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绳绞车的设计
JWB-50无极绳绞车设计
JWB-50无极绳运输绞车设计【优秀矿山设备机械设计+8张CAD图纸】
【带中期报告+开题报告+外文翻译+72页@正文134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bat
A0-系统总图.dwg
A1-减速器.dwg
A1-卷筒.dwg
A3-传动系统简图.dwg
A3-低速轴.dwg
A3-行星齿轮.dwg
A3-高速轴.dwg
A3-齿轮.dwg
JWB-50无极绳绞车的设计正文.doc
中期报告.doc
开题报告.doc
目录.doc
翻译.doc
中期检查表
题 目JWB-50无极绳绞车的设计
一、选题质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填写:1、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否体现综合训练要求;2、题目难易程度;3、题目工作量;4、题目与生产、科研、经济、社会、文化及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无极绳绞车的设计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体现综合训练的要求。
2、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工作量适中,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认真的去做才能完成任务。
3、设计题目与煤矿生产、经济等实际情况结合紧密,有着很高的的应用价值。
4、工作量适中,图纸量大概在三张A0纸以上,设计说明书20000字以上。
二、开题报告完成情况:
开题报告按时完成,且质量良好,掌握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了确定主轴装置结构和满足强度的要求,查阅了大量图书,进行了很多次的计算。首先是确定了主轴装置的结构图,确定了主要参数,其次设计出了总装配图,为搞好其设计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阶段性成果:
完成了毕业实习报告,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前期检查报告,有了总体设计的基本框架,以及整体思路,并从老师还有网上找了些相关的文献以及资料,开始了对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参数以及型号的选择的确定。知道了目前国内无极绳绞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四、存在主要问题:
总装配图可以满足要求,结构上也没有较大的缺陷,但在一些小的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但是随着设计的逐渐进行我有遇到了许多的新的和更加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前学习中的不足和自己与一些同学的差距,所以我要以本次设计为契机加强自己的学习,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目 录
1 绪论1
1.1引言1
1.2概述2
2 总体设计3
2.1设计总则3
2.2主要设计参数3
2.3牵引钢丝绳及卷筒的选择计算3
2.3.1钢丝绳的选择3
2.3.2卷筒参数的确定3
2.4传动系统的确定、运动学计算及电动机选择4
2.4.1传动系统的确定4
2.4.2计算传动效率4
2.4.3选择电动机型号4
2.4.4总传动比及各级传动比分配6
3 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8
3.1高速级计算8
3.1.1配齿计算8
3.1.2初步计算齿轮的主要参数9
3.1.3啮合参数计算10
3.1.4几何尺寸计算10
3.1.5装配条件的验算11
3.1.6传动效率的计算12
3.1.7齿轮强度验算12
3.1.8配齿计算18
3.1.9初步计算齿轮的主要参数19
3.1.10啮合参数计算20
3.1.11几何尺寸计算20
3.1.12装配条件的验算21
3.1.13传动效率的计算22
3.1.14齿轮强度验算22
3.2低速级计算27
3.2.1配齿计算27
3.2.2初步计算齿轮的主要参数29
3.2.3啮合参数计算29
3.2.4几何尺寸计算30
3.2.5装配条件的验算31
3.2.6传动效率的计算32
3.2.7齿轮强度验算32
4 轴的设计计算38
4.1高速轴设计计算38
4.1.1计算作用在齿轮上的力38
4.1.2初步估算轴的直径38
4.1.3轴的结构设计39
4.2低速轴设计计算42
4.2.1计算作用在齿轮上的力42
4.2.2初步估算轴的直径42
4.2.3轴的结构设计43
4.2.4绘制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43
4.2.5按弯扭合成强度校核轴的强度46
4.3行星轮轴的设计计算46
4.3.1计算作用在齿轮上的力46
4.3.2初步估算轴的直径47
4.3.3轴的结构设计47
4.3.4绘制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48
5 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58
5.1行星轮轴承58
5.1.1第一组58
5.1.2第二组59
5.1.3第三组60
5.2其它轴承60
6 键的选择和计算62
6.1高速轴62
6.2低速轴62
7 绞车使用说明63
7.1绞车装配注意事项63
7.2试运转63
7.2.1空负荷试运转63
7.2.2负荷试运转63
7.3绞车的检修63
7.3.1小修63
7.3.2中修63
7.3.3大修64
8 小结65
参考文献66
英文原文67
中文翻译74
致 谢78
1 绪论
1.1引言
煤炭是当前我国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由于资源条件和能源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在未来的30~50年内,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核电的发展尚不能普遍取代矿物燃料。因此,在相当时期内矿物燃料仍将是人类的主要能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世界经济对能源的旺盛需求,世界煤炭开采技术也得到迅猛地发展。20世纪末期以来,先进采煤国家积极应用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做到了矿井的高产高效生产。
机械化是煤炭工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煤炭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人力和减少原材料消耗的有效技术措施。矿井辅助运输作为矿井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矿山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现代化矿井对此更应高度重视。
矿井辅助运输的特点是:①井下运输设备在巷道中工作,由于受井下巷道空间的限制,因而运输设备结构应紧凑,尺寸应尽量小;②运输线路随工作地点的延伸(缩短)或迁移而经常变化;③运输线路水平和倾斜互相交错连接;④工作地点分散,使得运输线路环节多、分支多;⑤待运物料品种繁多,形状各异;⑥井下巷道受空间限制,有沼气和煤尘,需用防爆设备。
