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下列对联,每空1分。(1) ,花香不在多。(2)除旧布新, ; ,始信今人胜古人。 (3)高山流水诗千首; 。(4) ,汤武净, ,伊尹太公便算一只耍手, ,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科浑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花莲。(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殇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扰乱:指董卓乱长安朝政的情况。通侻: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侻,同“脱”。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除:授予官职b.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主持c.善属文,举笔便成 属:连缀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流传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3分)( )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容状短小,一坐尽惊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文武并用,英雄毕力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a. b.c. d.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4分)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7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春中田园作 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旧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注 远扬:高处和长的枝条。觇:观察。泉脉:地层下伏流的水源。觞:酒杯(1)诗人在诗歌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答: (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意思。(4分) 答: (四)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 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6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伶(lng)人盛(chng)以锦囊意气之盛(shng)b子嗣(s) 不省(shng)所怙兄殁(m)南方c尚飨(xing)兔起鹘(h)落 汝遽(j)去吾d梦寤(w) 不食周粟(s)黍(sh)熟黄粱7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加进去,你这不是抱薪救火吗?b后唐庄宗得失天下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盛衰之理乃是因人成事。c他虽然在草原上单独放牧,却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间,从没有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的感觉。 d.方苞的狱中杂记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让读者感受到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b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c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 d.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9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率(全都)赂秦耶暴秦只欲无厌(满足)b始速(迅速)祸焉洎(等到)牧以谗诛c原(探究)庄宗之所以得失天下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d.教吾子与汝子,幸(希望)其成袜材当萃(聚集)于子矣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言有尽而情不可终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只志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可谓智力孤危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c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发生活用的情况不同其它三项的是()a函梁君臣之首b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c吾兄盛德而夭其嗣矣 d.予我千金,吾生若1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智勇多困于所溺d.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4下面是对本单元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洵在六国论中先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总论点,然后又从“赂者”和“不赂”两方面进行了论证,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b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通过探究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揭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中心思想。c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作者将沉痛悼念十二郎之情和琐碎的家事诉说交织在一起。读来亲切而感人至深。d.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苏轼既谈绘画理论,又记与画相关的种种琐事,文笔似闲散,意脉却流畅而完整。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陈述的不准确的一项是()a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他和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b“序”有书序和赠序之说,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属于书序,而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则是赠序。c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有作品集昌黎先生文集d.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开创者方苞及进一步发展者刘大櫆、姚鼐提出了以“义法”为核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的文章理论。二现代文阅读(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最近,“轻小说”的概念频频出现于网络媒体上,有的网站,将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杂志,通称为“轻小说”,比如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明晓溪主编的公主志、郭妮主编的火星少女、江南主编的幻想1+1这些杂志大多开本小,一手便可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这样的设计,恐怕还是出于在课堂和上下学路上阅读的考虑。国内的“轻小说”和日本的“轻小说”如出一辙,看来,在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之后,日本文学也通过杂志的方式开始影响中国的孩子了。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图书采取的也是文配图的方式,被视为国内最早提出文学“轻阅读”的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曾经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精彩的定义: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轻”不是没有分量,“轻阅读”是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书中的内容“说的都是大白话,话题既时髦又有趣,既温文尔雅又愤世嫉俗”。通过这些定义,即便是“轻阅读书坊”的创意借鉴日本的“轻小说”,也能看出出版者已经将其本土化了。“轻阅读”的流行,得益于网络普及的推动。据了解,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网络使得两种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得到了最快的融通,而站在时尚和流行前沿的年轻作家,在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轻阅读”产品的本质是无害的,甚至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文本中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匮乏,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都有让“轻阅读”变成“飘阅读”的趋势。