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版本号:TSTBTCYJYA03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单位:设备有限公司日期:2017年3月目 录第1章、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1.1 总则11.1.1 编制目的11.1.2 编制依据11.1.3 适用范围21.1.4 应急预案体系31.1.5 应急工作原则41.2 本企业的危险性分析51.2.1 本企业概况51.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51.2.3 危险源及其风险程度141.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161.3.1 公司应急组织体系161.3.2 指挥机构及职责171.4预防与预警221.4.1危险源监控221.4.2主要事故预防措施241.4.3预警行动291.4.4信息报告与处置311.5 应急响应331.5.1 响应分级331.5.2 响应程序331.5.3 应急结束361.6 信息发布371.6.1 信息发布部门371.6.2 信息发布原则371.7 后期处置381.7.1善后处置381.7.2 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381.7.3 工作总结与评估381.8 保障措施391.8.1通信与信息保障391.8.2应急队伍保障391.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91.8.4经费保障391.8.5其他保障401.9 培训与演练411.9.1 培训411.9.2演练431.10奖惩431.10.1 奖励441.10.2 处罚441.11附则451.11.1术语及定义451.11.2 维护和更新461.11.3制定与解释461.11.4应急预案实施46第2章、专项应急预案472.1.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472.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82.1.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482.1.3组织机构及职责482.1.4预防与预警502.1.5信息报告程序512.1.6应急处置522.1.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532.1.8应急结束532.2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42.2.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542.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552.2.3组织机构及职责562.2.4预防与预警572.2.5信息报告程序592.2.6应急处置602.2.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602.2.8应急结束612.3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12.3.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612.3.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622.3.3组织机构及职责622.3.4预防与预警642.3.5信息报告程序682.3.6应急处置692.3.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692.3.8应急结束702.4.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02.4.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702.4.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712.4.3组织机构及职责722.4.4预防与预警732.4.5信息报告程序752.4.6应急处置762.4.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772.4.8应急结束772.5. 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82.5.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782.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782.5.3组织机构及职责782.5.4预防与预警802.5.5信息报告程序812.5.6应急处置822.5.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832.5.8应急结束832.6. 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42.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842.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852.6.3组织机构及职责852.6.4预防与预警862.6.5信息报告程序882.6.6应急处置892.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902.6.8应急结束902.7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912.7.1极端天气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912.7.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922.7.3组织机构及职责922.7.4预防与预警942.7.5信息报告程序952.7.6应急处置962.7.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972.7.8应急结束972.8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982.8.1食物中毒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982.8.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992.8.3组织机构及职责992.8.4预防与预警1002.8.5信息报告程序1022.8.6应急处置1032.8.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042.8.8应急结束104第3章 、现场处置方案1063.1喷涂作业区及油漆暂存间现场处置方案1063.1.1事故特征1063.1.2应急组织及职责1073.1.3应急处置1083.1.4注意事项1123.2. 室外箱式变电站现场处置方案1143.2.1事故特征1143.2.2应急组织及职责1153.2.3应急处置1163.2.4注意事项120附件124附件1 公司事故应急责任人联系表124附件2地方求助和报告电话125附件3应急物资清单126附件4地理位置图127附件5企业周边情况卫星图128附件6公司平面图129130 第1章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1 总则1.1.1 编制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企业内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公司的要求,结合企业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1.1.2 编制依据1.1.2.1法律法规的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7.工伤保险条例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2.2标准及规范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3. 安全色(GB2893-2008);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6.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7.