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学案_第1页
《六国论》学案_第2页
《六国论》学案_第3页
《六国论》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学案班级: 姓名: 组名: 组长:编写人:宋莉 审核:白建雄 编号:xs-5-1 课时:三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知识。2、学习本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3、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题的本意。【学习难点】从历史评论的学习之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处理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苏洵,字_,号老泉,四川眉山人,_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带领儿子_ 、_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_”,均列入“_ ”。著有_,本文选自_。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二、写作背景六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苏洵抓住“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政治腐败,军事无能,外交软弱。契丹攻宋,直逼澶州城,威胁宋都,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预习检测】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率赂秦耶( ) 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 )抱薪救火(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燕赵之君( )洎牧( ) 以谗诛( ) 革灭殆尽( )2、整体感知六国论的第一部分(1)就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是 段,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两个分论点: 和 分别论证;第三部分是 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 ”。第一课时学习一二两段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 思厥先祖父4暴秦之欲无厌5.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此言得之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二: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三: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并说明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_ 第二课时: 一、 疏通三四五段文意,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 1.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 始速祸焉 4.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5. 洎牧以谗诛 6.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二、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找出第一段中与第三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_四、第四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_五、最后一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_ 第三课时【知识积累】一、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思厥先祖父(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4)可谓智力孤危(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刺客不行 二、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 日削月割 理固宜然(2)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义不赂秦(3) 不能独完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4)李牧连却之 三、一词多义(一)实词 (1)兵 非兵不利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2)暴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3)事 以地事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犹 犹抱薪救火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5)终 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始 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向(二)虚词1.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2)秦以攻取之外(3)以有尺寸之地 (4)举以予人(5)洎牧以谗诛 (6)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7)至丹以荆卿为计(8)苟以天下之大(9)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10)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而(1)赂秦而力亏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二败而三胜(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之(1)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较秦之所得(3)苟以天下之大 (4)子孙视之不甚惜4.与(1)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四、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斯用兵之效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举以予人五、默写1.六国破灭, , , 。2.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 , ,至于颠覆, 。4.古人云:“以地事秦, , , 。”5.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六课后检测1.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不赂者以赂者丧3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