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oCD全套教程素材 图库 15道路-高速公路图纸cd 高速公路图纸CD5套路基桥梁涵洞公路图纸桥梁图纸图集 杭浦高速 总说明 参考资料 文字报告 2合同_第1页
utoCD全套教程素材 图库 15道路-高速公路图纸cd 高速公路图纸CD5套路基桥梁涵洞公路图纸桥梁图纸图集 杭浦高速 总说明 参考资料 文字报告 2合同_第2页
utoCD全套教程素材 图库 15道路-高速公路图纸cd 高速公路图纸CD5套路基桥梁涵洞公路图纸桥梁图纸图集 杭浦高速 总说明 参考资料 文字报告 2合同_第3页
utoCD全套教程素材 图库 15道路-高速公路图纸cd 高速公路图纸CD5套路基桥梁涵洞公路图纸桥梁图纸图集 杭浦高速 总说明 参考资料 文字报告 2合同_第4页
utoCD全套教程素材 图库 15道路-高速公路图纸cd 高速公路图纸CD5套路基桥梁涵洞公路图纸桥梁图纸图集 杭浦高速 总说明 参考资料 文字报告 2合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序 言受浙江省交通厅的委托,按照本院计划经营室2003年9月11日下达的勘察/勘测、设计任务书(合同编号:2003-F88)要求,本院地质工程部承担了杭州至上海浦东高速公路(浙江段)杭州大井海宁袁花段 第2合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第一节 工程概况杭州至上海浦东高速公路(浙江段)杭州大井海宁袁花段,起自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设大井枢纽互通立交,路线自起点走东北向,在乔司枢纽北3公里处跨沪杭高速公路(分离立交),尔后路线折向东,跨越乔司工业园区后设临平互通立交,经翁家埠村进入海宁市境内,过新塘河后跨塘洲公路,在袁家坝跨杭州绕城高速东线,并设绕城东枢纽互通立交,路线跨农发大道后,在姚王埭北侧设胡家兜互通立交,而后跨骑井公路,在盐官镇北侧跨上塘河、观潮大道及排涝河,并设盐官互通,线路继续向前延伸,跨宁袁塘河,在尖家桥河南与西孙家场附近高设海宁互通立交,经丁桥镇南侧,在袁花镇北跨袁硖港和袁尖公路后,终于海宁市与海盐县交界处(K54+748)与杭州至上海浦东高速公路(浙江段)海宁袁花平湖新仓段相接。本工程共划分为8个合同,具体划分如下:1合同:起讫桩号为:-K2+900K1+400, 长度2.500km2合同:起讫桩号为:K1+400K5+000, 长度3.600km3合同:起讫桩号为:K5+000K8+625, 长度3.798km(断链K8+273.243=K8+100,增长173.243m)4合同:起讫桩号为:K8+625K17+200, 长度8.575km5合同:起讫桩号为:K17+200K28+000,长度10.800km6合同:起讫桩号为:K28+000K35+000,长度7.000km7合同:起讫桩号为:K35+000K43+000,长度7.991km(断链K40+591.253=K40+600,短8.747m)8合同:起讫桩号为:K43+000K54+748,长度11.748km杭州至上海浦东高速公路杭州大井海宁袁花段为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全线计算行车速度采用120km/h,采用六车道横断面形式,路基标准横断面宽度为35.0米,行车道宽度233.75米,桥涵断面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车辆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本报告为第2合同,全长3.600km。设大桥2座,主线上跨分离立交1座,人通2道,机通2道。第二节 勘察目的与要求本次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是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中所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按工程地质勘察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和本院编制的杭州至上海浦东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2004年3月)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确定公路路线、桥梁、隧道等工程构造物的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1、沿线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调查线路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路段划分。收集地震烈度和地震效应资料。调查地下水类型、水位、水质、水量等,评价地表水、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查明沿线范围内不良地质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提出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2、勘探:查明场地内岩土体的成因时代、岩性特征、分布规律、基岩风化程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结合上部构筑物推荐合理的持力层。3、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岩、土、水样的室内试验,整理资料,编写报告,提供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和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并提供设计所需的各类图表等。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如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01796);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中的JTJ06498;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1、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12、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第三节 工作情况及质量评述一、工作情况本次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岩土水试验等一系列综合勘察工作。