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9. 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 6067.1-2010);11.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T14441-2008);12.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13.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13);1.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范围内火灾、爆炸、自然灾害、机动车(范围包括厂区外)及特种设备作业等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根据本企业生产规模、危险因素少的特点,本预案重点针对重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而制定。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因火灾、爆炸、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压力容器爆炸、中毒窒息及触电等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影响正常生产组织活动开展的应急响应和救援。1.通宝停车设备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4 应急预案体系图1-1 应急预案体系喷涂作业区及油漆暂存间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室外箱式变电站现场处置方案食物中毒专项应急预案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1.1.5 应急工作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坚持的原则是:预防与救援相结合,自救与外援相配合。企业对外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做到与政府联动。企业对内做到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行动,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救援工作的首位。1.2 本企业的危险性分析1.2.1 企业概况1)单位地址:唐山市丰润区公园道162号。2)从业人数:521人。3)主要原材料:钢材。4)主要产品:机械式停车设备。5)主要设备:机床、焊接设备、切割设备。6)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周边无重大危险源。7)周边布局情况:公司东森普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司南公园道;公司西圣雪大成药业;公司北不知名道路。1.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焊接过程中使用的二氧化碳、电焊弧光、电焊烟尘等(主要含:氮氧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等);2)气割(焊)用气:氧气、乙炔;3)工件打磨过程中产生的工件磨尘、砂轮磨尘等;4)油漆暂存间储存和喷烘漆过程中使用的油漆、稀释剂、甲苯、二甲苯等;5)其它危险有害物质:润滑油、压缩空气等;6)其它易燃物质:包装纸盒等可燃物;7)食堂进餐时导致食物中毒。1.2.2.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一、爆炸危险性分析1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物质分析1)焊接作业使用乙炔,其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2)气焊作业使用氧气,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属于不燃气体中的助燃气体,火灾危险性等级为乙类。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的反应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危险的反应速度。3)公司使用或储存油漆及其辅助涂料。其主要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具有易燃的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2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原因分析1)如乙炔、氧气瓶上的阀门、接头等密封不好,导致氧气、乙炔泄漏。2)如氧气、乙炔瓶等压力容器及输送管道内部压力过高,如未能及时泄压,引起物理爆炸,易燃或助燃物质发生泄漏。3)油漆库等场所若通风不良,则易形成气体爆炸性气氛。4)如油漆泄漏,则油品挥发易形成爆炸性气氛。3下面对点火源作详细分析:1)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焊接、切割等作业,若其周边堆放有易燃物质或防护措施不当,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作业现场吸烟、使用打火机公司喷、涂、及油漆库等场所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均是火灾爆炸危险区域,若现场操作人员,尤其是外来人员(如外来施工人员、参观人员等)由于安全意识较差,在以上区域吸烟、使用打火机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火花、电弧及高温表面等点火源。产生点火源的情况主要包括:由于设计、选型、工作的失误,造成部分电气设备选用不当,不能满足防火防爆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火花、电弧或高温表面,进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电气设备在安装、调试或检修过程中,因安装不当或操作不慎,有可能造成过载、短路而出现高温表面或产生电火花,或者发生电气火灾,可能进一步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元器件锈蚀、老化等设备原因,导致故障发生,产生点火源;业人员违章操作、违章用电,以及其它原因也可能会引起电火花、电气火灾等火源。4)静电放电静电放电是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5)雷击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如因防雷设施不齐,或因管理疏忽,导致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则可能在雷雨天因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6)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若生产过程中,金属工具等金属物与地面、工艺设备、管道等发生摩擦或撞击,可能产生火花。4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电气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仅次于一般明火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位居第二位。1)分布公司输电线路、配电室、配电柜(箱)、整个操作工序过程中及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电热设备、照明器具等均可能引起火灾。2)产生原因a)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短路,接触不良过载、铁芯短路、散热不良、机械故障。b) 在易燃易爆场所,未选用防爆型电气或防爆功能失效。c) 电热设备和照明灯具形成引燃源。d) 电火花和电弧。一些设备正常工作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绝缘层发生过电压击穿、短路、故障接地、导线断开或接头松动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电弧;熔断器的熔体熔断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电弧;雷电放电时产生的强烈电弧;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火花等。