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与“讨论式”教学法[文档资料]_第1页
“新教材”与“讨论式”教学法[文档资料]_第2页
“新教材”与“讨论式”教学法[文档资料]_第3页
“新教材”与“讨论式”教学法[文档资料]_第4页
“新教材”与“讨论式”教学法[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新教材 ” 与 “ 讨论式 ” 教学法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许多不同版本的新教材都有不同的亮点 .其最大亮点就是教材从 “ 教 ” 向“ 学 ” 转化,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 “ 讨论式 ” 教学谈几点看法 . 1 正确处理 “ 教 ” 与 “ 学 ” 的关系,以 “ 不学不会 ”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 “ 教 ” 与 “ 学 ” 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从 “ 教 ” 的角度研究教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从 “ 学 ”的角度即从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新 一代人来研究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 不学不会 ”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平常所说的 “ 导 ” 是一个外部的激励和育导因素,它必须通过学生刻苦地 “ 学 ” 起作用,才能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 在以前的教学中,因为我们过份强调教的作用,把“ 教导 ” 变成了 “ 灌输 ” ,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 .当前教学中的主要弊病 “ 满堂灌 ” 就是 “ 不教不会 ” 思想制约我们的教学,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的智慧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再经过大脑思维加工改造,正确地获取知识 .从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用于改造自然、服务社会 .所以说:我们获取知识的过 程中,不教也是可以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地筛选提高,逐步积累,并将这些知识加以宣传,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所以这就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们将如何优化教学过程,使之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做到: (1)在教研教学的同时,注意研究学生的学法; (2)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应做到: “ 教 ” 与 “ 学 ” 的有机结合, “ 理论 ” 与“ 实践 ” 有机结合, “ 课内 ” 与 “ 课外 ” 有机结合 . 2“ 讨论式 ” 教 学法的案例 如讲滑动摩擦时,在学生建立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后,提出: “ 拧瓶盖时,盖与瓶之间的摩擦是属于什么摩擦? ” 通过分析争论,使学生认识到,瓶盖虽然是转动的,但盖与瓶之间仍是滑动,这就加深了对滑动摩擦的认识 .并能正确地辨认卷铅笔时笔杆与刀孔也是滑动摩擦,及螺丝杆与螺帽之间也是动摩擦 . 再如在初三欧姆定律一节知识点复习时,采用“ 讨论式 ” 方法,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在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本章知识内容,接着讨论两道典型例题,第一道是根据欧姆定律,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电 路计算问题 . 例 1 如图 1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 L 标有 “12 V12 W” 字样, R2=12 ,当 S1、 S2 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 1.2 A,这时灯 L 正常发光 (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求: (1)灯 L 电阻和电源电压为多少? (2)电阻 R1 的阻值是多大? (3)当 S1、 S2都断开时,灯 L 实际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解 (1)当 S1、 S2都闭合时,电路如图 2 所示, RL=U2LPL=12212=12 (), 因为此时灯 L 正常发光, 所以电源电压 U=UL=12 V. (2)电阻 R1 的阻值 IL=UR=1212=1 (A), I1=I-IL=1.2-1=0.2 (A), R1=UI1=120.2=60 (). (3)当 S1、 S2都断开时,电路如图 3 所示, I=URL+R2=1212+12=0.5 (A), PL=I2RL=0.5212=3 (W). 这道题主要是用来检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例 2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研究要求学生通过 讨论知道: (1)运用误差理论来确定实验方案和选择实验器材 . (2)根据实验条件来确定实验的误差范围和减小误差的措施 . 讨论的问题研究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的适用条件 . 分析与讨论 1.伏安法测电阻的系统相对误差 “ 伏安法 ” 测电阻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间接测量电阻的一种基本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比较简单,因此,往往是初学者必做的实验 . 测量时,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方法 .一种是把电流表接在电压表测量端之内,如图 4 甲所示,称为电流表 “ 内接法 ” ;另一种是把电流表接在电压 表测量端之外,如图 4 乙所示,称为电流表 “ 外接法 ”. 用内接法测量时,虽然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 I 是通过被测电阻 R 的,但电压表测得的电压 U,却是电阻 R 与电流表内阻 RA上的电压之和,即 U=IR+IRA.于是所得到的测量值为 Rx=U/I=R+RA, 由这种接法产生的测量相对误差为 E 内 =RxR=Rx -RR=RAR. 由此可以看出,被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愈大,测量的相对误差 E 内就愈小 . 用外接法测量时,虽然电压表可以直接量得被测电阻 R两端的电压 U,但电流表 测得的却是通过电阻 R 的电流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若电压表的内阻为 RV,则 I=UR+URV, 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电阻测量值为,这种接法产生的测量相对误差的大小为 E 外 =|Rx|R=RR+RV. 由此可以看出,电压表内阻比被测电阻愈大,测量的相对误差 E 外就愈小 . 测量时,对于已给定的被测电阻和选定的电压表及电流表,用 “ 内接法 ” 还是用 “ 外接法 ” ,这取决于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 E 内 =E外时,所得到的关系式 R=12(RA+R2A+4RARV). 作为判别采用具体接法的条件 .因为电压表的内阻总是远 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即 RV RA,因此,上面所提到的判别条件可简化为 R=RARV, 当被测电阻的粗测值 R0RARV 时,用 “ 内接法 ” 测量好;当 R0RARV 时,用 “ 外接法 ” 测量较好;如果被测电阻的粗测值恰好满足条件 R0=RARV 时,用两种接法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 .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用 “ 伏安法 ” 测电阻时,测量电路不论采用哪种接法,都会给测量结果带来系统误差,但正确选择测量电路,会使系统误差减 小,得到较好的测量结果 .在讨论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纠正,最后求得统一 . 3 采用 “ 讨论式 ” 教学法是一种适用于新教材与新课改相吻合的教学法 “ 讨论式 ” 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原则下的一种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