本工程的野外勘察作业、室内外资料整理及报告的编制工作由本院地质工程部完成。室内岩、土、水分析试验由本院试验室完成。外业工作自2004年3月12日开始到3月28日结束,历时17天,按质按量完成外业勘探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1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1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地面测绘Km21.44静力触探孔m/孔138.9/4钻 孔m/孔712.05/13标贯测试段次51土 样件262水 样组1为地下水。测地下水位次6部分孔因回填无法测稳定地下水位。利用初勘钻 孔m/孔843.45/13二、质量评述勘探孔定位按1:2000地形图及实地线位放样桩确定,孔位里程、标高由测量控制桩引测确定。钻孔按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施钻、取样及编录,钻孔全孔取芯,按回次进行现场编录,终孔前由机台技术人员进行钻孔质量验收,合格后方能终孔。终孔后2-3天后实测各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各钻孔实测地下水位埋深见附表6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览表。外业调查、勘探及室内资料整理、报告编写均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可作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质依据。第二章 自 然 地 理第一节 气象、水文路线经过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温暖、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区域内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西北风盛行,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本区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分水气,空气湿润,是本区高湿强光照季节。春秋雨季为过渡时间,气候活动频繁,锋面雨甚多,冷暖变化大。年平均温度1517,绝对最高气温42.3。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82%。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1600mm,大多集中在36月春雨、梅雨期及710月台风期间,总雨日14017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1400mm。年陆面蒸发量800mm,无霜期220270天。年平均风速为2.6m/s。年主导风向为NNW,平均风速为3.7m/s;次主导风向为SSW,平均风速为3.7m/s,静风频率为15%。每年晚春和深秋初冬季节,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雾对公路的危害很大,一般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之前生成,日出升温之后23小时内消散。雾生雾灭时间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台风是热带海洋上旋转的大气旋涡,是影响浙江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台风带来的风、雨、潮破坏力极大。台风影响最早出现在5月份,最迟出现于11月份,其中8月份出现最多,其次为7月份和9月份,统计资料表明,该区域平均每年台风出现2.56个/年。由于地形影响,路经杭州湾区域的台风较少,正面袭击的台风则极少。五十几年来仅有1949年第6号台风一个在该区域登陆。拟建项目沿线河流属运河水系河网,主要河流有平湖塘、盐嘉塘、长山河、辛塘江、上塘河等十几条河流。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北部的最大平原,河道纵横交叉,水系发达,构成了极为便利的水上运输网络。 表5-1 主要等级河流通航净空表 航道名称航道等级通航水位(m)净高(m)净宽(m)上底宽(m)侧高(m)乍嘉苏线1.927.055374.0海盐塘1.927.055374.0六平申线1.927.055374.0长山河1.925.038323.5袁硖港1.925.038323.5根据邻近水质分析资料分析,地表水体对砼无侵蚀性。第二节 地形、地貌本项目沿线经过区域,为杭嘉湖平原地区,南临钱塘江和杭州湾。路线自西南向东北分别经过钱塘江冲海积平原亚区(K0+000 K8+625.0)和杭嘉湖冲湖积平原亚区(K8+625.0线路终点)。本合同位于钱塘江冲海积平原亚区。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区,是浙江省最大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地势呈西高南东北低。平原区东部地面标高24m(黄海高程,下同),南部46m,北部为太湖泻湖的一部分,为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最低点位于北部太湖东测,仅1.0m左右。多以圩区为代表的微地貌,圩区高程多在1.21.7m。海宁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48m,东南部和东北部有山丘20余个;海盐县整个地势东南略高,西北低洼,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北部平原河网区是典型的水乡平原,南部在秦山、丰山、六里山一线以南为平原孤丘区;平湖市地势略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为2.8m,高差在1m左右。南境有天目山余脉濒海而立,走向自西向东,为沿海天然屏障。