二、起重伤害危险性分析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压挤、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物料都需使用起重机械进行吊运,在作业时,可能会发生起重伤害。发生起重伤害的主要原因如下:1脱钩1) 吊运物体时,因现场无人指挥,吊物下降过快造成脱钩;2)吊运时起吊物体不稳,致使吊钩在空中悠荡,在悠荡过程中钩头由于离心惯性力甩出而引起脱钩;3)行车因操作不稳,紧急起动、制动可能引起钩头惯性飞出;2钢丝绳折断钢丝绳发生折断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和常见的原因是:操作前没有对钢丝绳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或认真检查;对已断丝的钢丝绳没有按钢丝绳报废标准处理或降低负荷使用;吊运时严重超负荷等。3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制动器、缓冲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是各类起重机不可缺少的安全防护装置,当安全装置缺乏或失灵又未检修时,因操作不慎和超负荷等原因,将发生翻车、碰撞、钢丝绳折断等事故。4吊物坠落起重机吊运物体时,由于其他原因,物体突然坠落,将地面的人员砸伤,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事故,因为坠落的重物一般都是击中人的头部(立姿)或腰部(蹲姿)。5碰撞致伤物体在吊运中,因碰撞或刹车等原因,使吊件在空中悠荡,吊件撞倒设备或积物而引起事故。6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现场起吊时,指挥者乱指挥或指挥信号不明,易使现场起重人员产生错误判断或错误操作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7工件紧固不牢当起吊散装金属物体或工件时,若没有捆扎牢固,吊运或搬运过程中零星小件会脱落坠下,极易伤人。8光线阴暗看不清物体如起重现场光线太暗或眩目刺眼,看不清物体和周围障碍物,可能导致指挥或操作失误而造成起重伤害事故的发生。9起重设备带病运转起重设备带病运转,未定期进行检测检验或检测检验不合格,使用这类起重设备作业时极易导致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10人为事故因素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在操作时违规操作或作业人员未经专业技术培训取得相应的资证持证上岗,不具备操作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导致起重伤害事故的发生三、机械伤害危险性分析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工器具和机械设备进行作业,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对该项目各主要工器具及设备产生机械伤害的情况分析如下:1刀具造成的伤害。钻床上的钻头、卧式金属带锯床上的锯片、磨床及砂轮机上的砂轮片和车床上的切削工具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这些刀具在加工零件时会造成刺伤、割伤等机械伤害。2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当人身体部位、衣物角或头发被卷入齿轮、滑轮、卡盘、轴、光杠、丝杠、供轴节等做旋转运动的机械设备零、部件中,将会对人造成绞、碾等伤害,如设备无紧急停车装置或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人体很可能被迅速卷入设备,造成人员伤亡。3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压力机等设备存在做直线运动的零部件,做直线运动时会造成压伤、砸伤、挤伤等机械伤害。4易滚动物件堆放无防滚动措施,可能造成对人员的碾压。产生以上机械伤害的原因分析如下:1无防护:如无防护罩、安全保护装置、报警装置、安全警示标志、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失效。2防护不当:如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等。3机械设备设施存在缺陷:如设计不合理,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工价上有锋利毛刺、毛边,设备上有锋利倒棱等。4人员违章作业造成机械伤害。5机械强度不够:如起吊重物的绳索断丝或载荷不够等。6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7无意或为排除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如在无防护罩的两个相对运动零部件之间清理卡住物时,可能造成挤伤、夹断、切断、压碎或人的肢体被卷进的伤害。四、压力容器爆炸危险性分析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液氧罐、氧气气瓶、乙炔气瓶、二氧化碳气瓶等为压力容器,如果操作压力较高,可能会由于内压异常升高,发生爆炸。一般压力容器发生爆炸事故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1安全附件失效:如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失效,无法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操作压力超出安全范围,很可能发生容器爆炸事故。2容器内部压力过高:如出气管道堵塞时会引起容器内压的升高。3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违章操作。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安装缺陷:如设备、管道本体质量差、用材不当、存在先天性制造质量缺陷(焊接裂缝和未焊透等)或安装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5疲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长期压力交变会引起疲劳裂纹及疲劳断裂。6腐蚀: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连接件、附件未定期开展检验,年久失修,将会出现腐蚀,导致强度不够、焊缝破损,致使管道承受不了内部的压力而发生爆炸。压力容器、管道爆炸事故不但直接损害管道、设备,而且会造成内部物料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二次事故。五、中毒、窒息危险性分析1乙炔中毒窒息。使用或储存乙炔,若乙炔泄露,则可能发生中毒窒息事故。乙炔具有弱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失。慢性中毒:目前未见有慢性中毒报告。有时可能有混合气体中毒的问题,如磷化氢,应予注意。2二氧化碳中毒窒息。使用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体进行焊接,二氧化碳为窒息性气体,无毒,但空气中浓度超过3%以上,能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呕吐等;10%以上时,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35%以上时,则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昏睡、痉挛、窒息致死;长期反复接触该物质可能对承受力有影响,引起情绪波动和烦躁不安。3在进行氧气切割或电焊时,高温下空气中电离的氧和氮结合可形成氮氧化物(主要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若被人体吸入,会造成中毒的危险;加工材料中的碳元素在高温下也易生成一氧化碳,若通风不畅,被作业人员吸入,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中毒的危险。4喷涂场所、油漆暂存间使用或存的油漆,具有一定的毒害特性。进行喷涂作业的过程中,大量有机溶剂挥发,若操作人员未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极易对人员造成中毒危害;在喷漆、补漆时,若操作人员未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大量漆雾被人体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中毒的危害。