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ppt.ppt_第1页
茶道ppt.ppt_第2页
茶道ppt.ppt_第3页
茶道ppt.ppt_第4页
茶道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 道 目录 茶道的基本知识茶的分类茶具的种类茶道的泡制茶叶的挑选茶道的运用 茶道 所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 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通过沏茶 赏茶 饮茶学习礼法 美心修德 增进友谊 是一种有益的和美仪式 茶源 神农氏采集百草尝试 以发现治病救人的草药 一天 遇毒晕死于茶树下 碰巧茶树叶片上的露水 滴入口中 于是起死回生 因而发现茶的药用价值 另说神农肚皮透明 吃下东西外面能看清楚 有一天尝到一种树叶 发现叶子在肚子里往复流动像在检查什么 一次神农中毒 他就采那种叶子来吃 结果得救 因而称为 查 后人们叫成 茶 了 原子时代的饮料 神农本草 记载 茶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 少卧 轻身 明目 唐代 本草拾遗 指出 诸药为各病之药 茶为万病之药 药品 食品 饮品 祭品 西周 春秋 战国 汉 一 中国茶道的定义 老子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佛教认为 道由心悟 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 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 僵化的概念 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 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 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 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 好比是 月印千江水 千江月不同 二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台湾教授吴振铎 清 敬 怡 真 清 是指 清洁 清廉 清静 清寂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 更需要心境清寂 宁静 明廉 知耻 敬 是万物之本 敬乃尊重他人 对己谨慎 怡 是欢乐怡悦 真 是真理之真 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 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 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 俭德行事 臻于真 善 美的境界 庄晚芳教授 廉 美 和 敬 庄老解释为 廉俭育德 美真康乐 和诚处世 敬爱为人 武夷山茶痴 林治先生 和 静 怡 真 和 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事茶道的灵魂 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 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 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和 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 保合大和 中和 和平 和睦 和谐 和 是儒 佛 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茶道追求的 和 源于 周易 中的 保合大和 保合大和 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 阴阳协调 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 茶经 中描述他设计的风炉指出 风炉用铁铸从 金 放置在地上从 土 炉中烧的木炭从 木 木炭燃烧从 火 风炉上煮的茶汤从 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二 静 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 追寻自我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 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味人生 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 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 锻炼人格 超越自我 静 怡 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 者和悦 愉快之意 王公贵族重在 茶之珍 意在炫耀权势 夸示富贵 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重在 茶之韵 托物寄怀 激扬文思 交朋结友 佛家重在 茶之德 意在去困提神 参禅悟道 间性成佛 道家重在 茶之功 意在品茗养生 保生尽年 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 重在 茶之味 意在去腥除腻 涤烦解渴 享受人生 中国茶道这种怡悦性 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茶道追求的 真 由三重含义 1 追求道之真 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 道 的真切体悟 达到修身养性 品味人生之目的 2 追求情之真 即通过品茗述怀 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 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 追求性之真 即在品茗过程中 真正放松自己 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 放牧自己的天性 达到 全性葆真 礼 人立世之前提 礼仪 礼节 礼物 子曰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 贫而好乐 富而好礼 君子以义为质 礼以行之 行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无耻 