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阳楼记范仲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品味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始末,在读中领悟文意,培养语感; 2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理解词义,把握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重点难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诵或背诵。2讨论本文的核心议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学习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2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始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是我国古代素负盛名的游览胜地。自古以来,这座建筑物,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岳阳楼建筑具有较大规模,恐怕要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算起。滕子京被贬至岳州第二年,大规模重修此楼。楼建成后,他将此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了他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庆历六年,范仲淹写出了千古流传的散文岳阳楼记。他不仅凝练地描绘出岳阳楼的景色,而且抒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洁怀抱。岳阳楼的右侧有一座三醉亭,左侧有一座仙梅亭,它们组成了品字形的建筑群。据道教书籍记载,唐朝有个吕洞宾,两举进士不第,浪迹江湖,遇钟离汉授以丹诀,隐居终南山等地修炼成仙,号纯阳子。传说他三次路过岳阳,在岳阳楼上狂饮,人皆不识。于是他题诗壁: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岳阳楼侧的三醉亭,就是为这神话传说中的吕洞宾而修建的。岳阳楼内悬有历代游客的许多优秀对联,其中有居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饶有风趣韵味。这里最长的对联,是清朝道光年间窦进士所撰写: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上下联一共104字,洋洋洒洒,大笔淋漓,将岳阳楼的风物和历代名人轶事概括无遗。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先知径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谪(zh)属(同嘱zh)霪(yn)霏(fi)樯(qing)楫(j)谗(chn)偕(xi)2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属通嘱,嘱咐的意思。实词:谪、胜状(胜景)、大观、际、涯、备、汤汤、迁客、骚人、薄(日薄西山)、去、国、偕(白头偕老)庙堂、微、进、退虚词:然则、若夫、至若、或、是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古今异义前人之述备矣备,古义是详尽,今义是预备 关怀备至备,表示完全去国怀乡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前往 国,古义是国都,今义是国家 一为迁客去长沙的去是前往。 西蜀之去南海的去是动词,距离。长烟一空一,古义是全、完全,今义是数词 一碧万顷的一是一片。把酒临风把,古义是持、端,今义是介词 把酒问青天的把同上。春和景明景,古义是日光,今义是景色、景观是进亦忧,退亦忧是,古义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今义是用作判断动词。 斯是陋室的是则是用作判断动词。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古义是无,没有。今义是细微一词多义: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观看,观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极 南极潇湘极,直通,直到 此乐何极极,穷尽感极而悲极点开 连月不开开,放晴 旁开小窗开设,设置开我东阁门打开会 多会于此会,聚会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和 春和景明和,和煦 政通人和和,安乐,和睦空 浊浪排空空,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空,消散或 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 或告之曰或,有人或异二者之为或,有的薄 薄暮冥冥薄,迫近 薄如钱唇薄,厚度号 阴风怒号号,号叫 故自号曰号,取别号词类活用: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百废具兴废,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北通巫峡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南极潇湘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日星隐耀耀,动词作名词,光辉 上下天光上下,名词作动词,上下相接处江湖之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地区 居庙堂之高高,形容词作名词,高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先,意动用法,以.为先 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意动用法,以.为后古文句式: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示判断语气。倒装句: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即吾与谁归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倒装名,定语后置)省略句: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4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用相当多的篇幅记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作者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记意图。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不到一年工夫,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里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这对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乃至最后写古仁人之心,都具有引发作用,决非闲笔。接着承上文重修岳阳楼写岳阳楼之大观,虽字字皆景语,却又显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跟结尾不以物喜.一段议论互为表里。至然则北通巫峡,陡然一转,呈低回之势,用设问带出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每一个画面又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二者虽形态有别,而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是完全顺理成章的。5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记叙作记的缘由,着重突出滕子京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背景。重修盛况。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第二部分(24):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相同的感受。一层(2):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寅洞庭湖全景,承上文重修岳阳缕,用然则转则转入写迁客骚人,而后发问,引出下文关于景物之异的感受之异,自然将读者引入新境。首句暗切岳阳楼,总领全文。衔远山际涯空间角度,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淼。朝晕夕万千时间角度,写尽湖光山色,表现景物的千变万化。照应前人之述备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霆雨罪罪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三段:若夫,引出一个阴冷的画面及迁客骚人的心理状态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因己而悲。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作者选用了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绘:连绵阴雨的天气、令人胆寒的风声、恐怖的浊浪、天色昏暗、交通阻绝,这是写的白天。夜间却是经常听到虎啸猿啼,等等,凄凉的气氛更加浓重了。(三峡就曾经引用民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猿呜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这样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四段:至若,引出一个晴朗的画面及迁客骚人的喜悦心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突出喜的主题因物而喜。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这一段采用与上一段对照的写法。至若以下写昼景,而或以下写夜景。写白天,写天写水,写天水相连的晴明;写沙鸥,写游鱼,更增添自由闲适的气氛;又写兰芒,生机勃勃,有色有香。写夜间,再次写天写水,有动有静,此时不再有恐怖凄凉的虎啸猿啼,却有悠扬动听的渔歌飘荡在湖面夜空。这样的景物怎能不令人陶醉其中?写了这样的景物,就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作者这样的目的: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写景特点:虚写;先抑后扬。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先从消极方面说,后从积极方面说,突出一个忧字。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提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含的政治理想:作者的这个见解应该充分肯定。作者所以能提出这样的政治主张,是同他出身贫寒,比较了解人民疾苦,当官后政治上比较开明,并同顽固守!日势力作斗争等因素分不开的。从作者为官期间奋力抵抗西夏入侵,主张政治改革等实践来看,这样的主张虽然有它阶级的倾向性(从根本上说,他的忧国忧民还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但应该肯定它是进步的。写这篇文章时,作者也正遭贬斥,但他却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箴言劝勉朋友,要求自己,这正表现了作者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所具有的坚强意志和宽阔的胸怀。这样的品格值得称道。作者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这两句名言,如果赋予新的政治内容,仍然可以用来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7主旨: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三、品读课文,质疑探究1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最后,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这几部分内容做到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取材详略适当。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地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这篇文章采取了叙事、写景同议论结合的写法。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点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不难想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气吞山河的自然体现或者是隐约的比喻。又如霪雨霏霏是忧谗畏讥的形象化,春和景明是其喜洋洋的象征法,都不难从美的境界、美的感受上去领会。名之,本文气势磅礴,语言形象、精炼而富于音乐性,是散文,也是散文诗,更是稀有的艺术珍品。2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琅琅上口,含意深远又易于诵读。如写巴陵胜状一段,高山和江水本来就是非常雄伟、阔大的景象,作者又在前边用上衔吞这样的动词,把洞庭湖浩大的气势一下子就烘托出来了。而骈句的大量运用则使得语言整齐而富有气势。如写景,作者几乎全用骈句写成,使景的特点更加明确而突出。但作者在骈句当中也适当穿插使用散句,又使得整句当中有变化,读起来长短交错,抑扬变化,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首先是散文里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