当喷涂场所或油漆库通风设施缺失或通风不良时,挥发的有毒气体会在车间或库房中积聚,人员进入作业前若未进行通风换气,则容易引起中毒窒息。5食堂进餐时食物中毒。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主要包括采购有毒性的食物,如有毒大米、面粉、食用油等,蔬菜残留农药洗不干净,可能导致职工群体性食物中毒。食用变质的食物,可能导致群体性食物中毒,造成腹泻和急性肠胃炎。犯罪分子投毒,造成群体性食物中毒。六、触电危险性分析触电事故的发生经常是由于线路老化,高压用电设备绝缘失效,电气线路及设备设计选型不合理、安装上存在缺陷、超负荷使用,未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失效,电气设备保护接地不良以及违章作业等致使电气设备漏电造成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或人体接近高压带电体,使人体流过超过承受阈值的电流而造成的伤害。公司配电室和生产车间发生触电伤害的几率较高,这是由于其作业性质决定的。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计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操作引起的。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有:1地线失效。2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3线路或电气设备检修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就对停电设备恢复送电。4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监护措施。5工作人员在带电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皮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超高金属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6引线接头碰地、触及带电体。7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8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9在电缆沟、隧道或金属容器内工作不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灯。10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等。七、其他危险性分析1物体打击。若高处的防护栏、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缺失,在生产或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过程中,高处的工具和材料从高处跌落或人为向下抛掷物件时,均易对人员造成物体打击伤害;板材、型材、物料、物件摆放不稳,倾覆,也会对人体造成物体打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如果在高空平台、通道上堆物或者高空装置零件破损,可能会造成物料或装置部件坠落,造成物体打击;另外高空抛物,未划定警戒线,无人监护或冲击作业中锤头脱落、飞出等也会造成物体打击。2高温灼烫。在电焊、气割等作业过程中作业温度较高,若操作人员未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在电焊操作过程中会由于熔融金属的飞溅、焊渣等对人体造成灼伤;车床、磨床等工作时产生的车削或磨削粉磨也可能对人体造成灼伤;表面处理使用高温加热,若作业人员在物件高温状态下触摸工件,易造成高温灼烫。3噪声危害。公司使用到各类机械设备,噪声源较多。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容易使人疲劳,反应迟钝,影响工作效率,还会使工作出差错;若长年累月在强噪声的反复作用下,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出现噪声性耳聋;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波动,心电图测试阳性增高;当噪声超过生产控制系统报警信号的声音时,淹没了报警音响信号,容易导致事故的进一步发展。1.2.3危险源及其风险程度1.2.3.1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辨识和判定,本公司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不存在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的设备设施。1.2.3.2主要危险源根据以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合生产工艺和装置特点,辨识出本公司的主要危险源。本公司的主要危险源为:1油漆库2喷漆设备3焊接作业4氧气瓶、乙炔瓶、二氧化碳气瓶5压缩空气储罐及输送管道、液氧罐及输送管道6起重机械、电焊机7. 做旋转或直线运动的机械设备(车床、铣床、钻床、磨床、锯床等)8. 高压配电室及各变配电室和输电线路1.2.3.3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后果本公司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为:油漆、氧气、乙炔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中毒窒息事故及触电事故。发生重大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主要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停产等。1.3组织机构及职责1.3.1 应急组织体系本公司根据公司现有组织机构设置,结合公司各部门职责和应急救援力量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部,并在指挥部下设6个专业组。按事故灾难等级和分级响应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由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现场救援指挥。公司组织机构图及应急组织体系见下图:公司组织机构图图1-2 公司组织机构图应急组织体系总指挥:郝素晨抢险抢修组生产部专家顾问组张立新朱庆宝曾庆良吕伟消防治安组安保部后勤保障组物资部善后处理组总经办通讯救护组人力资源部副总指挥:于硕事故现场社会救援力量图1-3 应急组织体系1.3.2 指挥机构及职责1.3.2.1应急救援指挥部1.组成总 指 挥: 郝素晨 副总指挥: 于硕成 员: 张立新、王凤祥、张春华、李月英、万超、杨秀龙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北办公区会议室 ,办公电话:30806371)总指挥职责:负责指挥应急救援的具体实施;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发布紧急停产命令;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现场组织救援,当(总指挥)不在时行使总指挥权利;3)成员职责:应急指挥部的成员主要职责是配合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实施应急救援的开展,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4)指挥部职责a) 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监督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医疗用具、灭火设备、救援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等)。b) 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c) 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救援行动。