沿线平原地区,地面平坦,河网密布,湖池星点,村落相望,景观别具一格,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盛产桑蚕,养殖鱼虾,是江南一处鱼米之乡。第三章 区 域 地 质第一节 地层岩性受地理位置、古地形、新构造运动、海面升降、地表流水剥蚀等因素影响,杭嘉湖地区第四系地层分布广,层位齐全,厚度大,成因类型多,岩相变化复杂。概括地可分为丘陵山区冲积型及滨海平原混合型两大类型。其中丘陵山区冲积型地层分布在杭州德清吴兴一线以西的富春江,东西苕溪上游。成因类型有冲积、冲洪积、洪积、坡洪积等。本路段通过的平原区属上更新统,全新统曾发生过三次海浸,为浅海相、滨海相、河口相、湖沼相沉积。由于古气候、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各期沉积物的颜色、状态、颗粒组成等呈规律性变化。中下更新统下部为杂色,中上部为棕褐色。上更新统下部为灰黄灰绿色,中上部为灰灰黄色。全新统中下部为灰灰黑色,上部为灰黄色。每一沉积阶段的沉积物颗粒随沉积环境的变化呈现明显的韵律,砂与粘性土层交错出现。砂层随深度的增加,颗粒由细变粗。测区沉积了一套巨厚(最厚300余米)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其下为隐伏的侏罗系下统的半胶结胶结状红层(红色泥质粉砂岩、砂岩、砂砾岩、熔结凝灰岩等)。根据本次勘察揭露,本区主要为全新统(Q4)、上更新统(Q)、第四系中更新统(Q)和侏罗系下统基岩(K1c)地层。1、全新统地层:冲海积平原区为冲海积亚粘土、亚砂土、海积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等,底部分布有湖沼积亚粘土层。2、上更新统地层:分两个旋回。每个旋回,上部以冲湖相沉积的粘性土(硬层)为主,下部以海相、冲海相沉积的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局部为粉砂。该层底部分布有冲积圆砾、卵石层。3、中更新统地层:本次勘察仅揭露冲湖相沉积的亚粘土层。4、侏罗系下统基岩(K1c)地层: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第二节 地质构造沿线地表为第四纪地层覆盖。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下部基岩构造特征,在地质历史上经历过多种构造复合。线位附近的隐伏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华夏系的临安马金断裂带的北东延伸端,萧山球川断裂北东隐伏延伸端,以及东西向构造带的双林嘉兴,吴兴嘉善断裂。其中北东向萧山球川断裂、东西向双林嘉兴断裂、吴兴嘉善断裂在晚近期有所活动。见图1 浙江省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分布图。华夏系构造:主要由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构造断裂带及其相间的隆起、拗陷带组成,它基本上奠定了杭嘉湖地区的构造轮廓。在本区表现为临安-桐乡-嘉兴断裂带。新华夏系构造:主要表现为对基底构造的继承和发展,与华夏系重接成复合构造,本区新华夏系构造不突出,萧山-球川断裂具有代表性。东西向构造:区内东西向构造发育和发展阶段是多期间歇性的,并呈断续条带状分布,主要断裂有双林-嘉兴、吴兴-嘉善等东西向压性断裂。第四系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整体下沉为主,且下沉运动受水动型海面影响。由于工作区第四系地层巨厚,故隐伏断裂对工程基本无直接影响。第三节 地 震杭嘉湖地区处于上海上饶地震副带,属上海杭州4.755.25级地震危险区一部分。区内地震主要受北东向活动性断裂,东西向活动性断裂控制。在萧山球川活动性断裂附近,据历史记载,先后在海盐、盐官等地发生过4.755.00级破坏性地震,而东西向构造带双林图1 浙江省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分布图嘉兴,吴兴嘉善活动断裂带附近也先后在嘉兴、嘉善等地发生过大于4.00级地震。据记载近场区历史上曾发生M3级地震31次,其中M4级地震7次,见表5。近场区历史地震一览表(M4) 表5发震日期纬度(度 分)经度(度 分)震级地名1560.06.1930 48120 484嘉兴市东北1589.09.1330 30120 484海宁市东1607.12.0030 48120 544嘉善南1678.05.2630 30121 004.8海盐1756.01.0231 00120 484.5嘉兴市北1756.12.0730 54120 484嘉兴市北1895.11.0730 54120 484嘉兴市北活动性断裂与地震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地震活动多数集中在活动断裂带附近。根据本区历史记录,在感地震密集,破坏性地震区发生过4次。现代地震震级低、频度小。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8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区)。见图2浙江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第四章 地 下 水根据地下水含水介质、赋存条件及水理性质,测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水又细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二类。图2 浙江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引自国标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一节 松散岩类孔隙水一、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全新统中上组冲海积亚砂土潜水含水组含水组为全新统中、上组冲海积亚砂土,层厚1820m,分布于冲海积平原区浅部,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其次是农田回灌和河流、沟渠的侧向补给,蒸发是其主要的排泄方式,地下水位埋深0.22.0m,受季节气候条件及水文等因素影响,水位动态变化较大,年变幅一般12m左右,水质淡,局部地段为微咸水,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钻孔涌水量1527m3/d。