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辽宁省盘锦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3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孤帆一片日中来c霜叶红于二月花d一行白鹭上青天4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感到头晕,这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独木桥b流水c地面d自己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6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10m/sb5m/sc4.8m/sd6m/s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8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9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10我们学过的很多成语都包含了声现象,如隔墙有耳掩耳盗铃低声细语震耳欲聋悦耳动听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bcd1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13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戴上防噪的耳塞c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d在市区种植花草树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4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d=cm15在数字后面填写单位中学生大拇指指甲宽约12.0;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8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17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1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则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二人的平均速度(填“小明的大”、“小华的大”或“一样大”)19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参加50m短跑的竞赛成绩是8.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20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21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米/秒;乙同学比赛用时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米/秒22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产生的,这声音通过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23将闹钟设置在6:45并置于真空中,时间到了6:45,小明(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铃声,这是因为24有一个发声体,2min振动了3106次,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是,它发出的声音人耳(填“能”或“不能”)听到25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26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三、简答题(共3分)27暑假期间小云要自己乘火车旅游,妈妈把她送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从一侧车窗望出,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向前开了,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向另一侧窗外看了看,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火车还没有开呢!”请分析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答:母女俩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选取的(填写一个物理名词)不同,妈妈是与(填“并列开动的火车”或“车站”)对比,认为自己坐的火车开动了,而女儿是与(填“并列开动的火车”或“车站”)对比,得出自己乘坐的火车没有开动的结论四、计算题28一列长18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0m的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1)列车运行的速度(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29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4s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10m/s,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m/s)30一架超音速飞机速度是空气里的声速的1.5倍,飞机在3060m高空沿水平方向前飞行,当地面的人刚好听到头顶上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已飞离水平方向距离多远?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8分)31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图,铅笔的长度应为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方法一:v3=;方法二:v3=(+)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甲至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4)分析数据,小车全程(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5)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33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和;(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34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35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实验发现:(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发出声音的响度;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和有关2016-2017学年辽宁省盘锦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1m;与80cm接近;故a正确;b、物理课本的长度在25cm左右;达不到50cm;故b错误;c、学校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远远大于20cm;故c错误;d、学生用笔的直径接近1cm;达不到4cm;故d错误;故选a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故选:c3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孤帆一片日中来c霜叶红于二月花d一行白鹭上青天【考点】机械运动【分析】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我们说的静止实质上是相对静止;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流是水的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b、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c、霜叶红于二月花,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不是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d、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故选c4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感到头晕,这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独木桥b流水c地面d自己【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人走在独木桥上往往感到头晕,这主要是因为人选择的参照物是流动的河水,这样感觉自己是运动的,因而有头晕的感觉故选b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即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故选c6某辆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a10m/sb5m/sc4.8m/sd6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先分别算出汽车在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行驶的时间,然后算出汽车行驶完全程的时间,最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汽车在前半段行驶的时间:t1=300s,汽车在后半段行驶的时间:t2=200s,汽车行驶完全程的时间:t=t1+t2=300s+200s=500s,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v=4.8m/s故选c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3)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生,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c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8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解答】解: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故选b9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考点】音调【分析】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10我们学过的很多成语都包含了声现象,如隔墙有耳掩耳盗铃低声细语震耳欲聋悦耳动听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bcd【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对每个成语从声学角度分别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然后确定相同的一组【解答】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故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故选c1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1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考点】声与信息【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声音的实际应用,对各个例子分别进行分析【解答】解: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超声传递能量,故a不合题意;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属于利用超声传递能量,故b不合题意;c、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属于利用超声传递能量,故d不合题意故选c13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戴上防噪的耳塞c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d在市区种植花草树木【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知道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也可以减弱噪声【解答】解:a、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在市区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4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d=1.85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已知第一枚硬币的圆心到第五枚硬币的圆心长度,可以得到一枚硬币的直径【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第一个硬币中心到第五个硬币中心的长度为7.40cm,所以一个硬币的直径为d=1.85cm故答案为:1.8515在数字后面填写单位中学生大拇指指甲宽约12.0m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8m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一角硬币的直径在15mm左右,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2.0mm左右;人的头发的直径在80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80m=0.08mm左右故答案为:mm;mm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的运动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解答】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故答案为:甲;丙;乙17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解答】解:(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1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则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二人的平均速度一样大(填“小明的大”、“小华的大”或“一样大”)【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用全程除以跑完全程的时间即得到两人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v=5m/s故答案为:小明;一样大19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参加50m短跑的竞赛成绩是8.0s,他的平均速度是6.25 