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眼中的呼兰河[文档资料]_第1页
萧红眼中的呼兰河[文档资料]_第2页
萧红眼中的呼兰河[文档资料]_第3页
萧红眼中的呼兰河[文档资料]_第4页
萧红眼中的呼兰河[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萧红眼中的呼兰河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1937 年 8 月,淞沪抗战爆发。 9 月下旬萧红和萧军离开上海抵达汉口,在蒋锡金位于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 21号的住处落下脚来。呼兰河传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的。到 1940 年 9 月星岛日报 星座(香港)开始连载(至当年 12 月底连载完毕),其间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中,萧红经历了怀着萧军的孩子与萧军彻底分手,与端木蕻良结婚,被端木遗弃在武汉,大着肚子独自艰难抵达重庆,产子,子亡,与端木飞抵香港 个中有 多焦思、伤心、劳身,自不必说。呼兰河传外,这三年中,她还创作了不少短篇小说、散文以及戏剧作品。呼兰河传无疑是写写停停的。 . 茅盾先生为呼兰河传作序。五千来字的文, 28 个“ 寂寞 ” 。他叹息复叹息萧红的种种寂寞:寂寞的幼年,寂寞的童年,寂寞的精神,寂寞的心境,寂寞的生活,寂寞的环境,寂寞的呼兰,寂寞的死亡,寂寞的坟墓 如此浓烈的 “ 寂寞 ” 之感触,是从呼兰河传里读出来的吗?他认为 “ 寂寞 ” 是萧红的人生写照。如果这一判断准确,倒是解释了呼兰河传创作时断时续的原因:深陷寂寞无法自拔时,便一 头逃进梦魂萦绕的呼兰河城里去,为那座小城里她刻骨铭心的景、物、人、事描形画像,并发掘其中深藏的东西。我其实不能确认萧红是否是 “ 寂寞 ” 的,因为那样丰满、灵动的灵魂,那样坚韧、匆促的生命,那样困顿、颠沛的生活,像是都与 “ 寂寞 ” 无缘。寂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精神空虚与物质优渥的产物,它们却都不属于萧红。 . 呼兰河传很难归类,自传,小说,散文,抒情诗,都像,又都不全是。我最愿意读那些像是自传的部分,特别是 “ 我 ” 和祖父的故事。因为那是呼兰河传中最柔软、最温暖、最动人的部分。萧红以生动的儿童化语言,描摹出触手可及、有声有色的画面。读之,像是能听到四五岁的她脆生生的笑语,以及祖父宽厚温暖的对答和不时响起的开怀大笑;也像是嗅得到满园的花香,看得到挂满各种瓜果的植株 “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 依样学样,裁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 捣乱比帮忙多。给祖父插了一草帽的玫瑰花,一家人见了笑疯了;浇水往天上泼,大叫下雨了、下雨了;踢飞了祖父刚播下的种子;除掉了韭菜留下了杂草 后园在小萧红眼里,天高地广, “ 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 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 一天又一天,祖父、后园、小萧红,三样是不可或缺的。可是一到冬天,后园就封门了。 . 在大地都能冻得裂了口的漫长冬季里,小萧红只能转而进行室内探察。她琢磨祖母和母亲屋子里的各种物件,倒饬储藏室的陈年旧物,直至倾箱倒箧。祖母丧事期间家里来了好多人,包括四五个比她大一些的孩子。小萧红跟着他们出了院子,上了街。 “ 不料除了后园之外,还有更大的地方, ” 她目瞪口呆! “ 是不是我将来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远? ” 后来跟祖父学古诗: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听了祖父的讲 解,想到自己以后离家,等到胡子白了回到家,祖父不认识她了,心生恐惧。 . 还有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细节是祖父与祖母的关系。从生死场中看,男人在家庭中是主导一切的,可是呼兰河传中说祖母从来不派任何工作给祖父,像是祖母说了算。又说祖父总是主动去擦祖母地榇上的一套锡器,不擦也罢,一擦祖母便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而且 “ 祖母一骂祖父的时候,就常常不知为什么连我也骂上 ” 。祖父被骂“ 死脑瓜骨 ” ,小萧红被骂 “ 小死脑瓜骨 ” 。看起来祖父倒是怕祖母的。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个挨祖母骂的祖父不仅对孙女,也对别的孩子,甚 至家里的长工、租户都温厚有加。 . 呼兰河让萧红心心念念,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那里曾经住着个子高高、身子骨硬朗、笑眼盈盈的祖父。