本次勘察取地下水样1组,进行水质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水PH值为7.5,水化学类型为CLHCO3- CaMg等,对砼无侵蚀性,可采用常规防护措施。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详见附表7水质分析成果表。二、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1、全新统下组冲海积(al-mQ)亚砂土、粉砂含水组分布于平原区中上部,局部缺失,含水层厚2-20m不等,岩性为亚砂土、粉砂,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小,富水性中等贫乏,大部为为微咸水,小部分为半咸水,对工程意义不大。2、上更新统上组下段冲海积(al-mQ)亚砂土、粉砂含水组分布于平原区下部,局部缺失,含水层厚1-5m,岩性主要为粉砂,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小,富水性中等贫乏,大部为为微咸水,小部分为半咸水,对工程意义不大。3、下更新统下组冲积、冲海积(alQ、al-mQ)粉砂、细砂、亚砂土、圆砾、卵石含水组分布于平原区下部,局部缺失,含水层厚度一般1-120m,岩性上部多为亚砂土、粉砂、细砂,下部为圆砾、卵石,部分地段中间夹一层软塑-硬塑状亚砂土、粘土,将该层分成一下两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小,富水性中等,大部为为微咸水,小部分为半咸水,对工程意义不大。第二节 基岩裂隙水测区基岩埋藏较深,岩性主要为侏罗系下统(K1c)泥质粉砂岩,地下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基岩裂隙水对砼无侵蚀性。第五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 工程地质分区工程地质分区按地貌进行分区,工程地质分区代号与地貌分区代号相同,测区为堆积平原区()。堆积平原区()又划分为冲海积平原亚区(2) (K0+000.0K8+625.0)和冲湖积平原亚区(1) (K8+625.0线路终点)。本合同位于冲海积平原亚区。表部硬壳层较薄,以下堆积厚层冲海积亚砂土(局部为粉砂、亚粘土),下部为上更新统厚层粘性土及砂性土。各亚区地质及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包括岩组、地层及岩性、结构与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建筑材料及工程地质评价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说明,详见附表1工程地质分区说明表。第二节 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路段划分一、路基工程地质条件本合同位于冲海积平原亚区(2),为填方路基。路基土上部一般以亚砂土为主,稍密中密,性质差异变化较大,厚度320m不等,中部为灰色淤泥质土,流塑,性质差,以高压缩性为主,构成了路基的主要压缩性,下部为上更新统亚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相变较好,具中低压缩性,路基附加应力对其引起的沉降变形较小。该段均为正常路段,清除表土后路基可直接填筑。应注意上部饱和亚砂土的振动液化问题。二、路段划分根据场地地基土成因、物质组成和力学性质,针对筑路工程地质条件,将测区划分为正常路段(B)和软土路段(C),相对应于正常路基和软土路基。桥梁及立交工程分别划分在相关路段中,详见桥梁及立交工程工点地质资料。本合同全长3.600km,划分为4段。均为正常路段(B1B4)。各路段地质说明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及路段划分说明表(附表2)。第三节 桥梁及立交工程工程地质条件测区位于平原区,表部地层性质一般。中下部1(亚粘土:青灰色,灰绿色,褐黄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坚硬,含铁锰质斑点。)、1(亚粘土:黄褐色,灰黄色,灰绿色,灰色,青灰色,硬塑-坚硬。)、1(亚粘土:青灰色,灰黄色,灰绿色,灰色,硬塑-坚硬。)、3(粉砂、细砂:灰色,灰绿色,灰黄色,中密-密实。)、5(含粘性土圆砾、砾砂:灰色,灰绿色,中密-密实。)、6(卵石:灰色,灰绿色,密实。)、1(亚粘土:灰绿色,硬塑。)及下伏的中风化基岩等均可作为桩端持力层,其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及工程地质层组特征一览表(附表4-14-3)。桥梁及立交工程的地貌和地质概况、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及评价、结论和建议、平面示意图、断面图、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推荐值,详见桥梁及立交工程工点资料。第四节 工程地质层组特征及评价杭州至上海浦东高速公路杭州大井海宁袁花段,工程地质层组共划分为九大组。其中第一至第八大组为第四系各成因类型的松散沉积土层。第九大组为侏罗系下统基岩。第组为填土和全新统上组(Q)冲海积层,第组为全新统中组(Q)冲湖积堆积层,第组为全新统中组(Q)海积、冲海积堆积层,第组为全新统下组(Q)堆积层,第组为上更新统上组上段(Q)堆积层,第组为上更新统上组下段(Q)堆积层,第组为上更新统下组(Q)堆积层,第组为中更新统上组(Q)堆积层,第组为侏罗系下统基岩。各大组地层又根据岩土性质、成因类型等进行细划。本合同共划分为29个工程地质层。各工程地质层组特征分述如下:1、0素填土(meQ)零星分布于河岸、村庄等部位表部。灰黄色,褐黄色,灰褐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多混碎石、亚砂土、砖块、瓦片等,局部含编织袋等杂物。分布在地表。层厚0.6-4.3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80-10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20-25kPa。路基施工时需清除。2、1亚粘土夹亚砂土(al-mQ)分布于冲海积平原区表部。灰黄色,暗黄色,灰绿色,硬塑为主,粉质含量较高。顶板埋深0-1.0m。层厚0.6-3.1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10-12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25-30kPa。