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6中初二备组 李艳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和用法。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提出的人才观。3、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重难点】1、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和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2、 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手段】1、 教法:诵读法;点拨法。2、 学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文言知识回顾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梳理的马说这篇文章的字、词。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小测练习,用3-4分钟时间,看谁做得又快有准。(见附录一)教师巡视酌情指导。完成小测修改、对答案。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基础知识;集中学生注意力二、课文赏析: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问题设置:1、本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没有了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强调最好用原文的语句回答)明确: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作者在本段想说明些什么呢?明确: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思考、讨论、交流,填写学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段文字的内容。三、课文赏析:第二自然段。读第二段,请大家仔细听,一边听,一边思考一下下列问题。问题设计:1、千里马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食不饱,力不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填写学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段文字的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四、课文赏析:第三自然段。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的时候好好理解这一段语句的意思,作者想说些什么呢?问题设计: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句话是在说谁呢?体现了食马者怎样的特征呢?明确:无知、无能、浅薄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明确:作者道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真正原因:因为这些“执策者”的不识马。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填写学案引导学生理解第三段文字的内容。五、感悟主题作者通篇都在说“马”,难道作者就为了说马吗?这时候我们就要了解一下作者写作的背景了。【补充背景资料】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1、从这个背景上来看,作者想借着马说,说什么呢?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千里马 人才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人 2、作者想通过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呢?(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3、 从写法上来看,这用了什么手法呢?明确:托物寓意思考、讨论、交流,填写学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六、拓展迁移1、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章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D.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2、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成才方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七、中考链接见附录(二)做练习链接中考内容,让学生感知中考的考查重点。八、作业布置A套餐:1、学习与评价第23课练习;2、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300字B套餐:1、学习与评价第23课练习;2、围绕课文当中“人才”这个话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作业的难度。【板书设计】千里马 人才 主题:揭示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了自己食马者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人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写作手法: 托物寓意附录学案内容:(一)小测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骈死( 两马并驾 ) 且( 尚且 )欲与常马( 平常的马 )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 执策而临( 面对 )之鸣之而不能通( 通晓 )其意( 意思 ) 其真无马邪( 通“耶”,吗 ) 2、 解释下列多义词。 食( 通“饲”,喂 )之不能尽其材 故虽( 虽然 )有名马食: 一食( 顿、餐 )或尽粟一石 虽: 食( 吃 )不饱 虽( 即使 )有千里之能 其( 难道 )真不知马也 马之(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千里者其: 其( 恐怕,其实 )真无马邪 之: 食之(代词,代之千里马)不能尽其材 安求其( 代词,它 )能千里也 奴隶人之(结构助词,“的”)手 策( 用鞭子打 )之不以其道策: 执策( 马鞭子 )而临之 (二)中考链接(2011年 安徽)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有时 (2)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露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相同,一样 (4)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怎么 (5) 执策而临之 执: 拿着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 (2)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听到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