d) 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e) 报告上级机关,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f) 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g) 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h) 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其他人员的安全。i) 决定救援人员、员工从事故区域撤离,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从事故受影响区域撤离。j) 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以支持反应组织。k) 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l) 决定公司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各单位事故应急演练。m) 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发布救援和事故处置指令。n)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的协调工作。1.3.2.2专业组1.抢险抢修组1)组成组长:王凤祥 成员:茹凯、霍云龙、梁征、王立钊、张浩、古大鹏、杨帆、李冀朋2)职责: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侦察、评估,协同现场抢救组长制定抢救方案;组织一切力量严格按抢救方案实施现场抢救;控制事故现场的紧急情况,协调、指挥现场各应急队伍;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操作,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协助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负责现场照明线路、设施的抢修,保证事故抢救用电;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报警,恢复供电或切断电源。2.消防治安组1)组成组长:万超成员:许靖霄、张宏硕、穆树友、吴冰、于宏伟2)职责负责维持厂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地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人员、车辆的进出;负责对火灾、泄漏事故的灭火、堵漏等任务;对其它具有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负责应急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参加事故调查。3.专家顾问组1)组成组长:张立新成员:朱庆宝、曾庆良、吕伟2)职责负责提供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在有毒物质泄漏或火灾中产生有毒烟气的事故中,负责侦察、核实、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范围,并掌握其变化情况。4.后勤保障组1)组成组长:张春华成员:于富沉、房超、孙立丹、周树明2)职责负责为救援工作提供物质保证。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救急必需品等。5.善后处理组1)组成组长:李桂芸成员:李小千、吕富强2)职责负责组织落实救援人员后勤保障和善后处理工作。6.通讯救护组1)组成组长:李月英成员:魏涛、崔继珉、郭珩2)职责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并负责联络相关救援人员及时到位;负责对受伤人员实施医疗救护,提供运送车辆,联系确定治疗医院,办理相关手续;负责提出危险品贮存区域及重点目标的建议;负责各专业救援组与总调度室和领导小组之间的通讯联络;负责配合重大事故调查工作。1.4预防与预警1.4.1危险源监控日常主要以现场仪表和现场巡视对危险源进行监控,采取技术和管理预防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管理。1.4.1.1技术措施公司各部门按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求,对重要危险源进行管理,由危险源所在部门、工段负责,对可能引发事故的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监控方式要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凡能够采用仪器、仪表、防护罩等技术监控措施的危险源,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危险源运行参数,保证危险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不具备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危险源,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及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如下:1厂区内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2各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3安全操作规程张贴上墙;4机械装置有转动部位的设置了机械防护罩;5车间内的设备周边留有足够间距;6仓库内物料的堆垛进行了分区,留有安全通道;7储罐安装压力表、安全阀等;8楼梯安装了扶手、高处平台安装防护栏;9砂轮机安装了托架及挡屑板。10.起重设备设置了防脱钩、超载限位装置等安全附件,并通过质监局定期检验合格。11用电设备旁设紧急开关等。12生产车间、仓库等处设置消防器材;13车间设置安全通道;14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分层布置,并用防火堵料封堵电缆通过孔洞;15为作业人员配备手套、劳保鞋、防毒面罩、防尘口罩、防护服装、防噪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1.4.1.2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加强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5建立严格的工艺控制指标,制定可行的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教育考试合格,方能上岗按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6定时对危险源的运行状况、安全联锁、监测设施进行巡检、维护、调校,排查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预防事故发生。1.4.1.3应急处置措施1组建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相应应急指挥部成员和专业组到达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各位成员和专业组组长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起本组的工作人员及抢险装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总指挥报到,接受任务,了解现场灾害情况,实施统一的救援工作。2.设立临时指挥部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选择上风向有利地形设立现场指挥部。各救援队伍尽可能靠近现场指挥部,随时保持与指挥部的联系。3.现场疏散引导疏散引导组根据划定的危害区域做好现场疏散,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靠近。4.现场医疗急救后勤救护组确认人员受伤情况后立即与合作医院联系,说明事故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做好紧急救护的准备。后勤救护组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急救时按先重后轻的原则治疗。1.4.2主要事故预防措施1.4.2.1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1各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安全部应加强对全厂消防器材的管理,定期检查,做到完好无缺。