我们青少年读者追逐和享受“轻阅读”是他们的权利,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轻阅读”中唯美背后的虚无、时尚背后的苍白。无论什么时候,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都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16.对“轻小说”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轻小说”是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如公主志一类的杂志。b.“轻小说”是开本小、易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有利于学生随时阅读的一类杂志。c.“轻小说”是源自日本、受日本文学杂志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方便阅读的一类杂志。d.“轻小说”是源自日本、被出版者本土化的便于读者阅读的一类杂志。17.不属于“轻阅读”在我国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我们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b.我国的出版者将源自日本“轻小说”的“轻阅读”本土化。c.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d“轻阅读”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它的本质是没有危害的。1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的精彩定义,现在流行的“轻小说”属于王肖练所说的“轻阅读”的一种。b.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说明早在九年前“轻小说”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流行了。c.“轻阅读”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代替的作用,表明“轻阅读”在人们的阅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d.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因此人们不能因为轻阅读而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学的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偷父刘心武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有删节)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20.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4分)21.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三、语言应用(6分)22下面是上个世纪一家四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和第二代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另外两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3分)示例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用意: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示例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用意: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1) 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用意:_(2)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用意:_(3)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五、作文(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原本不过是北京音乐学院的一位来自陕北地区的学生。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氏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氏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帕氏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文字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答题卡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下列对联。每空1分(1) (2) ; (3) (4) , , , 4、(1) (2) 5、(1) (2) 二、现代文阅读()19、( )(5分)20. 21、 22、 (1) (2) (3)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一、(一)1、室雅何须大明知往者非来者改天换地 (3)明月清风酒一杯(4)尧舜生, 五霸七雄丑末耳 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二)课外文言文2、(3分)d d(将近)3、(3分) b 4、(1)(4分)当时蔡邕才学突出著名,在朝廷受到尊敬重视。(“显著”、“贵重”各2分)(2)(5分)在荆州躲避战乱的人,都是天下才能出众的人,刘表不知重用他们,所以国家危急却没有辅佐的人(“任”、定语后置各2分,句子通顺分)(三)5、(1)(3分)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了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2)(4分)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些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这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四)6、7891011121314(伶官传序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5(韩愈是唐代人)二、现代文阅读16.b(最准确的一项应是抓住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的一项,而轻小说的特征是轻便,只有b项抓住了此特征。)17.d(是文化消费品,本质无害,这是轻阅读的特征,不是具有了这些特征就能流行。)18.d(a王肖练定义的“轻阅读”是一种重质感的阅读,而现在流行的“轻阅读”是一种虚无、苍白的阅读,“轻阅读”不属于后者,因此现在流行的“轻小说”不属于王定义的轻阅读;b六年前出版了“轻阅读书坊”,并不代表六年前“轻小说”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流行,文章开头说的轻小说流行是最近的事情;c“轻阅读”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并不表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ab (c少年偷像父亲的画像这件事来看,少年对父亲有深厚的感情,不应该是冷漠;d第一次想报警而没有报是因为当时还不知道事情到底有多严重;e我若有所失,是因为我内心油然而生的对社会的责任感。)20.他对父亲有难以割舍的爱,令人敬佩;他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值得同情;他混在窃贼之中,需要教育和救治;他对社会冷漠,需要人们用人性的温暖去感染。(一点1分,4分)21.(1)合情合理。从人物性格上来说,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说,符合“我”的性格特征;从情节上来说,与前文的翻窗而入形成呼应,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从主题上来说,这样结尾能强化主题,使小说表现的人文关怀更清晰。(2)不合实际。从人物性格上来说,虽然“我”同情他,也想救治,但他毕竟是个窃贼,“我”对他还有防范之心,不可能希望他经常光顾。从情节上来说,这是少年消失之后“我”想说的话,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马后炮”之嫌。从主题上来说,“我”对社会的批评和忧虑,对少年的愤恨和同情已经在前文表现出来了,最后这样结尾有些画蛇添足22.(1)对政治运动的追随和狂热。(2)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3)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3分)(每点2分附王粲传参考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高平人。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进因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想要(让自己的女儿)与王谦结成婚姻关系,叫两个女儿出来拜见王谦,让他从二人中选择一个。王谦没有答应。因病免了官职,最后在家中死去。 汉献帝向西迁都,王粲也迁居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看到了他感到很吃惊。当时蔡邕的才学都很出色,在朝中位尊权重,受到重视,常常车马充塞了住宅前的巷子,宾客满坐。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来访,倒穿着鞋就跑去迎接他。王粲到了之后,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