辅助运输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辅助运输设备的类型具有多样性,除了过去常用的矿用绞车、调度绞车、电机车和一般的矿车、平板车、材料车外,目前许多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如单轨吊车、卡轨车、粘着/齿轨机车、无轨运输车等都已在大量使用。利用这些设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井下辅助运输工作中的难题,而且大大提高了辅助运输的效率。
尽管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的问题,但是运输环节任然是构成采煤功耗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还需对整个运输系统进行改革,从技术、安全、经济各方面谋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国外主要产煤国对辅助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途径的看法是一致的,即降低辅助运输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辅助运输设备的效率。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①井下材料、设备和人员的运输设备的研制,特别注意采区辅助运输设备的研制;②对于供料地点到井下用户运输线路中转载点最少的运输系统和设备的研制;③对辅助材料不经转载直接运到用户的合理组织和最佳运输路线方案的研制;④完善运输辅助材料的有轨运输设备,增加专用的辅助运输设备;⑤为扩大自行矿车的使用范围,必须改进它的结构,减小外形尺寸,提高通过能力和研制不污染矿井大气的动力源;⑥进一步完善单轨吊车和卡轨车,使其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我国绞车的诞生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初期主要仿制日本和苏联的绞车。60年代进入了自行设计阶段,到了70年代,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绞车的设计也进入了标准化和系列化的阶段。但与国外水平相比,我国的绞车在品种、型式、结构、产品性能、三化水平(参数化、标准化、通用化)和技术经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矿用绞车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标准化、系列化;②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③高效节能;④寿命长、低噪音;⑤一机多能,通用化;⑥大功率;⑦外形简单、平滑、美观、大方。
1.2概述
无极绳绞车运输作为矿井辅助运输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在煤矿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型式、种类繁多。其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减速器、摩擦滚筒、张绳车、容绳滚筒、尾轮、钢丝绳及电控组成。工作原理为:电动机经减速器带动摩擦滚筒正反向旋转,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数圈后,一端固定于张绳车上车轴上,另一端经过尾轮缠绕于张绳车的容绳卷筒上,通过摩擦滚筒对钢丝绳产生的摩擦力,牵引张绳车运动,再由张绳车牵引矿车或其它运输车辆运行。
无极绳绞车运输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⑴变单向为双向运行。由于该系统采用抛物线形摩擦滚筒结构,使得滚筒可以正反向旋转,钢丝绳也可以实现双向运行;⑵张绳车牵引载荷。矿车与张绳车用插销连接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安全可靠;⑶运输距离调整方便。以前的运输系统其运输距离一旦确定一般是不做改变的,而该系统可将一定量的钢丝绳存放于容绳卷筒上,以便运输距离发生改变时使用。当运输距离需要增大时,就可将容绳卷筒上的钢丝绳适当放出;当运输距离需要减小时,亦可将卷筒上的钢丝绳收回一些,这样就可满足煤矿生产运输距离多变的工况要求。
该无极绳绞车是在老的调度绞车基础上,采用了行星排变速机构和普通双速绞车的某些结构特点改进后设计发明的,是一种有效的矿山辅助运输设备。该绞车主要应用于上山、下山、平巷等地材料、设备的运输,结构布置紧凑、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在有瓦斯的巷道中使用,无污染,不影响周围环境。
参考文献
[1]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 机械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3] 朱龙根. 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张树森. 机械制造工程学.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5] 李宜民,王慕龄,宫能平. 理论力学.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6] 刘鸿文. 简明材料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 甘永立.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 王启广. 现代设计理论.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9]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制图教材编写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11] 王洪欣,李木,刘秉忠. 机械设计工程学.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 白杰平,伍峰,潘英. 机械工程科技英语.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13] 许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周明衡. 离合器、制动器选用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6] 胡来瑢. 行星传动设计与计算.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17] 饶振刚. 行星齿轮传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18] 陈碧秀,李民,黄玉麟. 使用中小电机手册.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9] 库德里夫采夫,B.H等.行星齿轮传动手册.陈启松等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