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设计
39页 17000字数+说明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7张CAD图纸
主动齿轮A2.dwg
从动双曲面齿轮A1.dwg
凸缘A2.dwg
半轴齿轮A2.dwg
外文翻译--汽车差速器的发展史.doc
差速器壳体A1.dwg
差速器装配图A2.dwg
成绩单.doc
摘要.doc
目录.doc
装配图A0.dwg
载重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设计开题报告.doc
载重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设计说明书.doc











目录
1绪论1
2设计任务书2
3设计计算说明书3
3.1 主减速器的结构形式的选择3
3.1.1 主减速器的齿轮类型选择3
3.1.2 主减速器的减速形式选择5
3.1.3 主减速器主、从动双曲面齿轮的支承型式7
3.2 主减速器基本参数的选择与计算载荷的确定9
3.2.1车轮滚动半径和主减速比的确定:9
3.2.2主减速器齿轮计算载荷的确定10
3.2.3主减速器齿轮基本参数的确定12
3.3主要计算17
3.3.1 单位齿长上的圆周力17
3.3.2轮齿的弯曲强度计算18
3.3.3 轮齿的接触强度计算20
3.4 主减速器轴承的计算21
3.4.1 双曲面齿轮的轴向力和径向力计算21
3.5 主减速器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22
3.6 差速器总成的设计23
3.6.1 差速器结构形式选择24
3.6.2 差速器齿轮主要参数选择25
3.6.3 差速器齿轮强度计算28
4使用说明书29
4.1主要参数29
4.2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工作原理29
4.3润滑使用及维修30
5标准审查报告30
5.1 产品图样的审查30
5.2 产品技术文件的审查31
5.3 标注件的使用情况31
5.4 审查结论31
结 论32
参考文献33
致谢34
载重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设计
摘要: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是汽车后桥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基本的功用是增大由传动轴或直接由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再将转矩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并使左右驱动车轮具有汽车行驶运动所要求的差速功能。同时,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承载车身之间的铅垂力、纵向力、横向力及其力矩。其质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可靠性。
本文参考了东风EQ1090E载重汽车驱动桥,在论述载重汽车汽车驱动桥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练出了在驱动桥设计中应掌握的满足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通过性、降噪技术的应用及零件的标准化、部件的通用化、产品的系列化等三大关键技术;阐述了汽车驱动桥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经济、适用、舒适、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和分析比较,确定了载重汽车驱动桥结构形式、布置方法、主减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的结构型式;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完善了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的整体设计。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设计出适用于装置大功率发动机载重汽车的单级驱动桥产品,确保设计的载重汽车驱动桥经济、实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载重汽车; 主减速器; 差速器; 设计
双曲面齿轮传动的特点是主从动齿轮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且主动齿轮轴线相对从动齿轮轴线向上或向下偏移一距离E,称为偏移距,如图2-1所示。当偏移距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一个齿轮轴从另一个齿轮轴旁通过。这样就能在每个齿轮的两边布置尺寸紧凑的支承。这对于增强支承刚度、保证轮齿正确啮合从而提高齿轮寿命大有好处。双曲面齿轮的偏移距使得其主动齿轮的螺旋角大于从动齿轮的螺旋角。因此,双曲面传动齿轮副的法向模数或法向周节虽相等,但端面模数或端面周节是不等的。主动齿轮的端面模数或端面周节大于从动齿轮的。这一情况就使得双曲面齿轮传动的主动齿轮比相应的螺旋锥齿轮传动的主动齿轮有更大的直径和更好的强度和刚度。其增大的程度与偏移距的大小有关。另外,由于双曲面传动的主动齿轮的直径及螺旋角都较大,所以相啮合齿轮的当量曲率半径较相应的螺旋锥齿轮当量曲率半径为大,从而使齿面间的接触应力降低。随偏移距的不同,双曲面齿轮与接触应力相当的螺旋锥齿轮比较,负荷可提高至175%。双曲面主动齿轮的螺旋角较大,则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可减少,所以可选用较少的齿数,这有利于大传动比传动。当要求传动比大而轮廓尺寸又有限时,采用双曲面齿轮更为合理。因为如果保持两种传动的主动齿轮直径一样,则双曲面从动齿轮的直径比螺旋锥齿轮的要小,这对于主减速比i0≥4.5的传动有其优越性。当传动比小于2时,双曲面主动齿轮相对于螺旋锥齿轮主动齿轮就显得过大,这时选用螺旋锥齿轮更合理,因为后者具有较大的差速器可利用空间。通过这次驱动桥(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方向)的设计工作,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确定了载重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各总成及零部件的结构形式;
(2)计算出载重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基本参数;
(3)通过计算数据对载重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各总成及零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及寿命校核;
(4)通过计算数据画出了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装配图及各零件图。
从本次设计中主要了解了驱动桥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了解了驱动桥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了一些车桥行业常用的结构和企业产品,了解了一些车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展望车桥行业的前景,驱动桥正在向着单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汽车发动机向低速大转矩发展的趋势,使得驱动桥的传动比向小速比发展。单级桥产品的优势为单级桥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前景。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汽车行业越来越深入的运用,AUTOCAD,PRO/E,ANSYS,MATHLAB等分析绘图软件的运用,未来所设计车得车桥必将更加高效、优化,符合21世纪节能的要求。
随着电动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必将带动电动车驱动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惟信主编,《汽车车桥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惟信主编,《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纪常伟、冯能莲主编,《汽车构造底盘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纪峻岭主编,《传动轴、差速器、驱动桥及车桥》,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刘惟信编著,《驱动桥》(设计丛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7]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下册),第三版,人民交通出版.
[8]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王望予主编.《汽车设计》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05.
[10]杨玉学编.《汽车实用技术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1.
[11]纪名刚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2004.5.
[12]冯之敬主编,《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