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 .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 .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 .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复习课 教学设计曹刿论战复习课1、理解文义,试背全文。2、能准确生动地讲解这个故事。3、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齐桓公。 复习方法:学会总结 学会迁移 总结规律 举一反三 导入: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你都知道哪些?(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长勺之战等等)其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在于指挥者拥有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是以智取胜。回顾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每篇课文都是详说详解,耗费了很多精力,而真到考试时还是捉襟见肘,未必能得多少分,那么有没有比较省力又有效的复习方法呢?有,那就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达到以少记多的目的。这节课我们就以曹刿论战一课为例,尝试并掌握这种方法。 文言文复习内容基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初步理解即字词句等的翻译,;二是综合分析,包括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写作特点等。前者是文言文学习的根本,如果这一点学得不好,后面的理解就无从谈起。 对于字词句的理解最简单的方法是背诵课下注释,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看复习提纲。文言文的字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基本包括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几大类;虚词主要指“之、乎、者、也、其、焉”等词。 而在这些词语中“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广泛。 板书: 一词多义 1、 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小石潭记 齐师伐我 2、 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出师表 肉食者鄙 3、 狱 狱讼止息(犯罪)龚遂治渤海郡 小大之狱 4、 安 安牧养焉(安抚)龚遂治渤海郡 又安敢毒焉(怎么)捕蛇者说 陛下去欲安之?(哪里)陈叔宝亡国 衣食所安 5、 从 从民欲也(依从)陈涉世家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6、 信 岂信然耶?(相信、果真)墨池记 必以信 小信未孚 7、 故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耶?(旧的)墨池记 公问其故 故克之 一词多义妙记举例: 信 有“言语真实,不虚伪” “信用” “相信、信任”之意。 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 故 有“老朋友” “缘故” “所以” “特意” 之意。 因为两人是“老朋友”的“缘故” ,“所以”碰在一起时,不需要“特意”找话题,也能谈得不亦乐乎。 词性活用 举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作动词,译为“戴着高高的帽子”。 神弗福也,“福” 名词作动词,作 讲。 公将鼓之,“鼓”作名词作动词,作 讲。 古今异义: (1)可以一战 今义 (2)牺牲玉帛 今义 (3)又何间焉 今义 (4)虽不能察 今义 新积累的实词 齐师败绩 故克之 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 弗敢专也 小信未孚 虽不能察 必以情 一鼓作气 联系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例如师出无名 攻无不克 殚精竭虑 通假字:小惠未彳扁,“ ”通“ ”,解释为 虚词: 本文中的重点虚词是“之” 其用法分别为 (1)代词,指代人、物、事件;(举例略) (2)助词,译为“的”,或“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补足音节”,如陈涉世家中的“怅恨久之”。 (3)动词,译为“去、到”等,如陈涉世家中的“辍耕之陇上”、为学中的“吾欲之南海”。 本文中的“之”分别译为什么?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肉食者谋之 登轼而望之 小大之狱 课文翻译: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的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远谋”译为“深谋远虑”。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 如:文中的“曹刿”“鲁庄公”等。 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 如: “小信未孚”,译为“这是小的信用,不会为人所信服”。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 如:“公将鼓之”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省去。 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式,要翻译成“凭借什么”。 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可以一战”,“以”后面省略了“之”,译时补出省略的“这一条件”。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文中出现的几种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式: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何”是宾语,译时调到后面为“有何” 文中的同类句子是 省略句式: 可以一战 “以”后面省略了“之”,译时要补出 文中的同类句子是 判断句式: 夫战,勇气也 译时要加上判断词“是”, 文中的同类句子是 1、 本文就三段,请概括每段段意。 曹刿帮助鲁庄公分析作战取胜的必要条件; 记叙长勺之战的概况 分析作战取胜的原因 2、 第一段在分析作战准备前,还简单介绍了战争发起的时间、敌我双方、战争的性质以及鲁庄公、乡人、曹刿的态度,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这些来?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3、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的原因是什么?可见曹刿是怎样的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 进见后曹刿与鲁庄公有三问三答,曹刿认为哪一点才能赢得战争?为什么? 衣食所安,只是惠及近臣,牺牲玉帛,只是忠诚神灵,只有第三条才涉及到战争的主力人民,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取信于民,百姓才会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5、 你由曹刿的见解能联想到什么?由这一点你看出曹刿和鲁庄公分别是怎样的人呢? 这让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曹刿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鲁庄公虽然不懂军事,但他却治国有方。 6、 长勺之战取胜的前提条件是鲁庄公取信于民,治国有方,取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曹刿的把握战机,正确指挥。那么曹刿是如何指挥的?哪两个词见出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面对敌人,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待“齐人三鼓” ,“彼竭我盈”以后再击鼓进军,这是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看敌方辙乱旗靡,再乘胜追击,这是辨明虚实,以防中计。核心是把握战机,充分反映曹刿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鲁庄公的“将鼓”“将驰”则见出其急躁冒进,在指挥作战上缺少谋略。 7、曹刿指挥进攻和追击敌人的根据是什么?由此可见曹刿和鲁庄公分别是怎样的人?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按行文顺序,依次可分为曹刿请见曹刿问战曹刿参战曹刿论战,请见他有爱国热情,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将不存,民之安附,哪还有安逸之家呢?问战他有政治远见,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参战他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论战他有过人的谋略作后盾,不是偶然为之。 而鲁庄公虽然着墨不多,但个性也很鲜明,你能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呢?战前三问三答虚心请教,实事求是;作战中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战后为求真知,不耻下问,是一个虽然没有军事才能但却会治国、会用人的明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例如汉高祖刘邦和韩信的故事:一次,刘邦和韩信闲谈,议论将领能带多少兵,刘邦问:“像我这样的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兵十万。”刘邦问:“你呢?”韩信说:“我是越多越好啊!”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笑着问:“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被我捉住了?”韩信说:“陛下虽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所以被陛下逮住的原因。” 后来刘邦在韩信、萧何、张良的帮助下彻底打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有人说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就是因为刘邦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说他们没有说到点子上。“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曾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8、这是一篇史实,但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是围绕中心精选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二是运用对比突出中心人物。 本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很明显曹刿是作者刻画的主要人物,论战是文中的主要内容,正因为如此,写长勺之战一笔带过,战前和战后的论战详写。战前论战,曹刿与鲁庄公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前两次问答衬托第三次问答,关键是取信于民,侧重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战后论战,总结作战经验,重在展示曹刿卓越的军事谋略, 9、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长期以来人们将一些事件、典故、道理等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成成语。它的来源主要有寓言故事的缩写,如“拨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有历史事件的概括,如“完壁归赵”、“负荆请罪”、“卧薪偿胆”“纸上谈兵”等。有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