在写“ 我 ” 和祖父的第二章里,起首她便写道: “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 极短的 “ 尾声 ” 与之呼应, “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 物事人非的痛恻已尽在其中,但她犹无法搁下,掰着指头算和祖父的年岁差: “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 孩子似的喃喃自 语中,深藏着无法自拔的痛切。在祖父死了的时候的散文中,她无比悲凉道: “ 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 爱 和 温暖 带得空空虚虚的。 ” 祖父下葬那天,她用祖父的酒杯饮了酒,卧倒在后园的玫瑰树下。 “ 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 ”. 呼兰河传一共七章,加上一个简单的 “ 尾声 ” 。除了 “ 我 ” 和祖父的故事明亮,甚至是明媚的外,其余的部分大多是灰黯、甚至残酷的。无论是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还是 “ 我 ” 家院落周围人们的日常生 活。 . 文中有许多对呼兰河 “ 精神上的盛举 ” 的记述: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萧红一样一样地写,且叙且议。那叙,如画笔,又如镜头,栩栩如生;那议,往往力透纸背。老爷庙和娘娘庙里的塑像,前者塑得很凶神恶煞,后者塑得很温顺,拜庙的善男信女一眼看去,会认为男人不好,女人值得尊敬。可她却认为把男人塑得凶狠, “ 那就是让你一见生畏,不但磕头,而且要心服。 ” 把女人塑得温顺,等于告诉人们: “ 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侮的,告诉人们快来欺侮她们。 ”. 萧红将呼兰河的 “ 精神盛举 ” 一一写来 ,最后作结道: “ 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 ”. 整部呼兰河传里份量最重的一家是老胡家。夏天里,老胡家坐火车从老远的辽阳接来了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 12 岁的二孙媳妇小团圆媳妇。左邻右舍争相去看。看罢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是非议一大堆:见人一点也不知道害羞;头一天来就吃三碗饭;两个眼睛骨碌碌的转 婆婆也要给她来个下马威,没几天就开始打。小团圆媳妇一挨打就哭闹着要回家,婆婆听了打得更狠,还用烧红的烙铁烙脚心 老胡家开始夜夜跳大神,跳了一 冬,原来是有说有笑,活蹦乱跳的小团圆媳妇病了。她刚挨打那会儿,左邻右舍都说该打;现在听说她病了,紧赶着跑去出点子,贡献各种偏方。最终,老胡家要用大缸给小团圆媳妇当众洗澡了。小团圆媳妇被当众脱了衣服,放进装满滚水的大缸里,就这样,一夜里,小团圆媳妇被烫了三次,抬出来三次。烫一次、昏一次。 .不久以后, “ 那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 。 . 萧红在这一章里书写残酷的力度使人动魄惊心!除了“ 我 ” 和祖父,所有的人都站在施害者的队列里,像群魔。如果说生死场中的女性立场,针对的是男权制度下的男人与强权, 表现的是男人对女人的歧视、压迫、侵害、暴力和摧残,那么领头施害小团圆媳妇的,却是同为女人的婆婆。而且婆婆身后争先恐后的帮凶和看客们,是地位卑微的小人物,是穷苦大众。由此可以看出,萧红强劲笔力所鞭挞的,绝不止强权,绝不止不平等,而是一切愚昧与丑恶!婆婆有大量的心理活动,她一心为了小团圆媳妇好。在钱财上,她对自己苛刻至极,可是花在为小团圆媳妇请神治病上,慷慨无比,直至最后倾家荡产。 “ 乡愚 ” ,萧红在给萧军的信中,写过这个词。那大致是因为萧军信中说要到鲁迅墓前去烧刊物,萧红回复说,这真是 “ 洋迷信 ”“ 洋乡愚 ” 。并不无 讽刺道, “ 写好的原稿也烧去让他改改,回头再发表罢! ” ( 1936 年 11 月 24 日萧红自日本致萧军函)可见,萧红反对并批判的 “ 愚 ” ,范围有多广!因此茅盾先生在序中说, “ 呼兰河的人民当然多是良善的 他们有时也许显得愚昧而蛮横,但实在他们并没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思。 ” 我是万万不敢认同的。是,婆婆因袭的是传统,“ 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 ” 可是,传统就等于良善吗?就等于不害人吗?要我说,愚昧本身,才是最大、最本质的恶! . 茅盾先生在序中发问:封建的剥削和压迫,日本帝国主义血腥的侵略, “ 这 两重的铁枷,在呼兰河人民生活的比重上,该也不会轻于他们自身的愚昧保守罢? ” 今天再来看这个问题,当那 “ 两重的铁枷 ” 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