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文本分析一_第1页
《阿房宫赋》文本分析一_第2页
《阿房宫赋》文本分析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 本 分 析阿房宫赋是唐杜牧借古讽今的名作,表现出一代正直文人关注朝廷命运、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匡世济时之心。文章借题发挥,有意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力铺陈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描绘阿房宫的宏大宽阔、凌云蔽日的宏大气势,运用比喻、夸张、衬托的表现手法,以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层层铺陈,叙事言情,手法多变,极尽其致,以秦朝统治者“起宫室,广声色”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警告时人勿蹈覆辙。这是一篇赋体散文,篇幅虽只有四小段,内容却十分丰富。第一段写阿房宫建筑的豪华气派。开篇四个三字短句,一气呵成,使文章具有了凌厉的气势,同时渲染了“阿房出”的历史背景,四字句的最后一字均为闭音节,读来令人产生压抑感,为下文的写“秦朝衰”埋好了伏笔,为作者要阐述的道理蓄足了文势。接下来,作者从阿房宫的总体气势到亭台楼阁的巧夺天工,从长桥复道的神奇瑰丽到歌台舞殿的冷暖不齐,突显出阿房宫的宏阔与奢华。第二段,极写阿房宫里的美人珍宝。作者运用排比句式,用间接描写的笔法,从美人“望幸”的角度表现宫女的悲惨命运,以此提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接着,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倚叠如山”的珍宝遭“弃掷逦迤”。至此,秦朝的荒淫破败之状纤毫毕见。第三段,揭示赋文的本意。作者以“人心皆同”对比事理,谴责秦朝统治者践踏民心,接着质问“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进而运用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形成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这层层铺垫之后,拨转笔锋,“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将“日益骄固”的秦王朝连同他的阿房宫烧成一片焦土。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作者情不能已,连续感叹,从六国与秦的灭亡之中总结出“兴亡自取”的道理,提醒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免蹈亡秦覆辙。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突出运用了艺术想象和夸张,旨在借历史题材警诫当世荒淫君主。据史记记载,始皇修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即随着国家的统一,作为国都的咸阳人口不断增加,原宫廷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故于渭水之南营建新的朝宫。其次,阿房宫工程是分期建设的,终始皇之世,全部工程并未完成,即使全部完成,也没有“覆压三百余里”的规模。第三,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修建阿房宫,距始皇之死不过两年,因而阿房宫赋说“宫人们”“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与事实不合。杜牧写作本文所依据的最早最可靠的文字资料,也只能是史记中的有关部分,显然,作者是借此一事件,摇历史妙笔,诫当世君主。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藩镇跋扈,外族入侵,人民痛苦,大唐政权摇摇欲坠。杜牧心怀理想,希望当朝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唐穆宗却命丧声色,继任者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独昵群小”,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杜牧对此痛心而又愤慨。他在上知已文章启中明白地说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锋芒是直至当时的最高统治的。所以,作者不拘史实,大胆想象和艺术夸张,以期发聩之效。文章在叙事中寓爱憎,于议论中显褒贬。起笔四句,起势雄健,为全文许多文字埋下了深厚的根基。“六王”如何“毕”?“四海”怎样“一”?这一“毕”一“一”与“蜀山兀,阿房出”有什么关系?“阿房出”之后又会怎样?这其中的“兴亡”,关乎什么情理?作者在紧接着的对阿房宫规模的描叙中,既有宏观勾勒,又有具体细描,尽情渲染和烘托其豪华绚丽。诸如“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这样的叙述与描写之中渗透了作者的情感倾向,秦朝与六王之不惜民力,骄奢淫逸已见于言外。文章从开头到此,作者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叙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和用途,没有抽象地议论而爱憎已寓于其中。读者从中看到了用百姓血汗凝成、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集中地反映着人民的苦难,也集中地反映出统治者的荒淫腐化。 表现手法多变,文章摇曳多姿。除前所述运用想象和夸张之外,文中的描写、铺排、议论恰到好处。文章的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铺排,叙事言情,极尽极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尤以“明星荧荧”一段脍炙人口。忽然间,天际群星闪耀;那不是群星,而是美人开了妆镜!忽然间,空中绿云飘动;那不是绿云,而是美人在梳理秀发!渭河暴涨,泛起红腻,原来是美人泼了脂水!烟雾乍起,散出浓香,原来是美人点燃兰麝!作者在这里不说美人众多,却连用表现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女性生活特征的“妆镜”、“晓鬟”、“弃脂”、“焚椒”,间接地写出了美人之多,其手法也很高明,但还不止于此。作者通过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既写了美人,又写了阿房宫。那下临渭水,高插青霄的楼阁,那蜂房似的布满空际的轩窗,以及当窗晓妆的美人,历历如见。这里直接写楼宫美人,间接写秦始皇。那“宫车”日日行幸,而宫人“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那么,秦始皇的荒淫之极便不言自明。 为了丰富历史教训的内容,从“六王毕,四海一”以下,一直是既写秦又不忘六国。取材构思,别具匠心。就章法说,以秦朝为主,以六国为宾。就思想说,以六国为秦的前车之鉴。阿房宫中的众多美人,原是六国的“妃嫔”;阿房宫的无数珍宝,又是六国“剽掠其人”的长期积累。六国一旦灭亡,则美人“辇来于秦”,珍宝“输来其间”,那么,秦一旦蹈六国的覆辙,结局如何!那么,当朝统治者不能以秦为鉴,结局焉能更好?至此,作者真可谓“笔所未到气以吞”。接下来,作者以“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距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既指出六国和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爱其人”,就不会亡。然后才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文文字简练,结构紧凑,篇首两句高度概括了秦朝兴盛的历史过程,又寓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乐,此六字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历史内容。从“兀”到“出”,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那木材耗费之大,人工运力之艰,民工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