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初步感受兄弟间的亲情和朋友间的友情。3、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教学重难点:体会故事内涵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诗句。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生字词卡片。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建议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吗?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呢?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在这一天有什么习俗?(简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点了解重阳节的由来。指出这些节日可以统称为“佳节”即“美好的节日”。)这节课,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维,回到他生活得年代,一起体会一下他在重阳节是如何度过的?(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时提醒学生识记“兄”“弟”二字。理解“山东”的含义:王维的家乡在山西省,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二、教师范读三、学生初读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圈出不认识的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对照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2、同桌互相检查读古诗,看谁说得正确。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4、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认读。指名领读。5、开火车读生字词。四、1、指名读古诗,随机指导学生读音。2、出示去掉拼音的古诗,小组内比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3、指名读,评价。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给出字义,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异乡: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逢:遇到;遥:遥远;处:地方;遍:全、都。1、学生读古诗,根据字义体会诗意,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诗句大意。六、理解了诗意。你能不能想到诗人当时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受?(思念孤独)从哪句话最能看出诗人的孤独? 为什么? (全班交流,随机理解诗句大意,指导学生朗读诗句。)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中的哪个字最能打动你?从“倍”字你读懂了什么?“每逢佳节”单指重阳节吗?背景介绍:作者王维十五岁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永济,远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这首诗相传是少年离家后第二年所做。转眼离家已两年有余,彻骨的孤独让思念越发深刻,也让诗人写下了这样一个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练习:1、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用诗句对家人说:2、中秋来临,异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3、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说:每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学生齐读)六、配乐朗诵古诗,练习背诵。七、结语:诗句虽短,却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仍然让我们回味无穷。了解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思想,为引入本课内容奠定基础。自主识字,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自主理解诗意,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体会古诗内涵,感受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背景介绍使学生加深对诗人感情的理解。加强学生灵活运用古诗词的能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在第一课,我们学了一首李白写的诗,谁能背一背。(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赠汪伦。1、板书诗题和作者,观察“赠”、“李”的写法,识记字形。“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谁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学习“李”字。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2、介绍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3、齐读诗题二、教师范读三、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师:关于这首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意思是:“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意思是: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四、初读古诗,自学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小组内比赛读古诗。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3、借助字义理解诗意:舟:小船;欲:将要;闻:听到;及:赶上。4、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不理解的地方作出记号。五、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指名读,分组读,齐读)3、全班交流诗意,指导朗读:(1)“李白/乘舟/将欲行”指导学生要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叙述的语气。(2)“忽闻/岸上/踏歌声” 指导学生要语调稍扬,重读“踏歌”,读出意外惊喜之感;想象:汪伦踏歌的样子。谁来试着表演一下?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名读;齐读)(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指导学生要加重语气,稳而重,强调桃花潭水之深;突出“送”,表现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问: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小结:是啊!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及汪伦赠我情”!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学生练习有感情地读最后两句诗句,提示:你认为应该重读哪,怎样表达他们之间的感情深?你是怎么体会的?)4、采用多种形式配乐朗读全诗,练习背诵。六、人世间有太多离别,也有很多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让我们课后搜集一篇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来欣赏吧。直接点题引入,带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