全体员工必须会使用灭火器材,应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特性,比如不能用水扑灭金属碳化物、氧化物火灾;不能用水扑灭电气火灾;不能用水扑灭比水轻的油类火灾等。2属易燃易爆场所的要害部位严禁烟火,保持空气流通,非操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油漆库及喷漆等火灾危险较大的厂房内,应尽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业,尽量将检修的设备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点检修。当必须在原地检修时,必须执行动火作业审批,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3在平面布置中,各生产区域、装置及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安全距离,并设相应的消防通道和应急疏散通道,严禁阻碍消防通道及应急疏散通道的情况发生。4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还应定期做好防爆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避免防爆功能失效。5对于有静电火花产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提高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危害。6下班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到人走电断。7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1.4.2.2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1起重机应安装以下安全装置并保证良好有效:超载限制器、升降限位器和运行限位器、防冲撞装置、轨道端部止挡等。2每班第一次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吊具是否完好,并进行负荷试车,然后下降以检查起升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起重机运行严格执行“十不吊”。3起重机械、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电线保护金属管、金属结构等按电气安全要求,必须连接成连续的导体,可靠接地(接零),通过车轮和轨道接地(接零)的起重机轨道两端应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轨道的接地电阻。4制定明确的使用程序,操作必须由专门人员负责,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安全法规定实行持证上岗。5建立、健全起重机械维修、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制度。6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1.4.2.3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经岗位安全、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严格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操作。2设备设施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设施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3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并确认机械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出“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合闸送电试转。4作业人员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的紧急制动操控装置,制动操控装置的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5各机械电源开关、操控开关布置必须合理,必须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转并能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6严禁不会或不熟练人员单独操作机械,因工作需要操作的,必须有熟练操作工教导或监督完成。7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在上机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8设备检修和正常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前应认真进行作业风险预控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9使用工具前应进行检查,不完整的工具不准使用。对诸如梯子、手提式电动工具、安全带等,应按规定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10重点监督设备运转情况、检修情况及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11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1.4.2.4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预防措施1压力容器及其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法规、标准的要求。2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和附件须齐全、灵敏、安全、可靠。装载易燃介质的运输车须装可靠的静电接地装置。乙炔气瓶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如发现失效应及时更换。3加强使用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氧气瓶的瓶体与瓶阀不得沾有油脂、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或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同室储存。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钢瓶,须规定储存期限。4加强对压力容器的使用保养。容器在运行使用中应处于完好状态。定期检验和安全检查能及早发现并处理容器存在的缺陷。5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按规定着装,带齐操作工具;认真检查本岗位的压力容器、安全装置、机泵及工艺流程中的进出口管线、阀门、电器设备等各种设备及仪表附件的完善情况;检查岗位的清洁卫生情况;试动各阀门是否灵活,检查系统阀门开关情况。操作人员在确认压力容器及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后,才能开工启动系统。6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1.4.2.5中毒窒息事故预防措施1应加强对乙炔、二氧化碳等气瓶的巡视检查工作力度,定期对阀门接头进行检查,避免乙炔、二氧化碳等可能导致人体中毒窒息的气体发生泄漏。2在进行氧气切割或电焊时,作业人员必须佩带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现场通风措施,避免作业人员吸入氮氧化物等可能作业人员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物质。3作业人员在进入喷、涂漆场所及油漆库等使用或储存油漆的场所前,必须先进行通风置换空气后方可进入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保证作业场所通风顺畅。4作业人员进入喷漆间、压力容器及管道等密闭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先通风,确认满足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进入密闭空间作业。