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陋室铭.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陋室铭.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陋室铭.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陋室铭.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陋室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 陋室铭古语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同学们,一座破旧简陋的房子,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的陋室,共同感他那受非一般的志趣和情操吧!1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并学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一间王宫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也能理解体会到文中刘禹锡的生活情趣和高洁情操。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德馨(xn)苔痕(ti)鸿儒(r)案牍(d)调素琴(tio)诸葛()2 理解词义(1)解释词语名:出名。灵:灵验。斯:这。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2)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出名,名词活用作动词。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受)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动词的使动用法。(3)一词多义(4)重要虚词3 作者名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代表作有乌衣巷石头城竹枝词西寒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著有刘宾客集(又称刘梦得文集)。4 背景追溯本文选自全唐文卷六O八(清董浩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后又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最后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1)齐读。(2)听录音范读。(3)引导断句。(4)请同学读。(5)再齐读。(6)跟读录音。2 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二)深层理解1 初读课文,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 “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3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点拨】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5 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点拨】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6 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点拨】“苔痕”两句清幽宁静,不染浮华。环境之雅。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谈笑”两句交往高雅脱俗。交往之雅。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可以调素琴劳形”两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7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8 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9 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10 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清幽的环境,高雅的情趣,不俗的友人,这些都是刘禹锡的“陋室”所独有的。走进刘禹锡的“陋室”,难道你没感受到心灵的高洁正是人生的华屋吗?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一)走进人物文章如何表现主人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点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采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从而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对偶的方法写陋室的主人交往的朋友不俗,由此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正反对照、虚实相生的写法表现主人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不觉其陋。(二)走进语言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点拨】这两句把色彩作为提炼景物形象的聚焦点,突出青、绿二色,使它们相互映照,造成一种清幽静谧、凉爽宜人的艺术氛围。“上”和“入”两个动词赋予了本来处于静止状态的苔痕和草色以动态。借色彩之动,更加反衬出陋室主人心境的娴静,更显诗情洋溢,画意浓郁。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这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同时又是文眼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陋室主人品德高尚。3 “孔子云:何陋之有?”【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此处引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最完美的思想境界。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4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点拨】这句话的意思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是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类比,意在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三)走进写法1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蕴悠远。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喻、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而且全文韵律感极强,读来掷地有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2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以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3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以这一贯穿全文的线索证明全文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三、拓展延伸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点拨】甲生:我同意这种看法。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时正处于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