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元帅的故事》(北师大).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元帅的故事》(北师大).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元帅的故事》(北师大).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元帅的故事》(北师大).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元帅的故事》(北师大).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帅的故事成都市 汪老师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爱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自主预习。 教学过程朱德的扁担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坳:山间平地。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绵延:连续不断。三、集中识字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n 担心)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四、巩固练习1、游戏:识字大餐。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五、作业设计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什么是 “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 “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 “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 “藏中见真情”哪!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四、总结补充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这个规矩不能有第一课时一、直揭课题,引导质疑1、教师板书课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2、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切入文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交流资料;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4、整体感受,男女分角色朗读全文。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