5作业人员应严格履行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在作业时必须有相应人员进行监护,作业前做好相应防护措施。1.4.2.6触电事故预防措施1制定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并定期学习用电安全常识,提高用电安全意识,重视触电事故带来的危险性,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2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3. 加强电力设施的维护,防止设备老化造成的误触电事故。4按照电气安全规范的要求,采取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1)电气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等绝缘措施;2)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3)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4)用电设备配置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5)合理使用基本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笔等;合理使用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鞋、橡皮垫、绝缘台等。6)定期对绝缘工器具进行检验,保证绝缘工器具的绝缘性能。7)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1.4.2.6高温灼伤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电焊、割炬作业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安全操作规程。2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3正确使用高低压及带电作业工具,规范化进行操作。4对作业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消除交叉作业等不安全现象。5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1.4.2.7高空坠落事故预防措施1.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知识教育,使他们在操作时熟悉使用工具和正确配戴安全防护用品。2针对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的特定危险,在作业前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并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强监督落实。3.凡身体不适合(如高血压、癫痫病等禁忌症、酒后)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参与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体检。4.高空作业严禁穿硬塑料底鞋、高跟鞋。5.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不得攀爬脚手架,以免失足坠落。6.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固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或布设安全网。7.作业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确保使用安全。8.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1.4.3预警行动1预警条件根据事故征兆或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级:三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无人员受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二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轻伤的事故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一级预警:是指针对可能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征兆或隐患而做出的相应预警。2.预警报告程序危险源监控系统报警或现场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征兆或隐患时,发现人员应及时按照正确的途径逐级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和不报。预警报告程序如下:1)三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采用现场报告或通过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并根据危险性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故现场可能导致事故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急停处理。2)二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生产现场工段长应立即上报部门主管(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并根据危险性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故现场可能导致事故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急停处理,必要时对现场人员按应急疏散图进行疏散。3)一级预警报告程序:现场发现事故征兆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现场工段长或部门主管,并上报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采用现场报告或移动电话报告的方式)并根据危险性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故现场可能导致事故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急停处理和对现场人员按应急疏散图进行疏散,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海绵城市土石方工程承包施工及雨水收集合同
- 2025版清单检查项在旅游业中的服务质量监管合同
- 2025年消防电梯采购及消防系统安装合同
- 2025版酒店大堂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物品租赁合同严格禁止转让授权
- 2025年度高端技术人才聘用合同范本
- 贵州省兴仁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产品售后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土建施工合同范本
- GB/T 42268-2022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EPDM)评价方法
- 装饰员工薪资工资表
- YC/T 207-2014烟用纸张中溶剂残留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GB/T 9237-201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 胃肠减压操作流程课件
-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2
- 八年级上册英语开学第一课
- 民事纠纷委托律师合同书
- 全国机场图2013九江庐山
-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合规性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