物理力学性质较好。3、1亚砂土(al-mQ)分布于冲海积平原区表部,冲湖积平原表部偶有分布。灰黄色,褐黄色,褐色,松散-中密,夹亚粘土,局部以亚粘土为主。顶板埋深0.0-4.3m。层厚0.7-2.8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90-12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20-25kPa。物理力学性质一般,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需注意塌孔问题。设计时需注意该层的振动液化问题。4、1淤泥质亚粘土、淤泥质粘土(mQ)广泛分布于冲湖积平原区上部。灰色,流塑,饱和,具水平层理,夹亚砂土,含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顶板埋深14.0-16.6m。层厚3.2-6.7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60-7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15-20kPa。高含水量、高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差,为本工程主要地基压缩层,易变形和失稳,需重点进行软基处理。5、1亚粘土(mQ)广泛分布于冲湖积平原区上部,为1层的相变层。灰色,局部灰绿色,灰黄色,流塑-软塑,饱和,粉质含量较高,局部以亚砂土为主,含少量腐殖质及贝壳碎片。顶板埋深2.5-15.8m。层厚2.2-14.0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80-10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20-25kPa。含水量较高,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就与1层一起进行软基处理。6、1”亚砂土(al-mQ)广泛分布于冲湖积平原区上部,为1层的相变层。灰色,灰黄色,灰绿色,稍密-中密,夹亚粘土,局部以亚粘土为主,含少量贝壳及云母片,局部为粉砂。顶板埋深0.6-18.0m。层厚1.3-21.0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80-12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 20-30kPa。物理力学性质一般,与1层一起进行软基处理,渗透性较好。设计时需注意该层的振动液化问题。7、3亚砂土(al-mQ)分布于平原区上部,局部缺失。灰黄色,褐黄色,灰色,稍密-中密,夹亚粘土,局部呈互层状,单层厚2-5mm,含云母,局部夹粉砂。顶板埋深17.2-32.8m。层厚5.6-13.3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0=120-14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30-40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渗透性一般,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塌孔问题。设计时需注意该层的振动液化问题。8、3粉砂(al-mQ)分布于平原区上部,为3层的相变层。灰色,灰绿色,灰黄色,稍密-中密,局部夹亚粘土、细砂、亚粘土,含少量贝壳碎片。顶板埋深14.0-23.8m。层厚2.4-18.5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 140-16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0-45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渗透性一般,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塌孔问题。设计时需注意该层的振动液化问题。9、4亚粘土(mQ)分布于平原区上部,局部缺失。灰色,灰绿色,灰褐色,灰黑色,流塑-软塑,大多呈薄层状,粉质含量较高,夹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顶板埋深18.7-32.5m。层厚1.0-14.7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00-13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25-35kPa。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当1层缺失时,应与1层一并处理。10、1亚粘土(al-lQ)分布于平原区中部,局部缺失。青灰色,灰绿色,褐黄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坚硬,含铁锰质斑点,局部粉粒含量高。顶板埋深20.8-38.4m。层厚1.5-17.1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70-22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5-55kPa。强度较高,厚度大时,是一般构筑物较理想的桩基持力层。11、2亚粘土(al-lQ)分布于平原区中部,局部缺失。褐黄色,灰黄色,浅灰绿色,软塑,饱和,厚层状,含铁锰质斑点,粉质含量较高,夹少量粉细砂。顶板埋深26.5-37.6m。层厚1.8-10.2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 150-18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30-45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12、4亚粘土(mQ)广泛分布于平原区中部,局部缺失。灰色,局部呈暗灰绿色,褐黄色,流塑-软塑,饱和,呈层状,粉质含量较高,夹亚砂土或粉砂,含少量腐殖物及贝壳碎片。顶板埋深28.3-42.6m。层厚1.7-10.3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20-16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30-40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13、4粘土(mQ)分布于平原区中部,为4层的相变层。