行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礼尚往来 茶的分类 红茶 白茶 绿茶 黄茶 黑茶 青茶 中国十大名茶 1西湖龙井 炒青绿茶 2洞庭碧螺春 细嫩炒青绿茶 3六安瓜片 细嫩烘青绿茶 4信阳毛尖 细嫩炒青绿茶 5黄山毛峰 细嫩烘青绿茶 6君山银针 黄茶 7祁门红茶 简称祁红 9庐山云雾 8安溪铁观音 乌龙茶 青茶类 10武夷岩茶 茶还可以分为 寺院茶道 宫廷茶道 文人茶道 禅茶 根据同一种标准 对茶艺表演进行归类 或按同一种茶类 或按同一种茶具等来进行划分 同一茶类 绿茶茶艺 红茶茶艺 盖碗泡法 单壶泡法 茶鉴 4 整碎指茶叶外形和断碎程度 以匀整为好 断碎为次 5 净度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梗 茶籽和竹屑等夹杂物的多少 净度好的茶 不含任何夹杂物 此外 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 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 每种茶都有特定香气 青气 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 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 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 茶具 茶具的分类 茶具 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 茶壶 茶碗 茶盏 茶碟 茶盘等饮茶用具 我国的茶具 种类繁多 造型优美 除实用价值外 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因而驰名中外 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 瓷器茶具 漆器茶具 玻璃茶具 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陶土茶具是指宜兴制作的紫茶具 用紫砂茶具泡茶 即不夺茶真香 又无熟汤气 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 香 味 陶土茶具 我国的瓷器茶具产于陶器之后 按产品分为白瓷茶具 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几个类别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 其产地甚多 而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 是当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瓷器茶具 我国的瓷器茶具产于陶器之后 按产品分为白瓷茶具 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几个类别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 其产地甚多 而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 是当今最为普及的茶具之一 漆器茶具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质地透明 光泽夺目 外形可塑性大 形状各异 品茶饮酒兼用而受人青睐 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 如龙井 碧螺春 君山银针等名茶 就能充分发挥玻璃器皿透明优越性 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玻璃茶具 由于经久耐用 携带方便 实用性强 在五六十年代我国各地广泛流行 以后又为其它茶具所代替 现代已很少采用了 一般来说 现在通行的各类茶具中以瓷器茶具 陶器茶具最好 玻璃茶具次之 搪瓷茶具再次之 特别是宜兴紫砂用来沏茶最好 搪瓷茶具 陶器 里外都不敷釉 用当地紫泥 红泥 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烧结密致 胎质细腻 既不渗漏 又有看不见的气孔 经久使用 还能汲附茶汁 蕴蓄茶味 不烫手 不酸馊 冷热剧变 不破裂 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造型大方 色调淳朴古雅 外形有似竹节 莲藕 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 壶上雕刻花鸟 山水和各体书法 成为紫砂工艺中独具的艺术装饰 郑板桥曾自制一壶 刻诗云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LelacdeYateenNouvelle Cal donie 风炉茶壶 孤林提梁壶 花好月圆 六方提壶 不仅在景 在物 还讲人品 事体 翰林院的茶宴文会 虽为礼仪 而不少风雅 文人相聚 松风明月 又逢雅洁高士 自有包含宇宙的胸怀和气氛 禅宗苦修 需要的是苦寂 从寂暗中求得精神解脱 诗词 弹唱 花鸟 琴韵自然不宜 而茶肆茶坊 却少不得欢快气氛 家中妻儿小酌 茗中透着亲情 友人来访 茶中含着敬意 边疆民族奶茶盛会 表达民族的豪情与民族间兄弟情谊 总之 饮茶环境要协调 闹市中吟咏自斟 不显风雅 反露出酸臭气 书斋中饮茶 食脯 唱些俚俗之曲也不相宜 茶境 十大名茶泡法冲开水入壶 稍微提高水柱 水壶嘴与茶壶距离约10厘米将开水冲入壶中 让茶叶在壶中滚动 均匀冲泡 立即倒入茶杯使用 水以泉水第一 其次为雪水 矿泉水 纯净水 自来水 好茶 经得住100摄氏度开水检验 茶品不苦不涩 还品尝到植物的甘甜 泡茶工具茶壶 公道杯 小直口杯 祁门红茶 法兰西玫瑰 电水壶一个 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包括茶海一个 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 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 1 3 温杯 用开水温茶具 使茶具均匀受热 4 6 投茶 取5g左右茶叶放入FH 204一屋窑茶壶中 9 11 泡茶 倒掉洗茶的水 放入准备好的玫瑰花 倒入8分满开水 盖上壶盖泡2 3min 2 16 出汤 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然后将茶汤分到小直口杯中 闻茶香 品茶味 祁门红茶有天然的果香 加上法兰西玫瑰的花香 香味清新迷人 口感甘醇馥郁 9 11 泡茶 倒掉洗茶的水 放入准备好的玫瑰花 倒入8分满开水 盖上壶盖泡2 3min 泡茶工具 紫砂壶一个 冻顶乌龙春池0014 电水壶一个 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包括茶海一个 