m/s;在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相对静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分析】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接力赛中,为了顺利交接棒,两个运动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解答】解:v=6.25m/s接力比赛中,两个运动员向前运动的速度相同或相近,保持相对静止,才能顺利交接棒故答案为:6.25;相对静止20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2:1,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2:1【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由速度公式可知,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解答】解:(1)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是2:1,所以速度之比为2:1;(2)路程相同时,时间之比是1:2,所以速度之比为2:1;故答案为:2:1;2:121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5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4米/秒;乙同学比赛用时190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7.5米/秒【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由此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500m,根据v=求出甲的速度;(2)根据v=求出乙前10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甲做的是匀速运动,前500m用的时间为100s,所以总时间为t甲=200s,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190s,所以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0s100s50s=40s,再求出冲刺阶段的路程,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经过100秒甲通过的路程s甲=500m,甲的速度:v甲=5m/s;(2)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1=4m/s;(3)由题意可知甲通过全程用的时间为t甲=200s,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200s10s=190s,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0s100s50s=40s,v=,追赶阶段通过的路程:s2=v2t2=6m/s50s=300m,冲刺阶段的路程s冲=ss1s2=1000m400m300m=300m,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v冲=7.5m/s故答案为:5;4;190;7.522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解答】解: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故答案为:振动,空气23将闹钟设置在6:45并置于真空中,时间到了6:45,小明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铃声,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没有介质,声音将无法传播【解答】解:将闹钟设置在6:45并置于真空中,时间到了6:45,闹钟发出声音,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小明不能听到闹钟铃声故答案为: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4有一个发声体,2min振动了3106次,这个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是25000hz,它发出的声音人耳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发声体1min内振动了30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发声体在1min内振动了3000次,1min=60s,因此频率f=25000hz;(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5000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故答案为:25000hz;不能25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9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解答】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由v=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9s故答案为:液体;926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解答】解: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35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三、简答题(共3分)27暑假期间小云要自己乘火车旅游,妈妈把她送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从一侧车窗望出,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向前开了,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向另一侧窗外看了看,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火车还没有开呢!”请分析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答:母女俩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选取的参照物(填写一个物理名词)不同,妈妈是与车站(填“并列开动的火车”或“车站”)对比,认为自己坐的火车开动了,而女儿是与并列开动的火车(填“并列开动的火车”或“车站”)对比,得出自己乘坐的火车没有开动的结论【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小云同学是以另一辆并列开动的火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静止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运动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故答案为:参照物;车站;并列开动的火车四、计算题28一列长18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0m的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求:(1)列车运行的速度(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列车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列车的运行速度;(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列车长的差,求出了列车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解答】解:(1)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l隧道+l车=900m+180m=1080m,列车的运行速度:v=15m/s;(2)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s=l隧道l车=900m180m=720m,列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t=48s答:(1)列车的运行速度为15m/s;(2)列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为48s29一辆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4s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10m/s,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解答】解:(1)v=在t=4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0m/s4s=4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4s=136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1+s2,s=700m;(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s=ss1=700m40m=660m答: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660m30一架超音速飞机速度是空气里的声速的1.5倍,飞机在3060m高空沿水平方向前飞行,当地面的人刚好听到头顶上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已飞离水平方向距离多远?【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头顶上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人时所需要的时间;根据题意求出飞机的速度,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飞机的路程【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由v=,可得声音从头顶传到人耳的时间:t=9s,飞机的速度v飞机=340m/s1.5=510m/s,则飞机飞到人前方的水平距离:s=v飞机t=510m/s9s=4590m答:飞机已飞离水平方向距离4590m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8分)31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a图,铅笔的长度应为3.40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考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解答】解:(1)读图可知,b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b是错误的,a是正确的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1)a; 3.40;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3)偏大3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v=;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3)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方法一:v3=;方法二:v3=(+)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一(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甲至丙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15m/s(4)分析数据,小车全程不是(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5)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增大斜面角度(写出一种即可)【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2)如果斜面太高,物体运动时间太短,不容易计时(3)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已知小车的路程及对应的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4)分析实验数据,看在相同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得出结论;(5)现在路程一定,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变大,由速度公式v=可知就要减少下滑时间,可从下列方法考虑:增大斜面角度、或在更光滑的斜面上实验【解答】解:(1)实验中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v=(2)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避免斜面太高时,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难以测量(3)方法一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二是加起来被2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甲至丙的路程s3=90cm=0.9m,时间t3=6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v3=0.15m/s;(4)由实验数据可知,从甲到乙的路程为s1=26m=0.26m,所用的时间t1=2s,所以此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0.13m/s,所以全程中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5)增大斜面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小车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小;(3)方法一;0.15;(4)不是;(5)增大斜面角度33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停表(秒表、钟表)和卷尺;(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计时操作反应误差或测量路程的误差或停表的误差或卷尺本身的误差等【考点】声速;物理学方法【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就要有测量时间和路程的器材;(2)为了能更准确的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时,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3)首先确定试验次数最少为3次,那么需要涉及的栏目就有路程、时间、速度、最后在涉及一个速度平均值的栏目即可(4)由于实验存在误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应急救护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网络安全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市场营销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 兴业银行北京市丰台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浦发银行广州市越秀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招商银行烟台市芝罘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光大银行株洲市天元区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民生银行北京市房山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招商银行淮北市濉溪县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 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职业标准
- GB/T 16895.3-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 鸡的呼吸道疾病与防治课件
- 八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过关练习题
- 八年级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课件
- 插头插座尺寸标准
- 完整版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基因工程》课件第一章 基因工程概论
- 德国凯尔锚固技术公司石陶幕墙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 (高清版)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1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