灰色,灰绿色,软塑,饱和,厚层状,少量层理状,含腐殖质及夹薄层粉砂,含少量贝壳碎片,偶含炭化物。顶板埋深28.4-38.0m。层厚2.4-7.3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20-16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30-40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14、1亚粘土(al-l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局部缺失。黄褐色,灰黄色,灰绿色,灰色,青灰色,硬塑-坚硬,以厚层状为主,局部呈薄层状,含铁锰质,粉质含量较高。顶板埋深30.0-49.5m。层厚2.8-11.4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80-24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5-55kPa。强度较高,厚度大时,是本工程较理想的桩基持力层。15、2亚粘土(al-l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局部缺失。灰色,灰绿色,褐黄色,灰兰色,灰黄色,软塑,含铁锰质斑点,局部以亚砂土为主。顶板埋深38.0-46.2m。层厚3.3-5.6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60-20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0-50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16、3粉砂(al-m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为3层的相变层。灰色,深灰色,灰绿色,暗黄色,褐黄色,中密-密实,分选性较好,含亚粘土、亚砂土、中粗砂,含少量云母碎片。顶板埋深44.1-49.2m。层厚1.5-4.6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60-22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0-55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需注意塌孔问题。17、4亚粘土(al-m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局部缺失。灰绿色,灰褐色,灰色,软塑,饱和,含亚砂土、粉砂等,粉质含量较高,含少量腐殖质及贝壳碎片。顶板埋深38.3-47.8m。层厚2.7-7.7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 160-18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0-45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18、1亚粘土(al-l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局部缺失。青灰色,灰黄色,灰绿色,灰色,硬塑-坚硬,局部粉质含量较高,含少量亚砂土、粉砂、细砂。顶板埋深36.5-53.0m。层厚1.8-8.7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200-24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50-55kPa。强度较高,厚度大时,是本工程理想的桩基持力层。19、2亚粘土(al-l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部分缺失。灰色,灰绿色,灰黄色,软塑为主,粉质含量较高。顶板埋深48.2-59.0m。层厚1.2-8.8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60-20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0-50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20、2亚砂土(al-lQ)偶有分布,为2层的相变层。灰色,硬塑,粉质含量高,局部为亚砂土。顶板埋深57.5m。层厚1.5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 16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0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21、3粉砂、细砂(al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局部缺失。灰色,灰绿色,灰黄色,中密-密实,含亚砂土、亚粘土,局部以亚砂土、亚粘土为主。顶板埋深49.5-59.6m。层厚0.9-4.3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80-22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5-55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22、3亚砂土(al-mQ)局部分布于平原区下部,为3层的相变层。灰绿色,中密,含亚粘土,局部以亚粘土为主。顶板埋深54.5m。层厚4.0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40-18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35-45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23、4粘土(al-mQ)偶有分布,为4层的相变层。灰色,软塑。顶板埋深54.5m。层厚4.0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16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40kPa。工程地质性质一般。