茶道六件套一个 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 1 3 温杯 用沸水温茶具 使茶具均匀受热 7 洗茶 取5g左右茶叶放入紫砂壶中 加入沸水 洗茶重在一个 快 字 不求将茶味泡出 只需让茶叶均匀受4热 唤醒茶香即可 8 11 泡茶 洗茶后 采用高冲的方式将沸水倒入茶壶中 盖上壶盖 期间 不断的用开水淋浴茶壶 以3次为佳 内外高温才能使浓郁的茶香完全的散发出来 12 15 出汤 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低倒 快速 防止茶香飘逸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小口杯里 即可品茶香 观茶形 泡茶工具 透明玻璃杯一个 太平猴魁 电水壶一个 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包括茶海一个 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 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 1 2 温杯 使用80 左右的开水温玻璃杯 取适量茶叶 7 8片 放入玻璃杯中 根部朝下 赏茶形 3 6 洗茶 将80 左右的开水沿着杯壁倒入茶杯中 快速洗茶 7 9 泡茶 先加入杯子容量1 3的开水 1 2min后再加满水 泡茶工具 陶瓷盖碗一个 黄山毛峰 这里以特级为例 电水壶一个 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包括茶海一个 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 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 1 3 温杯 用75 85 的开水 冲淋陶瓷盖碗 使其充分均匀受热 4 6 投茶 上投 中投 下投法皆可 我们以下投法示意 用茶匙取3 5g茶叶放入盖碗 7 14 泡茶 先加入适量的75 85 的开水 以覆盖茶叶为佳 盖上杯盖 1 2min后 再沿杯壁加满开水 即可品茗香了 泡茶工具 直口玻璃杯一个 六安瓜片 电水壶一个 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包括茶海一个 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 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 1 4 烧水 凉温大概到75 85度 用烧开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 温杯 用茶匙取3g茶叶放入玻璃杯 5 7 泡茶 上 中 下皆可 我们这里选择下投法 倒入适量温开水 以覆盖茶叶为佳 8 11 轻轻摇动茶杯 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 散发香味 搁置3分钟左右 12 15 沿着杯壁加满水冲泡 观茶型 闻茶香 品茶汤 泡茶工具 洁净的阔口透明玻璃杯一个 西湖龙井茶 这里以特级特香为例 电水壶一个 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包括茶海一个 茶道六件套一个 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 一 用电水壶把水烧开至100摄氏度 备用 二 西湖龙井冲泡用水的选择 纯净水或山泉三 龙井的泡法有上投法 中投法 下投法 我们选择下投法 如下图所示 1 用刚烧的开水温杯 2 4 用茶匙从茶叶罐里取适量茶叶 一般一次放5 7g 根据个人口味而定 放入玻璃杯中 5 6 待开水凉至85度左右 高提水壶 冲入适量的水 已覆盖所有茶叶为佳 7 10 摇香30秒左右 手捧玻璃杯 朝一个方向轻轻摇动玻璃杯 让茶叶湿润均匀受热 11 16 再用悬壶高冲法注入开水至九分满 我们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方式 35秒后 即可饮用 泡茶工具 陶瓷盖碗一个 碧螺春茶 这里以特级为例 电水壶一个 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包括茶海一个 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 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 1 3 烧水 凉温大概到75 80度 用烧开的水温杯 6 上 中 下皆可 我们选择上投法 首先 盖碗倒入2 3的水 然后用茶匙取3 5g茶叶放入盖碗 7 8 洗茶 好的碧螺春的茶毛很多 泡茶前先洗茶 洗去茶毛 洗茶速度要快 9 12 倒掉洗茶的水 沿着盖碗壁沿四周 将温水注入 4 工具准备 功夫茶具一套 茶盘 白瓷盖碗 公道杯 滤网 阔口杯 茶道六件套 茶叶 装在专门的茶叶罐里 以感德AAA为例 把水烧开 铁观音要用沸水冲泡 用烧开的水温杯 5 7 取7 8g茶叶放入盖碗中 8 11 加水洗茶 洗茶速度要快 不求泡出茶味 12 14 倒掉洗茶的水 沿着盖碗壁沿四周 将开水注入 15 18 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 使其清新洁净 19 22 冲泡3 4秒之后即可出汤 铁观音讲究茶汤分离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阔口杯中 23 24 品茶 喝完后 观看茶型 泡茶工具 直口玻璃杯一个 君山银针 电水壶一个 基本功夫茶具一套 包括茶海一个 茶道六件套一个 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 1 4 烧水 凉温大概到75 85度 用烧开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温杯 之后 用茶匙取3g茶叶放入玻璃杯 5 8 泡茶 上 中 下皆可 我们选择下投法 倒入8分满温开水 之后 轻轻摇动茶杯 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 观察茶叶渐渐树立在水中的美景 最后 品茶 庄晚芳认为 茶道是通过饮茶进行礼法教育 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基本精神为 廉 美 和 敬 陈香白认为 茶道包含茶艺 茶德 茶礼 茶理 茶情 茶学说 茶道引导七种义理 精神核心是和 周作人理解为 茶道称作忙里偷闲 苦中作乐 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备茶品饮之道 即备茶的技艺 规范和品饮方法 二是思想内涵 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 修身养性 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茶道 