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 全世界最有才[文档资料]_第1页
太原人 全世界最有才[文档资料]_第2页
太原人 全世界最有才[文档资料]_第3页
太原人 全世界最有才[文档资料]_第4页
太原人 全世界最有才[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人 全世界最有才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如果你自认武艺高强,只要敢在太原当街吼上一句“ 罗贯中不是太原人! ” 保证立竿见影,旁边吃面的那哥们,扔下筷子,挽起衣袖就能满足你的愿望。 婚宴上,席位安排也很讲究,要是某位贵宾到来了,不知道该安排他坐哪里,就瞅瞅哪张桌上放了一盘儿黄豆芽,那就是 “ 特等座 ” 。 太原人每天除了 “ 头脑 ” 和干面、汤面、杂酱面之外,肉食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肉也有讲究,他们最喜欢的莫过于 “ 六味斋 ” 的酱肉。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逶迤在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哺育着古老的太原城。一直以来,太原都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称得上是 “ 晋文化 ” 的核心,而在太原人的身上,集合着山西人最普遍的心理特征和精神气质。 太原人的生活,从早上睡眼惺忪地出门,到清和园小店点一份 “ 头脑 ” 开始。甭管认识不认识的,坐下来吃早餐,喝油茶, “ 撇 ” 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美利坚的国际事件,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时不时传来一两声 “ 你老汉不要翻舌哟! ” 的质疑和争论,引得隔壁桌的人转头瞅瞅,然后也端着碗凑过来,自然就加入这 一场高谈阔论中了。 可能就是在吃早餐的时候,太原人最有 “ 身为民,心为官 ” 的特质,胸里装的可是整个天下。一通海侃下来,油茶半凉了,赶紧端起来 “ 呼呼 ” 几口喝下,抹一抹嘴,心满意足地踱开方步 上班迟到?咱先闪了,下班再撇 罗贯中不是太原人? “ 你不要翻舌哟! ” 如果不喜欢历史,也不喜欢政治,那么到了太原该跟太原人 “ 撇 ” 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要想太原人把你当哥们,就要记住一条原则:太原人都是有才的。按照这个原则去夸夸他们,绝对管用,说不定他们立马就会挺起胸脯为你 “ 两肋插刀 ” 。 当然,如果你自认武艺高强,想跟太原人 “ 干一架 ” ,那也好说,当街吼上一句 “ 罗贯中不是太原人! ” 保证立竿见影,旁边吃面的那哥们,扔下筷子,挽起衣袖就能满足你的愿望。三国演义这种宏伟至极的文学名著,早就被太原人抱回家供上案桌,当成是自家先祖的成就,用他们的话说,就是 “ 你不要翻舌! ” 太原人从来都觉得自己 “ 是全世界最有才的 ” ,你还千万别急着否定。论打仗,他们搬得出廉颇,还进了教科书,天天给祖国的花朵们拜读;论做官,狄仁杰知道吧,刚正不阿,政绩彪炳,甚至做了女皇帝武则天晚年的依托 ,电视剧都拍好几轮了;论文豪,他们有王翰、王昌龄,那种“ 葡萄美酒夜光杯 ” 的浪漫不是一般人能 “ 撇 ” 得出来的;论政客,那也容易, “ 开国之君 ” 都能扳着指头给你数出好几个来,唐叔虞、石敬瑭、刘知远 就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太原人也没给老祖宗丢人,出了个华国锋 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粉碎 “ 四人帮 ” 要是再说吃面条的太原人没出息,他们肯定要跟你吼上一句 “ 你不要翻舌哟! ” 太原那可是出过 “ 新中国最高领导人 ” 的,这直爽的霸气,也彰显着太原人吃着长面,志在天下的雄心呐。 我们很难想象,像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的 这种浩瀚之气,竟来自于一个撺掇在面馆之间,穿着土里土气,举着筷子讨论天下大事的太原人身上,但事实就是这么神奇 南北叫 “ 路 ” ,东西为 “ 街 ” 婚宴上放着黄豆芽的特等座 长江以北的城市,大多是建得方方正正的,街道横平竖直,一条岔路也不会出现,你想到街区对角去,那么对不起,你得拔起脚多走上几百米,绕个大圈。