24、5含粘性土圆砾、砾砂(al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灰色,灰绿色,中密-密实,圆砾含量30-60%,粒径0.2-2cm,次圆状,含少量卵石,粘性土含量10-30%。顶板埋深57.6-60.5m。层厚1.6-4.0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260-28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70-80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25、6卵石(alQ)分布于平原区下部。灰色,灰绿色,密实,卵石含量40-60%,径以2-7cm为主,次圆状,圆砾含量10-20%,局部以圆砾为主。含少量砂及粘性土。顶板埋深57.0-61.2m。层厚2.6-6.0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270-30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80-100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26、1亚粘土(al-lQ)分布于平原区深部。灰绿色,硬塑。顶板埋深58.5m。层厚2.4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200-25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50-60kPa。强度较高。27、全风化泥质粉砂岩(K1c)分布于平原区深部。紫红色夹青灰色,桔红色,岩石风化呈砂土状,原岩结构尚可辩认,手掰易碎,含少量砾,径以0.3-1.5cm为主,局部为2-3cm。顶板埋深51.7-64.2m。层厚0.3-1.8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25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60 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28、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1c)分布于平原区深部。紫灰色,紫红色,夹灰白绿色,硬,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柱状,长度5-25cm左右,部分呈碎块状。顶板埋深53.5-66.5m。层厚1.7-7.5m。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350kPa。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i=100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29、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1c)分布于平原区深部。浅紫红色,硬,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8-90cm柱状。顶板埋深61.0m。本层未穿。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800kPa。工程地质性质较好。第五节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参数的确定一、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在地层划分层组的基础上,对各层组、各土样的室内外试验指标和钻孔原位测试数据进行逐一检查,舍去个别异常数据,然后利用微机进行数据统计。以工程地质层为统计单元,分别统计出各工程地质层各指标的平均值。各层组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5工程地质层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及承载力参数确定表。1、土工试验指标:分别提供各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2、颗粒分析:提供各层组的平均颗粒级配。3、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测试,钻孔综合工程地质柱状图中为实测锤击数,各工点资料及统计成果表中提供经杆长修正后的锤击数。(2)、静力触探试验,提供各层组的平均锥头阻力及侧壁摩阻力。二、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的确定根据岩土样试验指标、标贯、动力触探测试修正后的锤击数、静力触探指标,结合地基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查阅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规程,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各岩土层的容许承载力0。三、钻孔灌注桩桩周土极限摩阻力的i确定根据岩土样试验指标、标贯、动力触探测试修正后的锤击数、静力触探指标,结合地基土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查阅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规程,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各岩土层的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的i。各工程地质层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0及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的i,详见附表5工程地质层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及承载力参数确定表。第六章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第一节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测区存在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1、水塘、沿河路堤、零星分布的鱼虾塘等2、饱和砂土、亚砂土振动液化。