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一份美学 中国品茶首先出现于佛教寺院内 品茶的普及最早可追朔到后汉 奈良初期 八世纪 日本遣唐僧将茶种和 供茶 施茶 方法也带回日本 唐代陆羽著 茶经 后 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 出现了文人茶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 日本流行的 团茶 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 平安中期 九世纪末 日本废除了遣唐使 团茶 渐渐消失 代之是宋代盛行的 抹茶 镰仓初期 十三世纪 名僧荣西大师二次往中国 回日本后开辟了茶园 并著 饮茶养生记 推动了 抹茶 的普及 宋代开创了 斗茶 最早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 斗茶 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 客人先在楼下 客殿 等候 待到茶亭主人邀请 再到二楼 台阁 斗茶 台阁 四面有窗 可眺望户外景色 室内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 桌上铺着识锦 上面放着香炉 花瓶和烛台 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 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 斗茶 采用 四种十服 方法 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 然后说出茶的 本非 和 水品 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茶道 茶经 我国茶圣一 唐代陆羽于公元 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 茶经 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 制茶 饮茶 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茶神陆羽 茶会 古时茶会 静山幽林下 汲来山泉 细煮新茗 三五好友 或俯或仰 谈玄说道 调一调素琴 拂一拂筝 不问俗事 不着名利 明代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 茶俗 清雅怡和的习俗 顺乎自然 清饮雅尝 寻求茶之原味 重在意境 与 清净 传统思想相合 江南绿茶 北方花茶 西南普洱茶 闽粤乌龙茶以及日本蒸青茶均属此列 兼有佐料的习俗 其特点是烹茶时添加各种佐料 如边陲的酥油茶 盐巴茶 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 土家族的擂茶 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 柠檬红茶 多味茶 香料茶等等 多种享受的习俗 品茶外备以美点 伴以歌舞 音乐 书画 戏曲等 如北京 老舍茶馆 茶叶点心点点用心 茶叶 咖啡 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 在我国 茶被誉为 国饮 文人七件宝 琴棋书画诗酒茶 茶通六艺 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 健康的良药 提神的饮料 友谊的纽带 文明的象征 中国人为什么爱茶 因为 喝茶有益 喝茶有礼 喝茶有道 茶馆是饮茶相当发展时产生的文化现象 也叫茶楼 茶社 茶坊 茶室 茶肆 茶圆 茗坊等 很多还有打牌 听戏 零食功能 只饮茶是清茶馆 备有棋类叫作 手谈 馆 猜谜语的 笔谈 馆 在北京 兼卖茶与酒饭的又叫 二荤铺 很多茶馆名字很好 陆羽茶馆 云来茶楼 香茗居 仙来茶楼等 茶坊在两晋时已出现 张载 登成都楼 中有 芳茶冠六清 溢味播九区 之句 唐朝时茶馆开始流行 宋朝时已十分繁荣 成为娱乐社交场所 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 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 清朝茶馆最兴盛 是重要的市井活动场合 相传最大的茶馆是四川的 华华茶厅 内有三厅四院 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 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茶帝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 而是 知老让位 的 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 即后来的道光皇帝 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呵 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 说 君不可一日无茶 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 也许是 我应该退休闲饮 之意 或者是兼而有之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纸 楚尾吴头 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 半潭秋水烹茶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茶家郑板桥 茶歌 清明過了谷雨邊 背起包袱走福建想起福建無走頭 三更半夜爬上樓三捆稻草搭張鋪 兩根杉木做枕頭想起崇安真可憐 半碗腌菜半碗鹽茶葉下山出江西 吃碗青茶賽過雞采茶可憐真可憐 三夜沒有兩夜眠茶樹底下冷飯吃 燈火旁邊算工錢武夷山上九條龍 十個包頭九個窮年輕窮了靠雙手 老來窮了背竹筒武夷山採茶歌詩 清 民間流傳 赏心悦目诗书画 煮泉品茗色味香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为名忙 为利忙 忙里偷闲 且吃七碗茶去 劳心苦 劳力苦 苦中寻乐 再拿一壶酒来 茶联 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杭州 茶人之家 陶潜善饮 易牙善烹 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 夏禹惜寸 分寸无遗 广州 陶陶居 藕叶藕花围曲槛 想当年苏小也向个中来 这绿水光中可余鬓影 香风香雾拍重堤 问此日放翁竟往何处去 那红霞片里应有诗魂 杭州西湖藕香居茶楼 酒后高歌 听一曲铁板铜琶 唱大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