可是太原更绝,你要是第一次到太原迷失了方向,找人问路之前,请先记住一件事:这奇葩的城市南北叫 “ 路 ” ,东西才为 “ 街 ” 。 从太原人叫个街道名都要循规蹈矩,就能看出他们有点古 板。每每你在街边摊买东西的时候,像在广州那样讨价还价,或哄着他们饶舌,那穿着 “ 土里土气 ” ,嘴巴里叼个烟袋的小老头,肯定会愤愤然跟你这个 “ 上帝 ” 说: “ 你要么买,要么走人! ” 遇到这样的情景,外地顾客多半会瞠目结舌:曾经名满天下的 “ 晋商 ” ,要是都像后辈这样的古板、愚顽,凭什么赚得天下人的钱?可是,若你能跟那小老头坐下来,就着肉菜喝上一杯小酒,他一定会告诉你: “ 这就是咱太原人 耿直不磨叽! ” 虽然在外地人看来,这种 “ 耿直 ” 就差不多等于 “ 古板 ” ,但太原人却乐于如此,还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有机会去 参加太原人的传统婚礼,你就会对这一点有更深刻的体会。 老一辈太原人是非常重礼的,接亲时,马上要出门了还在交代: “ 定要遵循古训,礼数周全 ” ,语重心长地想让新郎官明白 “ 娶个媳妇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 现在的婚礼已经精简了许多,但一般婚礼仍然要大忙三天,这头一天叫“ 下锅 ” ,第二天是娶亲典礼,第三天答谢亲朋。席位安排也很讲究,座位要分拉手席、对头席、靠背席,以示上下之分,不过到现在,有些已经逐渐简化了。要是某位贵宾到来了,还不知道该安排他坐哪里,瞅瞅哪张桌上放了一盘儿黄豆芽,那就是 “ 特等座 ” 。不过这两块钱就 能买一斤的黄豆芽为啥和尊贵划上关系,个中缘由恐怕很多 “ 主人家 ” 都不清楚,出处更是无从考证了,只知道现在太原的很多婚宴上,都还遵循着这个习惯。 舌尖上的太原 从 “ 清和元 ” 到 “ 六味斋 ” “ 民以食为天 ” 这条真理,早就被中国人发扬到了极致 走到哪,考虑的第一件事情总是离不开吃。这倒不是说咱泱泱大国都是 “ 吃货 ” ,而是只有 “ 吃 ” ,才能让咱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甚至爱上一座城市 如果第一次到太原,那么放下行囊之后,没必要奋力地搜寻哪儿有美丽的景色,哪儿有历史遗迹,也不用跑去 凑文化特产店的热闹,最适合的事情,就是抓个耿直的太原大叔,问一下大南门儿的太原面食店怎么走。 曾有一位媒体朋友到太原工作过两年多,他回去之后说,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太原人,是租住在劲松路老式民房的时候,旁边的那位邻居王大婶,对人实诚、和善,不像南方大妈那样时尚,那样讲究穿戴打扮,虽然感觉有些 “ 土气 ” ,但很厚道,对他这个 “ 外人 ” 非常友好,还时常给他送吃的。每天早晨,王大婶都要出去遛遛,吃碗 “ 头脑 ” ,回家后再来碗油茶, “ 算下来,倒是比我这个大男人还能吃 ” 这就是让他印象深刻的原因,而且,他也是因为这位 王大婶而喜欢上了 “ 头脑 ” 和油茶 说到 “ 头脑 ” ,太原最有名气的 “ 清和元头脑 ” ,还和清朝大学者傅山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傅山的老母亲年老体弱,他就终日钻研医道学问,想救母亲的性命,机缘巧合之下研究出了一种 “ 八珍汤 ” ,发现效果非常好,老母亲一直喝这种汤,活到 80 岁高寿才去世。后来傅山将 “ 八珍汤 ”传到回民开的羊肉馆,说明了炮制的方法,并建议将羊肉馆定名为 “ 清和元 ” ,把 “ 八珍汤 ” 取名 “ 头脑 ” ,于是 “ 清和元头脑 ” 就这么传承了下来。这样说来,太原人那么有才,是不是跟每天早晨吃的 “ 头脑 ” 有关呢? 如果 你以为太原人每天除了 “ 头脑 ” 就是干面、汤面、杂酱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太原人喜欢面食不假,但肉食也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这肉也有讲究,他们最喜欢的莫过于 “ 六味斋 ” 的酱肉。俗语讲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没吃过 “ 六味斋 ” ,就别说到过太原了。如同北京人离不开 “ 全聚德 ” 、天津人离不开 “ 狗不理 ” 一样,太原人对 “ 六味斋 ” 也是情有独钟 这远近闻名的 “ 六味斋酱肉店 ” 遍布太原市,街上买菜的大叔大妈口中蹦出最频繁的词汇,也定是这 “ 六味斋 ” 的各种酱肉了。 每到逢年过节, “ 六味斋 ” 门口肯定排着长长的队伍,有些人还自带了小凳,一 脸睡眼惺忪的模样,怕是担心过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