3、地面沉降一、水塘、沿河路堤、零星分布的鱼虾塘等本工程大小水塘、河道较多,共6处。塘内淤泥(浮泥)质地稀软,厚度0.5-1.0m,水深0.5-1.5m,其承载力极低,具高压缩性。见附表3不良地质地段一览表。二、饱和砂土、亚砂土振动液化本工程20m以浅发育有饱和亚砂土、粉砂层,厚度较大,结构松散。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定,基本烈度为度地区的公路工程,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采用简易设防。但对于高速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可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本工程按基本烈度为度进行饱和砂土、亚砂土振动液化评价。各孔饱和亚砂土、粉砂地层分布段地震液化判断结果见附表8浅部饱和砂土、亚砂土地震液化判别表。从判断结果可以看出,总测点74个,其中液化点37个,占50.0%。对37液化点,涉及的钻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液化等级判别,见附表9浅部饱和砂土、亚砂土地震液化等级判别表,判别结果表明,中等液化7孔,轻微液化2孔,不液化5孔。三、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浙江省沿海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其主要成因为大量开采深层孔隙承压水所致,尤其以嘉兴地区地面沉降最为严重。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始于1964年,沉降中心位于嘉兴市区,至今已形成以嘉兴市区为中心的区域地面沉降漏斗,海宁长安、袁花一带已形成次级沉降中心。本合同位于海宁长安次级区域地面沉降漏斗中心外围。就本工程而言,地面沉降使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主要表现为:地面标高失真和地面高程损失,这将影响到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若不及时进行纠正,将影响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同时由于区域地面沉降,使得桥梁净空减小,对防洪积河道通航均造成不利影响。本合同经过路段,累计沉降量均小于100mm。第二节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一、水塘、沿河路堤、零星分布的鱼虾塘等应清淤后,用宕渣、砂或亚砂土回填、压实,或抛石挤淤,路堤浸水段,按浸水路堤处治,需考虑冲刷防护。沿河(塘)一侧路堤边坡需采取支挡防护工程,以确保路堤稳定。同时应处理好地表水的引排工作,以免积水造成路基侵蚀、下陷等次生不良地质现象。在软土地基加固处治区,则一并处治。见附表3不良地质地段一览表。二、饱和砂土、亚砂土振动液化本工程上部饱和砂土、亚砂土层,呈松散中密状,以松散状为主。一般路基工程在不液化及轻微液化区,按非液化土设计。在中等液化区,建议采用加密法等措施加固地基。填方路基段填方高度不宜超过5m,取土坑远离路基,降低填方高度等措施综合治理。挡土墙应加大基底面积,或采用轻型支挡构造物。桥梁工程宜采取灌注桩基础,增加桩基埋置深度,穿过亚砂土层和软土层。三、地面沉降可采用以下预防措施来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和正常使用:1、应利用新近的地形图,并进行准确的高程测量 。由于地面沉降已造成工程沿线的水准点高程失真,因此应对沿线引用的水准点进行实际高程修正,在设计时采用基岩标引测高程,以消除前期地面沉降对高程失真的影响。本工程现阶段所采用的地形图已按基岩标进行修正,基本已消除前期地面沉降对高程失真的影响。2、预留标高。测区可能发生进一步的区域地面沉降,因此在工程设计时,应对地面沉降损失的高程给予预留。 第七章 岩土工程评价第一节 路基基础评价本合同位于冲海积平原亚区,清除表土后,路基可直接填筑。应注意上部饱和亚砂土的振动液化问题。对于表层局部分布的填土,应根据具体情况,或予以清除换填,或予以压实。本工程水网较发育,地下水埋藏浅,应作好排水措施。路基基础工程地质特征、处理意见及建议,见附表2路段划分说明表。第二节 桥梁及立交工程基础评价一、 浅基础:上部土质普遍较差,承载力较低,若作浅基础,应进行软基处理。二、桩基础第二硬土层(第1层亚粘土)强度较高,顶板埋深20.838.4m,厚度1.517.1m,厚度大时是一般构筑物较理想的桩基持力层;第1层(亚粘土),顶板埋深30.049.5m,厚度2.8-11.4m,强度较高,厚度大时是本工程较理想的桩基持力层;第1(亚粘土)、3(粉砂、细砂)、5(含粘性土圆砾、砾砂)、6(卵石)、1(亚粘土)层强度高、分布较广,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下伏的中风化基岩,性质较好,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可根据桩力要求,选择合适的岩土体作桩端持力层。各硬(土)层之间的亚砂土、粉砂层,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需注意塌孔问题。冲海积平原区上部分布亚砂土层,该土层厚度较大,质地较疏松,透水性较好,施工时易塌孔、漏浆。方桥港1桥共划分为18个工程地质层,上部地层性质一般,中下部第5、7、10、12、15、16层性质较好,可作桩基持力层。施工中应注意上部亚砂土层和粉砂层的塌孔及漏浆问题。方桥港2号共划分为18个工程地质层,第9、10、11、12、12、13、13层性质较好,可作桩基持力层。现以ZKC14孔为例,按桩径1200mm,清底系数m0取0.25计算钻孔灌注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见下表。持力层代号桩入土深度桩长单桩轴向受压容 许承载力KN11.236.2248011.250.0384061.258.25220对各桥梁及立交工程的评价在各相关工点资料中均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详见桥梁及立交工程工点资料。第八章 天然筑路材料第一节 天然筑路材料的种类一、骨料(块片石、碎石)调查区域内共有7个骨料料场。其中余杭区有安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