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洲 大山中走出的军队机要专家[文档资料]_第1页
李华洲 大山中走出的军队机要专家[文档资料]_第2页
李华洲 大山中走出的军队机要专家[文档资料]_第3页
李华洲 大山中走出的军队机要专家[文档资料]_第4页
李华洲 大山中走出的军队机要专家[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华洲 大山中走出的军队机要专家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李华洲, 1945 年 5 月 24 日出生在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老桥村大茶坪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勤劳好学, 1961 年考上大庸一中就读高中,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的家乡又是边远贫困山区,家庭困难无法再供他上学,一年后他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1964 年 1 月,他经政审体检合格应征入伍,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 2003 年 8 月,李华洲年满 58 岁达到副军 职最高服役年限,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院长位置上退休,军龄 40 年。有人说他: “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却从普通士兵到将军,从第一学历中专到大学教授,从一线教员到学院院长,充满神奇式的进步,有何诀窍? ” 其实,人生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李华洲走到这一步也绝非偶然,有机遇,也有对勤奋、敬业和清廉的认识和实践。 保持勤奋本色 李华洲对勤奋两字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和理解。 勤奋就要能吃苦。李华洲幼年时家乡落后,家庭贫穷,吃不饱,穿不暖;童年时,要爬大山、走小路,赤脚上学,还要 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如喂猪、牧羊、做饭、洗衣服 少年时代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却养成了他很勤奋、能吃苦的好习惯,促进了他日后的成长。 1964 年 1 月,李华洲带着兴奋好奇和满腔热情入伍来到部队,可面对部队的严格纪律和高强度军事训练显然缺乏心理准备。四十七军某师是当时全军值班部队,他所在的师直警卫连又是全师的训练先进连队。连长来自解放军仪仗队,对连队要求特别严,训练标准特别高。在连长的带领下,连队在全师步兵 6 大技术中夺得 4 个第一。李华洲感到压力很大,觉得不能因为自己是新兵而拖连队训练的后腿,所以除了正 常的军事训练外,他经常加班,中午休息时间练投弹,晚上穿着裤衩练刺杀,军事技术提高很快。他在参加当年著名的全军军事大比武中的勤务保障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嘉奖,入了团,并提前由列兵晋升为上等兵。刚入伍之际,正赶上全军上下学空军的战备、工作、生活秩序活动,警卫连派公差为首长和机关服务,他被分配到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家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李华洲竭尽全力,把他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拾掇得整整齐齐,科长非常满意,对他这个新兵也留下深刻印象。 1964 年 8 月赶上军队院校招生,由于表现优秀,科长立即推荐他,使他突破了当兵 一年才能考军校的规定,参加了军校考试并考上了解放军机要学校,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李华洲上军校后也没辜负组织的希望,在 “ 火炉 ” 重庆克服夏天 40 摄氏度高温对身体带来的严重不适,全心研读,刻苦训练,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1966 年 11 月,他参加援越抗美,冒着敌机的轮番轰炸和极度疲劳修建安沛机场。这里不仅劳动强度十分繁重,施工条件也异常艰苦,敌机轰炸是家常便饭,一天少则三四次,多则十几次,可谓天天有空情,每天有战斗,经常有牺牲,防敌机空袭保生命安全就成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也给李华洲他们施工和 生活造成严重的困难。一次施工时临时防空,空袭警报拉响,工地一片漆黑,他向防空洞跑的途中,胸部撞上别人来不及拉走停在工地上装满渣土的小推车车把,半天也没有喘过气来,几乎晕死过去。又有一次在驻地睡觉遇空袭,防空结束后回到住处,大家惊呆了,一颗未炸的炮弹头从葵叶盖的房顶直落而下穿透李华洲的床板钻入地下,如果他睡在床上,后果可想而知。生与死、苦与乐的问题随时随地考验着每一个人,也锤炼了他。 1969 年 11 月机要学校撤销后,他分配到成都军区司令部工作, 9 年中多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 1977年 1 月寒 冬腊月上西藏执行紧急任务,他明知有危险,却不讲任何价钱,乘车在川藏线的山涧悬崖和冰大板路面上穿行,翻越海拔 4000 米以上的二郎山、折多山、马拉山、怒江山及 5006 米的雀儿山等十几座高山,道路弯曲狭窄,一不留神,就可能掉入万丈深渊,发生车毁人亡、粉身碎骨的严重后果,其间,就发生两次车撞山和山体滑坡的严重险情。还要克服因严重缺氧造成的高山反应,饭吃不进、觉睡不着。在海拔 4450 米的邦达机场和卡集拉兵站检查工作时,他高山反应非常严重,就像得了重感冒,头要爆炸似的,脉搏达 120次 /分钟。面对一群长期坚守在这里,又对 他们十分热情的干部战士,李华洲流泪了,即使已经十分痛苦,还是强打精神,勉强吃下机场和兵站做的饭菜,回答和解决两个单位的实际问题。 13 天行程 3000 余公里,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尽管职务不断提升,但他始终不忘勤奋,劳动中挑重担,下粪坑不怕苦、不怕脏,大家都很佩服他。即使后来当了将军,凡自己能做的事情他都要亲自动手,绝不指使公务员。 他认为勤奋就要爱学习。他没有忘记上高中时因国家遭受暂时经济困难,家庭贫困而辍学的遗憾。到了 20 世纪 80年代初,他重拾军校教员工作。他认为要当一个合格、称职的老师,给 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走捷径采取极端措施给自己补课:一是自学,他将所有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自学中,急用先学,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如饥似渴地学;二是利用好老师、课堂就在身边的丰富资源,挤时间、找机会跟班听课, 4 年跟班听了一届本科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良好,以后还陆续旁听了一些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心中才踏实了一些。这些努力,不仅使他参与和领导教学工作有了话语权,而且在全军首次职称评定中,被评为讲师, 2000 年晋升为教授,选为中国军事教育学会理事。 李华洲认 为勤奋就要多思考。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机要院校,为全军培养信息安全保密的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李华洲从当教员到教研室、系、部门、学院领导,始终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特别是 1995 年担任教务长后,深感担子很重。教务长是学院的参谋长,也是机关一个大参谋,他要出主意、出点子,供院党委和首长决策。教务长参谋当得好不好,某种程度上关系学院的办学水平。 上任后,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院校工作的总目标,他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薄弱环节,首先提出要加强学院的教员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为此,他 和政治机关一起制定学院关于加强中青年教员队伍建设的 1996 至 2000 年五年规划,采取送学培养、在职攻读学位等措施提高教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并制定实施细则,安排经费,以支持和保障 “ 规划 ” 落实, 2000 年时学院硕士以上学历教员占到教员队伍比例的 40%以上。同时,采取措施改善学院办学条件。经过他多次走访和协商,终于和兄弟科研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并利用其人才、科研项目和经费等资源,共同申报研究生授权学科,共同培养研究生。这一举措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批准和支持。 1997 年学院硕士研究生学科点达到 8 个,2000 年 实现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大大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1999 年他担任学院院长时,敏锐感觉到要抓住大学合并机遇,加快学院快速发展。对照上级对学院的办学要求,查找和兄弟学院的办学差距,研究讨论学院新的办学思路,制定出 “ 加强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建设,把我院办成信息安全保密领域国内领先的专业学院 ”的总体目标,写入院党代会文件,作为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