约20万人被夺去生命。在各种灾难或事故现场,路面受到破坏,凸凹不平,使救护车无法到达现场,需要救护人员把伤病员从事故现场移送到救护车可到达的救护医疗点。然而很多伤病员由于在这段救援过程中,由于救援处理得不好,而造成了二次伤害,使得救援的效率大打折扣。
可调节病床作为医院救护及运送病人过程中主要的搬移设备,首先应具有灵巧轻便且需要护理人员少的特点,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对病人进行转移;其次还应具有较好的动平衡性及减震性等,以减小甚至消除病人在推送途中所受的颠簸及可能发生的二次伤害。
可调节病床作为病人的主要工具,对其使用历来已久,人们根据各个时期对可调节病床提出的使用要求与功能,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完善。目前,已经开发出一些辅助搬运器械来解决不能独立行走病人搬运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及运送过程中可能对病人造成的二次伤害系数。
1.2可调节病床研究概况
我国对可调节病床的研究起步较早,就目前检索的文献看,国内最早关于可调节病床的专利申请是1988年戚鹏飞等研制的多功能医用可调节病床,其设计的可调节病床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转换为轮椅车,这标志着我国对可调节病床的研究由使用阶段转变到了开发设计阶段。随其后,国内无论是对可调节病床的专利申请还是文献都大量增加。1990年张彦恩等人在其专利申请中介绍了一种带斜板式病院转移装置,该装置通过滚轴滑板和斜板的配合使用,在进行有高度差的床面与推车间的病人搬移时,只需将斜板在不同的高度进行固定,而后利用滑板将病人沿斜板进行推运到可调节病床上,此种搬运方法可实现病人的快速有效搬运。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等优点。1992年黄兴运在其专利设计中介绍了一种带有可变换角度靠背及车腿可收放的可调节病床。该可调节病床的研究主要针对当时我国在急救过程中运送病员时多采用两人抬担架或者固定式可调节病床的现状。当可调节病床在地上运行时,将锁止器的锁头插入推车上腿一端的空槽中,进行可调节病床直立推送,当可调节病床上救护车时,拔动锁止器锁杆,将锁止器锁头从上腿的空槽中拔出,即可轻而易举的将可调节病床推上救护车。使用该可调节病床,可在平地上进行病人的推送又可将车带人一起快速平稳的进入救护车,此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减小了病人的痛苦。1993年马晔楠研制出的一种可升降且利用传送带进行平移的可调节病床及2008年刘晓妹等在专利一种床面可平移可调节病床中介绍了利用传送带进行平移可调节病床,此两种可调节病床都是利用传送带形式进行病人的平移操作。马晔楠所研究的可调节病床,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通过剪式支撑臂的传动来完成可调节病床的升降动作,以适合病床、手术床和检测床之间的高度差;然后借助滚动轴承利用台面沿升降架上导向槽的水平推入与退出来实现病人的床位转换。该可调节病床运行平稳,可减轻护理人员体力劳动与病人痛苦。刘晓妹在2008年提出的可调节病床方案将台面取消,直接用带有软导轨的、比较厚的环形担架床面来运送病人。当病人躺在环形担架床面上时,利用手柄销转动槽轮转动,槽轮转动时通过软导轨带动环形台面转动,这样就可以带动病人移动,但此装置只能将病人移动到可调节病床的边缘地带,但是该可调节病床大大的解决了不能很好解决病人从可调节病床上顺利转移的问题。由此二例可见,传送带这种搬移病人的形式,能将复杂的工作简易化,系统化。1994年李向前开发了一种可升降分离板式可调节病床,利用分离板进行病人在床位间的搬运,避免了直接搬动病人可能带来的各种二次伤害。使用此可调节病床时,首先通过升降控制机构将可调节病床调节高度与病床或者手术床大致等高,然后平移担架板,将病人通过担架板推送至病床上或者手术床上时,将担架板分离,即可将病人放置于病床或者手术床中间位置;病人从病床或者手术床上移至可调节病床上的过程与前述过程恰好相反。该车利用分离板的结构形式,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